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830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8303U
CN216118303U CN202121293308.1U CN202121293308U CN216118303U CN 216118303 U CN216118303 U CN 216118303U CN 202121293308 U CN202121293308 U CN 202121293308U CN 216118303 U CN216118303 U CN 216118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osed
layer
black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33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ranssio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anssio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anssion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anssio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33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8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挡光圈和不透明的遮光框,显示面板贴合在背光模组上,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和围绕透光区设置的非透光区,背光模组设有摄像孔,摄像孔与透光区对应设置,挡光圈连接在背光模组和遮光框上,挡光圈覆盖背光模组与遮光框之间的漏光间隙。本申请的显示装置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提升产品外观形态,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手机全面屏的发展,屏幕前摄像头孔位置移到屏幕显示区内,在显示区内形成前置摄像头采光用的透光区,即上下偏光片(POL)及背光需要进行挖孔处理,显示面板进行盲孔处理。在挖孔处理后通常需要进行点胶工艺,一次点胶是在偏贴完偏光片后进行,点胶区域为下偏光片挖孔内径到BM(黑色矩阵)区内径,然后组装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组装会进行二次点胶处理。但是因为精度问题一次点胶会有漏光问题产生,漏光进入摄像头视角区(透光区)后会影响摄像头拍照效果。而且,点胶位置容易意出现脏污、开裂、残胶以及溢胶等问题,导致设备可靠性差。此外,点胶成本高,良率低,返修性差,还需要额外增加设备。同时BM的宽度比较大,用户肉眼直接可以察觉,且与盲孔显示区对比明显,视觉上不美观,由于BM的宽度比较大,导致镜头成像距离变远,空间加大,整机结构受限。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提升产品外观形态,提高屏占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挡光圈和不透明的遮光框,显示面板贴合在背光模组上,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和围绕透光区设置的非透光区,背光模组设有摄像孔,摄像孔与透光区对应设置,挡光圈连接在背光模组和遮光框上,挡光圈覆盖背光模组与遮光框之间的漏光间隙。
可选地,所述遮光框绕着所述摄像孔的轴线设置,所述挡光圈对应所述非透光区设置,所述挡光圈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遮光框呈环型,所述遮光框靠近所述摄像孔轴线的内壁设有第一黑色吸光层;
和/或,所述遮光框远离所述摄像孔轴线的外壁设有第二黑色吸光层。
可选地,所述挡光圈包括垫圈和胶圈,所述垫圈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胶圈之间,所述胶圈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遮光框上。
可选地,所述垫圈包括第一黑胶层、第一间隔层和第二黑胶层,所述第一间隔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黑胶层与所述第二黑胶层之间,所述第一黑胶层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黑胶层连接于所述胶圈。
可选地,所述胶圈包括第三黑胶层、第二间隔层和第四黑胶层,所述第二间隔层连接于所述第三黑胶层与所述第四黑胶层之间,所述第三黑胶层与所述第二黑胶层连接,所述第四黑胶层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遮光框上。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光筒,所述通光筒设置于所述摄像孔中,所述遮光框设有环形槽,所述通光筒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反射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上均设有避让孔,所述透光筒穿过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遮光框位于所述避让孔中,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与所述遮光框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漏光间隙。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板、彩膜基板、液晶层、阵列基板和第二偏光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偏光板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所述第二偏光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入光侧,所述第二偏光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板上的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光槽,所述第一透光槽贯穿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黑矩阵并露出所述第一透明底板,所述第一透光槽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阻光圈,所述阻光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槽内,所述第一透明底板被所述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所述非透光区,所述第一透明底板未被所述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所述透光区。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底板上的电路控制层,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二透光槽,所述第二透光槽贯穿所述电路控制层并露出所述第二透明底板,所述第二透光槽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利用不透明的遮光框遮挡和吸收从漏光间隙射入摄像孔的光线,同时利用挡光圈覆盖背光模组与遮光框之间的漏光间隙,能够有效解决漏光问题,无需两次点胶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摄像拍摄效果。由于遮光框与挡光圈配合挡光和吸光效果好,能够减小BM(下述的阻光圈)的宽度以及缩小摄像孔的孔径,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提升产品外观形态,提高屏占比。此外,BM的宽度缩小,可缩小镜头成像距离,空间减小,摄像模组布置更灵活。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遮光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挡光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申请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A/V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1042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04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可选地,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可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可选地,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并能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显示面板1061,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可选地,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可选地,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未示出,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所基于的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该通信网络系统为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LTE系统,该LTE系统包括依次通讯连接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201,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式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202,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式分组核心网)203和运营商的IP业务204。
