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8138U -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8138U
CN216088138U CN202122135942.9U CN202122135942U CN216088138U CN 216088138 U CN216088138 U CN 216088138U CN 202122135942 U CN202122135942 U CN 202122135942U CN 216088138 U CN216088138 U CN 216088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water
straw
seedling raising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59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1359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8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8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8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包括: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侧板,底板的前后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二侧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水稻育秧盘浇水软化、吸饱水分后,不会因吸水膨胀、相互间挤压,发生翘曲和悬空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土有机秸秆纤维基质水稻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秸秆水稻育秧盘形状都是长方体形状的,它的主要缺陷是必须配备塑料底盘,而购买塑料底盘的价格较高。从一大捆塑料盘中,手撕成单个塑料底盘,再将秸秆秧盘一个一个的装进塑料底盘里,所需的人工费也较高,这道工序既增加劳动成本,又耗费操作时间。现有技术中的秸秆水稻育秧盘厚度一般都是10毫米的,它的保水保肥性质差,秧苗的浇水次数过多,肥和养分容易流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在水稻育秧盘浇水软化、吸饱水分后,不会因吸水膨胀、相互间挤压,发生翘曲和悬空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均为15mm。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长度为570~578毫米,宽度为270~278毫米。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长度为555~563毫米,宽度为255~263毫米。
优选的,所述水稻育秧盘内注入有保水剂。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三个菱形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使得水稻育秧盘与水稻育秧盘之间接触的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面,在水稻育秧盘浇水软化、吸饱水分后,不会因吸水膨胀、相互间挤压,发生翘曲和悬空现象,并解决水稻种植户在育苗时,必须配套使用塑料底盘的问题,降低育苗成本,简化育苗工序,节省育苗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水稻育秧盘短方向摆盘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水稻育秧盘长方向摆盘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1-水稻育秧盘;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左右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侧板12,底板1 的前后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二侧板13,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 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底板11的正面与水稻种子接触,底面与水稻苗床土接触。
