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3387U -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3387U
CN216133387U CN202122024550.5U CN202122024550U CN216133387U CN 216133387 U CN216133387 U CN 216133387U CN 202122024550 U CN202122024550 U CN 202122024550U CN 216133387 U CN216133387 U CN 216133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touch panel
vibration feedback
feedback devic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45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朕
聂宇
张延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45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3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3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3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包括触控面板、处理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振动反馈器,处理器分别与触控面板、压力传感器和振动反馈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上的压力;振动反馈器与触控面板相连,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平行于触控面板所在的平面。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错开,避免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相同而带来的干扰,使得电子设备的振动反馈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板一般指触摸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上的输入组件,触控板可以具有感应用户手指的滑动的作用和点击确认作用等。触控板实现点击确认作用时,会对用户施加在触控板上的压力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的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触发点击确认作用。另外,基于检测到的压力信号,触控板会给予用户振动反馈,使用户产生按键的感觉。
相关技术中,可以在触控板下方设置压电片,通过压电片来实现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上的压力检测和振动反馈。
然而,压电片的压力检测和振动反馈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电子设备的振动反馈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解决了触控板组件中设置压电片来检测压力和反馈振动时,压电片的压力检测和振动反馈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从而提升电子设备振动反馈效果。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板组件,包括:触控面板、处理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振动反馈器,处理器分别与触控面板、压力传感器和振动反馈器电连接;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上的压力;
振动反馈器与触控面板相连,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平行于触控面板所在的平面。
如此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的方向为垂直于触控面板,而振动反馈器振动的方向为平行于触控面板。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错开,避免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一致带来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面和安装面,振动反馈器连接在安装面上,压力传感器位于触控面板的安装面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上具有支撑部,至少部分安装面连接在支撑部上。
如此设置,支撑部起到支撑触控面板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有一个,压力传感器的支撑部的设置位置位于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上。
如此设置,振动反馈器施加在支撑部上的振动作用力的延伸线穿过压力传感器的支撑部,振动反馈器的振动作用力在触控面板支撑部处产生扭矩为零,触控面板不会产生绕着支撑部转动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的支撑部呈中心对称分布,且具有中心对称点;
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穿过中心对称点。
如此设置,总振动相对各个支撑部产生的扭矩为Mi,各个支撑部产生的扭矩之和为零(∑Mi=0),触控面板不会产生绕着支撑部转动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反馈器为多个,至少部分振动反馈器的振动参数不同;
振动参数包括振动方向、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此设置,通过不同振动参数的振动反馈器组合振动,可以分别提供触控面板振动的X方向分量和Y方向分量,从而根据需求在触控面板上合成任一角度的总振动,给用户不同的触控感受,以模拟真实的“按键按下”和“按键抬起”的感受,实现一致的按压和反馈感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支撑部分布在靠近触控面板的边缘位置。
如此设置,触控面板的重心较稳,避免由于重心不稳带来的触控面板侧翻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和弹性件,应变传感器位于弹性件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支撑部设置在弹性件靠近触控面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触控面板的所在平面平行。
如此设置,弹性件沿平行于触控面板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跟随触控面板的形变而产生较大的形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加速度传感器与触控面板的安装面相连;
