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016U -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016U
CN216136016U CN202120013241.5U CN202120013241U CN216136016U CN 216136016 U CN216136016 U CN 216136016U CN 202120013241 U CN202120013241 U CN 202120013241U CN 216136016 U CN216136016 U CN 216136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blation
cage electrode
ball cage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32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ready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32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6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部件: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的控制手柄,设置在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中的电线;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的脉冲电极;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芯管在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成对设置的前球笼电极和后球笼电极,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针对门静脉靶向区域、消融针对性好、消融彻底、副作用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属于脉冲消融技术手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癌症肿瘤等疾病中,往往会发生在疾病相关或者周围的腔道中产生病变。这种病变,与肿瘤本身不同,往往弥散在腔道(尤其是血管)的管壁周围,造成腔道狭窄,病变组织扩散。例如,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是原发性肝癌进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逆着门静脉血流向主干方向蔓延的特殊生物学行为。PVTT的出现必然会加重门静脉高压,引起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大进展,目的在于通过热传导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使用射频消融导管进入门静脉内进行组织消融能直接将射频能量作用于门静脉内癌栓,使门静脉能迅速恢复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射频(RF)消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脉管内组织消融的一种方式。消融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消融范围是否连续和充分。损伤必须足够才能完全消融脉管内靶组织,但过分的消融将会对周围健康脉管组织以及神经组织等产生影响。射频消融缺点为消融手术时间较长,且对术者导管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由于为热损伤,消融时会伴有疼痛感,术后容易产生胆管损伤、肝动静脉窦、大出血、血管内狭窄以及神经损伤等问题。
而如今出现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将短暂的高电压脉冲施加到组织细胞,可以产生局部高电场;局部高电场通过在细胞膜中产生孔隙来破坏细胞膜,在膜处所施加的电场大于细胞阈值使得孔隙不闭合,而这种电穿孔是不可逆的,由此允许生物分子材料穿过膜进行交换,从而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消融与射频、冷冻、微波、超声等基于热消融原理的物理疗法不同,高压电脉冲对细胞膜的不可逆电穿孔破坏是一种非热生物学效应,能够有效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而双极性脉冲的使用,即在前个为正极性的脉冲结束后,紧接着再施加一个脉宽相同、场强相等的负极性脉冲,使得正脉冲诱导的动作电位还来不及充分产生时,随之而来的负脉冲刺激动作电位向反方向发展,也将极大的降低电场对神经刺激。由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对电压穿透的阈值不一样,采用高压脉冲技术可以选择性的处理肿瘤细胞(阈值相对较低),而不对其他非靶点细胞组织(如神经、食道、血管、血液细胞)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释放能量时间极短,脉冲技术将不会产生热效应,进而避免组织结痂、血管狭窄等问题。但是目前脉冲电场消融只运用于实体肿瘤的消融,还没有以消融导管的方式介入脉管内实施除肿瘤消融外的组织消融治疗。而在肝脏肿瘤疾病中,除了要消除肿瘤本身,也要保持门静脉的通畅,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治疗这类门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在类似的技术中,比如,公布号为CN11069360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用于腔道组织消融的球囊电极导管。包括导管a、设置在导管a内部的导管b;导管a外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极套环a、球囊b、电极套环b、测量电极a、测量电极b、电极套环c、球囊a、电极套环d;电极套环a与电极套环b之间设置有金属爪笼b;电极套环c与电极套环 d之间设置有金属爪笼a;电极套环b、电极套环c与导管a固定连接;电极套环a、电极套环d可在导管a自由滑动;导管b为柔性空心圆柱管体,外表设置有4根等间距螺旋缠绕的导线;导线分别与电极套环b、电极套环c、测量电极a和测量电极b连接。该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了一种ERCP条件下可以对恶性肿瘤开展安全、有效消融根治性治疗的球囊电极导管。
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球囊电极导管导管随内镜到达病灶后,球囊电极导管导管终端的两个球囊膨胀,电极(一正一负)随之撑起并将肿瘤夹在正负电极之中,此时脉冲发生仪放电,肿瘤在高压陡脉冲电场的作用下被消融。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就是典型的用脉冲技术进行实体肿瘤的消融。该实用新型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窥镜和测量电极定位肿瘤的位置后,再利用膨胀球囊夹住肿瘤消融,其缺点是:1.双球囊+双弹性金属爪笼电极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大了导管的径向直径;2.球囊充气的时候弹性爪笼的环形分布极不均,导致消融存在死角,消融不完全、不规则,而且,脉冲电场的场强分布不规则;3、肿瘤消融后,球囊塌缩后,弹性爪笼难以顺利的由弯曲回到自然伸直,存在无法从血管顺利退出的风险,容易损伤血管。所以,这种结构只适用实体肿瘤的消融。
