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8335U -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8335U
CN216118335U CN202122341187.XU CN202122341187U CN216118335U CN 216118335 U CN216118335 U CN 216118335U CN 202122341187 U CN202122341187 U CN 202122341187U CN 216118335 U CN216118335 U CN 21611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ssembly
gear assembly
len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11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荣
彭道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11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该调焦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组件、连接件、与第一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与连接件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齿轮组件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运动,且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在第二通孔上的投影存在重叠,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至少部分重叠的通孔,增大了该调焦装置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其调焦性能,适用于大尺寸照明设备的调焦处理。

Description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影视剧、广告、视频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灯具进行打光,由于灯具的灯体本身的出光效果有限,例如出光角度过小或者过大等单一的出光效果并无法满足各种场景补光需求,因此需要额外的附件设置在灯体的出光侧,该类附件可以是装有菲涅尔透镜或者其它聚光透镜等调焦筒,通过调节附件实现不同效果的控光。
随着大制作场景的提升,更大亮度以及照度等需求的布光也随之而来,因此对灯具的功率要求也更高,因此整体的发热升温会较快且影响范围也较大,因而对应的安装在灯具上的调焦筒也需要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目前小型灯体的设计由于其功率小,基本上不用考虑外接附件的散热,而其原有封闭式的设计散热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灯体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
所以,目前的调焦装置存在调焦过程散热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用于缓解目前调焦装置存在的调焦过程散热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组件;
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同侧且环绕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
第二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运动,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投影存在重叠。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第一透镜组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相互运动,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的第三齿轮组件,所述第三齿轮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相互运动,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齿轮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多个所述第三齿轮组件沿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周向交替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遮光构件,所述遮光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之间,所述遮光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内侧。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内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和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所述连接件具有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传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一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均为外齿轮。
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杆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二齿轮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
所述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杆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传动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
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架和所述第二限位架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架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轮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跟随器,所述第一跟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第二限位架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齿轮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跟随器,所述第二跟随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其中,所述第一跟随器包括轴承,所述第一跟随器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跟随器包括的轴承,所述第二跟随器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沿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圆周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套筒的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大凸起和多个小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大凸起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小凸起,所述大凸起的高度高于所述小凸起的高度。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透镜组件和卡接座,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中心,所述卡接座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连接,且所述卡接座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背离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一侧,所述卡接座用于和灯体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口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口径半径,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沿所述第一透镜组件至所述卡接座的方向依次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调焦装置,以及与所述调焦装置固定连接的灯体;