加速度传感器靠近振动反馈器设置。
如此设置,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定触控面板的实时振动加速度,通过将加速度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控制驱动电压波形,更好的控制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波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有多个,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反馈器的周围间隔分布;
多个加速度传感器至少包括检测第一方向加速度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检测第二方向加速度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如此设置,通过分别测定两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分别控制两个方向上的振动波形,更好的实现触控面板振动的精细化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板,盖板位于触控面板的触控面的一侧。
如此设置,盖板可以对触控板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
这样,由于该电子设备的触控板组件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的方向为垂直于触控面板,而振动反馈器振动的方向为平行于触控面板。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错开,避免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相同带来的干扰,电子设备的振动反馈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的被手指按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的形成振动反馈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的被手指按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被按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中振动反馈器的一种设置方式;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中振动反馈器的又一种设置方式;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一种设置方式;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又一种设置方式;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板组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又一种设置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第一壳体; 20-显示模组;
30-第二壳体; 40-键盘; 50-触控板组件;
51-触控面板; 511-触控面; 512-安装面;
52-处理器; 521-处理模块; 522-驱动模块;
53-压力传感器; 531-支撑部; 532-弹性件;
533-应变传感器; 534-固定部; 54-振动反馈器;
55-加速度传感器; 551-第一加速度传感器; 55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5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设置机械按键作为输入组件,机械按键可以设置在触控板组件表面或隐藏在触控板组件下面。此时,触控板组件可以识别用户在触控板组件上的位置,而机械按键可以用于按键确认功能。但机械按键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触控板组件整体厚度较大。机械按键噪声较大,而且按键的振感不能调整,振动反馈单一。且机械按键只有在触控板组件的部分区域可以实现按压,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采用虚拟按键(例采用如触控板组件来实现按键确认功能)替代机械按键。为便于用户感知是否按键正确或是否完成按键输入,触控板组件中通常会设置触控反馈,其中,反馈方式可以为振动反馈。
触控板组件可以通过在触控面板下方间隔设置多个圆形压电片,压电片与处理器连接,从而通过处理器控制压电片振动,使得电子设备的触控板组件振动以进行反馈。具体的,以用户的手指触摸触控板组件为例,用户按压触控板组件时,触控板组件中的处理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多个压电片产生的压力信号,并根据压力信号控制手指附近的压电片产生垂直于触控面板的振动。这样,压电片带动触控面板或电子设备的壳体等振动,使与触控板组件接触的手指感受到振动,给予用户振动反馈,给用户以机械按键的感觉。
然而,压电片对静态的按压力不敏感,例如长时间按压且手指不动时,压电片检测到的信号会慢慢减弱,电荷在静态按压时慢慢释放,导致无法测量较长时间的静态按压力。另外,压电片测定的压力是垂直于触控面板,且压电片反馈的振动方向也是垂直于触控面板,压电片检测的压力方向与反馈的振动方向均为垂直于触控面板。这样,由于压电片检测压力与反馈振动方向一致,导致压力检测与振动反馈之间相互影响。例如,上一次按压导致触控板组件振动,压电片振动后会产生余震,下一次按压与余震耦合,振动的余震将会对下一次按压力大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压电片检测到的压力信号,进一步又影响到振动反馈。因此,压电片在动态按压力下,振动反馈与压力检测干扰较大,按压力分辨率较低,且受到按压速度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压电片的振动方向为垂直于触控面板,振动的传递以压电片为中心向周四扩散。靠近压电片处的振动较强,随着远离压电片振动削弱明显,整个触控面板的振动一致性较差。其中,静态按压是指在一定时间对触控面板持续性的施加压力。动态按压是指在一定时间对触控面板间断性的施加压力。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触控板组件包括触控面板、压力传感器以及振动反馈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上的压力,振动反馈器与触控面板相连,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平行于触控面板所在的平面。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的方向为垂直于触控面板,而振动反馈器振动的方向为平行于触控面板。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错开,避免压力传感器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振动方向一致带来的干扰。将触控板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使得电子设备的振动反馈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触摸控制的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笔记本电脑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笔记本电脑可以是折叠型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翻盖式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翻转式的笔记本电脑,以下以翻盖式笔记本电脑为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安装于第一壳体10上的显示模组20、安装于第二壳体30上的键盘40,以及位于键盘40下方的主板(图中未示出)等。
