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0060U -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0060U
CN216090060U CN202122222674.4U CN202122222674U CN216090060U CN 216090060 U CN216090060 U CN 216090060U CN 202122222674 U CN202122222674 U CN 202122222674U CN 216090060 U CN216090060 U CN 216090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heat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cover
pot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26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远庆
许晶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26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0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0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0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锅体包括保温罩、内锅及加热装置,内锅位于保温罩内,加热装置设置在内锅与保温罩之间并向上支撑内锅。锅体还包括若干弹性板,底壁设有若干凸筋,弹性板设置在凸筋上并向上弹性支撑加热装置。保温罩的底壁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与凸筋的外侧末端连接。本申请烹饪器具及其锅体的保温罩在凸筋末端设置了加强筋,可避免保温罩的凸筋受压变形而影响弹性板的初始位置,可确保烹饪器具能够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保温罩、加热盘和弹性膜片。加热盘与保温罩的底壁连接并位于保温罩内,弹性膜片水平设置在保温罩和加热盘之间,弹性膜片的两端分别向上支撑加热盘,用于调节压力和安全保护。保温罩的底壁设有抬高弹性膜片的凸筋,使用过程中发现,内锅及加热盘向下抵压凸筋时会造成凸筋变形,影响电压力锅的正常使用。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锅体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其可提高保温罩支撑弹性板的凸筋的强度,避免凸筋受压变形。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保温罩、内锅及加热装置,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与所述保温罩之间并向上支撑所述内锅,所述锅体还包括若干弹性板,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若干凸筋,所述弹性板设置在所述凸筋上并向上弹性支撑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底壁还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凸筋的外侧末端连接。本申请烹饪器具的锅体的保温罩在凸筋末端设置了加强筋,可避免保温罩的凸筋受压变形而影响弹性板的位置,可确保烹饪器具能够正常工作。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的宽度小于所述凸筋的宽度,可提高凸筋的强度并容易冲压成型。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所述凸筋的高度,可提高凸筋的强度并容易冲压成型。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由所述保温罩的底壁延伸至所述保温罩的侧壁,可使加强筋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设有若干连接柱及若干支撑柱,每一所述连接柱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柱,所述弹性板的中段承载在所述凸筋上,紧固件穿过所述弹性板及所述凸筋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弹性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弹性支撑所述加热装置的两相应所述支撑柱。弹性板在受压时可抵消部分来自内锅的压力,保护保温罩。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弹性板限位互配的凸台,避免弹性板水平转动而脱离支撑柱。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柱,所述底壁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平台,所述平台设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若干定位孔。可以定位加热装置与保温罩,还可以在加热装置移动时提供导引的作用。
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前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本申请烹饪器具的保温罩在凸筋末端设置了加强筋,可避免保温罩的凸筋受压变形而影响弹性板的位置,可确保烹饪器具能够正常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锅体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锅体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未显示内锅。
图4为锅体的另一局部剖面图,显示弹性板的安装状态。
图5为图2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保温罩1、底壁11、凸筋12、外末端121、穿孔122、第一凹槽123、加强筋13、第二凹槽131、斜坡132、侧壁14、平台15、定位孔151、内锅2、加热装置3、连接柱31、支撑柱32、凸台321、定位柱33、弹性板4、通孔41、端部42、紧固件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及锅盖(未图示),参考图1及图2所示,锅体包括保温罩1、内锅2、加热装置3及外壳(未图示),内锅2位于保温罩1内,加热装置3设置在内锅2底部与保温罩1的底部之间,并向上支撑内锅2,用于为内锅2提供热量。
参考图3及图4所示,锅体还包括若干弹性板4,弹性板4位于加热装置3与保温罩1的底壁11之间。底壁11设有若干向上凸出的凸筋12,弹性板4设置在凸筋12上并向上弹性支撑加热装置3。烹饪器具烹饪时,受内锅2内的高压气体的推动,内锅2及加热装置3将向下移动并抵压弹性板4,弹性板4将来自内锅2的压力通过凸筋12传递给保温罩1的底壁11。因为弹性板4具有弹性在受压时可发生形变,可抵消部分来自内锅2的压力,保护保温罩1,实现该烹饪器具的压力大小的调节和安全保护。
底壁11还设有若干向上凸出的加强筋13,加强筋13与凸筋12的外末端121连接,用于加强凸筋12的外末端121处的强度,避免保温罩1的凸筋12受压变形,确保弹性板4的初始位置,确保烹饪器具能够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锅体内设有三个弹性板4,相应的底壁1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三条凸筋12。加热装置3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连接柱31及若干向下延伸的支撑柱32,其中连接柱31的数量与弹性板4的数量对应,设有三个,每一连接柱3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撑柱32。弹性板4呈条状,大致沿锅盖的周向放置,弹性板4的中段承载在凸筋12上,弹性板4的两端部42分别向上弹性支撑加热装置3的两支撑柱32。凸筋12在靠近其外末端121处设有穿孔122,弹性板4的中段设有通孔41,连接柱31向下插入通孔41及穿孔122,紧固件5由底壁11底侧向上与连接柱31连接,于是将连接柱31连接至凸筋12上。其中,弹性板4由其两端部42支撑加热装置3的支撑柱32,连接柱31与底壁11之间没有支撑关系,连接柱31可以连同紧固件5一起小幅度的上下浮动。
