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0150U -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0150U
CN216110150U CN202121212903.8U CN202121212903U CN216110150U CN 216110150 U CN216110150 U CN 216110150U CN 202121212903 U CN202121212903 U CN 202121212903U CN 216110150 U CN216110150 U CN 216110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locking
triggering
lock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29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g Li'an Defens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g Li'an Defens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g Li'an Defens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g Li'an Defens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29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0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0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015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延时触发机构包括止动件、触发组件和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锁止构件和第二偏压件。锁止构件具有被动触发部、锁止部和保持部。此结构的延时触发机构应用于门锁锁体中,在开锁后关闭门框时,通过锁止构件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实现延时上锁,保证第一触发端完全伸入门框孔后再上锁,确保主锁舌伸进锁舌孔,防止假锁;同时避免锁舌弹出后继续关闭门框,可有效减少关门时的噪音,避免损坏门框和锁舌。本延时触发机构能够避免滑销与空心触杆之间运动磨损导致无法有效将锁舌构件锁定在锁入位置,可稳定可靠地控制主锁舌机构的锁入和锁出。

Description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自弹式锁体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04490Y公开了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当装有该锁出控制机构的自动门锁的门进入门框时,突出于锁壳体前面板的触杆带有滚轮的一端与门框接触并被门框压入锁壳体内。同时,触杆的另一端挤压安装在锁止杆上的单向致动机构的滑销的致动端,使滑销克服滑销弹簧的偏压力退入成型在锁止杆上的销孔中。而后当触杆在锁壳体内的一端上成型的致动钩越过滑销后,滑销在滑销弹簧的偏压力的作用下,从销孔中弹出并与触杆上的致动钩啮合。当触杆带有滚论的一端遇到门框上的锁舌孔时,触杆在触杆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从锁壳体内弹出。同时,触杆上的致动钩带动滑销,并使锁止杆克服锁止杆弹簧的偏压力绕其枢轴转动,使锁止杆上的锁止台脱离与锁舌构件的啮合。这时失去了锁止杆的锁止作用的锁舌构件在锁出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向锁舌弹出方向移动,并使锁舌卡入门框上的锁舌孔内,完成关门动作。
上述的锁体结构,由于触发组件过于灵敏,在触发组件接触门框的瞬间锁舌即弹出上锁,此时触发组件可能还没完全按压到底或伸入触发组件孔,锁舌没有完全对准锁舌孔时即弹出上锁,导致假锁,锁舌弹出后继续关门将碰撞刮擦门框,损坏门框和锁舌,同时会产生较大噪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849050Y公开了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包括一个锁闭触发组件和一个锁止组件,所述锁闭触发组件包括一个滑动地安装在锁舌构件上的空心触杆,一个释放偏压件施加一个使所述空心触杆的触发端突出锁壳前面板的偏压力,一个定位偏压件向设置在所述空心触杆中的一个滑销施加背离所述触发端的偏压力;所述锁止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锁舌构件上,其包括一个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具有一个锁止凸挡和一个限位阻挡,一个锁止偏压件在所述锁止部件上作用一个趋向于将所述限位阻挡靠向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部件的偏压力,所述锁止凸挡与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件的结合为非自锁地连接。
在所述锁舌构件处于锁入状态时,锁止部件与滑销相接触,这样的接触在所述滑销上的作用力具有一个使得所述滑销与所述空心触杆相接触的分力。上述现有技术需要滑销与空心触杆相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及所述定位偏压件作用在所述滑销上的偏压力之和大于所述锁止部件作用在所述滑销上使所述滑销趋于缩入所述空心触杆的分力,以此通过保持所述滑销与所述空心触杆的长度不变,来保持锁止部件在其所述限位阻挡靠向固定在所述壳体上部件的锁定位置。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滑销与所述空心触杆之间的伸缩运动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打磨现象,久而久之会导致该接触部分的摩擦系数的降低,一旦该摩擦力与所述定位偏压件作用在所述滑销上的偏压力之和小于所述锁止部件作用在所述滑销上使所述滑销趋于缩入所述空心触杆的分力,所述锁舌构件将不能再被锁定在锁入位置了。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锁止部件在滑销上作用使所述滑销与所述空心触杆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分力,而导致锁出控制机构出现工作不稳定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包括
止动件,设置在壳体内,并固定在主锁舌机构上;
触发组件,具有一个可在锁出位置与锁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壳体内的触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对所述触发件施加朝向所述锁出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一偏压件;所述触发件的第一触发端在往复移动中伸出及缩入所述壳体,所述触发件还具有主动触发部;
