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0670U -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0670U
CN216090670U CN202121349016.5U CN202121349016U CN216090670U CN 216090670 U CN216090670 U CN 216090670U CN 202121349016 U CN202121349016 U CN 202121349016U CN 216090670 U CN216090670 U CN 216090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teotomy
correcting
kirschner wire
force line
movabl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9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宗汉
许奎雪
史春生
张朝锋
李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9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0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0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0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包括:截骨导向器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矫正导向器;所述截骨导向器用于截骨,所述矫正导向器用于截骨后的下肢力线矫正。其优点是:通过截骨导向器与矫正导向器的配套使用,以使得截骨、矫正后可恢复骨质的正常生理力线。

Description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由于下肢股胫骨的癌变等病症导致骨头变形,从而导致现有的下肢力线、股胫骨解剖周偏离正常,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两腿受力不均、疼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感和不适感。
现有的截骨导板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却存在匹配度不够精准、刀槽设计多余、占用空间大、易影响骨质强度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目的是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缺陷,以使得矫正后骨质生理曲线正常。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包括:截骨导向器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矫正导向器;所述截骨导向器用于截骨,所述矫正导向器用于截骨后的下肢力线矫正。
优选地,所述截骨导向器包括一截骨导板、一横向刀槽、一斜向刀槽、四个第一克氏针定位孔,所述横向刀槽、所述斜向刀槽、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均开设在所述截骨导板上,且所述斜向刀槽一端相连于所述横向刀槽上,使得所述横向刀槽与所述斜向刀槽之间构成的夹角b等于股骨近端解剖轴与股骨远端解剖轴之间构成的夹角a;
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用于克氏针的插入,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分布于所述截骨导板同一侧面的上、下部。
优选地,所述截骨导板的上、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不相连的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截骨导板上设有四个第一圆柱形凸起部,每个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截骨导板为弧形,且所述截骨导板上背离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的一面为第一定位曲面,用于定位截骨位置。
优选地,所述矫正导向器包括固定块、沿纵向开设有通孔的活动块、连接杆、旋转调节部、第二克氏针定位孔,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块的弧形底端面中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延伸出所述活动块、并与所述旋转调节部连接,且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之间有间隙并共纵向轴线;
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的相同侧均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凸起部,每个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均为弧形,且所述固定块、所述活动块上背离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的一面分别为第二定位曲面、第三定位曲面,用于贴合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中,通过截骨导向器与矫正导向器的配套使用,以使得截骨、矫正后可恢复骨质的正常生理力线;
2、截骨导向器的具体结构设计,可精确匹配患者进行精准截骨,例如夹角b的设计;又如,只需要两个刀槽即横向刀槽、斜向刀槽便可,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不占用空间;
3、截骨导向器上第一克氏针定位孔、以及矫正导向器上第二克氏针定位孔的设计,使用时减少了对骨质的破坏,同时又增强骨强度,并保证了截骨导向器、矫正导向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图2为截骨导向器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未设置第一圆柱形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矫正导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截骨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矫正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截骨导向器对股骨截骨后,截骨导向板去掉且使用矫正导向器之前时的状态图,其中,克氏针未取下;
其中:
截骨导向器1、截骨导板11、横向刀槽12、斜向刀槽13、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第一定位曲面16;
矫正导向器2、固定块21、通孔22、活动块23、连接杆24、旋转调节部25、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第二定位曲面28、第三定位曲面29;
股骨近端解剖轴3、股骨远端解剖轴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肢力线是一条起于股骨头旋转中心,止于内外踝中点的一条假象直线,表示正常人体下肢在负重位时的力学传导线路。
为了截骨后使得力线矫正恢复正常,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如图1-图4所示,主要包括:截骨导向器1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矫正导向器2;所述截骨导向器1用于截骨,所述矫正导向器2用于截骨后的下肢力线矫正。具体操作是,先根据患者的ct数据逆向的三维骨质模型表面进行设计、再制备,最后精准定位截骨的位置;当所述截骨导向器1使用后(如下图7),取下所述截骨导板11,但保留克氏针,换上所述矫正导向器2进行矫正力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图5所示,所述截骨导向器1包括一截骨导板11、一横向刀槽12、一斜向刀槽13、四个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所述截骨导板11的定位曲面用于定位截骨位置,所述横向刀槽12、所述斜向刀槽13、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均开设在所述截骨导板11上,且所述斜向刀槽13一端相连于所述横向刀槽12上,使得所述横向刀槽12与所述斜向刀槽13之间构成的夹角b等于股骨近端解剖轴3与股骨远端解剖轴4之间构成的夹角a;具体地,所述斜向刀槽1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截骨导板11的纵向边缘,而所述横向刀槽12的右端位于所述截骨导板11的横向边缘;该文段中所述的方向是根据其视图中所示视角而言;
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用于克氏针的插入,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分布于所述截骨导板11同一侧面的上、下部,使得克氏针穿过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以定位,再进行后续截骨操作;
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截骨导板11的上、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不相连的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当所述截骨导板11精准定位截骨位置后,通过克氏针穿过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将所述截骨导板11固定,再进行后续操作;更进一步地,所述截骨导板11的上部、下部的两个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均沿所述截骨导板11的横向方向设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截骨导板11上设有四个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每个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贯穿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使得克氏针先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所述截骨导板11后固定于截骨、矫正的病骨上;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的设计,在增加截骨导板11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增强克氏针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截骨导板11为弧形,且所述截骨导板11上背离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的一面为第一定位曲面16,用于定位截骨位置,即所述第一定位曲面16与截骨面相贴合;且所述第一定位曲面16是根据患者的ct数据逆