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488U -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0488U
CN216120488U CN202122823070.5U CN202122823070U CN216120488U CN 216120488 U CN216120488 U CN 216120488U CN 202122823070 U CN202122823070 U CN 202122823070U CN 216120488 U CN216120488 U CN 216120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ssembly
shell
battery frame
plug
plu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30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飞
付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anpeng Rui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L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L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L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30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0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0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0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框架组件,该电池框架组件包括中空的壳体,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及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堵头,其中,所述堵头上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堵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增强了堵头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强度及牢固度,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能够达到在提高了模组单元强度的同时,也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软包动力电池由于自身防护较差,故在组成电池系统的时候,需要增加中间结构来支撑,保障电池的安全,然而现有的电池框架组件的结构设计不佳,不利于节约整体成本,且模组的强度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
如申请号为:CN20212017332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框架组件,可安装到基座或电池箱体内;其中,所述电池框架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的若干个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阻隔件。其中的堵头与具有内腔的主体是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的,存在如下问题:一,通过卡扣连接,需要在内腔的主体内表面及堵头的上表面设置卡接结构,造成加工工艺复杂,不易节约整体成本,且连接的牢固度也不佳。二、通过螺纹连接,由于极耳穿设在堵头上,堵头螺纹旋转连接,操作起来极其不便,造成生产效率降低,整体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目前亟需研发一种电池框架组件,以达到提高模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框架组件,通过堵头上连接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使壳体与堵头连接的更加牢固、可靠,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整体成本,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堵头与壳体因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造成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达到提高模组强度的同时,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能够实现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框架组件,包括中空的壳体,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及在所述壳体敞开的两端上连接的堵头,其中,所述堵头上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堵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堵头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连接板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堵头之间通过热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堵头之间,通过激光焊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上设置有极耳导向结构,所述极耳导向结构包括便于极耳伸出外端的至少一个狭缝。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导向结构还包括相邻两个所述狭缝之间设置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狭缝的数量为N,则1≤N≤20,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上设置有用于挂载其它模组零部件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增强了堵头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强度及牢固度,且提高了模组单元的强度,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堵头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适配的连接柱,通过连接柱贯穿插接在连接孔内,使连接板与堵头实现初步固定,并通过热熔将连接板与堵头固定连接,然后将带有连接板的堵头堵塞在壳体的两端上,通过优选的激光焊接,使堵头、连接板及壳体实现牢固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确保提高模组强度的有益效果,尤其在电池模组的系列性开发过程中,便于灵活实现,缩短开发周期。
3、通过堵头上设置的极耳导向结构,该极耳导向结构的绝缘板上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电芯极耳能够沿着斜面的斜度完成一定角度的折弯,该结构特征的设置能进一步保障提高电芯在长度方向成组后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且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的解释和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堵头、连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堵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两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三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四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六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堵头;3、连接件;4、电芯;5、缓冲隔热件;21、连接柱;22、狭缝;23、绝缘板;231、第一斜面;232、第二斜面;24、开孔;30、连接孔;41、正极极耳;42、负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以图示揭露本申请的若干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是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左、右、水平、竖直等方向均是以本申请实施例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水平、竖直等方向为准,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随之改变。“若干”、“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一并说明,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互相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框架组件,包括中空的壳体1,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个电芯4,及在壳体敞开的两端上连接的堵头2,其中,该堵头2上连接有连接件3,连接件3为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30,堵头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板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与连接孔30相适配的连接柱21,该连接柱21贯穿连接板上的连接孔30,通过热熔使连接板与堵头固定连接。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连接板放置在堵头的凹槽上,通过凹槽的槽壁及槽底对连接板的五个面进行约束,进一步通过连接柱21贯穿插接在连接孔30内,并通过热熔使连接板与堵头实现热熔固定连接;再者,将若干个电芯放置在壳体1内,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情况,对各个电芯极耳(正极耳41、负极耳42)进行角度折弯处理;然后,将连接有连接件3的堵头堵塞在壳体的两端,并使电芯极耳伸出;最后,本实施例优选但不限于通过激光焊实现壳体与连接板的激光焊接,进而实现堵头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如还可以采用胶粘的固定方式,实现壳体、连接板及堵头的固定连接。之所以连接板与堵头采用热熔固定连接,是因为堵头采用的是绝缘材料;之所以连接板与壳体优选采用激光焊接,是因为壳体和连接板优选的是金属材料,利于增强堵头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强度及牢固度,进一步提高模组单元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材料优选但不限于金属薄板,金属薄板的选择,更利于连接件与金属壳体的激光焊接。由此,本实施例通过连接件增强了堵头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强度及牢固度,且提高了模组单元的强度,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的内部做了一定的绝缘保护,例如做喷漆、覆膜等工艺,电芯表面也可做胶带、保护膜的处理,保证模组单元的绝缘耐压可靠。
