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2826U - 一种测试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2826U
CN216132826U CN202121215771.4U CN202121215771U CN216132826U CN 216132826 U CN216132826 U CN 216132826U CN 202121215771 U CN202121215771 U CN 202121215771U CN 216132826 U CN216132826 U CN 21613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section
joint
groov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57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潘良辰
王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57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2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治具,所述测试治具包括: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包括线材段和与所述线材段连通的接头段,所述线材段的横截面与所述接头段的横截面的尺寸不同。线材与接头夹持于容置孔中进行测试时,线材夹持于线材段,接头夹持于接头段,避免治具夹持线材时接头受损变形,可以有效保护接头。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线材在出厂前通常会进行拉拔力测试,以检测线材与接头的连接强度。现有的测试方法是将线材与接头夹持于治具中进行测试,治具中具有容置线材与接头的通孔,由于线材的横截面积通常与接头的横截面积大小不同,进而导致现有的治具无法对接头与线材同时进行稳固的夹持,进而影响对其进行拉拔力测试的效果,且容易造成线材与接头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试治具,能够避免接头受损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试治具,所述测试治具包括: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包括线材段和与所述线材段连通的接头段,所述线材段的横截面与所述接头段的横截面的尺寸不同。
优选地,所述线材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所述第二模具表面上的第一线材槽。
优选地,所述线材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第一模具表面上的第二线材槽。
优选地,所述接头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所述第二模具表面上的第一接头槽。
优选地,所述接头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所述第一模具表面上的第二接头槽。
优选地,所述测试治具还包括连通所述线材段与所述接头段的过渡段。
优选地,所述过渡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所述第二模具表面上的第一过渡槽。
优选地,所述过渡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所述第一模具表面上的第二过渡槽。
优选地,所述接头段包括与所述过渡段连接的第一端,在沿所述容置孔的轴线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的一端旋转开合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的端部,所述第二模具的另一端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具铰接,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可旋转至第二模具上方以夹紧所述第二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通过容置孔夹持线材和接头,且通过容置孔的线材段夹持线材,通过容置孔的接头段夹持接头,能够有效避免接头受损变形。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对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测试的一种示例性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测试治具包括第一模具1和与所述第一模具1相对的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的相对第二模具2的表面上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线材槽11和第一接头槽12,第二模具2位于第一模具1的一侧,且第二模具2的相对第一模具1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线材槽11相对的第二线材槽21和与第一接头槽12相对的第二接头槽22。第二模具2被设置为在扣合于第一模具1上之后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的容置孔A,容置孔A包括由第一线材槽11和第二线材槽12组成的线材段B和由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组成的接头段C,且线材段B连通至测试治具外。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模具2可以相对于第一模具1打开,从而露出第一线材槽11、第二线材槽12、第二线材槽21和第二接头槽22,此时,可以将线材F和接头G放入。且由于线材F和接头G在沿线材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不同(换句话说,二者的粗细不同),因此,在放入时,使线材F对准第一线材槽11(或第二线材槽21),使接头G对准第一接头槽12(或第二接头槽22)。由此,产品(以下的描述中将线材E和接头G统称为产品)在安装时具有安装位置定位,进而在测试时治具对产品也具有夹持位置定位,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确度。