本实施例中,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厚度均为15mm。
本实施例中,开口的长度为570~578毫米,宽度为270~278毫米。所述底板的长度为555~563毫米,宽度为255~263毫米。
本实施例中,水稻育秧盘1内注入有保水剂。
本实施例中,底板11顶端设置有三个菱形图案。
由于长方体形状的水稻育秧盘在摆完盘,浇水软化吸饱水分后,水稻育秧盘与水稻育秧盘之间为面接触,因接触面积较大,经过吸水膨胀相互间进行挤压,会发生翘曲和悬空,所以必须配备塑料底盘才不会发生这种现象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使得水稻育秧盘与水稻育秧盘之间接触的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面,在水稻育秧盘浇水软化、吸饱水分后,不会因吸水膨胀、相互间挤压,发生翘曲和悬空现象,并解决水稻种植户在育苗时,必须配套使用塑料底盘的问题,降低育苗成本,简化育苗工序,节省育苗操作时间。梯形台形状的水稻育秧盘,完全取消塑料底盘,节省育苗操作时间,简化育苗操作工序,降低秸秆秧盘育苗成本。其操作工序也简单,打开包装,摆放在苗床上即可,用时短、用工少。这样不影响人工卷盘、运输,也不影响水稻秧苗的插秧。为美观效果,在水稻育秧盘之间可以用刀划一下,比较规整,但不伤秧苗的根。
为防止秧苗的根扎到苗床土上,在整个大棚的苗床上,铺上生物降解的较薄的带透水孔的塑料膜,进行隔根处理,其价格也较便宜。也可以充分利用种植户废弃的塑料大棚膜,扎上透水孔进行隔根处理,这样就降低了水稻育苗的成本,也节省了水稻育苗操作时间和繁琐的工序。长方体形状的秸秆秧盘育苗时,得需要从一大捆塑料底盘中,用手一个一个的撕盘成单个的塑料底盘,然后再一个一个的将秸秆秧盘装进塑料底盘里,工序繁琐、浪费许多人工和育苗的时间。
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水稻育秧盘,能够很好的解决水稻育苗时在保水性和保肥性上比用普通土育苗差的问题。
①首先增加秸秆秧盘的厚度,增强其蓄水能力。长方体形状的秸秆秧盘厚度是10毫米,蓄水能力差,秸秆秧盘是秸秆纤维做成的,虽然透气性好,但浇水次数过多,保水性差,肥分和营养成分容易流失,保肥性也较差。而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的厚度为15毫米,这样在秸秆秧盘的蓄水能力上,就相应的提高了许多,肥分和营养成分也流失的较少了,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秸秆秧盘的有机质含量,但是只增加秸秆秧盘的厚度,还不能够彻底完全解决比用普通土育苗在保水性和保肥性上差的问题。
②所以还要在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里加入一定计量的农林保水剂:3克/ 盘。使秸秆秧盘在保水性和保肥性能上比用普通土育苗的效果还要好。
保水剂是一款高吸水抗旱保水材料,他与土壤或秸秆纤维混合后,在外界无法供水时,可有效的释放自身的储存的水供植物吸收,在外界补充水源时又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保存在其网格状大分子中。它具有集吸水、保水,保肥、吸收与缓释肥料于一体的多种功能,还有抗旱,提高土壤保墒的功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加速植物生长的功能,并对环境无影响,无公害,可络合土壤中的有毒金属离子,净化水质。
保水剂具有下列六大特点:
A、高吸水性,保水性与释水性:这种保水剂有庞大的主体网络结构,吸收大量的水分子与秸秆纤维混合后在植物根部周围形成许多小水库,当外界水分浇灌时,保水剂周围多余的水吸进网格中保存,当土壤和秸秆纤维干旱时,植物将保水剂吸附的水吸出,如此循环具有良好保水性与释水性。
B、有效改良秸秆纤维,农林保水剂是秸秆纤维的改良剂和植物的抗蒸腾剂,在吸水膨胀的过程中使秸秆纤维形成团粒多孔结构,提高秸秆纤维的通透性有利于植物的根部及微生物的生长,达到改良秸秆纤维的作用。
C、保肥、保药:农林保水剂具有保肥保药和缓控药肥的作用,提高肥效药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含有腐植酸钾,是天然的优质有机肥,能有效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肥料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D、营养元素多样性:此保水剂含有10多种对植物和秸秆纤维十分有力的元素:Na、Mg、Fe、Si、Al、Ca、P、Ti、Mn、B等。可以及时为作物提供中微量元素,减少缺素症的发生。
E、环保与安全性:对生物无毒害作用,不污染环境、其组分中的腐植酸,对有毒重金属离子如:Pb+、Cd2+、Cr3+、Hg2+等有很强的络合、螯合作用。能将这些离子固定住,不与水流进入地表小溪、水井、江河,由此净化了环境的水质,治理了水源污染。