锁止组件,具有可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锁止构件,及设置在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对所述锁止构件施加锁定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二偏压件;所述锁止构件具有在所述触发件从锁出位置向锁入位置移动过程中,与所述触发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配合带动所述锁止构件从锁定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动的被动触发部;所述锁止构件还具有在锁定位置适于与所述止动件配合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的锁止部;
所述锁止构件还具有在保持位置与所述止动件配合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止动件之一上设有一个接触点,一个保持点及连接所述接触点和所述保持点的滑缘;在所述接触点,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止动件接触位置相对于所述止动件脱离所述锁止部的位置更偏向所述主锁舌机构的锁出方向,在所述锁止构件的保持位置,所述止动件与所述保持点配合将所述主锁舌机构保持在锁入位置。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接触点,所述保持点及连接所述接触点和所述保持点的所述滑缘均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上。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锁止部为可相对所述保持部移动的部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通过第一联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同步移动;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适于在所述止动件推动下使所述锁止部相对所述保持部移动让开所述止动件的移动路径,并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到达其锁入位置后,所述锁止部在偏压力的作用下复位移动并配合所述止动件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之一上的挡块及使所述锁止部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偏压件;所述挡块适于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同步移动,而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不影响所述锁止部单独相对所述保持部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上,所述第二偏压件同时也起到所述复位偏压件的作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止动件为固定在所述主锁舌机构上的止动销;所述保持部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保持钩,所述锁止部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锁止钩;所述保持钩及所述锁止钩的钩状端部相对,且两钩状端部之间适于所述止动销通过。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止动销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主锁舌机构上的与所述保持钩配合的保持销,及与所述锁止钩配合的锁止销。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锁止销相对于所述保持销偏向于所述主锁舌机构锁出方向的位置。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锁止构件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固定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构成以所述第一固定轴为支点的杠杆;
其中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所述被动触发部处于所述杠杆的动力臂一侧;
所述保持部和所述锁止部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处于所述杠杆的阻力臂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共轴地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固定轴的轴心靠近所述锁止部所作用的所述止动件的锁出锁入方向的延伸线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
触发座组件,可在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建立传动的触发状态与断开两者传动的避让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避让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主锁舌构件到达锁入位置后,将所述触发座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而在所述触发件到达锁出位置时,所述避让驱动组件将所述触发座组件转换为触发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避让驱动组件包括对所述触发组件施加趋于保持触发状态的第三偏压件;及受开锁作用力驱动所述触发座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的驱动组件。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触发座组件具有以第一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触发座及第二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触发座上的触发传动件;所述第一移动方式与所述第二移动方式之一在所述触发状态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参与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的传动,而另一移动方式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受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力克服所述第三偏压件的偏压力,在构成触发状态的触发位置与构成避让状态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触发座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触发传动件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触发座上,所述触发座的平移滑动带动所述触发传动件在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第三偏压件设置在所述触发座与所述壳体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触发座具有配合所述壳体滑动设置的座底板,所述座底板与所述壳体相应位置之间设有沿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销槽导向机构;
