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308U -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308U
CN216136308U CN202121372888.3U CN202121372888U CN216136308U CN 216136308 U CN216136308 U CN 216136308U CN 202121372888 U CN202121372888 U CN 202121372888U CN 216136308 U CN216136308 U CN 216136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art
vibration
matching surface
vest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28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阳
郭晓岚
施美梅
余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3728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6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包括:背心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配合面;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面;至少一个震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所述震动结构内设有震动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且固定所述震动结构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位置;反之,所述震动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以替代人工辅助患者排痰,通过调整震动装置的位置以对应患者的病症区域,进而提高排痰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排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影响患者咳嗽咳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不断衰老,患上肺部感染或者镇静镇痛等疾病时,常导致其排痰能力下降,再加上医院内耐药细菌的感染,使得致病死率不断升高,并逐渐成为临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于是如何提高对患者的排痰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物理排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传统的叩击排痰法,该方法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员用手叩击患者的背部,以辅助患者能够加快排痰的速率,但是人工操作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准确把握每一次叩击的力度和准确的位置,也即过度依赖于人工经验,从而降低了叩击效率;另一种为借助仪器辅助患者进行排痰,但是,市面上的排痰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尤其是当患者的肺部患病区域不同或者出现多处病症时,无法使得该仪器有针对性的,准确对相应的病症位置进行叩击以帮助排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震动装置,以替代人工辅助患者排痰,且可调整震动装置的位置以对应患者的病症区域,进而提高排痰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包括:背心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配合面;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面;至少一个震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所述震动结构内设有震动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且固定所述震动结构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位置;反之,所述震动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实际使用过程,可调节所述震动结构在所述背心结构上的位置,以使得患者穿戴所述背心结构时,使得所述震动结构对应至所述患者的目标肺部区域,以提高了辅助患者进行排痰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背心结构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便于当所述震动结构或者所述背心结构任一损坏时,只对其中一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更换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背心结构设有相对的外侧与内侧;包括:缓冲件,夹设于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外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缓冲件避免所述震动结构在作业时因震动振幅过大而使得患者感到不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一连接凸起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第二连接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件配合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端;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卡接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卡槽的卡接,以使得所述背心结构能够固定至患者身上,也即使得患者在调节身体位置时,所述震动结构仍能够准确定位至患者的目标肺部区域,进而提高了排痰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背心结构为魔法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为魔法贴毛面或魔法贴勾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魔法贴勾面或所述魔法贴毛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魔法贴结构的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实现对所述震动结构的位置进行调节或者定位,降低了调节所述震动结构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一绑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第二绑带,可与所述第一绑带绑定,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绑定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的绑定,便于将所述背心结构固定至患者身上;此外,也便于将所述背心结构从患者身上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震动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背心结构包括:左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震动结构;右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震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帮助患者排痰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震动结构为震动按摩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震动按摩球的结构简单,由于其为球状结构,使得所述震动按摩球在震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叩击背部的作用,以避免所述震动结构设有棱角或者为不规整的结构,从而在震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不一致的叩击力度,不利于帮助患者排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震动按摩球设有多种震动振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调节所述震动按摩球使其处于不同震动振幅以适用于患者在不同程度的咳痰情况,进而便于辅助患者成功进行咳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结合实际使用过程,可调节所述震动结构在所述背心结构上的位置,以使得患者穿戴所述背心结构时,使得所述震动结构对应至所述患者的目标肺部区域,以提高了辅助患者进行排痰的效率;