F、搀和性:与秸秆纤维及土壤混合后溶为一体,经改良后含有腐植酸组分,其大分子网络架构不会崩毁,可使用较长时间。
③同类型的秸秆秧盘产品对水稻壮秧剂的加入一种是:生产秧盘时加在秧盘里,这种加壮秧剂的方法,第一,烘干产品时和长时间放置产品会造成调酸物质挥发,使PH值达不到水稻秧苗生长要求的范围。第二,杀菌剂也会挥发失去作用。第三,在播种前一天,由于大量浇水软化秸秆秧盘和使苗床土达到保墒目的,第二天还要在播种前一小时浇一次保和性透水,从而造成壮秧剂中肥分、杀菌剂、调酸物质、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另一种是:在播种前一天,秸秆秧盘完全浇水软化,吸水饱和后,掺细土拌合水稻壮秧剂,扬撒在秧盘上,第二天播种前一小时再浇一次保和性透水,这种做法不仅扬撒肥不均匀,而且在浇水时还会造成壮秧剂的流失,使肥力、杀菌剂、调酸物质成分达不到最好效果。
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我们采用固体速溶型的水溶肥来处理解决。在播种前一天,将秸秆秧盘浇水软化,吸水饱和,苗床土也充分保墒,第二天在播种前一小时浇一次保和性透水后,再将固体速溶型水溶肥均匀浇淋在秧盘上,然后播种,并在二叶一心时,即离乳期前做二次补肥。
经试验和实践证明,也只有增加秸秆秧盘的厚度和添加农林保水剂后,才能彻底解决在保水性和保肥性能上,比用普通土育苗的效果还要好的问题。所育的水稻苗:根盘的更好、更白、更粗壮,侧根更多、根毛也多、秧苗粗壮,在苗龄24天时即能分蘖,水稻秧苗能带蘖插秧,缓苗、返青快,最迟48小时即可缓过来苗,而普通土育苗则需要5~7天才能缓过来苗。有效分蘖也比用普通育苗多3-9个,这是水稻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指标,粮食增产10%左右。
现有同类型的秸秆秧盘产品,其生产工艺繁琐,原材料加工周期较长,产品生产成本较高。
①制作同类型的秸秆秧盘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秸秆纤维制作工序是:将秸秆粉碎→发酵→研磨→秸秆纤维原材料。制作周期长,人工费,电费,原材料费用投入较大,程序繁琐,生产工艺落后,已跟不上市场对产品飞速发展的需求,生产效率较低,所以必须考虑秸秆纤维的来源问题和改进生产工艺问题。黑龙江省有许多秸秆沼气发电厂,其发电后剩余废弃的沼渣数量很大,其沼渣也是经过发酵、腐化过后的产品,虽然湿度大,秸秆纤维的细度也较大,但经过技术处理后,经自然晾晒或部分烘干后,湿度控制在20%以内。在细度上经过粉碎机打碎处理后,符合秸秆纤维原材料的制作要求,这样制作的秸秆纤维原材料,生产工艺就非常简单了,只要将沼渣从电厂拉回来经过自然晾晒或部分烘干,水分控制在20%以内,只经过粉碎机一道工序打碎即可。极大缩短了秸秆纤维的制作时间,制作成本也降低了一大半儿,不仅获得经发酵后的秸秆沼渣原料,其价格也比没粉碎的秸秆价格还便宜,也为沼气发电厂解决了废弃的沼渣污染环境的问题。
②秸秆秧盘产品的制作成型工艺是在配浆池里加入15%的纸浆(起拉结和软化作用),与秸秆纤维充分混合均匀,经吸塑成型工艺而成的。这种工艺有几种缺点:
a.纸浆加入量较大,电费、人工费,纸浆费用成本较大。
b.产品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秸秆在收集打包时,里面掺有土壤颗粒,因而造成产品厚度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和水稻育苗效果。
c.这种吸塑成型工艺的秸秆秧盘产品含水量较大,高达70%以上水分,产品烘干时间较长,达两个多小时,成本(电费、燃料费、人工费)较高。
d.原烘干热源设备是燃煤锅炉,造价高又不环保,烘干箱6~8层,单层40 米长,其链条、轨道等机械传动设施经吸热后会膨胀,烘干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③将吸塑成型工艺改进为压制成型工艺;将吸塑成型机械设备改进为压制成型机械设备;烘干机械设备改为单层网带式微波烘干设备。产品厚度均匀一致,为保证产品有一定的柔软度和拉结度,纸浆加入量减为一半7%即可。将纸浆、秸秆纤维、保水剂经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即可,送入压型机械设备,一次压制成型为:15毫米厚度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秧盘的含水率不超过20%。
④然后再送入网带形的微波烘干箱设备进行烘干处理,由于产品含水率控制在20%以内,所以烘干时间短,成本较低。产品经微波高温杀菌后,无杂菌易于保存对水稻育苗有极大的好处,不易得病害。
⑤对同类秸秆秧盘产品包装工艺进行改进:其工艺是用热缩膜作包装物,由热合收缩机械设备进行包装产品,这种工艺缺点是人工费,电费,热合机设备投入较大,成本高。产品堆放储存时空气流通差,特别与地面接触的最底层易长黄毛,白毛等杂菌,严重影响水稻育苗效果,易得病害。