显示模组20和第一壳体10所在的一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键盘40、主板以及第二壳体30所在的一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
显示模组2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模组2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显示模组20还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触控板组件50可以位于第二壳体30上,触控板组件50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操作板;或者,触控板组件50也可以是虚拟键盘,位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区域;另外,触控板组件50还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触控显示屏。
一些示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形成的壳体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后盖、中框或者是电子设备100中其他起到支撑安装作用的框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等器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组件50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2所示,触控板组件5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51,触控面板51能够实现触摸识别,触控面板51可以检测用户施加压力或触摸的位置。具体的,触控面板51可以是电容式、弹性波式、红外式或者是电压式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以用户手指按压触控板组件50进行说明。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触控面板5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面511和安装面512,触控面511指正对用户的一面,即靠近用户手指的一面,用户可以通过触控面511来实现触摸识别。安装面512指相对于触控面511的另一面,安装面512可以用于安装如振动反馈器54等部件。
触控板组件50还可以包括盖板56,盖板56位于触控面板51的触控面511的一侧。盖板56起到保护触控面板51的作用。盖板56与触控面板51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用户在盖板56上施加压力,并通过盖板56传递给触控面板51。触控板组件50的振动可以通过触控面板51传递给盖板56,再通过盖板56传递给用户,从而实现振动反馈。
其中,图3和图4中所示的X方向为触控板组件50的短边方向,Y方向是沿触控板组件50的长边方向(触控面板51的延伸方向),Z方向是沿触控板组件50的厚度方向。
参见图5所示,触控板组件5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52、压力传感器53以及振动反馈器54,处理器52分别与触控面板51、压力传感器53和振动反馈器54电连接。压力传感器53可以用于检测触控面板51上的压力,振动反馈器54可以用于反馈振动,压力传感器53和振动反馈器54使用独立的部件实现,避免压力传感器53和振动反馈器54复用带来的电路干扰。
其中,振动反馈器54可以与触控面板51相连,振动反馈器54带动触控面板51振动,从而形成振动反馈。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可以平行于触控面板51所在的平面,压力传感器53可以检测垂直于触控面板51的压力。这样,压力传感器53的压力检测方向与振动反馈器54振动方向错开,不相干扰,可以避免压力检测与振动反馈之间相互影响,电子设备100的振动反馈效果较好。另外,由于振动反馈器54带动触控面板51的振动方向与触控面板51是平行的,振动反馈器54可以带动触控面板51整体一起振动,触控面板51上各个位置的振动一致性较好,受到触控面板51的刚度影响相对较小。
在对电子设备100进行触控时,手指位于触控板组件50的上方,并对触控板组件50中的触控面板51施加压力,压力通过触控面板51传递给压力传感器53。压力传感器53检测到触控面板51传递的压力,并根据压力产生压力信号传递给处理器52。处理器52控制振动反馈器54振动,振动通过触控面板51反馈给手指,给予用户振动反馈,给用户以机械按键的感觉。另外,处理器52将确认信号传递给主机,触发与按键确认功能相对应的点击确认事件。
其中,处理器52可以包括处理模块521。压力传感器53可以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521,处理模块521接收到压力传感器53的压力信号并发出驱动指令,振动反馈器54接收到驱动指令并产生振动,从而带动触控面板51振动,使位于触控面板51上的手指感受到振动,实现振动反馈。
为了保证处理模块521的驱动指令能够驱动振动反馈器54产生振动,处理器52还可以包括驱动模块522,驱动模块522与振动反馈器54和处理模块521电连接。处理模块521将驱动指令发送给驱动模块522,驱动模块522将处理模块521输出的驱动指令信号进行升压和驱动后产生驱动电压(电流)传递给振动反馈器54,振动反馈器54接收到驱动电压(电流)产生振动,从而形成振动反馈。
参见图6所示,压力传感器53以及振动反馈器54可以位于触控面板51的安装面512的一侧,这样,触控面板51与盖板56之间较为平整。振动反馈器54可以连接在安装面512上,以带动触控面板51振动。压力传感器53与安装面512之间可以抵接或相连。
压力传感器5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压力传感器53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数值。压力传感器53的数量需要根据触控面板51的大小、刚度及测力精度等进行适当的调节,例如,触控面板51尺寸跨度较大、刚度较小或需求的测力精度较高时,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压力传感器53;或者,触控面板51尺度跨度较小、刚度较大、或需求的测力精度较低时,也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压力传感器53。