公布号为CN1113880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心脏脉冲多极消融导管,包括电极组件、管体以及手柄,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在所述管体的末端,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管体的近端;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偶数个环形均匀排布的电极臂,所述电极臂上设有电极,且每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产生脉宽相同、场强相等但极性相反的高压能量脉冲串作用于心肌细胞。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电极臂上设置的电极构成了多极阵列,进而形成环形消融带,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组织细胞进行消融处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消融效率;而选用高压能量脉冲串进行消融,可以选择性的消融目标组织,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病概率。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也是用脉冲技术对心脏内的病变细胞进行实体肿瘤的消融。该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是,明通过多个电极臂上设置的电极构成了多极阵列,进而形成环形消融带,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组织细胞进行消融处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消融效率。其也不能对脉管形成有效的支撑,该专利申请针对的是大面积的消融情境,如果应用在门静脉脉管中同样不能产生良好的消融效果,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环形分布的电极长度太短,同时整个工作部位的电极宽度太大,在门静脉这样的腔道中,难以很难发挥作用。2.由于电极长度太短,电极宽度太大,形成的消融区域长度也很短,因此该技术是专为消除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疾病所设计。导致了这种设计,无法施加较大的电压,在径向的消融深度也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针对门静脉靶向区域、消融针对性好、消融彻底、副作用小的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A.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用于控制整个装置;
B.管体,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
C.电线,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体中;
D.脉冲电极,所述脉冲电极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
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
E.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在所述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
F.前球笼电极,所述前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所述前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
G.后球笼电极,所述后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并与所述芯管中的正电极或负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与前球笼电极连接的电极极性相反,所述前球笼电极的结构与后球笼电极相同。
前后两个球笼电极的设置,能够一前一后撑起门静脉的脉管,并且能够在门静脉的脉管中传递电脉冲能量至脉管内的靶向区域,并形成较大规则消融区域。前后两个球笼电极的形状确保了撑起的幅度和支撑的强度,撑起腔道的同时,又能够让病变组织位于消融区域内。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前后两个球笼电极的形状,同时能够保证在收起时完整的收纳在鞘管内,进入门静脉的狭小腔道中时,不会产生阻力,更不会损伤腔道。
前后两个球笼电极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确保了内收时能够有效内收入鞘管,同时在支撑时,能够迅速恢复设计形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球笼电极通过其上设置的圆柱环与芯管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圆弧臂,所述圆弧臂围绕芯管呈放射状撑开,圆弧臂的末端粗钝和/或末端略有内收。
末端内收并且圆滑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保证不会损伤腔道,圆弧臂围绕芯管呈放射状撑开,确保了支撑的强度和效果。又能够有足够的空隙,让病变组织进入消融工作区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球笼电极的圆弧臂数量为3-16条。
圆弧臂的数量在8-12条为佳,此时支撑效果和容纳效果最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弧臂之间通过圆弧臂分支相连,所述圆弧臂分支同时起到支撑圆弧臂和人体腔道组织的作用,每两条所述圆弧臂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的连接点,与所述圆弧臂与所述圆弧臂分支的连接点,不在一个径向平面上。
圆弧臂分支的设置,第一,能够进一步增强前后球笼电极的强度,达到支撑效果。第二,能够保障各个圆弧臂之间的间距,从而让脉冲强度稳定,起到更好的脉冲消融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对于在所述的圆弧臂末端之间形成的径向平面,所述的圆弧臂末端通过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相连于所述径向平面之上;或者所述的圆弧臂末端通过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相连于所述径向平面之外。
这种形状的设计,确保了圆弧臂之间不会内凹。从而避免了形成的消融范围不规则,消融不完全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弧臂分支位于所述圆弧臂的末端,所述圆弧臂分支的末端粗钝和/或略有内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管设置有导线腔,所述电线设置在导线腔中并分别与前球笼电极和后球笼电极相连。