所述灯体的出光端朝向所述调焦装置的出光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该调焦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组件、连接件、与第一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与连接件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齿轮组件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运动,且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在第二通孔上的投影存在重叠,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至少部分重叠的通孔,增大了该调焦装置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其调焦性能,适用于大尺寸照明设备的调焦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连接件连接的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与第二限位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第一种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第二种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应当理解,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使用户更加清楚地看到内部相关的部件,本爆炸示意图省略了部分零部件而让内部部件漏出,但是不应该理解成实际产品就是这个样子。该调焦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齿轮组件40、第一齿轮组件30、第三齿轮组件50、以及连接件20。其中,第二齿轮组件40设置于第一透镜组件10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第二齿轮组件40与第一齿轮组件30 连接,第二齿轮组件40与第一齿轮组件30的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二齿轮组件40还与第一透镜组件10连接,第二齿轮组件40用于实现第一透镜组件10 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距离调整,比如第一透镜组件10相对于第一齿轮组件30逐渐接近或逐渐远离。第三齿轮组件50设置于第一齿轮组件30与连接件 20之间,第三齿轮组件50与第一齿轮组件30连接,第三齿轮组件50与第一齿轮组件30的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三齿轮组件50还与连接件20连接,第三齿轮组件50用于实现第一齿轮组件30与连接件20之间的距离调整,比如连接件20相对于第一齿轮组件30逐渐接近或逐渐远离。第一透镜组件10具有出光侧,第一齿轮组件30包括连通出光侧A的透光区L,可以理解,第一齿轮组件30可以为环形,其中心为空心从而形成透光区L,光线可以由透光区L照射至出光侧A。第二齿轮组件40和第三齿轮组件50同时设置在第一齿轮组件30 的周向内侧,即朝向透光区L的一侧,且第三齿轮组件50和第二齿轮组件40 沿第一齿轮组件3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齿轮组件30用于驱动第二齿轮组件 40和第三齿轮组件50以调节第一透镜组件10和连接件20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二齿轮组件40固定连接第一透镜组件10且位于第一齿轮组件30的第一端,且第二齿轮组件40与第一齿轮组件30啮合;第三齿轮组件50固定连接到连接件20且位于第一齿轮组件30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第一齿轮组件的相对两端,且第三齿轮组件50与第一齿轮组件30啮合,因此,当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齿轮组件30时,会同时带动第二、第三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透镜组件10和连接件20相互靠近,当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一齿轮组件30时,会同时带动第二、第三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透镜组件10和连接件20相互远离;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例如其中一个为顺时针,其中一个对应为逆时针。
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透镜组件10包括第一透镜101和与第一透镜101固定连接的第一透镜框架102,第一透镜101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透镜,第一透镜框架102 包括中心的开孔,第一透镜101可以设置在开孔上,从而允许第一透镜组件10 出光。第一透镜框架102可以沿第一透镜101的边缘周向设置,第一透镜框架 102用于对第一透镜101的边缘进行固定和保护,并且实现第一透镜101与其它构件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透镜101可以是具有调整光线的出射方向的透镜,例如具有聚焦功能的菲涅尔透镜。当然也可以是平凸透镜、扩散片、复眼等具有聚光或者柔光的光学透镜。
该调焦装置具有进光侧和出光侧A,灯体的光可由进光侧进入由出光侧A 输出,第一透镜101的出光面朝向该出光侧A,第一齿轮组件30和连接件20 均设置于第一透镜组件10的远离该出光侧A的一侧。
可选地,该调焦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101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遮光构件103,遮光构件103沿所述第一透镜101的边缘周向设置且沿背离第一透镜101的方向延伸,遮光构件103的一端与第一透镜框架102固定连接,遮光构件103的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的内侧。该遮光构件 103可以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遮光构件 103折叠于第一透镜101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该遮光构件103还可以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此时,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下,遮光构件103缩入调焦装置的内部空间中。
请进一步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齿轮组件 40包括第二齿轮401和与第二齿轮40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402。第一传动杆402的一端与第一透镜组件10固定连接,具体与第一透镜组件10中的第一透镜框架10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01与第一齿轮组件30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齿轮401为外齿轮,第二齿轮401的内部具有圆周形的第一孔K1,第一传动杆402穿设于第一孔K1内。第二齿轮401与第一传动杆402 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传动杆402与第二齿轮40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以实现第二齿轮 401与第一传动杆402的转动连接,且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螺纹传动配合关系,实现第一传动杆402在第一孔K1中的穿梭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透镜组件10相对于第一齿轮组件30远离或靠近。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齿轮组件30包括第一齿轮301、以及设置于第一齿轮301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架302和第二限位架303,第一齿轮301分别与第一限位架302和第二限位架转动303连接,即第一齿轮301在第一限位架302和第二限位架303 之间可转动。