其中,压力传感器53上具有支撑部531,至少部分安装面512连接在支撑部531上。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53对应其中一个支撑部531,相应的,支撑部53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数量。支撑部531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53相连,支撑部531的另一端与触控面板51抵接或相连。支撑部531起到支撑触控面板51的作用,触控面板51上的压力通过支撑部531传递给压力传感器53。当支撑部531为多个时,可以是其中部分数量的支撑部531与触控面板51的安装面512相连;也可以是全部数量的支撑部531与触控面板51的安装面512相连,这样,触控面板51得到较好的支撑,在振动中不易产生位移。
本申请实施例以全部的支撑部531与触控面板51的安装面512相连进行说明。
为了对触控面板51形成均衡的支撑,各个支撑部531可以对称的分布在触控面板51上。具体的,沿触控面板51的长边方向(Y方向),触控面板51可以具有第一中心线,各个支撑部531可以对称的分布在第一中心线的两侧。这样,当触控面板51受力振动时,触控面板51沿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受力较为均匀。另外,沿触控面板51的短边方向(X方向),触控面板51也可以具有第二中心线,各个支撑部531可以对称的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这样,当触控面板51受力振动时,触控面板51沿短边方向上的两侧受力较为均匀。各个支撑部531的设置位置需要根据触控面板51的形状进行调整,尽量使各个支撑部531对称的分布在触控面板51上。触控面板5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本申请对触控面板51的形状不做限制。
当触控面板51的长边较触控面板51的短边长时,可以在触控面板51的长边比短边设置更多的支撑部531,以使触控面板51的长边得到更好的支撑。
至少部分数量的支撑部531可以分布在靠近触控面板51的边缘位置,这样,触控面板51的重心较稳,避免由于重心不稳带来的触控面板51侧翻的趋势。
例如,参见图4所示,触控面板51上设有4个压力传感器53,对应的,触控面板51上设有4个支撑部531,4个支撑部531在触控面板51上呈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部531有多个时,相应的,压力传感器53也具有多个。当用户在触控面板51上施加压力,与用户施加压力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支撑部531传递给压力传感器53的压力值不同。这样,根据各个压力传感器53测定的压力值,可以确定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即压力传感器53不仅可以测定压力值的大小,还可以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另外,通过分析不同位置的压力传感器53的压力大小,可以得到手指实际按压力的大小。
参见图7和图8所示,压力传感器53可以包括应变传感器533和弹性件532,应变传感器533位于弹性件532远离触控面板51的一侧,支撑部531设置在弹性件532靠近触控面板51的一侧。弹性件532可以通过支撑部531与触控面板51抵接或相连。触控面板51上的压力依次传递给支撑部531、弹性件532和应变传感器533。
其中,应变传感器533可以为电阻随作用力变化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应变例如压力、张力、重量等物理量转化为电阻的变化,从而测量这些物理量。应变传感器533为可以将应变或应变差值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件,可以测量静态按压力。在按压力范围内,应变传感器533输出的信号和弹性件532承受的按压力成正比。例如,应变传感器533可以为金属应变传感器、合金应变传感器、石墨烯复合材料应变传感器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应变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弹性件532可以是具有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的,弹性件532对触控面板51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压力对触控面板51造成伤害。另外,触控面板51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弹性件532产生形变时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可以反作用于触控面板51,有助于触控面板51恢复原位。
一些示例中,弹性件532还可以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悬臂梁结构,弹性件532的延伸方向与触控面板51的所在平面平行。例如,弹性件532可以为金属、合金或陶瓷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532的一端可以通过支撑部531与触控面板51相连,弹性件53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固定部534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部件相连。弹性件532的悬臂梁结构指的是,弹性件532一端的固定部534对弹性件532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而弹性件532的另一端没有得到支撑而成悬空的状态。
参见图9所示,当触控面板51上受到压力时,触控面板51产生形变,触控面板51将压力依次传递给支撑部531、弹性件532。由于弹性件532与支撑部531相连的一端悬空,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形变。弹性件532产生的形变较大,从而可以更好的将形变传递给应变传感器533,应变传感器533产生的压力信号量大,压力传感器53的灵敏度较高。图9中所示的箭头C表示弹性件532上受到的压力,箭头D表示应变传感器533产生的压力信号输出。
参见图10所示,振动反馈器5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振动反馈器54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数值。振动反馈器54可以是音圈马达、线性马达、压电马达或压电致动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振动反馈器54产生的振动方向可以是平行于触控面板51,其带动触控面板51振动的方向也为平行于触控面板51。例如,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可以沿X方向或Y方向,这样,可以将触控面板51的长边或短边作为参照,振动反馈器54安装起来较为简便。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也可以是平行于触控面板51的上其他任意方向。
振动反馈器54振动时对触控面板51产生振动作用力,该振动作用力通过触控面板51传递给压力传感器53的支撑部531。振动作用力可以带动触控面板51振动(平动),还可以给予触控面板51绕支撑部531转动的趋势。当振动作用力在触控面板51上产生的扭矩之和大于零时,触控面板51产生转动趋势。