导线腔的设置,能够让电线不受干扰,保证其余前后球笼电机的稳定连接,保障了整个装置的抗拉拽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球笼电极结构与与后球笼电极采用记忆金属;所述芯管的工作端末端设置有管头。
管头设置成锥形,并且质地柔软,能够让整个消融导管介入到血管内时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损伤,同时更快更顺滑的到达指定区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球笼电极结构与与后球笼电极由镍钛管整体激光切割、定型。
整体切割的设置,让整个球笼电极一体成型,不易变形,边缘更圆润,不会损害血管。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球笼式的电极设计,能够一前一后撑起门静脉的脉管,并且能够在门静脉的脉管中传递电脉冲能量至脉管内的靶向区域,并形成较大规则消融区域,同时这个消融区域的特点是径向方向上比较大,而且能量集中在以撑开区域为中心的圆柱形区域,也就是前后两个球笼电极之间及球笼电极之外一定距离的位置。前后两个球笼电极的形状确保了撑起的幅度和支撑的强度,撑起腔道的同时,又能够让病变组织位于消融区域内。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前后两个球笼电极的形状,边缘内收,中间通过圆弧臂和圆弧臂分支形成空隙,能够形成有效的消融区域,同时保证了不损伤正常组织。而且能够保证在收起时完整的收纳在鞘管内,保证了在门静脉的狭小腔道中的消融效果。
2、记忆合金加上一体化的设置,能够保障整个球笼电极的的收纳和复原的整体形状稳定性,同时配合球笼电极的机构保障了支撑的强度和顺滑度。当施加脉冲电场后可以形成较大且规则的消融范围,从而实现脉管内脉冲电场消融。
3、圆弧臂和圆弧臂分支的结构设置,在进入人体后并撑开时,圆弧臂和圆弧臂分支也不会分布不均匀,从而也就使得球笼电极在放电时,强度均匀,消融的效果更佳可控、可靠。
4、前后极性相反且大小适宜的球笼电极,让脉冲形成的消融区域,更适合门静脉内的病变,能够形成合理的消融区域,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达到优良的消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球笼电极未完全拉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球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芯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6位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消融效果计算机仿真示意图。
标号说明:双极球笼电极1、鞘管2、控制手柄3、前球笼电极11、后球笼电极12、圆弧臂111、圆弧臂分支112、圆柱环113、芯管21、管头23、移动调节拉环31、导丝操控单元32、电线33、插头34、导线腔24、导丝腔25、血管41、血管内待消融组织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具体结构为,本实施例主体为控制手柄3,控制手柄3的前部变细,向前延伸成鞘管2;在鞘管2设置有贯穿鞘管2和控制手柄3的芯管21。芯管21内部中空形成互相独立的导线腔24和导丝腔25,导线腔24中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电线33和球笼电极相连的导线,导丝腔25中设置有贯穿整个芯管21的导丝,导丝的末端设置在芯管21末端的管头23处。
控制手柄3的后端连接有电线33和插头34。控制手柄3上还设置有导丝操控单元32,导丝的另一端设置在导丝操控单元32中。
在芯管21的前端设置有双极球笼电极1,双极球笼电极1由两个球笼电极组成,分别为前球笼电极11和后球笼电极12,两个球笼电极的结构、材料均相同。此处只描述前球笼电极11,前球笼电极11由镍钛管整体激光切割、定型,材料具有弹性并且具有回弹记忆性,当其随着芯管21被回拉时,其形状被挤压,可以平顺的收进鞘管2中,当其随着芯管21被向前伸出时,其形状由于自身弹性恢复。
前球笼电极11通过圆柱环113固定在芯管21上,圆柱环113上伸出8条沿着芯管21方向均匀排列的圆弧臂111,圆弧臂111伸展开后,放射状的沿着芯管21的延伸方向张开,在圆弧臂111之间,设置有圆弧臂分支112,圆弧臂分支112的远端处弯折并略向内收,相邻的圆弧臂分支112之间成V字形,V字形的尖端朝外,造型平滑,形成一个圆滑平顺过度的前端,相邻的圆弧臂分支112之间的角度在90度左右。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一般在0.5~4cm,本实施例中为1.2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一般为0.5~2mm,本实施例中为 1m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材料的宽度一般为0.4~3mm,本实施例为0.6cm。圆弧臂111 的数量一般在3~16个,本实施例为8个。
双极球笼电极1有两种状态:1.被包覆在鞘管2远端内;2.鞘管2撤出,双极球笼电极1 被完全释放。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双极球笼电极1内收并被鞘管2包裹在其中。整个消融导管装置介入到血管内时,锥形且软质的管头23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损伤,同时更快更顺滑的到达指定区域。当芯管21的远端管头23到达门静脉的消融区域附近时,前后移动芯管21,调整消融位置。定位后,向后移动移动调节拉环31实现释放双极球笼电极1至展开状态,双极球笼电极1撑开脉管及脉管内组织,与脉管或组织紧密接触。此时,双极球笼电极1之间和双极球笼电极1的内部形成消融区域,正好将脉管内组织置于该消融区域,从而进行脉冲消融作业。
双极球笼电极1、鞘管2、控制手柄3、前球笼电极11、后球笼电极12、圆弧臂111、圆弧臂分支112、圆柱环113、芯管21、管头23、移动调节拉环31、导丝操控单元32、电线 33、插头34、导线腔24、导丝腔25。
双极球笼电极1只有在到达消融位置后,才打开,更换位置时,可以从新收入鞘管2中。调整位置时,在通过脉管时可以有优良的柔顺性,减少对脉管壁的机械损伤,电极展开时又能有足够的支撑力形成稳定规则的形状,前后两个前球笼电极11、后球笼电极12的设计,当施加脉冲电场后可以形成较大且规则的消融范围,正好可以消融脉管内部的病变组织,从而实现门静脉相关疾病的针对性处理。
图6是本实施例消融导管在门静脉内(如长有癌栓的门静脉主干)产生的消融范围(虚线内)示意图,图8是仿真计算给一个球笼电极施加脉冲信号,另一个球笼电极接地形成的脉冲电场场强分布梯度云图,癌细胞的平均不可逆电穿孔场强阈值为1500V/cm,所以图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圆柱形癌细胞消融范围边界。双极球笼电极1在门静脉内形成的圆柱消融区直径介于约1.5cm与约2.5cm之间,圆柱消融区长度介于1.5cm与约3.5cm之间。以此方式,可以产生连续规则的接近圆柱形消融区域,从而导致门静脉内以及门静脉壁上、甚至门静脉外壁的癌细胞都被消融完全,所述肿瘤细胞消融完全为期望的治疗效果。于此同时,正常的血管壁细胞不受损伤。
