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830U - 食用冰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食用冰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14830U CN216114830U CN202121056405.9U CN202121056405U CN216114830U CN 216114830 U CN216114830 U CN 216114830U CN 202121056405 U CN202121056405 U CN 202121056405U CN 216114830 U CN216114830 U CN 216114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plate
- plate
- flow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冰发生器,主体结构通过换热板一与换热板二对称设置,连接主要形成有输入端、隔离台、流道、紊流腔以及输出端,连接处面积小于不接触面积,V型隔板均匀对称间隔设置在两侧;制冰时,换热板一与换热板二外侧设有直饮水连续流动,V型隔板分隔水流,连续有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输入端进入换热流道,与水之间仅隔一层换热板,就可实现热交换,制冷剂吸热蒸发形成低温低压气体,再经输出端输出,水降温制成有形食用冰。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板一与换热板二连接成密闭流道,通过紊流腔实现制冷剂紊流,可以避免流体平行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效率,更加节能,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食用冰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阶段的制冰机采用的制冰机蒸发器结构简单、生产效率低、换热效率低,冰盘有两块换热板、在中间焊有紫铜管,为了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需要将紫铜管拍扁焊接,焊接难度大、容易虚焊,且因为焊料流动不均匀,容易形成换热不良,形成冰块外形不均匀,甚至压缩机容易出现液击现象造成损坏,如附图13所示。
现有技术下的制冰机蒸发器制冰效率差,生产一致性差,制冰机压缩机损坏较严重,市场维修量大,且普遍能耗偏大,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食用冰发生器,旨在提高现阶段的制冰机的制冰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并且提高生产一致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换热板一、换热板二和V型隔板;
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连接;
所述V型隔板根据设定数量均匀设置在相互连接的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两侧;
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设有输入端半边、换热流道池、隔离台、分流孔、上沿口、紊流池、输出端半边、下沿口以及紧固孔,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连接后形成输入端、隔离腔、流道、紊流腔以及输出端,输入端半边、换热流道池、隔离台、紊流池以及输出端半边截面形状从两侧连续或非连续聚于顶部;
所述流道设为蛇形通道;
所述隔离腔设为水平向带状、两端密闭,在竖直向和流道间隔设置;
所述紊流腔长度小,截面积比流道截面积突然变大;
所述V型隔板与换热板一、换热板二分别连接,连接轮廓呈凹凸状;
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是薄板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隔板与所述换热板一、所述换热板二分别连接形成的三角形截面通道为辅助脱冰流水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连接形成的隔离腔和流道截面主轮廓设为六边形,截面呈连接面侧最大并两侧连续或非连续收拢至流道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本体设有紧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端连接有连接管一,所述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隔板和隔离腔垂直、交叉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连接处面积小于不接触面积,对称连接形成的六边形流道截面积相等、截面形状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连接形成的六边形隔离腔截面积相等、截面形状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冰机中设置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主体结构通过换热板一与换热板二连接,间隔层薄且均匀一致,同时通过专有的流道设计,实现短流程换热,有效避免平行流,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大大减少了换热不良风险,提高了蒸发器出口气体干度,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使采用食用冰发生器的制冰机系统更加节能,系统更稳定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冰机中设置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通过发生皿与发生器座均匀连接,通过发生皿与接触的直饮水热交换,水降温制成食用冰,大大提高发生器制成食用冰的物理一致性,更加适用于后道冰块使用的标准化操作,更加经济实用。
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巧妙,结构简单紧凑,大大提高了所属制冰机系统的换热效率,改善了所属制冰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紊流腔外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斜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V型隔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V型隔板主视图;