(2)所述震动按摩球的结构简单,由于其为球状结构,使得所述震动按摩球在震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叩击背部的作用,以避免所述震动结构设有棱角或者为不规整的结构,从而在震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不一致的叩击力度,不利于帮助患者排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震动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震动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震动装置;101-外侧;102-内侧;10-背心结构;11-第一安装部;第一配合面;12-第二安装部;20-震动结构;31-第一连接凸起件;32-第二连接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100 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图5,震动装置100例如包括背心结构10和至少一个震动结构 20。其中,震动结构20内设于背心结构10中。
具体的,背心结构10例如包括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第一安装部11设有第一配合面111;第二安装部12与第一安装部11连接,且第二安装部12靠近第一安装部1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配合面111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面。此外,震动结构20夹设于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12之间,震动结构20的内部还设有震动组件。其中,当第一配合面11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以形成背心结构10,且固定震动结构20在第一配合面11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位置;反之,当第一配合面11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分离时,震动结构20可在第一安装部11或第二安装部12上移动,震动结构20内部设有震动组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听诊确认患病位置,也即目标肺部区域,再将背心结构10佩戴至患者身上,调整震动结构20以使其与所述目标肺部区域相对设置。具体来说,震动结构20设于背心结构10与所述目标肺部区域相对的背部位置,通过启动震动结构20以使其叩击患者的背部位置,辅助患者进行排痰。
优选的,震动结构20与背心结构10可拆卸连接。举例来说,当震动结构20或背心结构10任一发生损坏时,可对其中一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更换的成本支出。此外,震动结构20内部设有驱动所述震动组件的电源。于是,当震动结构20动力不足时,可将其从背心结构10上拆卸,进行充电后再将其安装至背心结构10上。此外,背心结构10在长期使用过程,除却进行消毒处理之外,也需要对其清洗,由于震动结构20与背心结构10可拆卸连接,也即使得对背心结构10进行清洗时,做到了水电分离,避免清洗背心结构10的过程中,水渍进入震动结构20引起电路短路等安全问题,于是提高了清洗效率。
优选的,背心结构10设有相对的外侧101和内侧102;震动装置100例如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夹设于震动结构20与外侧101之间。具体来说,内侧102用以与患者的躯干进行配合连接,而外侧101为远离患者的一侧。于是,为了避免震动结构20在启动过程中,由于震动振幅过大而使得患者感到不适,于是通过所述缓冲件可降低由震动结构20对患者产生的震动程度,以提高对患者的舒适性。其中,所述缓冲件例如为缓冲弹簧或者为缓冲海绵等材质。
优选的,震动装置100例如还包括第一连接凸起件31和第二连接卡槽32。第一连接凸起件31设于第一安装部11或第二安装部12的一端;第二连接卡槽32与第一连接凸起件31配合连接,且设于第一安装部11或者第二安装部 12相对的另一端;其中,当第一连接凸起件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卡接时,以形成背心结构1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凸起件31设于第一安装部11的一端;第二连接卡槽32设于第一安装部11相对的另一端,而第二安装部12覆盖至第一安装部11上,以使得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二配合贴合,也即第二安装部 12夹设至第一连接凸起件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之间,通过使得第一连接凸起件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卡接而形成背心结构10。
结合实际使用过程,可将第一安装部11水平设置,以使得第一连接凸起件与第二连接卡槽32沿水平设置,于是可将其围设至患者身上,以使得第一配合面111朝向远离患者躯干的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连接凸起件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卡接,于是,第一安装部11固定至患者身上,进而医生将听诊器的探测头放置于第一安装部11与患者躯干之间,探测患者的患病位置,也即目标肺部区域,等待确认好患病位置后,在第一安装部11的相应位置作标记,进而将震动结构20放置于与所述标记的位置相对应的背部区域上,并启动震动结构,之后,通过手对其进行预定位后,将第二安装部12安装至第一安装部11上,以使得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至第一配合面111上,以固定震动结构20的位置,于是通过震动结构20对所述背部区域进行叩击,以辅助患者排出对应所述目标肺部区域的肺部中的痰。
当然,当所述患者的多处肺部出现病状,例如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出现病灶时,可对应其位置的背部位置设置多个震动结构20的叩击,以辅助患者排出相应肺部中的痰。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背心结构10例如可以由两个第一安装部11和两个第二安装部12拼接而成,为便于区分,两个第一安装部11例如为第一安装部一和第一安装部二,两个第二安装部12例如为第二安装部二和第二安装部二。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二通过第一连接凸起件 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配合连接而完成首尾相连。具体来说,第一连接凸起件 31和第二连接卡槽32的数量分别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凸起件3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二的一端,相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二在该位置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卡槽32;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一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卡槽32,相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二在该位置的端部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凸起件31。通过相应位置上的第一连接凸起件31与第二连接卡槽32卡接。此外,所述第二安装部一粘附至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二粘附至所述第一安装部二上。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震动结构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可将多个震动结构20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之间;也可以将多个震动结构20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二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二之间,当然也可使得多个震动结构20同时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之间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二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二之间,以使得患者佩戴该背心结构10 时,能够对患者的目标肺部区域以及其相应的背部区域进行有效的叩击,以进一步提高辅助患者排痰的效率。