经取消这种包装工艺变为绿色环保工艺后:用细麻绳捆三道,并在麻绳与秸秆秧盘接触处垫上废纸片,以防麻绳碰坏,秸秆秧盘虽然人工费用没有变化,但是,细麻绳与废纸片费用比原工艺时的包装费、电费和热缩膜费用降低了一大半,从而降低成本,也不用购买较贵的热合机械设备了。
经过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改进后:
a.在生产设备上达到了小型化,其设备成本也降低了2/3,有利于推广使用。
b.生产工艺简单化:秸秆原材料晾晒→粉碎→搅拌→压制成型→烘干产品。
c.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产品成本降低一半。
4.(1)使用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育水稻苗,它所带来的效果:一个是秧苗的根盘的好,根白、根粗壮,侧根多,根毛多,秧苗壮实。手拎秧盘和卷秧盘不散架,苗龄24天时即可分蘖,可带蘖插秧,返青、缓苗快。另外一个就是经济效果:有效分蘖多3-9个,这是水稻粮食高产的重要指标,经实际测量,水稻粮食增产量达:10%左右。
(2)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粮食增产,我们使用低分子高效的γ-聚谷氨酸这种产品。
a.在播种时,360平方米浇淋1斤,保水保肥。二叶一心时,每360平方米浇淋1斤,提苗生根。b.在大田中各个时期除正常用农药、化肥外,每亩水田地在播完肥打浆后,用1公斤,兑40斤水稀释,均匀撒在一亩水田地之中,与其他化肥混合可增加肥效。分蘖期:每公顷喷施一公斤,可以抗倒伏、抗病虫害。灌浆期:一公顷田地用一公斤聚谷氨酸+磷酸二氢钾一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淀粉合成,增加千粒重,增加水稻粮食产量:20%左右。
(3)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特点:本产品采用植物原料做载体,添加聚谷氨酸和高活性有益菌,同时富含黄腐酸、氨基酸,功能多肽,寡聚糖、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复合肥用量,在作物整个生长期稳定平衡供给营养。
产品的特点:
a.保水保肥,改土抗重茬。聚谷氨酸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因,可充分的包裹水肥,具有“养分锁”功能,对肥料养分进行螯合活化,避免水分流失,可以充分改善粘性土壤的空隙度和沙性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的耐盐碱性,可有效平衡土壤的酸碱度,阻止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与金属元素产生沉淀作用,使作物能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磷、钙、镁及微量元素,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有益菌的数量及多样性,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提高作物抗土传病和重茬连作的能力。
b.具有超强的促根能力,快速刺激根毛新生,促进跟系发育快速生长,使叶片浓绿,光合作用增强,根茎粗壮,提高免疫能力,有效抵制各种病害和保护作物在不良环境下的正常生长,同时促进作物早开花,早上市,产量高,糖度高,卖相好。
c.是非常好的肥料增效剂,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产幅度明显,与微生物肥料搭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增加微生物菌的数量,与大量元素混合使用,可以充分的解磷、解钾、固氮,与微量元素混合使用,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d.是土壤当中的肥料缓释剂,可以将作物暂时不需要的养分储藏起来,随着生长一点一点的释放,减少追肥次数,避免出现早衰和脱肥现象。
应用例
1、将长方体形状的秸秆水稻育秧盘改为了梯形台形状后,完全取消了传统任何形式的育苗所必须配备的塑料底盘。简化了工序,节省了育苗的时间,降低了育苗成本,杜绝了用塑料底盘育苗带来的白色污染,给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和制作、运输塑料盘的费用。