所述触发座还具有配合所述触发传动件滑动设置的座顶板,所述座顶板与所述触发传动件之间设有沿所述主动触发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销槽导向机构。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分别通过单向离合机构与执手轴和/或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锁头连接的主驱动件,所述主驱动件作用端适于驱动所述触发座组件动作。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驱动组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件的作用端与所述触发座之间的辅驱动件;所述辅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上,受所述主驱动件的作用端作用而进行偏转,并通过其与所述触发座的接触端带动所述触发座移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主驱动件面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辅驱动件面向所述主驱动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一凹陷部;避让状态,所述第一凸出部滑动至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触发座的一侧,以驱动所述辅驱动件的另一端背离所述被动触发部运动。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触发座靠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截面呈U字型,其内形成供所述辅驱动件的接触端伸入的第一容纳腔。
可选地,上述的延时触发机构,所述主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偏压件之间设有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偏压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对所述主驱动件施加复位偏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应用于门锁锁体中,开锁时,主锁舌机构在驱动力作用下带动止动件朝向锁入位置移动至锁止部处,第二偏压件向锁止部施加朝向锁定位置的偏压力,锁止部与止动件配合锁定锁止部,防止止动件向锁出方向移动,此时锁止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打开扇体时,止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触发件的第一触发端伸出壳体;接着关闭扇体,第一触发端受到门框挤压缩入壳体内部,主动触发部朝向被动触发部运动,驱动被动触发部运动,被动触发部带动锁止构件克服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从锁定位置移动至保持位置。在保持位置,保持点与止动件配合固定止动件,防止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当第一触发端伸入门框孔内,触发件在第一偏压件作用下向锁出位置移动复位,第一触发端伸出壳体,主动触发部复位脱离被动触发部,锁止构件在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作用下向锁定位置移动。锁止构件移动过程中,保持点先脱离止动件,止动件沿滑缘滑动至接触点,在接触点,保持部无法锁定止动件,同时由于此时锁止构件与止动件接触位置相对于止动件脱离锁止部的位置更偏向主锁舌机构的锁出方向,即止动件所处位置已经脱离了可以与锁止部配合锁定的范围,锁止部复位后无法锁定止动件,主锁舌机构继续向锁出方向移动实现锁出。
通过锁止构件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实现延时上锁,保证第一触发端完全伸入门框孔后再上锁,确保主锁舌伸进锁舌孔,防止假锁;同时避免锁舌弹出后继续关闭门框,可有效减少关门时的噪音,避免损坏门框和锁舌。本延时触发机构能够避免滑销与空心触杆之间运动磨损导致无法有效将锁舌构件锁定在锁入位置,可稳定可靠地控制主锁舌机构的锁入和锁出。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设有避让驱动组件,开锁后打开扇体时,顺时针拧动执手,主驱动件顺时针转动,主驱动件的作用端驱动辅驱动件逆时针转动,向外推动触发座和触发传动件,触发传动件移动至避让状态。在打开扇体状态,触发传动件不会触动被动触发部,锁止部仍然保持在锁定位置,防止主锁舌机构在扇体打开状态锁出,再关闭扇体时无需通过钥匙或者拧动执手驱动主锁舌机构再次向锁入方向移动,打开和关闭扇体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可防止假锁;同时可有效减少关门时的噪音,避免损坏门框和锁舌;同时可稳定可靠地控制主锁舌机构的锁入和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斜舌和主锁舌锁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主锁舌锁入、斜舌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主锁舌锁和斜舌锁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时触发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主锁舌机构与避让驱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锁止构件与第一联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触发件与触发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主锁舌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延时触发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止动件;111-保持销;112-锁止销;12-锁舌板;121-第一槽体;122-第五导向孔;13-主锁舌;2-壳体;311-斜舌;312-斜舌杆;313-第一固定板;32-第一偏压件;331-触发座;332-触发传动件;333-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4-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41-第三偏压件;3421-主驱动件;34211-第二凸起;3422-辅驱动件;411-锁止部;412-保持部;42-第二偏压件;43-挡块;44-第一固定轴;5-执手轴;61-第一驱动板;71-第二固定轴;72-第一齿轮;721-第一凸起;73-第二齿轮;74-第三齿轮;75-挂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如图1至图5和图9所示,其包括止动件11、触发组件和锁止组件。
其中,止动件11设置在壳体2内,并固定在主锁舌机构上;触发组件具有一个可在锁出位置与锁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壳体2内的触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壳体2之间对所述触发件施加朝向所述锁出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一偏压件32;所述触发件的第一触发端在往复移动中伸出及缩入所述壳体2,所述触发件还具有主动触发部。
