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960U -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960U
CN216136960U CN202121219323.1U CN202121219323U CN216136960U CN 216136960 U CN216136960 U CN 216136960U CN 202121219323 U CN202121219323 U CN 202121219323U CN 216136960 U CN216136960 U CN 216136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layer
inner cylinder
air inlet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93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喜光
李豪
郭斌
王元元
钟焕
郭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Enric Ga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Enric Ga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Enric Ga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和及其内部内筒,内筒为带有环形夹层的过滤结构,内筒的中部设有进气通道,夹层内填充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吸附层,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与吸附层连通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再生气进口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与再生气出口连通。通过在外筒与内筒的环形夹层内填充吸附层,吸附剂装填量较大,进气通道经内筒中部进入,利用吸附层径向布气,确保气体分布均匀,可引起过流面积改变,使VOCs废气在装置内呈现一种变速吸附,浓度高时气速低,有利于活性炭表面吸附,浓度低时风压大,构造高压吸附环境,提高活性炭吸附效率;同时可对饱和活性炭进行原位再生。

Description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式地发展,制药、化工、印刷、涂装等重点行业产生的VOCs也不断增多。现有UV光解、等离子体等废气处理技术,不仅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还有产生臭氧的缺陷。鉴于吸附净化技术是一种传统的VOCs处理方法,具有低能耗、工艺成熟、去除率高、净化彻底、易于推广的优点,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因此吸附法已经成为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首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境治理领域。
目前,现有吸附设备中的吸附层一般为自上而下放置,废气依次穿过吸附层,易造成吸附剂吸附VOCs不均匀,且存在无法调节不同的废气浓度、废气净化效率低的问题。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不能对其进行原位处理或再生,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且再生费用昂贵。另外,在寒冷天气下对其进行再生,很难达到或保持脱附温度,需要大量燃料和热量,脱附再生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废气净化装置吸附剂利用不均匀、废弃吸附剂处理更换费用昂贵且产生二次污染、再生温度难达到或保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套装于内筒的外部,所述内筒为带有环形夹层的过滤结构,所述内筒的中部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夹层内填充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吸附层,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与吸附层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再生气进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与再生气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两层以上,相邻两层吸附层之间设有中间通道;每层吸附层内筒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层格栅网、内层过滤网、吸附层、外层过滤网及外层格栅网。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外部还设有壳体,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外层格栅网与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与外筒之间为封闭的真空保温层;所述壳体与外筒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排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外筒设置于支腿上,所述内筒及外筒的顶部设有吸附剂填装口、底部设有吸附剂卸料口,所述吸附剂填装口及吸附剂卸料口均对应设置于吸附层的顶部及底部,所述吸附剂填装口及吸附剂卸料口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的进口设有进气管,所述再生气进口设置于进气管上;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于内筒及外筒的侧壁底部,所述出气口设有排气管,所述再生气出口设置于排气管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废气管路及再生气管路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喷淋管相连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设置于外筒的顶盖上、且处于吸附层的上方,与冷却系统相连的喷淋管设置于外筒的外部;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的外层内嵌与温控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吸附层内温度。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顶盖设有防爆口及用于吊装的吊耳;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或碳硅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真空保温层包括包裹于壳体外部的玻璃纤维纸及设于外筒内壁的铝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筒与内筒的环形夹层内填充吸附层,这样填装吸附容量比同样尺寸的吸附剂装填量大,进气通道经内筒中部进入,进入吸附层采用径向布气,气体分布均匀,可引起过流面积改变,使VOCs废气在装置内呈现一种变速吸附,浓度高时气速低,有利于吸附剂表面吸附,浓度低时风压大,构造高压吸附环境,大大提高吸附效率;同时可对饱和吸附剂进行原位再生。