传统水稻育苗单个塑料盘的获得,需要从一大捆塑料盘中,用人工一个一个的手撕成为单个的塑料底盘,然后再将秸秆秧盘,人工一个一个的装进塑料底盘中,既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工,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而用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只需要打开包装,直接一个一个的摆放在苗床上即可。与传统育苗相比,工序操作简单,操作时间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以黑龙江省7000多万亩水稻田为例,需30多亿秸秆秧盘,解决“白色污染”塑料盘30多亿盘,给国家节约30多亿塑料盘的石油资源和制作及运输费用。可见经技术改革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技术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2、既增加梯形台形状秸秆秧盘的厚度,又添加农林保水剂:在保水性、保肥性效果上达到比用普通土育苗的效果还要好的目标。
传统同类型秸秆秧盘育苗与用普通土育苗相比:在保水性、保肥、保酸,保杀菌剂,保各种营养物质上的性能都较差,浇水次数过于频繁,每次浇水量也较大,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秸秆纤维之间的空隙过大,空气流通好,利于种子根部呼吸氧气,秧苗根盘得好,但同时造成水分、肥分等营养物质的流失,而用普通土育苗则相反,土壤颗粒间结合紧密,保水、保肥性好,空气流通性能差。种子根部呼吸氧气性能差,秧苗盘根差。
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厚度由长方体形状的秸秆秧盘厚度10毫米改为15 毫米后,增加了秸秆秧盘的蓄水能力,保水保肥的性能达到与用普通土育苗一样的效果,秧苗的盘根效果也比普通土育苗的还要好。虽然厚度增加,但不影响秧苗的插秧。
为更好提高和超过普通土育苗在保水、保肥等性能上和各种效果上,在制作秧盘的秸秆纤维中加入农林保水剂:秸秆纤维与农林保水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梯形台形状的带有农林保水剂的秸秆水稻育秧盘,其能带来的技术效果:浇水次数比普通土育苗还要少,保水时间长,保水性能、保肥、保各种营养的性能上都优于普通土育苗的性能:根更白、更粗壮,侧根更多,根毛也更多,秧龄20天时,手拎盘不散,秧龄24天时即可分蘖,可带蘖插秧,返青、缓苗快,最迟48小时就可缓过来苗,而普通土培育则需5~7天,有效分蘖也比普通土育苗多:3~9个,这是水稻粮食高产的一个指标,经测算能,增产:10%左右。即以平均亩产是1000斤粮食计算,则每亩多收入水稻100斤左右。以黑龙江省7000多万亩水田为例:多收入水稻(即增产收入)7000多万亩×100斤/ 亩=70多亿斤,多增加经济收入。可见,粮食增产和经济增收是非常巨大的。
3.针对同类型秸秆秧盘产品工艺制作复杂,原材料加工时间长,产品成本高的问题,具体解决方法是:
a.改进吸塑成型工艺为压制成型工艺。
b.吸塑成型机械设备变为压制成型设备。
c.由燃煤锅炉供热,链条齿轮传动,多层烘干设备改为单层网带式微波烘干设备。
d.产品形状由长方体形状改为梯形台形状。
<1>同类型秸秆纤维材料加工工序:秸秆粉碎→发酵→研磨→秸秆纤维。采用沼渣为原料制作的秸秆纤维节省成本。
<2>吸塑工艺成型的秸秆秧盘是:加入15%的纸浆与秸秆纤维在浆池中一起吸塑成型为秸秆秧盘的,消耗大量电费、纸浆、人工。由于秸秆收集时含有泥土杂质,生产一段时间后,秸秆秧盘产品会出现厚度不均匀,外形也不美观,对水稻育苗有一定影响。而改为压制成型工艺后,这道工序完全取消了,秧盘的厚度均匀一致,既美观又不影响育苗。纸浆的投入量也减少一大半,7%即可,对秧盘的柔软性和对拉结性没有影响。
<3>将吸塑成型设备改为压制成型设备后,压制成型设备不仅体型小,占地面积小,而且造价也降低了2/3,在市场上有利于推广使用。
<4>吸塑成型秧盘的烘干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有燃煤锅炉,不环保,有除尘设备,管式除尘和布袋除尘设备。用导热油传递热量,烘干设备共6~8层,单层长度40米,由齿轮加链条带动,承载秸秆秧盘的拍子进行烘干,这些铁质材料在受热后会膨胀,经常出现机械设备故障,投入的人工、电费,设备投资非常巨大,而改为单层网带式30米长的微波烘干设备后,设备不容易出现故障,易于维修,对秸秆秧盘有杀菌作用,产品不长毛,没有杂菌,非常有利于水稻育苗,设备总投资,人工费,电费等成本减少2/3,烘干时间缩短一半。
<5>在秸秆秧盘产品包装工序上的改进:秧盘产品用热缩膜经热合机械设备加热进行包装。电费高,热缩膜材料价格高,热合机械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产品堆放通风性差,容易发霉长杂菌,影响水稻育苗。取消这种工序后,改为用细麻绳由人工直接打包进行处理,为避免麻绳碰坏秸秆秧盘,用废纸壳作为垫片加以保护,既降低了成本又比较环保,不会产生用热缩膜作为包装物而带来“白色污染”。产品在堆放时也不会产生发霉、长毛现象。
<6>成本控制:成本降低一半。
4.解决使用秸秆秧盘增加水稻粮食的产量