锁止组件包括锁止构件和第二偏压件42。其中,锁止构件可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第二偏压件42设置在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壳体2之间对所述锁止构件施加锁定位置的偏压力。
锁止构件具有被动触发部、锁止部411和保持部412。其中,在触发件从锁出位置向锁入位置移动过程中,被动触发部与触发件的主动触发部配合带动锁止构件从锁定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动;锁止部411在锁定位置适于与止动件11配合阻止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在保持位置,保持部412与止动件11配合阻止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所述保持部412与所述止动件11之一上设有一个接触点,一个保持点及连接所述接触点和所述保持点的滑缘;在所述接触点,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止动件11接触位置相对于所述止动件11脱离所述锁止部411的位置更偏向所述主锁舌机构的锁出方向,在所述锁止构件的保持位置,所述止动件11与所述保持点配合将所述主锁舌机构保持在锁入位置。
此结构的延时触发机构应用于门锁锁体中时,开锁时,主锁舌机构在驱动力作用下带动止动件11朝向锁入位置移动至锁止部411处,第二偏压件42向锁止部411施加朝向锁定位置的偏压力,锁止部411与止动件11配合锁定锁止部411,防止止动件11向锁出方向移动,此时锁止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打开扇体时,止动件11保持在锁定位置,触发件的第一触发端伸出壳体2;接着关闭扇体,第一触发端受到门框挤压缩入壳体2内部,主动触发部朝向被动触发部运动,驱动被动触发部运动,被动触发部带动锁止构件克服第二偏压件42的偏压力从锁定位置移动至保持位置。在保持位置,保持点与止动件11配合固定止动件11,防止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当第一触发端伸入门框孔内,触发件在第一偏压件32作用下向锁出位置移动复位,第一触发端伸出壳体2,主动触发部复位脱离被动触发部,锁止构件在第二偏压件42的偏压力作用下向锁定位置移动。锁止构件移动过程中,保持点先脱离止动件11,止动件11沿滑缘滑动至接触点,在接触点,保持部412无法锁定止动件11,同时由于此时锁止构件与止动件11接触位置相对于止动件11脱离锁止部411的位置更偏向主锁舌机构的锁出方向,即止动件11所处位置已经脱离了可以与锁止部411配合锁定的范围,锁止部411复位后无法锁定止动件11,主锁舌机构继续向锁出方向移动实现锁出。
通过锁止构件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实现延时上锁,保证第一触发端完全伸入门框孔后再上锁,确保主锁舌13伸进锁舌孔,防止假锁;同时避免锁舌弹出后继续关闭门框,可有效减少关门时的噪音,避免损坏门框和锁舌。本延时触发机构能够避免滑销与空心触杆之间运动磨损导致无法有效将锁舌构件锁定在锁入位置,可稳定可靠地控制主锁舌机构的锁入和锁出。
最佳地,接触点、保持点及连接接触点和保持点的滑缘均设置在保持部412上。
锁止部411为可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的部件,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通过第一联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同步移动;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适于在所述止动件11推动下使所述锁止部411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让开所述止动件11的移动路径,并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到达其锁入位置后,所述锁止部411在偏压力的作用下复位移动并配合所述止动件11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例如,第一联动机构包括挡块43和复位偏压件。参见图6,挡块43固定在保持部412上,复位偏压件用于锁止部411移动后的复位,第二偏压件42同时起到复位偏压件的作用。挡块43适于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同步移动,而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不影响所述锁止部411单独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
参见图1至图3,止动件11为固定在所述主锁舌机构上的止动销;所述保持部412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保持钩,所述锁止部411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锁止钩;所述保持钩及所述锁止钩的钩状端部相对,且两钩状端部之间适于所述止动销通过。
壳体2上设有第一固定轴44,锁止构件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固定轴44上而设于所述壳体2内,锁止构件构成以所述第一固定轴44为支点的杠杆;其中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所述被动触发部处于所述杠杆的动力臂一侧;所述保持部412和所述锁止部411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处于所述杠杆的阻力臂一侧。
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共轴地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轴44上,保持钩和锁止钩位于杠杆阻力臂一侧,保持部412在杠杆动力臂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端部作为被动触发部。锁止部411在杠杆动力臂一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一延伸部下方,第一联动机构的挡块43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上并朝下延伸至第二延伸部侧面。第一延伸部上的被动触发部受到触发力时,第一延伸部向第二延伸部运动,挡块43抵接在第二延伸部侧面推动锁止勾背离保持勾运动。
所述第一固定轴44的轴心靠近所述锁止部411所作用的所述止动件11的锁出锁入方向的延伸线设置,锁止部411绕第一固定轴44转动较小角度即可勾住或脱离止动件11,实现上锁或解锁。
可选地,止动销包括分别固定在主锁舌机构上的保持销111和锁止销112,保持销111与保持钩配合,锁止销112与所述锁止钩配合。锁止销112相对于所述保持销111偏向于所述主锁舌机构锁出方向的位置,使得主锁舌机构锁入时,锁止销112先接触锁止钩并推动锁止钩克服第二偏压件42的偏压力背向止动件11转动,锁止钩越过止动件11后,锁止钩在第二偏压件42偏压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并勾住止动销,实现上锁。在开锁过程,只需推动锁止钩移动,而保持钩不动,开锁省力。同时设置两个止动销,可使保持钩与锁止钩的勾状部相互靠近设置而不产生干涉,锁止构件结构紧凑。
保持销111上设有滚珠轴承,便于其由保持点沿滑缘滑动至接触点,减小保持销111与保持钩滑缘的摩擦。
例如,第二偏压件42为扭簧,其套设在第一固定轴44上,第二偏压件42一脚作用在保持部412的第一延伸部上,另一脚抵接在壳体2上。