图13为现有制冰机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换热板一;101、输出端半边一;102、换热流道池一;103、隔离台一;104、分流孔一;105、上沿口一;106、紊流池一;107、输入端半边一;108、下沿口一;109、紧固孔一;131、换热板一外基面;132、换热流道池一外顶面;2、换热板二;201、输出端半边二;202、换热流道池二;203、隔离台二;204、分流孔二;205、上沿口二; 206、紊流池二;207、输入端半边二;208、下沿口二;209、紧固孔二;3、V型隔板; 31、隔板凸卡位;32、隔板凹卡位;4、连接管一;5、连接管二;11、输出端;12、流道;13、隔离腔;15、上沿口;16、紊流腔;17、输入端;18、下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附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冰发生器,旨在提高现阶段的制冰机的制冰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具体地,结合附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食用冰发生器,主要包括换热板一1、换热板二2和V型隔板3;
所述换热板一1和所述换热板二2连接;
所述V型隔板3根据设定数量均匀设置在相互连接的所述换热板一1与所述换热板二2两侧;
所述换热板一1与所述换热板二2对称设有输出端半边一101、输出端半边二201、换热流道池一102、换热流道池二202、隔离台一103、隔离台二203、分流孔一104、分流孔二204、上沿口一105、上沿口二205、紊流池一106、紊流池二206、输入端半边一107、输入端半边二207、下沿口一108、紧固孔一109、下沿口二208、紧固孔二 209,所述换热板一1与所述换热板二2连接后形成输入端17、隔离腔13、流道12、紊流腔16、输出端11、上沿口15以及下沿口18,输入端半边一107、输入端半边二 207、换热流道池一102、换热流道池二202、隔离台一103、隔离台二203、紊流池一 106、紊流池二206、输出端半边一101、输出端半边二201截面形状从两侧连续或非连续聚于顶部;
所述流道12设为蛇形通道;
所述隔离腔13设为水平向带状、两端密闭,在竖直向和流道间隔设置;
所述紊流腔16长度小,截面积比流道12截面积突然变大;
所述V型隔板3与换热板一1、换热板二2分别连接,连接轮廓呈凹凸状;
所述换热板一1和所述换热板二2是薄板件。
结合附图4、附图5、附图7和附图8,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换热板一1和所述换热板二2对称设置,所述换热板1与所述换热板二2对称连接形成的隔离腔13和流道12截面主轮廓设为六边形,截面呈连接面侧最大并两侧连续或非连续收拢至流道顶部,所述换热板一1与所述换热板二2对称连接形成的六边形流道12截面积相等、截面形状一致,可以使密封流道12中的制冷剂直接热传递所述换热板一1和所述换热板二2、与流经的直饮水高效换热,并且仅隔一层,换热稳定性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制冰机的产冰量,食用冰发生器的可加工性也得以极大提高;换热效率的提高,改善了压缩机吸气口的气态制冷剂干度,大大提高了制冰机的稳定运行。
通过在所述紊流腔16设置,比流道12截面突然变大,所述紊流腔16长度1~20mm、截面积大流道12截面积10%~200%,形成紊流,可以破除平行流,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换热板一1与所述换热板二2本体分别设有紧固孔一109和紧固孔二209,提高本实用新型应用便捷性。
结合附图6和附图8,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输入端17和输出端11分别连接有连接管一4和连接管二5,方便本实用新型与制冰机制冷系统连接,可以大大提高实用性。
结合附图6和附图9,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V型隔板3与换热板一1、换热板二2 分别连接形成的三角形截面通道为辅助脱冰流水流道,即脱冰时该辅助脱冰流水流道中有高于自然温度饮用水的水流通过,可以实现快速脱冰,大大提高发生器制冰速度;通过所述V型隔板3和隔离腔13垂直、交叉设置,实现发生器生产的冰块分为多枚形状一致的小冰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换热板一1或所述换热板二2或两者均阵列设有局部特征。
优选地,所述紊流腔16设置处数为非负整数。
优选地,制冰水流不流经所述紊流腔16。
优选地,所述流道12截面形状设为中间高度最大、且向两侧顶部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隔离腔13截面形状设为中间高度最大、且向两侧顶部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上沿口15以及下沿口18截面形状设为中间高度最大、且向两侧顶部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紧固孔一109和紧固孔二209非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流孔一104和分流孔二204设为发生器制冰直饮水分流。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一4和连接管二5不限设为直管。
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巧妙,结构简单紧凑,大大提高了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本实用新型中输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并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机构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输入本实用新型并从直饮水中吸热来完成制冰,从而完成一个制冰的制冷回路,本实用新型高效、可靠的换热性能,有利于提高制冰速度、降低能耗、增加制冰产量。
需要说明的是,过热度对于制冰机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吸气如果完全无过热度,就有可能产生回气带液,甚至引起湿冲程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就需要一定的吸气过热度,本实用新型因其高效、可靠的换热性能,可以更好地保证足够量干蒸汽进入压缩机,以保证制冰机高效、稳定运行。
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或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在本领域或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此处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换热板一、换热板二和V型隔板;