①水稻育苗使用15毫米厚的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进行育苗,除秧苗根盘得非常好,根白、根粗壮,侧根多、根毛多,秧苗粗壮、抗病害强、抗冻害强,手拎盘不散架,返青、缓苗快,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不板结。操作简单,节省育苗成本,节省育苗时间外,主要增加秧苗的有效分蘖3-9个。这是水稻粮食高产的一个重要指标,经多年测算粮食增产:10%左右。例如,以黑龙江省水稻粮食平均亩产1100斤计算,则增产1100斤×10%=110 斤/亩。这是用普通土育苗与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秸秆秧盘育苗在大田里用同样农药、化肥等管理方法基础上相比较得出的水稻粮食增产效果。
②为促进水稻粮食进一步增产:在水稻苗床上和大田里,使用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复合肥用量,水稻粮食增产:15%~20%左右。
1.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的一位水稻种植户李某,在使用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时,完全取消了多年以来必须配备的塑料底盘,另外,隔根用塑料底膜也是他家用了许多年透光性极差的塑料大棚淘汰的废品,扎上透水孔后,废物利用不花一分钱,打开包装后,他与儿子两人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连铺塑料底膜及摆放3000盘秸秆秧盘就完成了,不用雇人工,节省了人工费用。避免了其他形式水稻育苗的繁琐工序:取土、运土、粉碎、筛土、拌合,撕塑料底盘,摆放塑料底盘,装土或装长方体形状的秸秆秧盘,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育苗操作时间,由于在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中加入了保水剂3克,其保水性能要比普通土育苗的保水效果好,浇水次数相应减少,保水时间长,苗出得齐,浓绿苗壮实,保肥效果也较好,不易损失肥分及各种营养物质,秧苗不易得病害,抗冻性能也较好。秧苗根盘的好、苗壮,有效分蘖也较多,经测算粮食产量增加100斤/亩。与用其他形式育苗水稻粮食产量1100斤 /亩,增产9%。3000盘的大棚75亩地,①多收入水稻粮食:75亩×100斤/亩=7500斤。②增加经济收入:苗床上连水稻种子需再加上人工费,药剂费,各种肥料等成本,增加的经济收入与苗床上的所有费用持平。不仅白白使用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而且还勾回苗床上的其他费用。
2.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水稻种植户唐某,他家的360平方米的水稻育苗大棚用2000盘带有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秧盘,使用的水稻壮秧剂是固体速溶型的水溶肥。在播种前一天将苗床土充分的浇透达到土壤保墒的目的,秸秆秧盘中的秸秆纤维和保水剂浇透达吸水饱和状态,经一天一夜的吸水软化后,第二天在播种前一小时再浇一次透水,使带有保水剂的秸秆秧盘再次吸收水,达到饱和状态,有明水出现,再浇水就流失水分时,就停止浇水。然后再将固体速溶型的水溶肥10千克/袋,共4袋40公斤,用1.5吨的塑料容器,先倒入一斤的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边注入水边搅拌均匀,注入1600清水后停止。然后打开一袋肥缓缓边倒边搅拌均匀,4袋肥倒完为止,用汽油抽水机与大棚的微喷装置接上,再均匀的喷淋在秸秆秧盘上,之后播种、覆上盖土、铺上塑料地膜,并在二叶一心时,即在离乳期前,二次补肥,根灌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操作方法:在1.5吨的大塑料容器里先倒入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然后再注入清水,边注水边搅拌均匀,注入400斤水时停止。然后再将10公斤的固体速溶型的水溶壮秧剂,缓缓边倒边搅拌均匀,之后用汽油抽水机与微喷装置对接,喷淋过后再浇水洗苗两次,避免烧苗,浇水量适中,不能淌流,损失肥分、养分。第一次在苗期:使用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可以刺激根部生长,提苗生根,也能保水、保肥。第二次插秧前:用量1公斤/亩,用40斤水稀释后直接撒入打完浆的水田里即可,与硫酸二氨和尿素等肥料混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复合肥用量。第三次分蘖期:1公斤/公顷,无人机飞防喷施,可与其它农药化肥一起喷施。抗倒伏、抗病虫害。第四次灌浆期:一公斤聚谷氨酸加一公斤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公顷地,促进淀粉的合成,增加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20%左右。
唐师傅家60亩水田多收入水稻:220斤/亩×60亩=13200斤/亩
