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2543U - 多功能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2543U
CN216122543U CN202122312547.3U CN202122312547U CN216122543U CN 216122543 U CN216122543 U CN 216122543U CN 202122312547 U CN202122312547 U CN 202122312547U CN 216122543 U CN216122543 U CN 216122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shell
rotatably connected
supporting plat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25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惠程
伍徇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25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2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2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2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保护壳,包括壳套和支撑板,所述壳套用于套装电子设备,所述壳套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壳套的两侧,每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套,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保护壳的壳套通过连接结构与支撑板活动地连接,拉开支撑板不仅方便卡片的存放与拿取,还可以与连接结构配合构成支架,使得保护壳能兼具支撑与保护电子产品的作用。

Description

多功能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周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保护壳。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意外掉落而致使其屏幕、外壳等碎裂,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套装保护壳来缓冲掉落时的冲击力,保护电子设备不被摔坏。但是市面上的手机壳大多功能单一,不方便其它小物件,如轻薄的卡片等的携带,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护壳,方便用户的使用。
一种多功能保护壳,包括壳套和支撑板,所述壳套用于套装电子设备,所述壳套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壳套的两侧,每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套,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套设有安装空间,所述连接结构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支撑板罩盖所述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具有收纳状态、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二支撑状态;所述连接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至与所述壳套相叠,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贴合;所述连接结构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分离,且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连接结构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分离,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的安装空间相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子连接件之间,且该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侧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在对应每一所述连接结构的位置处进一步内凹形成避让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壳套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支撑板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轴套和轴杆之间设置有阻尼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面在对应所述轴套的位置处进一步内凹形成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之间形成收容卡片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壳套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臂部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臂部的侧端的第二臂部,两个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共同围成所述收容卡片的容纳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保护壳的壳套通过连接结构与支撑板活动地连接,拉开支撑板可以方便地将卡片放入至支撑板的内侧,合上支撑板之后卡片夹持固定在支撑板与连接结构之间,如此用户无需携带专门的卡套来装卡片;另外,支撑板拉开时还可以与连接结构配合构成支架,使得保护壳能兼具支撑与保护电子产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保护壳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爆炸图。
图5为图3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保护壳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8所示多功能保护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如,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保护壳,应用于电子设备,如用于手机、平板等,既能起到支撑与保护电子设备的作用,还能方便用户携带卡片之类的小物件。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保护壳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多功能保护壳包括壳套10、支撑板30以及连接壳套 10与支撑板30的连接结构20。
壳套10用于套装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壳套10包括底板12以及环绕底板12的侧板14,底板12与侧板14共同围成容纳电子设备的空间。较佳地,底板12开设有第一避让孔121,用于穿设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侧板14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141,多个第二避让孔141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开关键、音量键、出音孔、耳机接口、充电接口等。根据电子设备的不同型号,第一避让孔121、第二避让孔141的大小、位置、形状、数量等可以有所不同,不以图示实施例为限。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板30通过连接结构20活动地连接于底板12 的背面,支撑板30与底板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32来收容卡片40(见图7),包括证件卡、银行卡、交通卡、门禁卡等,用户无需携带专门的卡套来装卡,方便用户的出行。
如图4-5所示,支撑板30包括基板34以及环绕基板34的一圈折边36。基板34一般为方形,与卡片40的尺寸、形状相适配。折边36由基板34的边缘朝向底板12延伸,使得基板34与底板12之间形成小的间隔,所述间隔构成放置卡片40的容纳空间32,其宽度D1 不小于卡片40的厚度D2(见图7)。较佳地,底板12在其正对基板34的位置处向内凹陷一定深度,形成安装空间123用于容纳连接结构20,使得连接结构20的设置不会增加壳套 10的厚度。较佳地,折边36相对于基板34倾斜向外呈渐扩状延伸并抵接于安装空间123 的外侧,一方面完全遮盖连接结构20,一方面在底板12与基板34之间倾斜过渡,使得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的整体外形更为美观。