如图4所示,图4为测试治具的俯视示意图,并以虚线示出了测试治具内部的容置孔A的位置。进一步地,第二模具2可以扣合于第一模具1上,且第二模具2是通过第二线材槽21所在表面扣合于第一模具1的第一线材槽11所在表面上。在扣合后,第一线材槽11和第二线材槽21组合而成线材段B,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组合而成接头段C。其中,当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扣合后,第一线材槽11与第二线材槽21的边缘相互对齐连接并形成光滑连续的(容置孔A的)孔壁,第一接头槽12与第二接头槽22的边缘也相互对齐连接并形成光滑连续的(容置孔A的)孔壁,这使得容置孔A在沿轴向的各横截面的形状是规则形状,而不会由于两槽对齐组成孔时由于边缘错位而影响线材的安装。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上还具有位于第一线材槽11和第一接头槽12之间的第一过渡槽13,第一线材槽11和第一接头槽12通过第一过渡槽13连通。第二模具2上还具有位于第二线材槽21和第二接头槽22之间的第二过渡槽23,第二线材槽21和第二接头槽22通过第二过渡槽23连通。第一过渡槽13和第二过渡槽23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连接后形成位于线材段B和接头段C之间的过渡段D。第一过渡槽13和第二过渡槽23在扣合后形成过渡段D与上述线材段B或接头段C的形成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过渡段D用于在线材固定于治具中作拉拔力测试时,辅助固定接头G,具体地,接头G在容置孔A中受到治具给予的径向力固定,但是拉拔力测试时是沿轴向施加拉拔力,因此,接头G容易与容置孔A的孔壁发生摩擦或挤压而损坏,设置过渡段D使得接头G在受到沿轴向的拉拔力后可以受到位于其(指线缆接头G)一侧的过渡段D的阻挡而止动,不至于与(容置孔A的)孔壁之间发生较大的摩擦或挤压,从而保护线缆接头G。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槽13和第二过渡槽23均为与线材F对应的仿形槽,接头段C包括与过渡段D连接的第一端C1,在沿容置孔A的轴线方向过渡段D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端C1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仿形槽指的是第一过渡槽13和第二过渡槽23的形状与线材F的外观形状相对应,使得第一过渡槽13和第二过渡槽23在扣合后形成过渡段D时,过渡段D的横截面形状、面积与线材F的横截面形状、面积均对应,这使得线材F位于过渡段D中时固定效果更好,不会发生径向晃动。其中,所述横截面形状、面积中的横截面均是指沿容置孔A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在以下的描述中,横截面的定义也如此,将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材槽11和第二线材槽21均为半圆形槽。这与线材F呈圆柱形是相对应的。线材段B的横截面积可以是与线材F的横截面积相同,也可以是比线材F的横截面积大,由此均可以使线材F容置于线材段B中。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均为与接头G对应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指的是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的形状与接头G的外观形状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在扣合后形成接头段C时,接头段C的横截面形状、面积与接头G的横截面形状、面积均对应,这使得接头G位于接头段C中时固定效果更好,不会发生径向晃动。
如图5所示,接头G在沿轴向上可能是横截面积发生变化的,例如,接头G可能是圆台结构。因此,第一接头槽12和第二接头槽22为接头G的仿形槽时,接头段C在沿轴向各位置的横截面与接头G在沿轴向各位置的横截面是一一对应的。由此,接头G位于接头段C中时其沿轴向各位置均可以被容置孔A夹持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旋转开合于第二模具2上。在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相对打开时,第一线材槽11与第二线材槽21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一接头槽12与第二接头槽22之间相隔有间距,从而露出足以产品放入的空隙,使得产品可以安装于测试治具上。在第一模具1相对于第二模具2闭合(扣合)时,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的线材段B和接头段C,从而可以夹持固定产品。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上具有凸台14,第二模具2上具有凹槽24,凸台14嵌入凹槽24,凸台14和凹槽24中还穿设有第一转轴31进而枢接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凸台14可以是位于第一模具1的与第一线材槽11相同的表面上,凹槽24可以是位于第二模具2的与第二线材槽21相同的表面上。由此,仅需转动第二模具2即可旋转开合于第一模具1上,操作方便灵活。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治具还包括紧固件4,且第一模具1上具有第一紧固槽15,第二模具2上具有与第一紧固槽15相对的第二紧固槽25,第一模具1在扣合于第二模具2上后第一紧固槽15和第二紧固槽25相互连通。紧固件4被设置为在第一模具1扣合于第二模具2上后进入第一紧固槽15和第二紧固槽25中锁固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使得测试治具在拉拔力测试时可以常处于夹持固定产品的状态。紧固件4可以是螺栓,所述螺栓可以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扣合后紧固连接二者,也可以从测试治具上拆卸下来使得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可以相对打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紧固件4可以是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的螺杆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2枢接于第一紧固槽15或第二紧固槽25中,蝶形螺栓的蝶形一端被设置为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相对闭合后运动至第二紧固槽25或第一紧固槽15的一侧从而夹紧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所述夹紧的状态可以参考图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紧固槽15可以是位于第一模具1的与第一线材槽11相邻的一侧表面上,且第一紧固槽15与凸台14分别位于第一线材槽11的相对两侧。第二紧固槽25可以是位于第二模具2的与第二线材槽21相邻的一侧表面上,且第二紧固槽25与凹槽24分别位于第二线材槽21的相对两侧。由此,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在凸台14、凹槽24一侧转动开合,在另一侧通过蝶形螺栓实现夹紧,操作更加方便和灵活。另外,容易理解,第一紧固槽15和第二紧固槽25的尺寸小于蝶形螺栓的蝶形一端的尺寸,这样蝶形螺栓才能夹紧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孔A是通孔。也就是说,第一线材槽11、第一接头槽12均是延伸至第一模具1的端面的,第二线材槽21、第二接头槽22也是延伸至第二模具2的端面的,从而使得它们在形成线材段B和接头段C时,线材段B和接头段C也是延伸至测试治具的边缘进而连通至测试治具外的。这样,在进行拉拔力测试时,产品的线材F可以由线材段B伸出至测试治具外,产品的接头G可以由接头段C伸出至测试治具外,可以由两端对产品进行测试,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槽13和第二接头槽23的槽壁上还可以具有第一避让槽E1和第二避让槽E2。由于接头G上可能具有结构凸起(例如用于防滑的凸起结构),第一避让槽E1和第二避让槽E2可以用于接头G置于测试治具中时避让所述凸起。第一避让槽E1和第二避让槽E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接头G的结构而相适应,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治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容置孔夹持线材和接头,且通过容置孔的线材段夹持线材,通过容置孔的接头段夹持接头,能够有效避免接头受损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治具包括:
第一模具(1);
与所述第一模具(2)相对的第二模具(2);
所述第一模具(1)与所述第二模具(2)之间设有容置孔(A),所述容置孔(A)包括线材段(B)和与所述线材段(B)连通的接头段(C),所述线材段(B)的横截面与所述接头段(C)的横截面的尺寸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段(B)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1)相对所述第二模具(2)表面上的第一线材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段(B)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2)相对第一模具(1)表面上的第二线材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段(C)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1)相对所述第二模具(2)表面上的第一接头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槽(C)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2)相对所述第一模具(1)表面上的第二接头槽(2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治具还包括连通所述线材段(B)与所述接头段(C)的过渡段(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D)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1)相对所述第二模具(2)表面上的第一过渡槽(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D)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2)相对所述第一模具(1)表面上的第二过渡槽(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段(C)包括与所述过渡段(D)连接的第一端(C1),在沿所述容置孔(A)的轴线方向,所述过渡段(D)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C1)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2)的一端旋转开合于所述第一模具(1)相对的端部,所述第二模具(2)的另一端设有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具(1)铰接,所述紧固件(4)的另一端可旋转至第二模具(2)上方以夹紧所述第二模具(2)。
CN202121215771.4U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测试治具 Active CN21613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5771.4U CN216132826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测试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5771.4U CN216132826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测试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2826U true CN216132826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5771.4U Active CN216132826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测试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2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77459A (en) Pipe connector, pipe coupler and associated nut
US4942271A (en) Hinged plastic duct for conduit
CN100514752C (zh) 压紧式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US3518359A (en) Heat-shrinkable sealing and strain-relief fittings for electrical cables
JP5035859B2 (ja) 結合楔形タップコネクタ
US9638356B2 (en) Wall lead-through
US9651181B2 (en) Hydraulic hose guide
US7251409B2 (en) Cable strain relief design for limited space through-hole applications
US7906728B2 (en) Method of covering wire harness branch section with protector and branch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WO2007132059A1 (en) An enclosure with a lead-through and a grommet
CN107408802B (zh) 密封件
US5894109A (en) Locknutless conduit connector
CN216132826U (zh) 一种测试治具
CN114256789A (zh) 索环装置
US8151497B2 (en)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9698588B2 (en) Universal bushing
US20100223822A1 (en)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electrical lines
JP6871189B2 (ja) シース接続管の接続構造、シース接続口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方法に使用されるシース接続口成形用挿入具
SE532255C2 (sv) Tätningssystem samt metod för montering av detsamma
EP1712425B1 (en) Device to fasten 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such as flexible tubes or cable bundles to a structure
CN112368500B (zh) 包括密封件和外径延伸器的穿引件
KR101446655B1 (ko) 다공 그로멧을 포함하는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 장치
KR100806932B1 (ko) 송배전케이블 이설장치
CN219432624U (zh) 一种管夹
KR200223916Y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클램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