向的三维骨质模型表面进行设计的,可以精准定位截骨位置,根据医生确定的位置进行精准截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图4、图6所示,所述矫正导向器2包括固定块21、沿纵向开设有通孔22的活动块23、连接杆24、旋转调节部25、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通过所述连接杆24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杆24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块21的弧形底端面中央,所述连接杆2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后延伸出所述活动块23、并与所述旋转调节部25连接,通过手动旋转所述旋转调节部25带动所述连接杆24运动,以调节所述活动块23位置;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之间有间隙并共纵向轴线,使得所述连接杆24与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所固定的骨的生理轴线保持在一个直线上,即矫正成功;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当使用所述矫正导向器2时,先将截骨时固定的克氏针穿过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此时,所述固定块21定位到骨面固定好,再将所述活动块23进行定位,而在所述活动块23定位过程中,所述活动块23可在所述连接杆24上滑动,操作者可根据需要植入假体来调节所述固定块21对应的骨与所述活动块23对应的骨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连接杆24与前述对应的两部分骨(即所述固定块21对应的骨与所述活动块23对应的骨)的生理轴线保持在一个直线,则矫正成功。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的相同侧均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每个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且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的设计,在增加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增强克氏针的稳定性,同时减少操作过程中因误碰克氏针而导致的影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均为弧形,且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上背离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的一面分别为第二定位曲面28、第三定位曲面29,用于贴合骨面,使得进行骨矫正时,避免误差,提高精度;所述第二定位曲面28、第三定位曲面29为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上背离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的一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骨导向器(1)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矫正导向器(2);所述截骨导向器(1)用于截骨,所述矫正导向器(2)用于截骨后的下肢力线矫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向器(1)包括一截骨导板(11)、一横向刀槽(12)、一斜向刀槽(13)、四个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所述横向刀槽(12)、所述斜向刀槽(13)、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均开设在所述截骨导板(11)上,且所述斜向刀槽(13)一端相连于所述横向刀槽(12)上,使得所述横向刀槽(12)与所述斜向刀槽(13)之间构成的夹角b等于股骨近端解剖轴与股骨远端解剖轴之间构成的夹角a;
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用于克氏针的插入,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分布于所述截骨导板(11)同一侧面的上、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板(11)的上、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不相连的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板(11)上设有四个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每个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且所述第一克氏针定位孔(14)贯穿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板(11)为弧形,且所述截骨导板(11)上背离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部(15)的一面为第一定位曲面(16),用于定位截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导向器(2)包括固定块(21)、沿纵向开设有通孔(22)的活动块(23)、连接杆(24)、旋转调节部(25)、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通过所述连接杆(24)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杆(24)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块(21)的弧形底端面中央,所述连接杆(2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后延伸出所述活动块(23)、并与所述旋转调节部(25)连接,且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之间有间隙并共纵向轴线;
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的相同侧均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每个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且所述第二克氏针定位孔(26)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均为弧形,且所述固定块(21)、所述活动块(23)上背离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部(27)的一面分别为第二定位曲面(28)、第三定位曲面(29),用于贴合骨面。
CN202121349016.5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Active CN216090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9016.5U CN216090670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9016.5U CN216090670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0670U true CN21609067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9016.5U Active CN216090670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0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3817B (zh) 计算机辅助设计骨科截骨矫形固定一体化导板及制作方法
US20230200855A1 (en) Compressor-distractor for angularly realigning bone portions
US20180132868A1 (en) Bone implants and cut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US11602354B2 (en) Surgical assembly, stabilisation plate and methods
EP3439560B1 (en) A jig for guided placement of femoral implant in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CN105877807A (zh) 一种能够准确定位胫骨高位截骨的导航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1536A (zh) 一种可截断腓骨重建颌骨缺损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3907859B (zh) 一种骶髂关节螺钉导航辅助置钉装置
US20230018466A1 (en) Mis osteotomy guide
AU2021100591A4 (en) 3d printed femoral tunnel locator for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CN216090670U (zh) 一种矫正、恢复下肢力线的装置
CN107970055B (zh) 尺骨近段截骨矫形手术导板系统
CN109044501A (zh) 一种椎间孔镜微创通道精确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3243967B (zh) 融合膝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导航装置
WO2021120265A1 (zh) 截骨手术引导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79450A (zh) 一种截骨手术限位装置及骨凿装置
US20230263557A1 (en) Anatomically-fitted tarsometatarsal bone plate
CN114052824B (zh) 3d打印截骨导向器和下肢验证装置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US20240164812A1 (en) A method and tool for measuring and correcting deformities for fractures and osteotomies
CN111714184B (zh) 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截骨双导板系统
CN212165888U (zh) 一种可截断腓骨重建颌骨缺损模型
CN211187422U (zh) 一种股骨和胫骨截骨导向器
CN216675885U (zh) 一种骶髂关节螺钉导航辅助置钉装置
JP2019024741A (ja) 寛骨臼回転骨切り術用の手術器具
CN218606744U (zh) 一种可透视显影定位截骨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