如图4-5所示,连接结构20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二连接件24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按图示方向,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均为竖直方向延伸的侧边,其中第一侧边与壳套1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侧边与第三侧边可转动地连接、第四侧边与支撑板 30可转动地连接,如此第一连接件22可以相对于壳套10转动、第二连接件24可以相对于支撑板30转动、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可以相对转动,使得连接结构20的形态可以变换,进而调整支撑板30的位置,使其与壳套10的底板12相贴合或者相分离并调整支撑板30与底板12分离后的间距。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2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轴套221,第一轴套221内形成竖直的第一轴孔223;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二轴套225,第二轴套225内形成竖直的第二轴孔227。第二连接件24的第三侧边设置有第三轴套241,第三轴套241内形成竖直的第三轴孔243;第四侧边设置有第四轴套245,第四轴套245内形成竖直的第四轴孔247。对应地,壳套10的安装空间123内设置有第五轴座125,第五轴座125内形成第五轴孔127;支撑板30内设置有第六轴套38,第六轴套38内形成第六轴孔381。装配时,壳套10的第五轴孔127与第一轴套221的第一轴孔223上下对齐并通过第一轴杆26相串接;支撑板30的第六轴孔381与第四轴套245的第四轴孔247上下对齐并通过第二轴杆28相连接;第二轴套225的第二轴孔 227与第三轴套241的第三轴孔243上下对齐并通过第三轴杆29连接。
较佳地,连接结构20为两个,两个连接结构20对称地设置于保护壳的左右两侧,使得壳套10和支撑板30之间的作用力更为平衡稳定。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均为薄板状结构,其中每一连接结构20的第一连接件22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第一子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空间123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子连接件24一端与安装空间123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24的一侧设置于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子连接件的另一端和第二子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24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0的两侧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7所示,初始时,连接结构20整体上处于收纳状态并收容于底板12的安装空间123内,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转动至与底板12相叠;第二连接件24位于两个第一连接件22之间的空间内,两者呈共面设置。较佳地,第一连接件22在其第一侧边靠近第二连接件24的一端设置有缺口229,避免第二连接件24和底板12相叠时与第六轴套 38干涉。向外拉开支撑板30时,带动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转动至呈一定夹角,连接结构20处于支撑状态。根据支撑板30被拉开的距离,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 呈不同的夹角。当支撑板30被拉开时,如图3所示,可以方便地将卡片40放入至支撑板30 的内侧,之后朝向底板12推动支撑板30复位即可将卡片40固定于支撑板30与连接结构20 之间,如图7中虚线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结构20具有收纳状态、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二支撑状态。连接结构20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转动至与壳套10 相叠,支撑板30与壳套10相贴合。当连接结构2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转动使得支撑板30与壳套10相分离,并且支撑板30正对壳套10的安装空间123。当连接结构20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转动使得支撑板30与壳套10相分离,支撑板30与壳套10的安装空间123相错开。
连接结构20处于第一或第二支撑状态时,支撑板30与连接结构20共同构成支架,对壳套10以及安装于壳套10内的电子设备形成稳定的支撑,此时保护壳同时具备支架功能,而且可以支撑电子设备竖放(如图3所示)和横放(如图6所示),竖放时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进行导航、聊天、通话等,横放时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游戏、视频等。此时,第一连接件22 和第二连接件24可以完全展开至铺平,两者呈共面设置但相互之间呈180度;或者,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之间形成的夹角介于0度至180度之间。
较佳地,各个轴杆26、28、29与相应的轴套221、225、242、245、125、38之间设置有阻尼件,使得壳套10与第一连接件22、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4 与支撑板30可以相对转动并停留在任意位置,如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壳套10拉动并定位在任意位置,加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当连接结构2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铺平的连接结构20仍然可以第一轴杆26为轴心相对壳套10转动或者以第二轴杆28为轴心相对支撑板30转动来调整壳套10和支撑板30的相对位置,当连接结构20调整至第一支撑状态时,连接结构20垂直于壳套10和支撑板 30时,支撑板30正对壳套10的安装空间123;当连接结构20调整至第二支撑状态时,连接结构20与壳套10或者支撑板30形成非垂直的夹角时,支撑板30相对于安装空间123错开一截,如此可以通过铺平的连接结构20与壳套10或者支撑板30的角度来调整壳套10的倾角,进而调整被支撑的电子设备的角度,方便用户查看或操作。
安装空间123的底面对应每一连接结构20形成有第一凹槽128和第二凹槽129,其中第五轴座125设置于第一凹槽128内、第六轴套38正对第二凹槽129设置,第六轴套38相对于基板34凸出的长度大于支撑板30的整体厚度从而部分伸出至支撑板30之外,使得支撑板30与连接结构20之间间隔出所述容纳空间32。第一轴套221、第二轴套225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件22的厚度从而部分突出于第一连接件22的表面之外;类似地,第三轴套241、第四轴套245的外径大于第二连接件24的厚度从而部分突出于第二连接件24的表面之外。如图7所示,当连接结构20完全收纳于安装空间123内时,第一轴套221、第四轴套245 以及第六轴套38突出的部分收容于第一凹槽128内,第二轴套225、第三轴套241突出的部分收容于第二凹槽129内,使得轴套221、225、241、245、125、38的设置不会增加整个保护壳的厚度。
上述实施例中,轴杆26、28、29竖直设置(也就是顺延壳套10的长度方向设置),壳套10、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以及支撑板30以竖直轴为中心转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轴杆26、28、29也可以横向设置,也就是顺延壳套10的宽度方向设置;或者,轴杆26、 28、29可以倾斜设置,相对于壳套1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呈一定夹角,只要能使得壳套10、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4以及支撑板30能够相对转动即可,不以图示实施例为限。
图8-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壳套10a和支撑板30a之间的连接结构20a。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0a由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a和第二连接件24a构成,第一连接件22a和第二连接件24a左右并排布置,整体上为合页状。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同样能通过第一连接件22a、第二连接件24a的转动实现支撑板30a的移动,当连接结构20a完全收容于壳套10a的安装空间123a,如图8和图13 所示,第一连接件22a和第二连接件24a相叠;拉开支撑板30a时,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件22a和第二连接件24a相互呈一定角度或者铺平,如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在支撑与保护电子设备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携带卡片40。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2a的第一侧边形成第一轴杆26a,第二侧边形成多个第二轴套225a;第二连接件24a的第三侧边形成多个第三轴套241a,第四侧边形成第二轴杆28a。第二轴套 225a、第三轴套241a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装配时第二轴套225a和第三轴套241a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并交替布置,第三轴杆29a穿过第二轴套225a和第三轴套241a将第一连接件 22a和第二连接件24a可转动地连接。