优选的,背心结构10为魔法贴结构;其中,第一配合面111为魔法贴毛面或者魔法贴勾面;相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为与第一配合面111粘连的所述魔法贴勾面或者所述魔法贴毛面。具体来说,当第一配合面111为所述魔法贴毛面时,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魔法贴勾面;反之,当第一配合面111 为所述魔法贴勾面时,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魔法贴毛面。于是,需要将震动结构20从背心结构10中拆卸下来时,可通过撕开所述魔法贴毛面与所述魔法贴勾面,便可取出震动结构20,反之,通过二者的粘合,以固定震动结构20在二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震动装置100例如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安装部11或第二安装部12的一端;所述第二绑带可与所述第一绑带绑定,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设于第一安装部11或者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绑定时,以形成背心结构10。
进一步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震动结构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根据将背心结构10佩戴至患者上的位置关系,可将背心结构10划分成左肺背部区域和右肺背部区域,其中,所述左肺背部区域贴合患者的相应背部,而在所述左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震动结构20;相对的,所述右肺背部区域贴合患者的相应背部,而在所述右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震动结构20。
优选的,震动结构20例如可以为震动按摩球。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按摩球设有多种震动振幅。举例来说,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咳痰程度,可调节所述震动按摩球处于相应的震动振幅。其中,所述震动按摩球的震动振幅在30-50cps。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心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配合面;
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面;
至少一个震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且所述震动结构内设有震动组件;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背心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震动结构为震动按摩球,且所述震动按摩球设有多种震动振幅;
其中,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且固定所述震动结构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位置;反之,所述震动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移动;所述背心结构为魔法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为魔法贴毛面或魔法贴勾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魔法贴勾面或所述魔法贴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结构设有相对的外侧与内侧;包括:
缓冲件,夹设于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外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凸起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
第二连接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件配合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端;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卡接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绑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
第二绑带,可与所述第一绑带绑定,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绑定时,以形成所述背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背心结构包括:
左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震动结构;
右肺背部区域,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震动结构。
CN202121372888.3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Active CN216136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2888.3U CN216136308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2888.3U CN216136308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308U true CN216136308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2888.3U Active CN216136308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5522B1 (ko) 척추보조기
CN216136308U (zh) 一种辅助排痰的震动装置
CN109806056B (zh) 一种肛肠护理装置
CN211300963U (zh) 一种手部骨创伤康复训练器
CN211884191U (zh) 一种手指骨折患者护理用固定指套
CN211213215U (zh) 一种心内科专用的听诊器
JP3190491U (ja) 集尿装置を備えたオムツ
CN201098139Y (zh) 气骨双传导听诊器
CN206080801U (zh) 一种o型腿矫形器
CN203576878U (zh) 可调式眼部按摩器
CN220442892U (zh) 一种胸带式振动排痰仪
CN209361016U (zh) 一种护腰
CN206473447U (zh) 一种肩关节外展支具
CN204909792U (zh) 丁字形造口底盘固定带
KR20210086179A (ko) 새가슴 교정 보조기
CN219307281U (zh) 一种头颈康复训练装置
CN218010083U (zh) 一种可拆卸的膝踝足矫形器
CN219578904U (zh) 一种听诊器
CN214343348U (zh) 一种按摩式女士瘦身束腰带
CN214231364U (zh) 一种血管外科手术听诊器
CN208926768U (zh) 一种多功能冷热敷固定袋
CN220459589U (zh) 基于卧床患者的肺部痰液护理仪
CN217310726U (zh) 一种疝气术后护理带
CN117159358A (zh) 一种胸带式振动排痰仪
CN217472178U (zh) 一种改善脊柱侧弯的脊柱减压矫形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