参见图7,例如,触发件为斜舌311机构,其包括斜舌311和斜舌杆312,斜舌311连接在斜舌杆312上,壳体2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13,斜舌杆312的中部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固定板313上,第一偏压件32为弹簧,第一偏压件32套设在第一固定板313与斜舌311之间的斜舌杆312上。斜舌311受挤压受压缩弹簧,斜舌杆312内缩驱动触发传动件332。
参见图,触发组件还包括触发座331组件和避让驱动组件。其中,触发座331组件可在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建立传动的触发状态与断开两者传动的避让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壳体2中;避让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2中,在所述主锁舌13构件到达锁入位置后,将所述触发座331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而在所述触发件到达锁出位置时,所述避让驱动组件将所述触发座331组件转换为触发状态。
避让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偏压件341和驱动组件,第三偏压件341对所述触发组件施加趋于保持触发状态的偏压力;驱动组件受开锁作用力驱动所述触发座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
触发座331组件包括触发座331、触发传动件332、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和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其中,触发座331以第一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触发传动件332以第二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触发座331上。所述第一移动方式与所述第二移动方式之一在所述触发状态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参与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的传动,而另一移动方式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受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力克服所述第三偏压件341的偏压力,在构成触发状态的触发位置与构成避让状态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例如,触发座331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触发座331上,所述触发座331的平移滑动带动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在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第三偏压件341设置在所述触发座331与所述壳体2之间。
触发座331具有座底板和座顶板,座底板配合壳体2滑动设置,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设于所述座底板与所述壳体2相应位置之间,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沿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的移动方向延伸。座顶板配合所述触发传动件332滑动设置,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设于所述座顶板与所述触发传动件332之间,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沿所述主动触发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最佳地,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垂直于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包括设于座底板上的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孔,每个第一导向孔内均设有第一导向轴,可选地,第三偏压件341为扭簧,第三偏压件341套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导向轴上并且第三偏压件341的两脚分别设于与座底板连接。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引导触发座331在壳体2上平移滑动。
触发传动件332设于座顶板上,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包括分别设于座顶板和触发传动件332上的第二导向孔、第三导向孔、以及固定在座顶板上并穿设在第二导向孔内的第三导向轴、固定在触发传动件332上并穿设在第三导向孔上的第四导向轴,触发传动件332沿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平移移动。
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件3421和辅驱动件3422。其中,主驱动件3421通过单向离合机构与执手轴5连接。主驱动件3421一端套设在执手轴5上,另一端向斜舌杆312延伸。主驱动件3421远离执手轴5的另一端作为其作用端,其作用端适于驱动所述触发座331组件动作。
辅驱动件3422设于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作用端与所述触发座331之间。辅驱动件3422靠近所述作用端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壳体2上,辅驱动件3422远离作用端的接触端朝向触发座331延伸,辅驱动件3422受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作用端作用而进行偏转,并通过其与所述触发座331的接触端带动所述触发座331移动。
最佳地,触发座331靠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截面呈U字型,其内形成供所述辅驱动件的接触端伸入的第一容纳腔。主驱动件3421面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辅驱动件面向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一凹陷部;避让状态,所述第一凸出部滑动至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触发座331的一侧,以驱动所述辅驱动件的接触端背离所述被动触发部偏转。辅驱动件的接触端向外推动触发座331,触发座331带动辅驱动件背离被动触发端运动至避让位置。
开锁后打开扇体时,顺时针拧动执手,主驱动件3421顺时针转动,主驱动件3421的作用端驱动辅驱动件逆时针转动,向外推动触发座331和触发传动件332,触发传动件332移动至避让状态。在打开扇体状态,触发传动件332不会触动被动触发部,锁止部411仍然保持在锁定位置,防止主锁舌机构在扇体打开状态锁出,再关闭扇体时无需通过钥匙或者拧动执手驱动主锁舌机构再次向锁入方向移动,打开和关闭扇体操作方便。