相对应地,壳套10a在其安装空间123a的上下两侧的左两边缘分别内凹形成避让缺口129a,避让缺口129a的位置正对连接结构20a,在支撑板30a处于盖合状时可以连接结构 20a的收纳,在支撑板30a打开时可以方便连接结构20a的伸展。壳套10a在避让缺口129a的位置处进一步凹陷形成第五轴孔127a,第一轴杆26a与第五轴孔127a相插接将第一连接件22a与壳套10a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板30a的上下两端形成第六轴孔381a,第二轴杆28a 与第六轴孔381a相插接将第二连接件24a与支撑板30a可转动地连接。
较佳地,支撑板30a在其内壁面设置有定位框39,定位框39整体为“匚”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臂部392和连接两个第一臂部392的侧端的第二臂部394。定位框39所围成的空间构成支撑板30a的容纳空间32a,两个第一臂部392背向第二臂部394的侧端呈开口状以方便卡片40插入至容纳空间32a。较佳地,两个第一臂部392彼此相向的表面分别凹陷形成一卡槽396,卡槽396的设置既可以导引卡片40的插入,也可以在卡片40插入后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卡片40移动。图示中,第六轴孔381a形成于第一臂部392,第二轴杆28a 由第一臂部392的外侧向内插入至第六轴孔381a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套和支撑板,所述壳套用于套装电子设备,所述壳套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壳套的两侧,每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套,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设有安装空间,所述连接结构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支撑板罩盖所述安装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具有收纳状态、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二支撑状态;所述连接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至与所述壳套相叠并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贴合;所述连接结构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分离,且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连接结构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相分离,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套的安装空间相错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子连接件之间,且该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侧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在对应每一所述连接结构的位置处进一步内凹形成避让缺口。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壳套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支撑板通过轴杆与轴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轴套和轴杆之间设置有阻尼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面在对应所述轴套的位置处进一步内凹形成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之间形成收容卡片的容纳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壳套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臂部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臂部的侧端的第二臂部,两个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共同围成所述收容卡片的容纳空间。
CN202122312547.3U 2021-09-23 2021-09-23 多功能保护壳 Active CN216122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2547.3U CN216122543U (zh) 2021-09-23 2021-09-23 多功能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2547.3U CN216122543U (zh) 2021-09-23 2021-09-23 多功能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2543U true CN21612254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2547.3U Active CN216122543U (zh) 2021-09-23 2021-09-23 多功能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2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6775B1 (ko) 동기용 힌지를 갖는 이동단말
KR100842530B1 (ko)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EP2141895B1 (en) Folding portable device and connecting mechanism
CN100418337C (zh) 具有改进的输入数据能力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KR101927201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7386282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1630331A2 (en) Biaxial hinge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unting mechanism thereof
KR2012001347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EP1569421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triple-axis hinge folder and rotation locking device thereof
US8192861B2 (en) Battery cover fixing mean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216122543U (zh) 多功能保护壳
KR100575746B1 (ko)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
JP2007251512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218071557U (zh) 折叠屏保护壳
KR100979249B1 (ko) 태엽 형태로 양방향으로 감긴 일체형 스프링을 이용한조립의 편리성을 갖는 탄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슬라이딩타입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 장치
CN212543845U (zh) 具有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KR100520627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거치대
CN218603514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JP2000181574A (ja) 保護カバー及び保護カバー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216122535U (zh) 折叠保护壳
CN218791709U (zh) 一种魔方盒
CN217159779U (zh) 多功能保护壳
CN220383098U (zh) 一种隐藏式镜头支架保护壳
CN217590872U (zh) 一种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滑动式支架保护壳
CN216122534U (zh) 折叠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