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8867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8867U
CN216118867U CN202122794473.1U CN202122794473U CN216118867U CN 216118867 U CN216118867 U CN 216118867U CN 202122794473 U CN202122794473 U CN 202122794473U CN 216118867 U CN216118867 U CN 216118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identification
mobil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rea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4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4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8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8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8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整机中框和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位于整机中框的侧面,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整机中框的棱角。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整机中框的侧面和棱角上分别设有侧面识别区域和棱角识别区域,使用者通过按压侧面识别区域或棱角识别区域就可以进行指纹识别操作,增加了侧面指纹识别的有效识别范围,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模组的识别效率,使得使用者在握持状态下能够进行侧面指纹识别操作,增强了移动终端的操作便利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上应用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十分常见。其中,侧边指纹识别就是其中一种。
侧边指纹识别,是将指纹芯片放置在移动终端的侧面,使用者在握持时能够将手指按压指纹芯片的识别区域上,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等操作。
但是,对于尺寸较大的移动终端,或手指较短的使用者而言,握持状态下很难将手指按压在移动终端的侧面,使得侧边指纹识别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能够解决侧边指纹识别操作不便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整机中框和指纹识别模组;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
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位于整机中框的侧面,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整机中框的棱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所在的棱角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所在的侧面的边缘,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和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位置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指纹芯片和至少一个棱角指纹芯片;
所述侧面指纹芯片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侧面内;所述棱角指纹芯片与所述棱角识别区域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棱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件和至少一个多向指纹芯片;
所述多向指纹芯片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对应,所述导光件将所述侧面识别区域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分别与所述多向指纹芯片导光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识别区域为一个;所述侧面识别区域与所述侧面形状相同,所述侧面识别区域覆盖所述侧面的全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角识别区域为一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与所述棱角形状相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覆盖所述棱角的全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识别区域为多个,多个所述侧面识别区域沿所述侧面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角识别区域为多个,多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沿所述棱角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角包括第一棱角和第二棱角;
所述第一棱角和所述第二棱角分别位于所述侧面的两个边缘;所述第一棱角和所述第二棱角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折叠显示屏;所述整机中框包括至少两个折叠中框,所述至少两个折叠中框活动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折叠中框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折叠中框分别具有远离相邻所述折叠中框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之一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三棱角和第四棱角,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五棱角和第六棱角;
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棱角、所述第四棱角、所述第五棱角和所述第六棱角中的至少之一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中框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中框呈C字形折叠;
或者,
所述折叠中框为三个,三个所述折叠中框呈S字形折叠;
或者,
所述折叠中框为三个,三个所述折叠中框呈G字形折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整机中框的侧面和棱角上分别设有侧面识别区域和棱角识别区域,使用者通过按压侧面识别区域或棱角识别区域就可以进行指纹识别操作,增加了侧面指纹识别的有效识别范围,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模组的识别效率,使得使用者在握持状态下能够进行侧面指纹识别操作,增强了移动终端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截面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整机中框;2、指纹识别模组;21、侧面识别区域;22、棱角识别区域;23、侧面指纹芯片;24、棱角指纹芯片;3、侧面;4、棱角;41、第一棱角;42、第二棱角;5、折叠显示屏;6、折叠中框;7、第一侧面;8、第二侧面;9、第三棱角;10、第四棱角;11、第五棱角;12、第六棱角。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顶”、“底”、“侧”等,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从智能手机面世以来已经经过几次大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指纹识别。这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指纹识别代替了密码的作用,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带来最大的便捷。
目前市场上指纹识别方式是屏下、侧面和背面三种识别方式,后置指纹识别对后盖的整体性破坏较大,样式上不美观,而屏下指纹识别速度稍慢,没有物理识别器来的迅速,侧边识别可能是未来的主流方式。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追求大屏、屏占比的时代到来,侧边指纹识别也迎来的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侧边指纹识别模组位于移动终端的中框的侧面,且倾向于与手机的电源按键整合,使得侧边指纹识别的有效区域仅为侧面的很小区域,且位置通常靠近手机的上部。
对于尺寸较大的手机等移动终端,或手指较短的使用者(例如女生和儿童)而言,握持状态下很难将手指按压在侧面的指纹识别模组上,往往需要一只手握持,另一只手接触移动终端的侧面,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从而使得侧边指纹识别操作非常不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整机中框的侧面和与侧面靠近的棱角上分别设置指纹识别区域,使得侧面指纹识别的有效范围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侧面指纹识别的识别效率,提高侧面指纹识别的操作便利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截面图。
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整机中框1和指纹识别模组2;指纹识别模组2包括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位于整机中框1的侧面3,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于整机中框1的棱角4。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整机中框1的侧面3和棱角4上分别设有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使用者通过按压侧面识别区域21或棱角识别区域22就可以进行指纹识别操作,增加了侧面指纹识别的有效识别范围,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模组2的识别效率,使得使用者在握持状态下能够进行侧面指纹识别操作,增强了移动终端的操作便利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示例中,整机中框1的侧面3上还设有电源按钮和音量按钮。本实施例将整机中框1的侧面3上集中设置侧面指纹识别、电源开关、音量控制等功能,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便于内部组件的集成设计,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产品的制造和生产效率。