主驱动件3421与所述第一偏压件32之间设有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偏压件32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对所述主驱动件3421施加复位偏压力。例如,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板61和第四导向孔,第四导向孔设于第一固定板313靠近触发座331一侧的壳体2的顶板和底板上,第一驱动板61顶部和底部的中部设有向外凸出的插接部,插接部可滑动地插接在第四导向孔内。斜舌杆312穿设固定在第一驱动板61上,主驱动件3421远离执手轴5的一侧位于第一固定板313与第一驱动板61之间。关门时,斜舌311受挤压,斜舌杆312内缩,驱动第一驱动板61向触发座331滑动;主驱动件3421转动驱动触发传动件332移动至避让位置,当斜舌311伸入斜舌311孔,斜舌杆312在第一偏压件32复位力作用下自动伸出复位,并带动第一驱动板61向锁出方向移动,第一驱动板61驱动主驱动件3421转动复位。
参见图8,主锁舌机构包括锁舌板12,止动销、保持销111和主锁舌13均设置在锁舌板12上。延时触发机构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2上的第二固定轴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和挂销75。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73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轴71上并分别位于锁舌板12上下两侧,第一齿轮72与锁头齿轮啮合。挂销75固定在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73上,第一齿轮72上设有“Y”型的第一槽体121和第五导向孔122,第一槽体121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二槽段与锁舌板12锁出锁入方向垂直,第五导向孔122与第二槽段垂直。第二固定轴71穿设在第五导向孔122内。第三齿轮74通过单向离合机构与执手轴5连接,第二齿轮73与第三齿轮74啮合。第一齿轮72设有第一凸起721,主驱动件3421设于与第一凸起721配合的第二凸起34211。
通过钥匙开门时,钥匙拧动锁头,参见图2,锁头齿轮顺时针旋转并驱动第一齿轮72逆时针转动,挂销75转动至第二槽段内并继续转动驱动锁舌板12向锁入方向移动,挂销75转动至第三槽段内,锁舌板12位置锁死,锁止钩勾住锁止销112使主锁舌机构保持锁定状态。再继续拧动钥匙,第一齿轮72继续转动而锁舌板12固定,当第一凸起721抵接到第二凸起34211,第一齿轮72转动驱动主驱动件3421转动,主驱动件3421转动驱动辅驱动件转动,将触发座331和触发传动件332推至避让位置,防止触发传动件332驱动被动触发部、主锁舌13锁出。
通过执手开门时,拧动执手轴5,第三齿轮74转动驱动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73转动,挂销75带动锁止销112运动至锁止钩,锁止钩勾住锁止销112实现解锁并保持在锁定位置,继续转动执手轴5,执手轴5驱动主驱动件3421转动,驱动触发座331和触发传动件332推至避让位置。
延时触发机构应用于门锁锁体中,开锁时,主锁舌机构在钥匙作用力或者执手轴5作用下带动锁止销112移动至锁止钩处,锁止销112推动锁止钩使锁止部411克服第二偏压件42的偏压力背向保持钩转动,锁止销112越过锁止钩后,锁止钩在第二偏压件42作用下自动复位卡住锁止销112而处于锁定位置。
开锁后打开扇体后继续拧动钥匙或者拧动执手轴5,主驱动件3421驱动触发座331和触发传动件332移动至避让位置,触发传动件332无法触发锁定构件的被动触发部,主锁舌机构保持锁入状态。
关闭扇体时,松开钥匙或执手,触发座331在第三偏压件341作用下自动复位至触发位置。斜舌311接触门框受挤压,驱动斜舌杆312内缩推动触发传动件332,触发传动件332推动保持部412上的被动触发端,保持部412转动并通过挡块43推动锁止部411背向锁止销112转动,锁止钩脱离锁止销112解锁;参见图1,保持钩向保持销111转动并勾住保持销111处于保持位置,主锁舌机构仍不能锁出。门框继续关闭,斜舌311伸进斜舌311孔后,斜舌杆312在第一偏压件32作用下向锁出位置移动复位脱离触发传动件332,斜舌311伸出壳体2,作用在被动触发部上的作用力消失,锁止部411在第二偏压件42作用下复位向锁止销112转动并通过挡块43推动保持部412背向保持销111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锁止销112超出锁止钩可以配合锁定的范围,主锁舌机构继续向锁出方向移动实现上锁。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触发座331还可以为任意其它形状,只要其能够在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安装触发传动件332即可,辅驱动件3422的接触端可以直接插接在触发座331上,或者固定在触发座331上。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主驱动件3421还可以包括多个齿轮,执手轴5转动再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辅驱动件3422背向被动触发部偏转。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触发传动件332还可可转动安装在壳体2内,比如,触发传动件332可以转动安装在斜舌杆312或者转动安装在触发座331上,辅驱动件3422的接触端与触发传动件332接触并推动触发传动件332的主动触发端背向被动触发端旋转,而使触发传动件332处于避让位置。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实施方式,锁止部411与保持部412还可以转动安装在两个固定轴上,只要两者能够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形成联动关系,在锁止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转换即可。例如,可以不设置挡块43,锁止部411的第二延伸部可直接伸至保持部412的第一延伸部背向触发座331的一侧面上,保持部412转动时驱动锁止部411转动,形成两者的联动。
作为变形,锁止部411与保持部412还可以平移滑动地设置在壳体2内,关闭扇体时,触发件驱动保部持向止动件11滑动、锁止部411背向止动件11滑动,锁止构件通过平移的方式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转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体,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延时触发机构。
此结构的锁体,通过锁止构件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实现延时上锁,保证第一触发端完全伸入门框孔后再上锁,确保主锁舌13伸进锁舌孔,防止假锁;同时避免锁舌弹出后继续关闭门框,可有效减少关门时的噪音,避免损坏门框和锁舌。能够避免滑销与空心触杆之间运动磨损导致无法有效将锁舌构件锁定在锁入位置,可稳定可靠地控制主锁舌机构的锁入和锁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1)

1.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包括
止动件(11),设置在壳体(2)内,并固定在主锁舌机构上;