第一齿轮301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齿轮301围成的空腔为透光区L,光线由进光侧经透光区L射向出光侧A。具体地,第一齿轮301为内齿轮,第一齿轮301的齿结构朝向透光区L,第一齿轮301与第二齿轮401通过啮合实现传动。
可选地,第一齿轮组件30还包括与第一齿轮301固定连接的调节套筒304,调节套筒304沿第一齿轮301的外圆周面设置,调节套筒304的远离第一齿轮 30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大凸起T1和多个小凸起T2,且相邻两个大凸起T1之间设置有多个小凸起T2,大凸起T1的高度高于小凸起T2的高度,大凸起T1凸出第一齿轮301外圆周面的高度大于小凸起T2凸出第一齿轮301外圆周面的高度。其中,大凸起T1可以在第一齿轮301的外圆周面上等间距分布,位于相邻两个大凸起T1之间的多个小凸起T2在第一齿轮301的外圆周面上等间距分布。可选地,大凸起T1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凸起或圆弧形凸起,小凸起T2 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凸起或圆弧形凸起。调节套筒304上设置的大凸起T1和小凸起T2用于方便用户向第一齿轮301施加旋转力。可以理解,由于本调焦装置的体积较大,调节时需要较大的力量,因此用户的手部可以抵接到大凸起 T1上,且其它部分抵接到小凸起T2上,从而极大地提升调节时的摩擦力。
请进一步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三齿轮组件 50包括第三齿轮501和第二传动杆502,第三齿轮501与第二传动杆502固定连接;第三齿轮501为外齿轮,第三齿轮501与第一齿轮301通过啮合实现传动。
可选地,第三齿轮501具有第二孔K2,第二孔K2为非圆周孔,第二传动杆502的一端具有与该第二孔K2配合的非圆周面,第二传动杆502穿设于第二孔K2中以实现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502相对于第三齿轮501不可转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连接件连接的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传动杆502的远离第三齿轮501的一端与连接件20上的传动部503转动连接。具体地,传动部503具有圆周形的第三孔K3,第二传动杆 502穿设于第三孔K3内,传动部503与第二传动杆502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传动杆502与传动部503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以实现传动部503与第二传动杆502的转动连接,且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螺纹传动配合关系,实现第二传动杆502在第二孔K2 中的穿梭运动,进而带动连接件20相对于第一齿轮组件30远离或靠近。
其中,关于上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存在下列关系: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外螺纹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外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二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外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实现第一齿轮301 转动过程中,第一齿轮构件30两侧的机构同步伸缩。
可选地,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和第一外螺纹的旋转方向均为右旋,第二内螺纹的旋转方向和第二外螺纹的旋转方向均为左旋。
请参阅图9和图10,该调焦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第一壳体S1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二限位架303固定连接,且第一壳体S1设置在第一齿轮组件30与连接件20的同侧且环绕连接件20。第二壳体S2与连接件20固定连接,连接件20可位于第二壳体S2内,第一壳体S1相对于第二壳体S2可滑动,且第一齿轮组件30可驱动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的相互运动。第一壳体S1的尺寸大于第二壳体S2的尺寸,可以理解,第一壳体S1 在外,第二壳体S2在内,且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之间具有间隙,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壳体S2收缩至第一壳体S1的内侧空间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S1朝向第一齿轮组件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 S102,第一壳体S1通过第一凸耳S102与第二限位架303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凸耳S102上设置有孔,通过铆钉或螺钉将第一凸耳S102固定在第二限位架303上,或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法将第一凸耳S102固定在第二限位架303 上。第二壳体S2朝向连接件2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耳S202,第二壳体 S2通过第二凸耳S202与连接件20连接,可选地,第二凸耳S202上设置有孔,可以通过铆钉或螺钉将第二凸耳S202固定在连接件20上,或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法将第二凸耳S202固定在连接件20上。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S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S101,第二壳体S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S201。可选地,多个第一通孔S101沿第一壳体S1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第一壳体S1的周向等间距排布,且多个第一通孔S101沿第一壳体S1 的轴向和周向均并排排布,第一通孔S101沿第一壳体S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第一壳体S1,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通孔S101在第一壳体S1上均匀排布,使得第一壳体S1各个区域的散热能力相均衡。可选地,多个第二通孔S201沿第二壳体S2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第二壳体S2的周向等间距排布,且多个第二通孔S201沿第二壳体S2的轴向和周向均并排排布,第二通孔S201沿第二壳体S2 的厚度方向贯穿该第二壳体S2,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通孔S201在第二壳体S2 上均匀排布,使得第二壳体S2各个区域的散热能力相均衡。
可选地,第一通孔S101与第二通孔S201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是,第一通孔S101和第二通孔S20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即该调焦装置由收缩状态向伸长状态转变的全过程中,至少部分第一通孔S101在第二通孔S201上的投影与第二通孔S201重叠,以保证第一壳体 S1和第二壳体S2的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可以理解,在调节过程中,第一通孔S101在第二通孔S201上的投影始终存在重叠,例如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之间相互距离最远时,由于有一部分第一通孔S101未对应到第二通孔 S201,因而部分第一通孔S101和部分第二通孔S201的投影相互重叠,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之间相互距离在最远和最近的中间某个位置时(收缩到中间某位置时),第一通孔S101和第二通孔S201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叠,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之间相互距离最近时(例如第二壳体S2完全收缩到第一壳体S1内),第一通孔S101和S201的投影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重叠。