为了尽量使触控面板51平动,而不产生转动趋势,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可以穿过各个支撑部531的对称中心。例如,压力传感器53有一个,压力传感器53的支撑部531的设置位置位于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上。这样,振动反馈器54施加在支撑部531上的振动作用力的延伸线穿过压力传感器53的支撑部531,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作用力在触控面板51支撑部531处产生扭矩为零,触控面板51不会产生绕着支撑部531转动的趋势。
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53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53的支撑部531呈中心对称分布,以使支撑部531对触控面板51的支撑力较为平衡。各个支撑部531具有中心对称点,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穿过中心对称点。此时,振动相对各个支撑部531产生的扭矩为Mi,各个支撑部531产生的扭矩之和为零(∑Mi=0),触控面板51不会产生绕着支撑部531转动的趋势。
例如,如图10所示,触控面板51上有四个压力传感器53,四个压力传感器53具有四个支撑部531,四个支撑部531的虚线连接的交点O为它们的对称中心点,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为箭头A,箭头A的延伸线穿过对称中心点O。振动反馈器54作用于触控面板51上的扭矩分别为M1,M2,M3,M4,其中,M1+M2+M3+M4=0,M1,M2,M3,M4相互抵消,触控面板51相对于四个支撑部531不会产生转动的趋势。
在振动反馈中,可以通过调整驱动电压(电流)的波形来调整振动模式,以实现不同振感、不同振动方向、不同振动时间、不同振动强度和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反馈,以提高用户体验。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当振动反馈器54为多个时,至少部分振动反馈器54的上述振动参数的一种或多种不同。其中,多个振动反馈器54中的多个振动参数可以均不相同;或者,多个振动反馈器54中的参数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通过不同振动参数的振动反馈器54组合振动,可以分别提供触控面板51振动的X方向分量和Y方向分量,从而根据需求在触控面板51上合成任一角度的总振动,给用户不同的触控感受,以模拟真实的“按键按下”和“按键抬起”的感受,实现一致的按压和反馈感受。另一些示例中,多个振动反馈器54中的振动参数也可以全部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振动时间可以包括振动持续时间和振动开始时间。
如图11所示,触控面板51上设有两个振动反馈器54,两个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均为沿Y方向振动,两个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相同。
如图12所示,触控面板51上设有四个振动反馈器54,其中两个振动反馈器54沿Y方向振动(箭头A1和A4方向),其中两个振动反馈器54沿X方向振动(箭头A2和A3方向),四个振动反馈器54合成的总的振动方向沿B方向振动。一个或多个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可以合成一个总的振动,传递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也是总的振动反馈。
为了更好控制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波形,可以在触控面板51上设置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55。加速度传感器55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数量。加速度传感器55与处理器52电连接,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与触控面板51的安装面512相连。加速度传感器55用于测定触控面板51的实时振动加速度,通过将加速度信号反馈给处理器52,处理器52控制驱动电压波形,更好的控制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波形。例如,当加速度传感器55测得的加速度较小,可以通过处理器52提高驱动电压,使得振动反馈器54振动增强;或者,当加速度传感器55测得的加速度较大,可以通过处理器52降低驱动电压,使得振动反馈器54振动减弱。
其中,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靠近振动反馈器54设置,加速度传感器55离振动反馈器54较近,振感较强。
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测定触控面板51上的总振动的加速度。参见图13所示,触控面板51上设有一个振动反馈器54,一个加速度传感器55。其中,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为X方向,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测定X方向的加速度。参见图14所示,振动反馈器54的振动方向为Y方向,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测定Y方向的加速度。其中,一个或多个振动反馈器54合成的总振动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测定该总振动方向的加速度。
一些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有多个,多个加速度传感器55在振动反馈器54的周围间隔分布。由于,触控面板51的总振动又可以分解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两个分振动,为了便于分解总振动,第一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二方向。如图12所示,触控面板51的总振动方向为B,可以将总振动分解为X方向和Y方向上的两个振动,为了分别测定两个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多个加速度传感器55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551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52。第一加速度传感器551用于测定触控面板51在第一方向上的加速度,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52用于测定触控面板51在第二方向上的加速度。通过分别测定两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分别控制两个方向上的振动波形,更好的实现触控面板51振动的精细化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面板、处理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振动反馈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振动反馈器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触控面板上的压力;