具体地,UE201可以是上述终端100,此处不再赘述。
IP业务204可以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或其它IP业务等。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网络系统,提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背光模组20、挡光圈30和不透明的遮光框40,显示面板10贴合在背光模组20上,显示面板10包括透光区10a和围绕透光区10a设置的非透光区10b,背光模组20设有摄像孔301,摄像孔301与透光区10a对应设置,遮光框40绕着摄像孔301的轴线设置,挡光圈30连接在背光模组20和遮光框40上,挡光圈30覆盖背光模组20与遮光框40之间的漏光间隙302。在本实施例中,遮光框40为灰色或黑色,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利用不透明的遮光框40遮挡和吸收从漏光间隙302射入摄像孔301的光线,同时利用挡光圈30覆盖背光模组20与遮光框40之间的漏光间隙302,能够有效解决漏光问题,无需两次点胶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摄像拍摄效果。由于遮光框40与挡光圈30配合挡光和吸光效果好,能够减小BM(下述的阻光圈)的宽度以及缩小摄像孔301的孔径,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提升产品外观形态,提高屏占比。此外,BM的宽度缩小,可缩小镜头成像距离,空间减小,摄像模组布置更灵活。
可选地,遮光框40绕着摄像孔301的轴线设置,挡光圈30对应非透光区10b设置,挡光圈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与背光模组20之间。
可选地,图4是本申请的遮光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遮光框40呈环型,遮光框40靠近摄像孔301轴线的内壁设有第一黑色吸光层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黑色吸光层41能够吸收和遮挡漏光,能有效降低光线对摄像拍照造成的影响。
可选地,如图4所示,遮光框40呈环型,遮光框40远离摄像孔301轴线的外壁设有第二黑色吸光层4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黑色吸光层42能够吸收和遮挡漏光,能有效阻止背光进入摄像孔301内。
可选地,如图3所示,挡光圈30包括垫圈31和胶圈32,垫圈31连接于显示面板10与胶圈32之间,胶圈32连接在背光模组20和遮光框40上。在本实施例中,垫圈31与胶圈32之间通过黑黑胶粘合在一起,能进一步提高挡光效果。可选地,垫圈31、胶圈32、非透光区10b均呈圆环状,垫圈31的内径小于或等于胶圈32的内径相等,垫圈31的外径小于胶圈32的外径,胶圈32的内径小于或等于非透光区10b的内径,胶圈3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非透光区10b的外径。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垫圈31、胶圈32、非透光区10b还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根据实际需要可自由选择。
可选地,图5是本申请的挡光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垫圈31包括第一黑胶层311、第一间隔层312和第二黑胶层313,第一间隔层312连接于第一黑胶层311与第二黑胶层313之间,第一黑胶层311连接于显示面板10,第二黑胶层313连接于胶圈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黑胶层311和第二黑胶层313为具有粘性的黑色双面胶,其粘性大,第一黑胶层311能稳固的贴附在显示面板10的非透光区10b,第二黑胶层313能稳固的贴附在胶圈32上,因此无需点胶即可达到很好的挡光性能。
可选地,胶圈32包括第三黑胶层321、第二间隔层322和第四黑胶层323,第二间隔层322连接于第三黑胶层321与第四黑胶层323之间,第三黑胶层321与第二黑胶层313连接,第四黑胶层323连接在背光模组20和遮光框4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黑胶层321和第四黑胶层323为具有粘性的黑色双面胶,其粘性大,第三黑胶层321能稳固的贴附在第二黑胶层313上,第四黑胶层323能稳固的贴附在遮光框40上,因此无需点胶即可达到很好的挡光性能。
可选地,第一间隔层312和第二间隔层322采用PET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背光模组20包括底板21,底板21上设有通光筒211,通光筒211设置于摄像孔301中,遮光框40设有环形槽,通光筒211安装在环形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通光筒211为中空的圆筒型,通光筒211的一端固定在底板21上,通光筒211的另一端安装在环形槽中,即遮光框40包覆在通光筒211的内壁和外壁上,摄像孔301贯穿底板21并与通光筒211连通,优选地,摄像孔301的轴线与通光筒211的轴线重合。
可选地,背光模组2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底板21上的反射板22、导光板23和光学膜片24,反射板22、导光板23和光学膜片24上均设有避让孔,透光筒穿过避让孔设置,遮光框40位于避让孔中,避让孔的孔壁与遮光框40的外壁之间形成漏光间隙302。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还包括光源(图未示),光源设置于导光板23的入光侧,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23、光学膜片24后入射至显示面板10,部分光会从漏光间隙302射出,并被挡光框和挡光圈30阻挡,防止漏出的光进入摄像模组的视角区,即摄像孔301区域,避免影响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可选地,光学膜片24包括增光膜、增亮膜、扩散膜等,膜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
可选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偏光板、彩膜基板、液晶层、阵列基板和第二偏光板,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第一偏光板设置于彩膜基板的出光侧,第二偏光板设置于阵列基板的入光侧,第二偏光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对应摄像孔301设置。
可选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透明底板上的色阻层和黑矩阵,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光槽,第一透光槽贯穿色阻层和黑矩阵并露出第一透明底板,第一透光槽对应摄像孔30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色阻层与黑矩阵相互间隔设置,色阻层例如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分别对应形成红、绿、蓝三色的像素(sub-pixel)。黑矩阵设置于红、绿、蓝三色的像素之间,使相邻的像素之间通过黑矩阵相互间隔开,或者红、绿、蓝三色的像素依次拼接设置,黑矩阵覆盖在相邻两像素的拼接处。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彩膜基板还包括平坦层(图未示)和电极(图未示),平坦层覆盖在色阻层和黑矩阵上,电极设置在平坦层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极可以为公共电极,或者为防窥电极;当电极为公共电极时,彩膜基板上设有像素电极,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产生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偏转,实现画面显示,此时显示面板10为TN模式的显示器;当电极为防窥电极时,防窥电极可产生偏压电场,驱使液晶分子偏转,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显示,达到防窥的目的。
可选地,彩膜基板还包括阻光圈,阻光圈设置在第一透明底板上,并位于第一透光槽内,第一透明底板被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非透光区10b,第一透明底板未被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透光区10a。在本实施例中,阻光圈呈环形形、矩形、椭圆形等,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阻光圈可采用黑矩阵材料制作,或者利用油墨制作,但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透明底板上的电路控制层,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二透光槽,第二透光槽贯穿电路控制层并露出第二透明底板,第二透光槽对应摄像孔301设置。
可选地,电路控制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其中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限定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SP(sub-pixel)。每个像素内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位于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的位置附近。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其中栅极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源极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漏极电连接对应的像素电极。