本专利的双极球笼电极1组成的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这种可以收进鞘管2内也可以伸出自膨胀的结构,通过鞘管2内通道输送至狭窄的脉管内待消融区域,在双极球笼电极1膨胀开时,双极球笼电极1和脉管或脉管内肿瘤组织紧密接触,这种结构在电脉冲能量输入时,双极球笼电极1彼此形成正负极,中间的脉管及肿瘤组织上形成一个规则分布的脉冲电场,最终形成一个较大的圆柱形消融区域(如图6、8),完全覆盖脉管内及脉管壁上甚至脉管外的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样品进行兔髂静脉主干癌栓动物模型的消融治疗,CT影像显示治疗后 4只瘤兔7天后的癌栓模型全部消失,对比没有进行消融的对照组2只瘤兔7天后癌栓顺着门静脉主干增长了1cm,14天后对照组瘤兔因为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而死亡。实验显示本方案用于治疗门静脉内癌栓消融安全有效。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圆弧臂分支112为两层。两层的机构,强度更加容易控制,而且,撑起脉管的效果也更好,可以根据病变处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食道内肿瘤的消融处理。其结构和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因为肿瘤细胞在食道内的生长形态和门静脉内癌栓的生长方式一样,都是沿着腔道内壁生长并且逐渐向腔道中间生长。实施例 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为3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为1.5c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管材直径为3mm。在本实施例中,圆弧臂111的数量为6个。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施例主要用于结直肠腔道内肿瘤的消融。其结构和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因为肿瘤细胞在结直肠内的生长形态和食道内肿瘤的生长方式一样,都是沿着腔道内壁生长并且逐渐向腔道中间生长。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为3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为1.5m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管材直径为0.8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施例用于结直肠腔道内肿瘤的消融。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双极球笼电极1的尺寸,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为2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为0.6m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材料的宽度为2.5mm。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样品进行兔结直肠癌栓动物模型的消融治疗,CT影像显示治疗后4只瘤兔7天后的癌栓模型全部消失,对比没有进行消融的对照组2只瘤兔7天后癌栓顺着结直肠增长了1.5cm,18天后对照组瘤兔因为癌栓而死亡。实验显示本方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栓消融安全有效。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施例用于门静脉主干腔道内肿瘤的消融。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双极球笼电极1的尺寸,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为1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为0.6m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材料的宽度为2mm。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样品进行兔髂静脉主干癌栓动物模型的消融治疗,CT影像显示治疗后 4只瘤兔7天后的癌栓模型全部消失,对比没有进行消融的对照组2只瘤兔7天后癌栓顺着门静脉主干增长了1.8cm,11天后对照组瘤兔因为癌栓而死亡。实验显示本方案用于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消融安全有效。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也描述了一种用于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本实施例用于腔静脉腔道内肿瘤的消融。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双极球笼电极1的尺寸,前球笼电极11的直径为3.8cm;圆弧臂111与圆弧臂分支112的厚度为0.95mm;制造前球笼电极11的金属材料的宽度为2.6mm。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A.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操作人员的手掌相匹配,用于控制整个装置;
B.管体,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中并从所述控制手柄的工作端延伸而出;
C.电线,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体中;
D.脉冲电极,所述脉冲电极设置在控制手柄中,用于产生消融病变组织的电脉冲;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E.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在所述管体内轴向自由活动;
F.前球笼电极,所述前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所述前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
G.后球笼电极,所述后球笼电极用于撑起人体腔道组织,并与所述芯管中的正电极或负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通过电线与脉冲电极相连,所述后球笼电极与前球笼电极连接的电极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球笼电极通过其上设置的圆柱环与芯管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环上设置有圆弧臂,所述圆弧臂围绕芯管呈放射状撑开,圆弧臂的末端粗钝和/或末端略有内收,所述前球笼电极的结构与后球笼电极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球笼电极的圆弧臂数量为3-16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弧臂之间通过圆弧臂分支相连,所述圆弧臂分支同时起到支撑圆弧臂和人体腔道组织的作用,每两条所述圆弧臂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的连接点,与所述圆弧臂与所述圆弧臂分支的连接点,不在一个径向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相对于在所述的圆弧臂末端之间形成的径向平面,所述的圆弧臂末端通过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相连于所述径向平面之上;或者所述的圆弧臂末端通过之间的圆弧臂分支相连于所述径向平面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弧臂分支位于所述圆弧臂的末端,所述圆弧臂分支的末端粗钝和/或略有内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芯管设置有导线腔,所述电线设置在导线腔中并分别与前球笼电极和后球笼电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所述的前球笼电极结构与后球笼电极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球笼电极结构与后球笼电极采用记忆金属;所述芯管的工作端末端设置有管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球笼电极结构与后球笼电极由镍钛管整体激光切割、定型。