可选地,第一通孔S101与第二通孔S201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且在调焦装置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第一通孔S101与第二通孔S201相互对齐,此时可以发挥出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最佳的散热能力。
可选地,第一通孔S101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例如正六边形或者八边形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二通孔S201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第一通孔S101和第二通孔 S201可以都是相同类型的形状,当然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形状,或者多种形状的组合等等。在此对第一通孔S101和第二通孔S201进一步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散热即可。
请进一步参阅图11至图14,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第一种视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第二种视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下时,第一透镜组件10最靠近第一齿轮组件30,且连接件20也最靠近第一齿轮组件30;此时,第二齿轮组件40处于收缩状态,将第一透镜组件10与第一齿轮组件30拉近;第三齿轮组件50也处于收缩状态,将连接件20与第一齿轮组件30拉近。
连接件20上设置有过孔H,该过孔H用于在调焦装置收缩过程中允许第二齿轮组件40中的第一传动杆402穿过,以防止发生位置干涉。
第二齿轮组件40中的第二齿轮401和第三齿轮组件50中的第三齿轮501 分别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一齿轮301相配合而实现转动传动,且第二齿轮 401夹设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一限位架302与第二限位架303之间,第三齿轮501夹设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一限位架302与第二限位架303之间,且第二齿轮401与第三齿轮501的位置不重合,从而对第二齿轮401和第三齿轮501的位置进行限定。
该调焦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第一壳体S1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二限位架30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S2与连接件20固定连接,连接件20可位于第二壳体S2内,第一壳体S1相对于第二壳体S2可滑动,遮光构件10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S1的内侧。第一壳体S1的尺寸大于第二壳体S2 的尺寸,可以理解,第一壳体S1在外,第二壳体S2在内,且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之间具有间隙,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壳体S2收缩至第一壳体S1的内侧空间内。
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性的孔结构,以增大该调焦装置的散热能力。其中,第一壳体S1和第二壳体S2的孔结构可以是沿壳体的周向阵列排布,第一壳体S1上的孔结构与第二壳体S2上的孔结构的形状相同且对应设置,在调焦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壳体S1上的孔结构在第二壳体S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壳体S2上的孔结构重合。可选地,第一壳体S1上的孔结构与第二壳体S2上的孔结构的形状均为椭圆形。当然散热孔的形状还可以是例如圆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散热即可。
该调焦装置还包括与连接件20固定连接的第二透镜组件和卡接座70。第二透镜组件设置在连接件20的中心,卡接座70与连接件20或第二透镜组件连接,可以理解,卡接座70可以直接和连接件20固定连接,当然卡接座70还可以和透镜组件直接连接而未直接连接到连接件20上,例如卡接座70固定连接在透镜组件的外围固定框架上。卡接座70位于第二透镜组件背离第一透镜组件 10的一侧,卡接座70用于和灯体连接。
其中,第二透镜组件可包括第一凸透镜602和第二凸透镜604,第一凸透镜602的口径半径大于第二凸透镜604的口径半径,第一凸透镜602和第二凸透镜604沿第一透镜组件10至卡接座70的方向依次设置。可以理解,第二透镜组件还可包括第二透镜框架601,第二透镜框架601与连接件20固定连接且位于连接件20的中心,第一凸透镜602固定在第二透镜框架601上;其中,第一凸透镜602的中轴线与第一透镜101的中轴线重合。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组件还包括:与第二透镜框架601固定连接的第三透镜框架603、以及与第三透镜框架603固定连接的第二凸透镜604,且第二凸透镜604的中轴线与第一凸透镜602的中轴线重合;其中,第二凸透镜604靠近卡接座70,第一凸透镜602 位于第二凸透镜604的远离卡接座70的一侧,第一凸透镜602与第二凸透镜 604无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602和第二凸透镜604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透镜代替,例如全部为凹透镜或者全部为凹凸透镜或者为上述透镜的组合等等。
卡接座70上设置有卡口,该卡口用于连接灯体,灯体发射的光线由卡接座 70射入,并依次射向第三透镜604、第二透镜602、以及第一透镜101,从而实现对光线焦距的调整。
请进一步参阅图15至图18,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视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在伸长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图,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焦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在调焦装置处于伸长状态下时,第一透镜组件10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距离均达到最大,且连接件20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距离均也达到最大;此时,第二齿轮组件40处于伸长状态,增大第一透镜组件10与第一齿轮组件 30之间的距离;第三齿轮组件50也处于伸长状态,增大连接件20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距离。遮光构件103伸展开或伸出调焦装置的内部,对第一透镜组件10与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防止该区域出现漏光。且在调焦装置处于伸长状态下,第二壳体S2由第一壳体S1的内侧空间伸出。
第二齿轮组件40中的第二齿轮401和第三齿轮组件50中的第三齿轮501 分别与第一齿轮组件30中的第一齿轮301相配合而实现转动传动;第二齿轮 401和第三齿轮501均为圆周形外齿轮结构,第一齿轮301为圆周形内齿轮结构,通过内齿轮与外齿轮的啮合关系实现转动传动。
第一限位架302朝向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齿轮301 朝向第一限位架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跟随器305,且第一跟随器305设置于第一限位架302的第一凹槽中,第一跟随器305沿第一凹槽的一侧表面并随第一齿轮301运动,从而对第一齿轮301的运动路径进行限制。
第二限位架303朝向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齿轮301 朝向第二限位架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跟随器306,第二跟随器306设置于第二限位架303的第二凹槽中,第二跟随器306沿第二凹槽的一侧表面并随第一齿轮301运动,从而对第一齿轮301的运动路径进行限制。在第一限位架302、第二限位架303、以及第一跟随器305、第二跟随器306的共同作用下,限定出第一齿轮301的转动空间,保证第一齿轮301在固定位置稳定地转动。