可选地,第一透明底板和第二透明底板为透明的玻璃板,或塑胶板,但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模组(图未示),摄像模组与摄像孔301对应设置,关于摄像模组的结构和功能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挡光圈和不透明的遮光框,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背光模组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和围绕所述透光区设置的非透光区,所述背光模组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设置,所述挡光圈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遮光框上,所述挡光圈覆盖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遮光框之间的漏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框绕着所述摄像孔的轴线设置,所述挡光圈对应所述非透光区设置,所述挡光圈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框呈环型,所述遮光框靠近所述摄像孔轴线的内壁设有第一黑色吸光层;
和/或,所述遮光框远离所述摄像孔轴线的外壁设有第二黑色吸光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圈包括垫圈和胶圈,所述垫圈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胶圈之间,所述胶圈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遮光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包括第一黑胶层、第一间隔层和第二黑胶层,所述第一间隔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黑胶层与所述第二黑胶层之间,所述第一黑胶层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黑胶层连接于所述胶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包括第三黑胶层、第二间隔层和第四黑胶层,所述第二间隔层连接于所述第三黑胶层与所述第四黑胶层之间,所述第三黑胶层与所述第二黑胶层连接,所述第四黑胶层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遮光框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光筒,所述通光筒设置于所述摄像孔中,所述遮光框设有环形槽,所述通光筒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反射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上均设有避让孔,所述透光筒穿过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遮光框位于所述避让孔中,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与所述遮光框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漏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板、彩膜基板、液晶层、阵列基板和第二偏光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偏光板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所述第二偏光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入光侧,所述第二偏光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板上的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光槽,所述第一透光槽贯穿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黑矩阵并露出所述第一透明底板,所述第一透光槽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阻光圈,所述阻光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槽内,所述第一透明底板被所述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所述非透光区,所述第一透明底板未被所述阻光圈覆盖的区域为所述透光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底板上的电路控制层,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二透光槽,所述第二透光槽贯穿所述电路控制层并露出所述第二透明底板,所述第二透光槽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
CN202121293308.1U 2021-06-09 2021-06-09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118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3308.1U CN216118303U (zh) 2021-06-09 2021-06-0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3308.1U CN216118303U (zh) 2021-06-09 2021-06-0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303U true CN21611830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3308.1U Active CN216118303U (zh) 2021-06-09 2021-06-0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8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25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n optical component having a component body that is competely or partially disposed in a pin through-hole in a backligh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76915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JP2021530875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移動端末
WO2021238869A1 (zh) 像素单元、光电传感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51471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029910B2 (en) Terminal screen and terminal
CN216118303U (zh) 显示装置
US20210041923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US11140250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661972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217508882U (zh) 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9248388U (zh)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214311206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3028135U (zh) 移动终端
CN112068348A (zh)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243717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213028136U (zh) 移动终端
CN216391081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506336U (zh) 摄像头及移动设备
CN216649728U (zh) 移动终端
CN211403046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1199490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light channel formed through a stack including at least a color film layer, a thin-film-transistor layer, and a backligh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8162521U (zh) 显示组件及智能终端
CN110557528B (zh) 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268463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