所述振动反馈器与所述触控面板相连,所述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平行于所述触控面板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面和安装面,所述振动反馈器连接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安装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具有支撑部,至少部分所述安装面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有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支撑部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支撑部呈中心对称分布,且具有中心对称点;
所述振动反馈器的振动方向的延伸线穿过所述中心对称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器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振动反馈器的振动参数不同;
所述振动参数包括振动方向、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布在靠近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和弹性件,所述应变传感器位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在平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安装面相连;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靠近所述振动反馈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振动反馈器的周围间隔分布;
多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至少包括检测第一方向加速度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检测第二方向加速度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触控面的一侧。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触控板组件。
CN202122024550.5U 2021-08-25 2021-08-25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133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4550.5U CN216133387U (zh) 2021-08-25 2021-08-25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4550.5U CN216133387U (zh) 2021-08-25 2021-08-25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3387U true CN216133387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4550.5U Active CN216133387U (zh) 2021-08-25 2021-08-25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33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6584B1 (en) * 2022-09-04 2023-08-15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WO202405074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6584B1 (en) * 2022-09-04 2023-08-15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WO202405074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3387U (zh) 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0185397B2 (en) Gap sensor for haptic feedback assembly
CN101180602B (zh) 触敏器件和确定触摸表面上的触摸位置的方法
CN105068680B (zh) 一种具有触感振动功能的触控笔
US5977867A (en) Touch pad panel with tactile feedback
US10698491B2 (en) Pressure-sensit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haptic device
KR20080014841A (ko) 다수의 터치 위치 결정 프로세스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위치결정
WO2006115947A2 (en) Touch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bending mode sensors and multiple detection techniques
WO2018062078A1 (ja) 表示装置
JP2010503113A (ja) 統合感圧レンズ組立品
WO2012105273A1 (ja) 電子機器
US4897510A (en) Coordinate inputting device including an electrode to reduce noise components
WO2019092821A1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JP5805378B2 (ja) 触感呈示装置
KR20090062190A (ko) 촉감 입출력 장치 및 이것의 구동방법
KR101181676B1 (ko) 터치 패널
JP5588023B2 (ja) 電子機器
TWI549021B (zh) 觸感呈現裝置
WO2019073812A1 (ja) 入力装置
CN216871191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TWI784685B (zh) 具有震動功能的觸控板
CN218068831U (zh)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JP7138024B2 (ja) 電子機器
US11829567B2 (en) Touch pad, force touch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50746A1 (zh)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