可选地,第一跟随器305可以是轴承或是转动环与固定轴连接而成的转动构件,第一跟随器305的承载面与第一限位架302上的第一凹槽的靠近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表面接触,优选为与第一凹槽的靠近调节套筒304的一侧表面接触。第二跟随器306可以是轴承或是转动环与固定轴连接而成的转动构件,第二跟随器306的承载面与第二限位架303的第二凹槽的靠近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表面接触,优选为与第二凹槽的靠近调节套筒304的一侧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焦装置所包含的第二齿轮组件40的数量为多个,所包含的第三齿轮组件5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齿轮组件40与多个第三齿轮组件50沿第一齿轮组件30的周向交替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第二齿轮组件40之间具有一个第三齿轮组件50。可选地,多个第二齿轮组件40与多个第三齿轮组件50沿第一齿轮组件30的内圆周面等间距分布,即每相邻的第二齿轮组件40与第三齿轮组件5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位于第一齿轮301的靠近第一限位架302一侧的第一跟随器305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第一齿轮301周向等间距分布;位于第一齿轮301的靠近第二限位架303一侧的第二跟随器306的数量也为多个,且沿第一齿轮301周向等间距分布。可选地,第一跟随器305的数量与第二齿轮组件40的数量相等,第二跟随器306的数量与第三齿轮组件50的数量相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焦装置所包含的第二齿轮组件40的数量为三个,所包含的第三齿轮组件50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二齿轮组件40与三个第三齿轮组件50沿第一齿轮301的内圆周面交替分布,每相邻两个第二齿轮组件40之间具有一个第三齿轮组件50。可选地,三个第二齿轮组件40与三个第三齿轮组件50沿第一齿轮301的内圆周面等间距分布,即每相邻的第二齿轮组件40与第三齿轮组件5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可选地,位于第一齿轮301的靠近第一限位架302一侧的第一跟随器305 的数量为三个,且沿第一齿轮301周向等间距分布;位于第一齿轮301的靠近第二限位架303一侧的第二跟随器306的数量也为三个,且沿第一齿轮301周向等间距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请参阅图19,该照明装置包括调焦装置01,以及与该调焦装置01固定连接的灯体02,该调焦装置01选自本申请上述实施例记载的调焦装置,该灯体02的出光端朝向该调焦装置01的出光侧,关于调焦装置的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因为包含本申请提供的调焦装置,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可以满足大尺寸、大功率的照明设计方案,且该照明装置的调焦过程稳定,调焦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申请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组件(30);
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连接;
第一壳体(S1),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S1)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与所述连接件(20)的同侧且环绕所述连接件(20),所述第一壳体(S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S101);以及
第二壳体(S2),与所述连接件(2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S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S1)内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S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S201);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壳体(S1)和所述第二壳体(S2)相互运动,所述第一通孔(S101)在所述第二通孔(S201)上的投影存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S101)沿所述第一壳体(S1)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所述第一壳体(S1)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S201)沿所述第二壳体(S2)的轴向等间距排布且沿所述第二壳体(S2)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S101)与所述第二通孔(S201)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孔(S101)在所述第二通孔(S201)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通孔(S201)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S101)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通孔(S201)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第一透镜组件(10),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连接,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背离所述连接件(2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啮合的第二齿轮组件(40),所述第二齿轮组件(40)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相互运动,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啮合的第三齿轮组件(50),所述第三齿轮组件(50)与所述连接件(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相互运动,所述第二齿轮组件(4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齿轮组件(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齿轮组件(40)与多个所述第三齿轮组件(50)沿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的周向交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遮光构件(103),所述遮光构件(103)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之间,所述遮光构件(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构件(10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S1)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S102),所述第一壳体(S1)通过所述第一凸耳(S102)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S2)朝向所述连接件(2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耳(S202),所述第二壳体(S2)通过所述第二凸耳(S202)与所述连接件(2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包括环形的第一齿轮(301),所述第一齿轮(301)为内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40)包括第二齿轮(401)和与所述第二齿轮(401)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杆(402),所述第一传动杆(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01)与所述第一齿轮(301)啮合;
