CN216141340U -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41340U CN216141340U CN202121707609.4U CN202121707609U CN216141340U CN 216141340 U CN216141340 U CN 216141340U CN 202121707609 U CN202121707609 U CN 202121707609U CN 216141340 U CN216141340 U CN 2161413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ing
- layer
- floating
- area
- aqu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的种植层和发散层,种植层和发散层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种植层为多孔的蜂巢状结构,发散层为丝状结构;种植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种植孔内填充有培养基质并种植有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种植层和发散层,使得水生植物根系不会受到约束,使其能够在种植层和发散层中随意蔓延发散,增强水生植物的长势,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消减波浪,庇护植物根芽发育,为微生物、水生生物提供生息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水体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湖泊等非流动性水域,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体的生态系统失衡。针对这个问题,生态浮岛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主要是以浮床为载体,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再将浮床和水生植物投放到水体中,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附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但是,现有的浮床多由塑料材质制成,长时间浸泡水中有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水中的能够分解富营养化物质的微生物和藻类也无法在这类浮床上生长,浮床本身对净化水体无任何帮助;并且为了保证浮床的浮力,通常只是在浮床上间隔开设种植孔,然后将水生植物先种植在花盆中,再将花盆放入种植孔中,这样设置使得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相对减少,不仅限制了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而且也使得浮床裸露在外的面积过多,导致生态浮岛的景观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的浮床限制了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的种植层和发散层,所述种植层和发散层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所述种植层为多孔的蜂巢状结构,所述发散层为丝状结构;所述种植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填充有培养基质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种植层能够对种植孔内的培养基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培养基质与种植层一体化,使得水生植物在生长时,没有了花盆的限制,其根系能够在种植层和发散层中随意蔓延发散,增强水生植物的长势,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种植层和发散层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使得种植层和发散层的强度、弹性、延展性较好,能够保证整个浮体基材的稳定性;种植层的多孔蜂巢结构设计在保证水流通过和氧气传导的同时能够有效消减波浪,庇护植物根芽发育;发散层的丝状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给水生植物的根系提供一个缠绕发散生长的载体,并且发散层相较于种植层更加稀疏,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在蔓延到发散层时,植物之间的根系和发散层的丝状纤维之间能够相互交织缠绕,不仅能够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并且也使得水生植物之间能够相互协同生长,增强抵抗风浪的能力;并且蜂巢状结构的种植层和丝状结构的发散层能增大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附着面积,使得微生物和藻类快速生长,这些微生物和藻类也能够帮助分解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提高净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种植层分为第一种植区和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设置于种植层的中心位置,所述种植层除第一种植区以外的区域均为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远离发散层的一侧凸出于第二种植区设置,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浮水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同植物的搭配,实现花草丰美的植被生态,吸引更多的水生动物筑巢栖息,不仅能够提高净水效果,还能够提高景观效果;通过第一种植区凸出于第二种植区设置,使得不同的植物之间能够有一个明显的层次感,提高景观效果。
进一步,所述种植层于第一种植区内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种植层于矩形通孔上固定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安装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微孔曝气管、控制器和太阳能光电板,所述曝气机、控制器和太阳能光电板均固定于格栅板上,所述控制器与曝气机、太阳能光电板电连接,所述微孔曝气管设置于发散层的下侧,所述微孔曝气管与曝气机之间连通有气体输送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为水生植物和水下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使得水生植物和水下生物繁殖得更好,进一步提高净化水体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种植区的边缘设置有彩色灯带,所述彩色灯带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浮体的景观效果。