本实用新型设备精简易操作,可移动,方便灵活,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流向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代表气体流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真空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筒;3-吊耳;4-再生气体进口;5-进气管;6-吸附剂填装口;7-防爆口;8-出气口;9-再生气出口;10-排污口;11-吸附剂卸料口;12-喷淋头;13-吸附层;14-真空保温层;15-温度传感器;16-玻璃纤维纸;17-铝箔,18-排气通道,19-内层格栅网,20-内层过滤网,21-外层过滤网,22-外层格栅网,23-壳体,24-支腿,25-排气管,26-进气通道,27-中间通道,28-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外筒1套装于内筒2的外部,所述内筒2为带有环形夹层的过滤结构,所述内筒2的中部设有进气通道26,所述夹层内填充与进气通道26连通的吸附层13,所述内筒2与外筒1之间设有与吸附层13连通的排气通道18;所述进气通道26的进气口与再生气进口4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8的排气口与再生气出口9连通。其中,吸附层内可装填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吸附硅胶、碳硅复合材料等吸附剂。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以装填活性炭吸附剂为例。在具体制作时,所述吸附层13为两层以上,相邻两层吸附层13之间设有中间通道27;每层吸附层13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层格栅网19、内层过滤网20、吸附层13、外层过滤网21及外层格栅网22,将煤质柱状活性炭填装在内层过滤网与外层过滤网之间的空腔内,内层格栅网及外层格栅网采用钢丝格栅网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采用该结构提高了吸附剂的装填量,也方便废气径向通过吸附层。多层环形吸附层层层套装形成的过滤结构作为内筒,能够实现废气及再生气体的径向通过,可增大活性炭的装填量,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净化效率。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内筒2的外部还设有壳体23,所述排气通道18设置于外层格栅网22与壳体23之间;所述壳体23与外筒1之间为封闭的真空保温层14,可在外筒壁上安装喷嘴28,方便对真空保温层抽真空;所述壳体23与外筒1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排气通道18连通的出气口8。借助真空保温层能够缩短活性炭升温时间、保持再生温度,不受外界影响,提高再生脱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筒1设置于支腿24上,所述内筒2及外筒1的顶部设有吸附剂填装口6、底部设有吸附剂卸料口11,所述吸附剂填装口6及吸附剂卸料口11均对应设置于吸附层13的顶部及底部,所述吸附剂填装口6及吸附剂卸料口11设有阀门。其中,阀门选用手动阀门,方便在装卸活性炭时打开,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通道26的进口设有进气管5,所述再生气进口4设置于进气管5上;所述排气通道18的出气口8设置于内筒2及外筒1的侧壁底部,所述出气口8设有排气管25,所述再生气出口9设置于排气管上。其中,进气管5及排气管25均可通过三通接头与废气管路及再生气管路连通,出气口8及再生气出口9均可市场采购专用快装接头连接固定。采用该结构实现顶部进气、侧方出气,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上部,侧方出气即出气口位于内胆侧壁穿真空层排出,采用径向布风,增大过滤面积,进而使废气均匀通过活性炭并过滤,可提高活性炭吸附效率和废气净化率。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吸附层13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喷淋管相连的喷淋头12,所述喷淋头12设置于外筒1的顶盖上,与冷却系统相连的喷淋管设置于外筒1的外部;所述外筒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0。当吸附层温度过高,可能引发活性炭燃烧时,可用喷淋头对其进行喷淋降温,从而降低危险产生。排污口可将废气携带的水蒸气、活性炭灰渣等形成的污水、废渣排出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吸附层13的外层内嵌与温控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15,再生活性炭时,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在线检测吸附层内温度。
在具体制作时,所述外筒1的顶盖设有防爆口7,提高安全系数。另外,为了方便搬运,在顶部安装用于吊装的吊耳3。其中,防爆口及吊耳均设计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保温层14包括包裹于壳体23外部的玻璃纤维纸16及玻璃纤维纸16外的铝箔17。可在光洁的铝箔17与外壳1之间抽真空,利用多层绝热材料来提高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废气净化及活性炭再生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活性炭装卸方便快捷,环形结构装填活性炭采用径向布气,可使废气及再生气体与活性炭充分接触,气体分布均匀,可引起过流面积改变,使VOCs废气在装置内呈现一种变速吸附,浓度高时气速低,有利于活性炭表面吸附,浓度低时风压大,构造高压吸附环境,大大提高活性炭吸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实现活性炭原位再生,借助真空保温层缩短升温时间,并能够保持再生温度,提高再生脱附效率。本实用新型精简易操作,可移动,方便灵活,使用寿命长。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废弃活性炭处理更换费用昂贵及产生的二次污染、再生温度难达到或保持等问题。