在另一些可实现的示例中,整机中框1的棱角4做倒角处理,倒角类型为圆倒角、直倒角中的任一种。相应的,棱角识别区域22沿倒角的角度倾斜设置在棱角上,从而便于使用者手指的按压。此外,棱角识别区域倾斜设置不会影响使用者对移动终端的正常握持。
示例性地,整机中框1的侧面3为弧形面,侧面识别区域21相应的为弧形。另一示例中,棱角识别区域22设计为弧形,使其更加贴合握持状态时使用者手指的表面形状。
结合图1所示,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所在的棱角4位于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所在的侧面3的边缘,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置对应。示例性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的边缘相接。从而,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相接,侧面和棱角组合提供了更大的指纹识别接触面积,用户在习惯性握持移动终端时,手指接触侧面或棱角都可以完成指纹采集,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操作便利性。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指纹芯片23和至少一个棱角指纹芯片24;侧面指纹芯片23与侧面识别区域21一一对应的设于侧面3内;棱角指纹芯片24与棱角识别区域22一一对应的设于棱角4内。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分别对应设有侧面指纹芯片23和棱角指纹芯片24,使用者将手指按压在识别区域后,指纹芯片对应采集相应区域的指纹信息,并完成指纹验证。
在一些可实现的示例中,侧面指纹芯片23和棱角指纹芯片24单独采集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使用者的手指触碰到侧面识别区域21或棱角识别区域22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完成指纹图像的采集,指纹识别模组2根据该指纹图像完成指纹识别。
另一些可实现的示例中,侧面指纹芯片23和棱角指纹芯片24联动控制合成一张完整的指纹图像。使用者的手指触碰到整机中框1的侧面3和棱角4后,侧面识别区域21的侧面指纹芯片23和棱角识别区域22的棱角指纹芯片24均需进行图像采集,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的图像被合成一张完整的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模组2根据该指纹图像完成指纹识别。
在一些可实现的示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为光学指纹模块、电容指纹模块、射频指纹模块、刮擦指纹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侧面指纹芯片23和棱角指纹芯片24具有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能够直接将含有指纹信息的光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模数转换,实现指纹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复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件和至少一个多向指纹芯片;多向指纹芯片与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对应,导光件将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分别与多向指纹芯片导光连接。
其中,多向指纹芯片仅为表达其能够采集侧面3和棱角4的至少两个方面的指纹图像,并非对指纹芯片做成限定。示例性地,多向指纹芯片与侧面指纹芯片23或棱角指纹芯片24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导光件能够将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分别传递到多向指纹芯片,多向指纹芯片能够将侧面识别区域21和棱角识别区域22的含有指纹信息的光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并最终实现指纹图像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复现。
示例性地,导光件采用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PMMA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率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识别区域21为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与侧面3形状相同,侧面识别区域21覆盖侧面3的全部区域。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将整机中框1的侧面3的整个区域均设计为侧面识别区域21,使用者不论握持移动终端的什么位置,均能够方便的使用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以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
示例性地,侧面指纹芯片23具有与侧面识别区域21相同的形状,以便采集并识别侧面识别区域21内的指纹光学信号。
示例性地,侧面识别区域21为长条形区域。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角识别区域22为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与棱角4形状相同,棱角识别区域22覆盖棱角4的全部区域。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将整机中框1的棱角4的整个区域均设计为棱角识别区域22,使用者不论握持移动终端的什么位置,均能够方便的使用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以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
示例性地,棱角指纹芯片24具有与棱角识别区域22相同的形状,以便采集并识别棱角识别区域22内的指纹光学信号。
示例性地,棱角识别区域22为长条形区域。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识别区域21为多个,多个侧面识别区域21沿侧面3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整机中框1的侧面3上间隔的布置多个侧面识别区域21,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侧面识别区域21位置单一造成的使用不便,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侧面指纹识别的效率,提高移动终端操作便利性。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角识别区域22为多个,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沿棱角4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整机中框1的棱角4上间隔的布置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棱角识别区域22数量和位置单一造成的指纹识别操作不便,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侧面指纹识别的效率,提高移动终端操作便利性。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角4包括第一棱角41和第二棱角42;第一棱角41和第二棱角42分别位于侧面3的两个边缘;第一棱角41和第二棱角42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
本实施的移动终端,将整机中框1的侧面3相邻的两个棱角4上均设置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使得侧面指纹识别的有效区域延伸到移动终端的前后表面,使用者能够在更多的握持姿势下实现侧面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操作便利性。
结合图5-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折叠显示屏5;整机中框1包括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活动连接;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中最外侧的两个折叠中框6分别具有远离相邻折叠中框6的第一侧面7和第二侧面8;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位于第一侧面7和第二侧面8的至少之一上。可以理解的,例如仅在第一侧面7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侧面识别区域21,或仅在第二侧面8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侧面识别区域21。
折叠显示屏(flexible display),以折叠屏手机为例,屏幕合起来仍是传统手机的大小,方便携带,打开则变成了一个平板电脑,更兼具娱乐和办公的功能,迎合了当下消费者追求便携和功能多样统一的需求。
示例性地,折叠显示屏5包括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屏幕。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具有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
结合图5-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7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三棱角9和第四棱角10,第二侧面8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五棱角11和第六棱角12;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于第三棱角9、第四棱角10、第五棱角11和第六棱角12中的至少之一上。