CN202120013241.5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Active CN216136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3241.5U CN21613601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3241.5U CN21613601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016U true CN216136016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3241.5U Active CN21613601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6895A (zh) * 2024-02-29 2024-04-02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消融导管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6895A (zh) * 2024-02-29 2024-04-02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消融导管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8085B (zh) 一种心脏脉冲多极消融导管
US761505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 lesion using transjugular approach
US20190223948A1 (en) Energy delivery return path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230181251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renal nerve tissue
CN215874912U (zh) 一种消融导管及医用装置
US20220218412A1 (en) Mapping and ablati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loop segments
CN216136016U (zh)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US20230397952A1 (en) Braided or woven electrodes
CN112674865A (zh) 用于人体腔道内组织消融的双球笼电极导管装置
JP2024517666A (ja) 周方向アブレーション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N110693607B (zh) 一种用于腔道组织消融的球囊电极导管
US20230346464A1 (en) Basket catheter with cloverleaf structure to prevent buckling and retention feature for electrodes
EP4268749A1 (en)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mproved irrigation flow during cardiac procedure
CN220588341U (zh) 医疗探头
US20230346462A1 (en) Strengthened expandable baskets for medical probes and medical probes containing strengthen expandable baskets
US2023022578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ipodic spines forming a spherical basket for improved tissue contact and current delivery
US20230226336A1 (en) Electrode assemblies of a basket catheter having mechanical retainers and methods of the same
US20230346455A1 (en) Basket catheter with force sensor having bayonet mount
US202302257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ingle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forming a spherical basket for improved tissue contact and current delivery
US20240164833A1 (en) Multi-strut ablation and sensing catheter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5844512A (zh) 一种消融导管及医用装置
CN116763423A (zh) 一种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电场消融装置
WO2023086537A1 (en) Electroporation for selective gi tract depth ablation and regeneration for gi diseases
CN116965911A (zh) 用于在心脏手术期间改善冲洗流的系统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1

Address after: 310000 8th floor, building 4, No. 2959, yuhangtang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READY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507-1, building 6, Shangyue Green Valley Center,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a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