如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堵头上设置有极耳导向结构,该极耳导向结构包括便于极耳伸出外端的至少一个狭缝22,每相邻两个狭缝22之间设置有绝缘板23,该绝缘板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31和第二斜面232,进一步地,第一斜面231与第二斜面232优选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堵头上设置的极耳导向结构,该极耳导向结构的绝缘板上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电芯极耳能够沿着斜面的斜度完成一定角度的折弯,该结构特征的设置能进一步保障提高电芯在长度方向成组后的空间利用率。通过堵头上设置的极耳导向结构,该极耳导向结构上设置的便于电芯极耳伸出外端的至少一个狭缝,根据实际情况,能够使内部的电芯组合成多种方案,对应的电芯极耳伸出位置实现多种方案的有益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狭缝的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六个、十个、二十个,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更进一步地保障了电池框架组件的灵活性、实现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的有益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堵头2上设置有开孔24,该开孔24的设计用来挂载其他零部件的,比如靠近外侧的外侧开孔是与模组结构件相连接的,通过铝制铆钉固定,靠近内侧的内侧开孔是与模组的铜排载体以及铜排连接的,通过塑料铆钉将零部件固定在这些开孔上,结构工艺简单,便于装配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用于实施例一中的电池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的阐述,该连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1:获取中空的壳体、若干个电芯、堵头和连接件;
S02:将若干个电芯放置在中空的壳体中,连接件连接在堵头上;
S03:分别将连接有连接件的堵头堵塞在壳体的两端,通过连接件使壳体与堵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3中,本实施例中的壳体、连接件及堵头优选但不限于通过热熔或激光焊接实现固定连接,如通过粘结的方式也可以来实现。
具体地,结合实施例一简单阐述装配连接原理如下:首先,将连接板放置在堵头的凹槽上,通过凹槽的槽壁及槽底对连接板的五个面进行约束,进一步通过连接柱21贯穿插接在连接孔30内,并通过热熔使连接板与堵头实现热熔固定连接;再者,将若干个电芯放置在壳体1内,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情况,对各个电芯极耳(正极耳41、负极耳42)进行角度折弯处理;然后,将连接有连接件3的堵头堵塞在壳体的两端,并使电芯极耳伸出;最后,本实施例优选但不限于通过激光焊实现壳体与连接板的激光焊接,进而实现堵头与壳体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两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两电芯4之间设置有缓冲隔热件5,当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吸收电芯厚度的变化,当某一电芯热失控时,具备隔热功能的缓冲隔热件可以起到延缓热扩散的作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板放置在堵头的凹槽上,通过凹槽的槽壁及槽底对连接板的五个面进行约束,进一步通过连接柱21贯穿插接在连接孔30内,并通过热熔使连接板与堵头实现热熔固定连接;再者,本实施例是采用具有两个狭缝的堵头,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情况,对电芯极耳(正极耳41、负极耳42)进行角度折弯处理;然后,将两个电芯4及缓冲隔热件5放置在壳体1内,将连接有连接件3的堵头堵塞在壳体的两端,并使电芯极耳伸出;最后,本实施例优选但不限于通过激光焊实现壳体与连接板的激光焊接,进而实现堵头与壳体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芯数量为三个,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三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芯数量为四个,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四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芯数量为六个,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六电芯框架组件的连接方法爆炸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增强了堵头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强度及牢固度,且提高了模组单元的强度,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灵活、系列性开发,缩短开发周期,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框架组件,包括中空的壳体,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及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上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堵头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堵头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连接板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连接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堵头之间通过热熔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堵头之间,通过激光焊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上设置有极耳导向结构,所述极耳导向结构包括便于极耳伸出外端的至少一个狭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导向结构还包括相邻两个所述狭缝之间设置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数量为N,则1≤N≤20,N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上设置有开孔。
CN202122823070.5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Active CN216120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3070.5U CN21612048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3070.5U CN21612048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0488U true CN21612048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3070.5U Active CN21612048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0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8120B1 (ko) 이차 전지
JP5160551B2 (ja) 二次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5095747B2 (ja) 製造工程特性及び構造的安定性が優れた二次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7049545B2 (ja) バスバープレート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2376931A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CN209747613U (zh) 电池模组
CN206639852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CN117937022A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6120488U (zh) 一种电池框架组件
CN213905519U (zh) 方形电池
CN113555632A (zh) 电池包
CN112928374A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端板和电池模组
KR101770330B1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EP4354585A1 (en) Waterproof assembly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16750071U (zh) 电池包及供电设备
CN213150958U (zh) 动力电池模组输出端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404627U (zh) 电池极耳及电池
CN209709051U (zh) 一种高集成软包电池模组
KR101750486B1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09282341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装置以及充电座
CN215955435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6413211U (zh) 电池模组
CN218300145U (zh) 电池装置
CN217768589U (zh) 电池模组
CN215989074U (zh) 一种电池胶壳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7, Yard 7, South 1st Street, Yuanyuan,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101407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anpeng Ruic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2 No. 1, Qihang West Street, Doudian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ELI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