凸筋12及加强筋13均由底壁11向上冲压形成,凸筋12沿底壁11的径向延伸,加强筋13沿径向位于凸筋12的外侧。加强筋13的宽度与凸筋12的宽度不同以起到加强的作用,可以大于凸筋12的宽度,也可以小于凸筋12的宽度,优选的,加强筋13的宽度小于凸筋12的宽度,更容易冲压成型。参考图3所示,凸筋12在底壁11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123,加强筋13在底壁11的底面形成第二凹槽131,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31相互连通。
结合图5所示,同样为了能够起到加强的作用,加强筋13的高度与凸筋12的高度不同,优选的,加强筋13的高度小于凸筋12的高度,加强筋13与凸筋12连接处形成一定落差,通过一斜坡132连接。
加强筋13的具体位置是保温罩1的底壁11与侧壁14的连接处,由保温罩1的底壁11延伸至保温罩1的侧壁14,使加强筋13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
继续参考图3及图4所示,支撑柱32的底面设有凸台321,凸台321与弹性板4的外边缘限位互配,可定位弹性板4,避免弹性板4水平转动而脱离支撑柱32。
保温罩1的底壁11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平台15。平台15也是冲压形成,平台15的顶面与凸筋12的顶面共面,并且凸筋12的内末端向内延伸与平台15连接。加热装置3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柱33,平台15设有供定位柱33穿过的若干定位孔151,可以定位加热装置3与保温罩1,还可以在加热装置3移动时提供导引的作用。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本申请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保温罩(1)、内锅(2)及加热装置(3),所述内锅(2)位于所述保温罩(1)内,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在所述内锅(2)与所述保温罩(1)之间并向上支撑所述内锅(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还包括若干弹性板(4),所述保温罩(1)的底壁(11)设有若干凸筋(12),所述弹性板(4)设置在所述凸筋(12)上并向上弹性支撑所述加热装置(3),所述底壁(11)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与所述凸筋(12)的外侧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的宽度小于所述凸筋(1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的高度小于所述凸筋(1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由所述保温罩(1)的底壁(11)延伸至所述保温罩(1)的侧壁(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设有若干连接柱(31)及若干支撑柱(32),每一所述连接柱(3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柱(32),所述弹性板(4)的中段承载在所述凸筋(12)上,紧固件(5)穿过所述弹性板(4)及所述凸筋(12)与所述连接柱(31)连接,所述弹性板(4)的两端部(42)分别向上弹性支撑所述加热装置(3)的两相应所述支撑柱(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2)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弹性板(4)限位互配的凸台(3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设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柱(33),所述底壁(11)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平台(15),所述平台(15)设有供所述定位柱(33)穿过的若干定位孔(151)。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
CN202122222674.4U 2021-09-14 2021-09-14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Active CN216090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2674.4U CN216090060U (zh) 2021-09-14 2021-09-14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2674.4U CN216090060U (zh) 2021-09-14 2021-09-14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0060U true CN21609006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2674.4U Active CN216090060U (zh) 2021-09-14 2021-09-14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0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90060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110754932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914154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2234118U (zh) 烹饪器具
CN216602464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1155107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6602468U (zh) 烹饪器具
CN215914150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5604921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8338191U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720383U (zh) 烹饪器具
CN215604950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0144452U (zh) 温控器安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13551165U (zh) 烹饪器具
CN213909690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248410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32290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15016112U (zh) 烹饪器具
CN210493772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483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12B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
CN204427657U (zh) 压力锅
CN213248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2755242U (zh) 烹饪器具及蒸笼架组件
CN213248493U (zh) 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