不仅白使用低分子高效γ-聚谷氨酸产品和带有农林保水剂的梯形台形状的秸秆水稻育秧盘产品外,每使用一个360平方米的标准棚育苗,还能因粮食增产多收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均为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长度为570~578毫米,宽度为270~278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长度为555~563毫米,宽度为255~26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盘内注入有保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三个菱形图案。
CN202122135942.9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Active CN216088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5942.9U CN21608813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5942.9U CN21608813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8138U true CN21608813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5942.9U Active CN21608813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梯形台形状的无土有机秸秆水稻育秧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8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7384B (zh) 园艺长效缓释秸秆营养土和营养土基质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4322311B (zh) 一种杂交水稻机插秧盘育秧基质
CN102320882B (zh) 环保轻质植生被块
CN103229653A (zh) 速生植物种植、成型、固碳封存与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1258813B (zh) 一种北方圆葱的栽培方法
CN103130561A (zh) 优质花卉生长培养土
AU703273B2 (en) Cultivation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3396262B (zh) 蓝莓种植专用土壤改良剂
CN104541834A (zh) 一种滇重楼二段式栽培方法
CN102276364A (zh) 一种含γ-聚谷氨酸的抗旱保水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AU2011346748B2 (en) Organic fertilizer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6831152A (zh) 一种园林植物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348A (zh) 一种水稻自动覆盖种子育秧基质盘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01095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CN108738960A (zh) 一种柑橘的种植方法
CN102850142A (zh) 甘蔗杀虫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0738A (zh) 化肥
CN105684851A (zh) 一种水稻无土育秧秸秆基质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4696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混)肥及制备方法
CN107082697B (zh) 一种蔬菜育苗用基质及利用其的蔬菜育苗方法
CN103694039A (zh) 一种川鄂连蕊茶良种的轻型栽培基质及其容器育苗方法
CN101254999B (zh) 蒸汽爆碎秸秆固态发酵制备植生带载体
CN108576002A (zh) 一种柑桔用防病虫害缓释颗粒
CN112868498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轻基质
CN102144441A (zh) 提高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