所述第三齿轮组件(50)包括第三齿轮(501)和与所述第三齿轮(501)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502),所述连接件(20)具有传动部(503),所述第二传动杆(502)与所述传动部(5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501)与所述第一齿轮(30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01)和所述第三齿轮(501)沿所述第一齿轮(30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均为外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401)与所述第一传动杆(402)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传动杆(402)与所述第二齿轮(40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
所述传动部(503)与所述第二传动杆(502)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杆(502)与所述传动部(503)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
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301)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架(302)和第二限位架(303),所述第一齿轮(30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架(302)和所述第二限位架(3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架(302)朝向所述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轮(301)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架(30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跟随器(305),所述第一跟随器(305)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第二限位架(303)朝向所述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齿轮(301)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架(30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跟随器(306),所述第二跟随器(306)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跟随器(305)包括轴承,所述第一跟随器(305)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跟随器(306)包括的轴承,所述第二跟随器(306)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齿轮(301)的一侧表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调节套筒(304),所述调节套筒(304)沿所述第一齿轮(301)的外圆周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301)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套筒(304)的远离所述第一齿轮(30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大凸起(T1)和多个小凸起(T2),相邻两个所述大凸起(T1)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小凸起(T2),所述大凸起(T1)的高度高于所述小凸起(T2)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20)固定连接的第二透镜组件和卡接座(70),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0)的中心,所述卡接座与所述连接件(20)或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连接,且所述卡接座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背离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的一侧,所述卡接座用于和灯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凸透镜(602)和第二凸透镜(604),所述第一凸透镜(602)的口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凸透镜(604)的口径半径,所述第一凸透镜(602)和所述第二凸透镜(604)沿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至所述卡接座(70)的方向依次设置。
16.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的调焦装置,以及与所述调焦装置固定连接的灯体(02);
所述灯体(02)的出光端朝向所述调焦装置的出光侧。
CN202122341187.XU 2021-09-26 2021-09-26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1611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187.XU CN216118335U (zh) 2021-09-26 2021-09-26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187.XU CN216118335U (zh) 2021-09-26 2021-09-26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335U true CN21611833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1187.XU Active CN216118335U (zh) 2021-09-26 2021-09-26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83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457A (zh) * 2022-06-29 2022-07-29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457A (zh) * 2022-06-29 2022-07-29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
CN114815457B (zh) * 2022-06-29 2023-05-23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5101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spotlight beam
CN101815900A (zh) 发光产品,例如手电筒
CN104169645A (zh) 光混合透镜及系统
CN108873579B (zh) 投影设备
CN216118335U (zh)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3566172B (zh) 调焦装置及照明装置
US20090284646A1 (en) Flash module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209587959U (zh)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装置
CN112254047A (zh) 一种可调偏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WO2023245972A1 (zh) 光效器及闪光灯
WO2020216206A1 (zh)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装置
CN114321841A (zh) 一种变焦透镜支架及灯具
CN210348031U (zh) 便于调焦和散热的电筒调焦装置
CN113542569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2721A (zh)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装置
CN211925657U (zh) 透光单元和工作灯
CN219243420U (zh) 一种出光角度可调的led筒灯
WO2022143410A1 (zh)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装置
CN219796998U (zh) 一种调光组件及照明装置
CN216644113U (zh) 一种变焦透镜支架及灯具
CN215569863U (zh) 一种旋转调焦式照明装置
CN211952462U (zh) 一种具有远投距大光斑的图案灯
CN212840970U (zh) 影视灯
CN213872357U (zh) 一种可调偏光的光学模组及灯具
CN218442085U (zh) 一种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