可以理解的,例如仅在第三棱角9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或仅在第四棱角10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或仅在第五棱角1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或仅在第六棱角1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或在其中之二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或在其中之三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棱角识别区域22。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中框6为两个,两个折叠中框6呈C字形折叠;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中框6为三个,三个折叠中框6呈S字形折叠;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中框6为三个,三个折叠中框6呈G字形折叠。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采用折叠式设计,相较于直板式设计,折叠式移动终端打开时需要增加一个翻折的动作,如果再加上常规的手指寻找并按压侧面指纹识别区,使用者需要两步动作完成开屏解锁操作,而如果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使用者在翻开折叠显示屏5的同时,手指接触了侧面识别区域21或棱角识别区域22,翻折的同时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指纹识别,整个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操作,即本实施例把翻折屏幕和指纹识别结合到一个动作完成,减少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整机中框(1)和指纹识别模组(2);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包括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和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
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位于所述整机中框(1)的侧面(3),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于所述整机中框(1)的棱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所在的棱角(4)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所在的侧面(3)的边缘,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和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指纹芯片(23)和至少一个棱角指纹芯片(24);
所述侧面指纹芯片(23)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侧面(3);所述棱角指纹芯片(24)与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棱角(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件和至少一个多向指纹芯片;
所述多向指纹芯片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对应,所述导光件将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分别与所述多向指纹芯片导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为一个;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与所述侧面(3)形状相同,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覆盖所述侧面(3)的全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为一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与所述棱角(4)形状相同,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覆盖所述棱角(4)的全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为多个,多个所述侧面识别区域(21)沿所述侧面(3)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为多个,多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沿所述棱角(4)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角(4)包括第一棱角(41)和第二棱角(42);
所述第一棱角(41)和所述第二棱角(42)分别位于所述侧面(3)的两个边缘;所述第一棱角(41)和所述第二棱角(42)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棱角识别区域(2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折叠显示屏(5);所述整机中框(1)包括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所述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活动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折叠中框(6)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折叠中框(6)分别具有远离相邻所述折叠中框(6)的第一侧面(7)和第二侧面(8);
所述至少一个侧面识别区域(21)位于所述第一侧面(7)和所述第二侧面(8)的至少之一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7)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三棱角(9)和第四棱角(10),所述第二侧面(8)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五棱角(11)和第六棱角(12);
所述至少一个棱角识别区域(22)位于所述第三棱角(9)、所述第四棱角(10)、所述第五棱角(11)和所述第六棱角(12)中的至少之一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中框(6)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中框(6)呈C字形折叠;
或者,
所述折叠中框(6)为三个,三个所述折叠中框(6)呈S字形折叠;
或者,
所述折叠中框(6)为三个,三个所述折叠中框(6)呈G字形折叠。
CN202122794473.1U 2021-11-15 2021-11-15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6118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473.1U CN216118867U (zh) 2021-11-15 2021-11-15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473.1U CN216118867U (zh) 2021-11-15 2021-11-15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867U true CN21611886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4473.1U Active CN216118867U (zh) 2021-11-15 2021-11-15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8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202A (zh) 电子设备
CN106096354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US10922521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operat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09344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s, touch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10551951B2 (en) Input assembly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hip arranged between a touch panel a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203117990U (zh) 具有指纹解锁功能的移动终端
WO201519254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48061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70308234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3246415A (zh)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9178793A1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5644576U (zh) 一种带按键功能的指纹识别模组
WO2017177386A1 (zh) 电子设备
CN205961271U (zh) 组合式摄像头
CN104951233A (zh) 移动终端
CN107194325A (zh) 掌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5787652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光动能智能通信腕表
CN10842984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6118867U (zh) 移动终端
CN106022047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886749A (zh) 触控与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终端
CN201174718Y (zh) 一种鼠标手机
CN206363214U (zh) 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205899564U (zh) 一种指纹识别液晶显示模组
CN20707012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