进一步,所述浮体靠近微孔曝气管的一侧设有多个仿生人工水草和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绳和配重块,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绑接在浮体上,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绑接在配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仿生人工水草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微生物和藻类附着繁殖,而且仿生人工水草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力,能够和定位件共同作用起到定位的作用,降低浮体偏移的概率。
进一步,所述培养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更加顺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种植层能够对种植孔内的培养基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培养基质与种植层一体化,使得水生植物在生长时,没有了花盆的限制,其根系能够在种植层和发散层中随意蔓延发散,增强水生植物的长势,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种植层和发散层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使得种植层和发散层的强度、弹性、延展性较好,能够保证整个浮体基材的稳定性;种植层的多孔蜂巢结构设计在保证水流通过和氧气传导的同时能够有效消减波浪,庇护植物根芽发育;发散层的丝状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给水生植物的根系提供一个缠绕生长的载体,并且发散层相较于种植层更加稀疏,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在蔓延到发散层时,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在蔓延到发散层时,植物之间的根系和发散层的丝状纤维之间能够相互交织缠绕,不仅能够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并且也使得水生植物之间能够相互协同生长,增强抵抗风浪的能力;并且蜂巢状结构的种植层和丝状结构的发散层能增大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附着面积,使得微生物和藻类快速生长,这些微生物和藻类也能够帮助分解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提高净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浮体;11、种植层;111、第一种植区;112、第二种植区;113、矩形通孔;12、发散层;13、培养基质;14、沉水植物;15、浮水植物;16、格栅板;17、第二挂耳;21、曝气机;22、微孔曝气管;23、控制器;24、太阳能光电板;25、支撑柱;26、气体输送管;3、定位件;31、连接绳;32、配重块;33、第一挂耳;4、彩色灯带;5、仿生人工水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包括椭圆形结构的浮体1,浮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的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种植层11的下侧与发散层12上侧一体成型连接,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种植层11为多孔的蜂巢状结构,且孔隙之间相互连通,种植层11的孔隙度介于70%-80%之间,发散层12为相互交织的丝状结构,发散层12的结构相较于种植层11更加稀疏,种植层11的上侧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布设的种植孔,种植孔内填充有培养基质13并种植有水生植物,该培养基质13为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物,种植层11能够对种植孔内的培养基质1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培养基质13与种植层11一体化,使得水生植物在生长时,没有了花盆的限制,其根系能够在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中随意蔓延发散,增强水生植物的长势,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
种植层11分为第一种植区111和第二种植区112,第一种植区111为矩形结构,第一种植区111设置于种植层11的中心位置,种植层11除第一种植区111以外的区域均为第二种植区112,第二种植区112包围在第一种植区111外,第一种植区111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沉水植物14,第二种植区112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浮水植物15,第一种植区111的上侧凸出于第二种植区112设置,使得第一种植区111要高于第二种植区112,从而使得不同的植物之间能够有一个明显的层次感,提高景观效果。
种植层11于第一种植区111内开设有矩形通孔113,种植层11于矩形通孔113上固定有格栅板16,格栅板16能够将矩形通孔113完全覆盖,格栅板16上安装有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21、微孔曝气管22、控制器23和太阳能光电板24,曝气机21和控制器23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格栅板16上,太阳能光电板24的下侧固定有四根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下端固定于格栅板16上,曝气机21和控制器23均遮挡于太阳能光电板24的下侧,控制器23与曝气机21、太阳能光电板24电连接,通过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驱动曝气机21运行,微孔曝气管22设置于发散层12的下侧,微孔曝气管22始终位于水下,微孔曝气管22与曝气机21之间连通有两根气体输送管26,气体输送管26贯穿格栅板16;第一种植区111的边缘设置有彩色灯带4,彩色灯带4与控制器23电连接。
浮体1的下侧设有多个仿生人工水草5和两个定位件3,仿生人工水草5的上端悬挂于种植层11的下侧壁上;两个定位件3对称设置在浮体1的左右两侧,定位件3包括连接绳31和配重块32,配重块32上固定有第一挂耳33,连接绳31的下端绑接在第一挂耳33上,种植层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挂耳17,两个连接绳31的上端分别绑接在两侧的第二挂耳17上。
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种植层11能够对种植孔内的培养基质1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培养基质13与种植层11一体化,使得水生植物在生长时,没有了花盆的限制,其根系能够在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中随意蔓延发散,增强水生植物的长势,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使得种植层11和发散层12的强度、弹性、延展性较好,能够保证整个浮体1基材的稳定性;种植层11的多孔蜂巢结构设计在保证水流通过和氧气传导的同时能够有效消减波浪,庇护植物根芽发育;发散层12的丝状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给水生植物的根系提供一个缠绕生长的载体,并且发散层12相较于种植层11更加稀疏,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在蔓延到发散层12时,使得水生植物的根系在蔓延到发散层12时,植物之间的根系和发散层12的丝状纤维之间能够相互交织缠绕,不仅能够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效果,并且也使得水生植物之间能够相互协同生长,增强抵抗风浪的能力;并且蜂巢状结构的种植层11和丝状结构的发散层12能增大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附着面积,使得微生物和藻类快速生长,这些微生物和藻类也能够帮助分解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提高净水效果。