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连接;
所述V型隔板根据设定数量均匀设置在相互连接的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两侧;
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设有输入端半边、换热流道池、隔离台、分流孔、上沿口、紊流池、输出端半边、下沿口以及紧固孔,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连接后形成输入端、隔离腔、流道、紊流腔以及输出端,输入端半边、换热流道池、隔离台、紊流池以及输出端半边截面形状从两侧连续或非连续聚于顶部;
所述流道设为蛇形通道;
所述隔离腔设为水平向带状、两端密闭,在竖直向和流道间隔设置;
所述紊流腔长度小,截面积比流道截面积突然变大;
所述V型隔板与换热板一、换热板二分别连接,连接轮廓呈凹凸状;
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是薄板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一和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隔板与所述换热板一、所述换热板二分别连接形成的三角形截面通道为辅助脱冰流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连接形成的隔离腔和流道截面主轮廓设为六边形,截面呈连接面侧最大并两侧连续或非连续收拢至流道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本体设有紧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连接有连接管一,所述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隔板和隔离腔垂直、交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连接处面积小于不接触面积,对称连接形成的六边形流道截面积相等、截面形状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一与所述换热板二对称连接形成的六边形隔离腔截面积相等、截面形状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6405.9U CN216114830U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食用冰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6405.9U CN216114830U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食用冰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14830U true CN216114830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8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56405.9U Active CN216114830U (zh) | 2021-05-14 | 2021-05-14 | 食用冰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148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0544A (zh) * | 2021-05-14 | 2021-08-20 | 章世燕 | 食用冰发生器 |
-
2021
- 2021-05-14 CN CN202121056405.9U patent/CN2161148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0544A (zh) * | 2021-05-14 | 2021-08-20 | 章世燕 | 食用冰发生器 |
CN113280544B (zh) * | 2021-05-14 | 2024-08-23 | 章世燕 | 食用冰发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75563B (zh) | 一种压缩气体冷冻式干燥机换热除水的结构 | |
CN105640164B (zh) | 一种冰蓄冷冷鲜展示柜 | |
CN104236173A (zh) | 一种带气液分离器的风冷蒸发器 | |
CN216114830U (zh) | 食用冰发生器 | |
CN108387030A (zh) | 基于开式冷水凝固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 |
CN201621986U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7005013U (zh) | 食用冰发生器 | |
CN205642110U (zh) | 蛇形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CN113280544A (zh) | 食用冰发生器 | |
CN105588241B (zh) | 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 | |
CN112361668A (zh) | 过冷装置、壳管式冷凝器及水冷机组 | |
CN216844960U (zh) | 防止低温环境下翅片换热器冷凝水结冰的空调系统 | |
CN105333652A (zh) | 大焓差蒸发冷却水冷冷却装置 | |
CN201476415U (zh) |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 |
CN205279533U (zh) | 大焓差蒸发冷却水冷冷却装置 | |
CN113310258A (zh) | 食用冰发生器 | |
CN2715067Y (zh) | 一种制冰机 | |
WO2019153509A1 (zh) | 一种枕形板式流水冰盘 | |
CN216108766U (zh) | 一种宽工况高效制水机 | |
CN219913524U (zh) | 一种具有能量转换的制冷系统 | |
CN100470171C (zh) | 一种微细通道铝带管式热泵型空调机换热器 | |
CN2445259Y (zh) | 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器的水源热泵 | |
CN215002361U (zh) | 一种高效空调器 | |
CN204084960U (zh) |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带气液分离器的风冷蒸发器 | |
CN209459255U (zh) | 板换磁悬浮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