触发组件,具有一个可在锁出位置与锁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壳体(2)内的触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壳体(2)之间对所述触发件施加朝向所述锁出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一偏压件(32);所述触发件的第一触发端在往复移动中伸出及缩入所述壳体(2),所述触发件还具有主动触发部;
锁止组件,具有可在锁定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的锁止构件,及设置在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壳体(2)之间对所述锁止构件施加锁定位置的偏压力的第二偏压件(42);所述锁止构件具有在所述触发件从锁出位置向锁入位置移动过程中,与所述触发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配合带动所述锁止构件从锁定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动的被动触发部;所述锁止构件还具有在锁定位置适于与所述止动件(11)配合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的锁止部(41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构件还具有在保持位置与所述止动件(11)配合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的保持部(412),所述保持部(412)与所述止动件(11)之一上设有一个接触点,一个保持点及连接所述接触点和所述保持点的滑缘;在所述接触点,所述锁止构件与所述止动件(11)接触位置相对于所述止动件(11)脱离所述锁止部(411)的位置更偏向所述主锁舌机构的锁出方向,在所述锁止构件的保持位置,所述止动件(11)与所述保持点配合将所述主锁舌机构保持在锁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所述保持点及连接所述接触点和所述保持点的所述滑缘均设置在所述保持部(4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411)为可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的部件,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通过第一联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同步移动;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适于在所述止动件(11)推动下使所述锁止部(411)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让开所述止动件(11)的移动路径,并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到达其锁入位置后,所述锁止部(411)在偏压力的作用下复位移动并配合所述止动件(11)阻止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出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之一上的挡块(43)及使所述锁止部(411)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偏压件;所述挡块(43)适于在所述被动触发部受所述主动触发部驱动时,保持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同步移动,而在所述主锁舌机构向锁入方向移动时,不影响所述锁止部(411)单独相对所述保持部(41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3)设置在所述保持部(412)上,所述第二偏压件(42)同时也起到所述复位偏压件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11)为固定在所述主锁舌机构上的止动销;所述保持部(412)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保持钩,所述锁止部(411)为所述锁止构件上成型的锁止钩;所述保持钩及所述锁止钩的钩状端部相对,且两钩状端部之间适于所述止动销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销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主锁舌机构上的与所述保持钩配合的保持销(111),及与所述锁止钩配合的锁止销(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销(112)相对于所述保持销(111)偏向于所述主锁舌机构锁出方向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构件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2)上的第一固定轴(4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2)内,构成以所述第一固定轴(44)为支点的杠杆;
其中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所述被动触发部处于所述杠杆的动力臂一侧;
所述保持部(412)和所述锁止部(411)相对于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主动触发部的触发作用力,处于所述杠杆的阻力臂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411)与所述保持部(412)共轴地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轴(44)上,所述第一固定轴(44)的轴心靠近所述锁止部(411)所作用的所述止动件(11)的锁出锁入方向的延伸线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
触发座(331)组件,可在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建立传动的触发状态与断开两者传动的避让状态之间转换地设置在所述壳体(2)中;
避让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2)中,在所述主锁舌(13)构件到达锁入位置后,将所述触发座(331)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而在所述触发件到达锁出位置时,所述避让驱动组件将所述触发座(331)组件转换为触发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驱动组件包括对所述触发组件施加趋于保持触发状态的第三偏压件(341);及受开锁作用力驱动所述触发座组件转换为避让状态的驱动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座(331)组件具有以第一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的触发座(331)及第二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触发座(331)上的触发传动件(332);所述第一移动方式与所述第二移动方式之一在所述触发状态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参与所述主动触发部与所述被动触发部之间的传动,而另一移动方式引导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受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力克服所述第三偏压件(341)的偏压力,在构成触发状态的触发位置与构成避让状态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座(331)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平移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触发座(331)上,所述触发座(331)的平移滑动带动所述触发传动件(332)在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第三偏压件(341)设置在所述触发座(331)与所述壳体(2)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座(331)具有配合所述壳体(2)滑动设置的座底板,所述座底板与所述壳体(2)相应位置之间设有沿触发位置与避让位置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销槽导向机构(333);