通过设置曝气系统,能够为水生植物和水下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使得水生植物和水下生物繁殖得更好,进一步提高净化水体的效果。
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和灯光设计,实现花草丰美的植被生态,吸引更多的水生动物筑巢栖息,不仅能够提高净水效果,还能够提高景观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6)
1.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包括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设置的种植层和发散层,所述种植层和发散层均为经抗紫外线处理的植物纤维,所述种植层为多孔的蜂巢状结构,所述发散层为丝状结构;所述种植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填充有培养基质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分为第一种植区和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设置于种植层的中心位置,所述种植层除第一种植区以外的区域均为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远离发散层的一侧凸出于第二种植区设置,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种植孔内种植有浮水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于第一种植区内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种植层于矩形通孔上固定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安装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微孔曝气管、控制器和太阳能光电板,所述曝气机、控制器和太阳能光电板均固定于格栅板上,所述控制器与曝气机、太阳能光电板电连接,所述微孔曝气管设置于发散层的下侧,所述微孔曝气管与曝气机之间连通有气体输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区的边缘设置有彩色灯带,所述彩色灯带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靠近微孔曝气管的一侧设有多个仿生人工水草和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绳和配重块,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绑接在浮体上,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绑接在配重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7609.4U CN21614134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07609.4U CN21614134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41340U true CN216141340U (zh) | 2022-03-29 |
Family
ID=80804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07609.4U Active CN21614134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41340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07609.4U patent/CN2161413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74556B (zh) | 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 | |
CN102010068B (zh) |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 |
CN210945027U (zh) | 一种可拆卸的多层次的生态浮床装置 | |
CN104058545B (zh) |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 |
CN104609562A (zh) | 一种悬挂弹性填料的多层次立体生态浮床 | |
CN1291927C (zh) |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 | |
CN2773062Y (zh) | 生物浮岛框架 | |
CN210945026U (zh) | 一种水生态修复浮床 | |
CN112777880A (zh) | 一种光源发电自发热式湿地鸟类保护型人工浮岛 | |
CN110902841A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型生态浮岛 | |
CN209721714U (zh) | 一种实现水体隔离和定向交换的柔性生态净化围隔 | |
CN108975513A (zh) | 一种作物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778451U (zh) |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 |
CN216141340U (zh) | 一种浮动湿地净水装置 | |
CN201942569U (zh) |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 |
CN210710917U (zh) | 一种兼具景观和增氧效果的新型生态浮床 | |
CN111777266A (zh) | 一种太阳能活水增氧氮磷同步去除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
CN215480042U (zh) | 植物-微生物复合式水体生态净化浮岛 | |
CN214612081U (zh) | 一种小型可聚合组合型生物炭浮床生态浮岛 | |
CN111099732A (zh) | 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浮岛生物床 | |
CN211283876U (zh) | 一种生态浮岛 | |
CN211255418U (zh) | 沉水式着生生态床 | |
CN114084961A (zh) | 适用于滨海内湾的漂浮式生态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15771949A (zh) | 一种碳减排的河道湖泊净水系统 | |
CN207142924U (zh) |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排污口强化预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