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1883U - 一种人工耳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耳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1883U
CN216091883U CN202122180072.7U CN202122180072U CN216091883U CN 216091883 U CN216091883 U CN 216091883U CN 202122180072 U CN202122180072 U CN 202122180072U CN 216091883 U CN216091883 U CN 21609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ignal
array
stimulation
cochlear implant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00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浩
王�华
吴勇
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chuang Tianl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wei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wei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wei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00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本实用新型将光源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体内装置仅包含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极大提升体内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便于驱动器持续升级,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蜗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减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耳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耳蜗。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目前,人工耳蜗已经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传统人工耳蜗的电刺激和光刺激驱动器埋置在人体内,通过线圈开展无线供电和无线通讯的方式传递能量和刺激信息。传统人工耳蜗的体内部件复杂,对人体内埋置的驱动器及内置芯片的防水封装要求严格,封装工艺困难,难以在体内持续工作几十年时间,而且植入体内的驱动器无法升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长期稳定工作的人工耳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将光源驱动器设置在体外,避免其与体内组织液接触,提升了设备的长期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光源阵列是由多个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LED光源排列组成。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内置刺激程序,或,所述驱动器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光伏电池阵列由多组光伏电池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
优选地,所述刺激阵列由多个刺激单元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的两极均通过电容、第二导线与对应的刺激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刺激单元为刺激电极或刺激光源。
优选地,所述刺激光源的发射光为波长450nm的蓝光。
优选地,所述体外装置中设置第一磁铁,所述体内装置中设置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体第二磁铁相互吸附固定时,所述光源阵列中的光源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光伏电池的物理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光源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蜗,将光源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体内装置仅包含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降低了体液对精密结构的影响,极大提升体内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便于驱动器持续升级,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蜗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减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光源与单个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使用时植入人体后的示意图。
图中:
1-体外装置,2-体内装置,10-光信号发射器,11-第一电路板,12-第一磁铁,13-第一导线,14-驱动器,20-光信号接收器,21-第二电路板,22-第二磁铁,23-第二导线,24-刺激阵列,30-听觉神经,100-光源,200-光伏电池,201-电容,241-电流,240-刺激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内”、“外”、“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a、图1b、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1和体内装置2,所述体外装置1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10和驱动器14,所述驱动器14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2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20和刺激阵列24,所述光信号接收器20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24,以刺激听觉神经30。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由多个光源100纵横排列组成,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1上,所述驱动器14通过第一导线13与第一电路板11相连,所述光源100优选为LED,可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如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光,所述驱动器14内置锂电池作为电源供应,驱动器14可以内置刺激程序,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声音采集和计算设备;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上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驱动器14可根据刺激程序在指定的时间激活光源100,位于体外的光源100发出的光具备能量,光源阵列中不同光源100开关的时空顺序内含刺激信息,这些能量和刺激信息可利用光穿透皮肤的特性传递给体内的光信号接收器20。
所述光信号接收器20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由多组光伏电池200纵横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上,所述光伏电池200可以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所述刺激阵列24由多个刺激单元240组成,请参见图2,每个光伏电池200的两极均通过电容201、第二导线23与对应的刺激单元240连接。光源100发出光信号后,所述光伏电池200在接受特定时空下的能量输入后在其两极处产生电位差,所述电位差通过所述电容201进行滤波和调制后,通过所述第二导线23驱动所述刺激单元240对听觉神经30进行刺激。所述刺激单元240可以为刺激电极,则刺激单元产生电流241对听觉神经30进行电刺激;所述刺激单元240也可以为刺激光源,如可通过450nm的蓝光对听觉神经30进行光刺激,所述刺激光源可以是尺寸为500微米长、500微米宽、300微米高的微型LED。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体外装置1中设置第一磁铁12,所述体内装置2中设置第二磁铁22,使用时,体内装置2植入皮下,所述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相互吸附将体外装置1和体内装置2进行固定,所述光源阵列中的光源100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光伏电池200的物理位置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12和所述光源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的两侧,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的两侧,在保证体外装置1和体内装置2稳定固位的同时,光源阵列和光伏电池阵列能够布局更大的面积,使信号传递更高效精确。
请参见图3,使用时,体内装置2植入患者体内,光信号发射器10中光源阵列的开关模式由体外驱动器14驱动,驱动器14将外界声音转变成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激发光源100发射光信号,光信号透过人体皮肤传递给光信号接收器20,位于体内的光信号接收器20接收光信号后,产生电能驱动刺激阵列24,听觉神经30接收刺激阵列24发出的电刺激或光刺激,使患者获得听觉。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蜗,将光源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体内装置仅包含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降低了体液对精密结构的影响,极大提升体内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器外置,便于驱动器持续升级,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蜗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减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
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
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阵列由多个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LED光源排列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内置刺激程序,或,所述驱动器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由多组光伏电池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阵列由多个刺激单元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的两极均通过电容、第二导线与对应的刺激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单元为刺激电极或刺激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光源的发射光为波长450nm的蓝光。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装置中设置第一磁铁,所述体内装置中设置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体第二磁铁相互吸附固定时,所述光源阵列中的光源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光伏电池的物理位置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光源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
CN202122180072.7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人工耳蜗 Active CN21609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0072.7U CN2160918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人工耳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0072.7U CN2160918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人工耳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1883U true CN21609188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0072.7U Active CN2160918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人工耳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18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648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人工耳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648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人工耳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8053B (zh) 双通道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US6091015A (en) Photovoltaic energy supply system with optical fibe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8644943B2 (en)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living body
CN102133144B (zh) 一种人工耳蜗系统
CN105498088B (zh) 一种听性脑干刺激系统
CN216091883U (zh) 一种人工耳蜗
CN102600011A (zh) 一种无线可充电式人工耳蜗
CN1876200A (zh) 植入式电针灸治疗装置
CN203458691U (zh)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
CN115779264A (zh) 一种人工耳蜗
Paralikar et al. An implantable 5mW/channel dual-wavelength optogenetic stimulator for therapeutic neuromodulation research
WO2009158402A1 (en) Solar cell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11806547B2 (en) Stimulation systems with a lens arrangement for light coupling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WO2013149508A1 (zh) 眼部植入装置及眼部植入装置升级系统
CN106512211B (zh) 无线通信的机电一体化植入式医疗系统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102151367B (zh) 一种微型宽脉冲范围双波长光感基因刺激装置
CN105327449B (zh) 一种骶神经刺激器程控仪
CN211828146U (zh) 一种通过usb接口更新的眼波治疗仪
CN111450415B (zh) 一种带心率监测的眼波治疗仪
CN103830847A (zh) 一种微型可遥控的光感基因刺激装置
CN106362284A (zh) 一种全植入混合供电人工耳蜗系统
CN212679118U (zh) 一种植入医疗设备
CN202505594U (zh) 一种无线可充电式人工耳蜗
CN206444022U (zh) 低频镇痛器
CN110464984A (zh) 基于无线能量和数据传输的植入式高压脑深部电刺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3 room B08, 21 / F, Zhangjiang building, No. 289, Chunx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B08, 21 / F, Zhangjiang building, No. 289, Chunx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eiwei Investment Hold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2

Address after: Room 210, 2nd Floor, Building 1, No. 1601 Zhangdo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10 (nominal 2nd floor, actual 3rd floo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Weichuang Tianl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B08, 21 / F, Zhangjiang building, No. 289, Chunx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