所述触发座(331)还具有配合所述触发传动件(332)滑动设置的座顶板,所述座顶板与所述触发传动件(332)之间设有沿所述主动触发部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销槽导向机构(334)。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分别通过单向离合机构与执手轴(5)和/或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锁头连接的主驱动件(3421),所述主驱动件(3421)作用端适于驱动所述触发座(331)组件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作用端与所述触发座(331)之间的辅驱动件(3422);所述辅驱动件(34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2)上,受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作用端作用而进行偏转,并通过其与所述触发座(331)的接触端带动所述触发座(331)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件(3421)面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辅驱动件面向所述主驱动件(342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一凹陷部;避让状态,所述第一凸出部滑动至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触发座(331)的一侧,以驱动所述辅驱动件的另一端背离所述被动触发部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座(331)靠近所述辅驱动件的一端截面呈U字型,其内形成供所述辅驱动件的接触端伸入的第一容纳腔。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件(3421)与所述第一偏压件(32)之间设有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偏压件(32)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对所述主驱动件(3421)施加复位偏压力。
2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延时触发机构。
CN202121212903.8U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110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2903.8U CN216110150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2903.8U CN216110150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0150U true CN21611015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290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110150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01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631A (zh) * 2021-05-27 2021-08-20 浙江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631A (zh) * 2021-05-27 2021-08-20 浙江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CN113279631B (zh) * 2021-05-27 2024-05-14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9865B (zh) 具有止动闩锁的闩锁装置
US7152893B2 (en) Handle assembly with dual latch feature
US4445717A (en) Flush bolt
US6174004B1 (en) Mortise latch and exit device with concealed vertical rods
KR890001457Y1 (ko) 문짝용 핸들장치
EP3423652B1 (en) Latch arrangement having a handle
CN107075876B (zh) 具有斜阻止面的柱形闩锁栓组件
US5114192A (en) Latching system
CN216110150U (zh)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EP3336291B1 (en) Dual latch assembly for openable structures
EP1304436B1 (en) A door-lock, particularly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
US5046767A (en) Convertible top latching mechanism
CN111328360B (zh) 杠杆式压缩闩锁
EP1658411A1 (en) Handle assembly with dual latch feature
EP0535497B1 (en) Improved lock with an emergency opening device
CN109236063B (zh) 一种门锁结构及电器设备
CN113279631A (zh) 一种延时触发机构及锁体
CN210798556U (zh) 一种自弹锁体
US7066506B2 (en) System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locking of a vehicle door
US4486041A (en) Door handle unit
JP5109271B2 (ja) デッドボルトの構造
US4412695A (en) Slide bolt latch assembly
HU212844B (en) Inlaid lock
JP4578285B2 (ja) 扉錠用の受け座
CN209942406U (zh) 防斜舌插开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