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套装于内筒的外部,所述内筒为带有环形夹层的过滤结构,所述内筒的中部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夹层内填充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吸附层,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与吸附层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再生气进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与再生气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两层以上,相邻两层吸附层之间设有中间通道;每层吸附层内筒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层格栅网、内层过滤网、吸附层、外层过滤网及外层格栅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部还设有壳体,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外层格栅网与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与外筒之间为封闭的真空保温层;所述壳体与外筒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排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设置于支腿上,所述内筒及外筒的顶部设有吸附剂填装口、底部设有吸附剂卸料口,所述吸附剂填装口及吸附剂卸料口均对应设置于吸附层的顶部及底部,所述吸附剂填装口及吸附剂卸料口设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口设有进气管,所述再生气进口设置于进气管上;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于内筒及外筒的侧壁底部,所述出气口设有排气管,所述再生气出口设置于排气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废气管路及再生气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喷淋管相连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设置于外筒的顶盖上、且置于吸附层的上方,与冷却系统相连的喷淋管设置于外筒的外部;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的外层内嵌与温控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吸附层内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保温层包括包裹于壳体外部的玻璃纤维纸及设于外筒内壁的铝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顶盖设有防爆口及用于吊装的吊耳,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或碳硅复合材料。
CN202121219323.1U 2021-04-21 2021-06-02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Active CN2161369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3916 2021-04-21
CN2021208239162 202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960U true CN216136960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9323.1U Active CN216136960U (zh) 2021-04-21 2021-06-02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9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5665A (zh) * 2022-04-28 2022-08-3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气态和颗粒态有机物电离系统及电离方法
CN117046255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山东蓝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废气中voc的设备及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5665A (zh) * 2022-04-28 2022-08-3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气态和颗粒态有机物电离系统及电离方法
CN117046255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山东蓝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废气中voc的设备及工艺
CN117046255B (zh) * 2023-10-12 2023-12-19 山东蓝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废气中voc的设备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6960U (zh) 真空保温环形变速吸附装置
CN102908868A (zh) 多层填充式吸附罐
CN110526212B (zh) 一种带有鱼骨结构的氢气净化装置
CN202942782U (zh) 一种废气吸附过滤器
CN110694602B (zh) 一种吸附材料脱附再生系统
CN108753339A (zh) 工业废橡胶环保处理装置
CN110585856A (zh) 活性炭吸附装置
CN104190205A (zh) 一种废气回收循环工作方法和装置
CN102350077B (zh) 一种高效紧凑的油气冷凝吸附回收装置
CN201537447U (zh) 一种新型吸脱附装置
CN202921142U (zh) 一种立式固定床吸附器
CN204865437U (zh) 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的装置
CN210845824U (zh) 一种用于电厂压缩空气干燥吸附剂的循环再生装置
CN105944517B (zh) 一种零气耗余热再生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CN210833154U (zh) 一种废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09406008U (zh) 一种可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209169215U (zh) 一种新型电池模组的防起火结构
CN108467039B (zh) 活性炭加工环保处理装置
CN208553625U (zh) 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05258390U (zh) 应用于焦炉煤气净化装置并带有防漏入口分布器的吸附器
CN215975685U (zh) 高炉煤气脱水脱硫塔
CN201997225U (zh) 工业可挥发有机污染物高效节能吸附系统
CN206715617U (zh)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
CN221015295U (zh) 一种废气吸附过滤干燥装置
CN107246615B (zh) 具有摆动切换阀的蓄热燃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