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7207U -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7207U
CN216087207U CN202121877659.7U CN202121877659U CN216087207U CN 216087207 U CN216087207 U CN 216087207U CN 202121877659 U CN202121877659 U CN 202121877659U CN 216087207 U CN216087207 U CN 216087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ower supply
main body
plastic shell
shel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76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卫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she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76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7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7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7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塑胶外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包括塑胶外壳主体以及密封盖,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源主体,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主体的限位装置,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隔离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透气槽、透气管、散热腔、固定套和散热片,电源主体工作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固定套接触快速吸收将热量从散热片传导散热腔的内部,外部任意一侧风吹向透气槽内部,外部冷气被压缩到透气管内部顺着管道流入散热腔的内部,将散热腔内部热量从另一侧透气管和透气槽排出,合理利用户外风能,加速塑胶外壳主体内部热量快速散热,提高产品户外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塑胶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电源领域中对于散热一直是一个问题,特别是目前的电源都是朝着小体积,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但体积越小意味着电源的散热难度越大,改善电源产品散热问题至关重要。
经检索申请号(CN210042489U)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型电源塑胶外壳,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一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为中空层,所述上壳体的四周中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卡设于散热层的内部,所述外壳体上下两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散热筋,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金属插脚。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散热层与散热筋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加上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高效散热型电源塑胶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采用加强筋的设计增加上壳体强度,具有利于散热、提高效率,增加壳体强度的优点,实用性强。
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
上述方案中当该电源外壳放置在户外使用时,外壳直接暴露在户外空气中,外壁面形状改变,都是通过壁面传导热量进行散热,实际散热效果不好,不能及时将内部热量排出。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包括塑胶外壳主体以及密封盖,所述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源主体,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主体的限位装置,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隔离腔,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散热腔,散热腔的内壁面上端插件有连通塑胶外壳主体内部的散热片,且散热片与固定套内部限位装置最下端贴合,塑胶外壳主体的底部镶嵌安装有散热腔内部相互连通的过滤网,塑胶外壳主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倒立圆台型的透气槽,两个透气槽的内部底面圆形处插接有L形的透气管,透气管向下贯穿对应隔离腔的内部与散热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散热腔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与透气管对应的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电源主体顶部卡接的限位台,限位台呈横截面为C型结构,限位台的顶部通过连接柱与密封盖的底面相互连接,塑胶外壳主体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呈倒立“几”的固定套,电源主体的下端卡接在固定套的内部,散热片的上端与固定套的下壁面固定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为具有弹性的相变材料,密封盖的顶部固定焊接有C型的把手。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隔离腔为C型的空心腔,且两个隔离腔之间隔开不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的顶部与塑胶外壳主体的顶部上下对应开设有螺纹孔,密封盖顶部的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塑胶外壳主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对称固定安装具有弹性的防滑垫,防滑垫的底面开设有防滑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通过设置有透气槽、透气管、散热腔、固定套和散热片,电源主体工作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固定套接触快速吸收将热量从散热片传导散热腔的内部,外部任意一侧风吹向透气槽内部,外部冷气被压缩到透气管内部顺着管道流入散热腔的内部,将散热腔内部热量从另一侧透气管和透气槽排出,合理利用户外风能,加速塑胶外壳主体内部热量快速散热,提高产品户外散热效果。
(2)、该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当有风吹向塑胶外壳主体的底部时,户外风会沿着过滤网进入散热腔内部,将散热腔内部热量从远离风向的一侧透气管和透气槽排出,同时过滤网将地面灰尘拦截过滤。
(3)、该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通过设置有限位装置,当电源主体固定在固定套的内部,固定套与电源主体相互接触壁面通过自身弹力挤压贴合在电源主体的下端外壁面,将电源主体产生的热量快速从散热片传导散热腔的内部,同时限位装置对电源主体上下两端均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户外电源塑胶外壳侧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户外电源塑胶外壳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塑胶外壳主体;2、密封盖;3、把手;4、防滑垫;5、螺栓;6、电源主体;7、固定套;8、散热腔;9、散热片;10、过滤网;11、透气槽;12、透气管;13、隔离腔;14、风扇;15、限位台;16、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如图1-图3所示,包括塑胶外壳主体1以及密封盖2,密封盖2的顶部与塑胶外壳主体1的顶部上下对应开设有螺纹孔,密封盖2顶部的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5,通过螺栓5将密封盖2固定在塑胶外壳主体1的顶部,密封盖2的顶部固定焊接有C型的把手3,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源主体6,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主体6的限位装置,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隔离腔13,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散热腔8,散热腔8的内壁面上端插件有连通塑胶外壳主体1内部的散热片9,且散热片9与固定套7内部限位装置最下端贴合,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镶嵌安装有散热腔8内部相互连通的过滤网10,塑胶外壳主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倒立圆台型的透气槽11,两个透气槽11的内部底面圆形处插接有L形的透气管12,透气管12向下贯穿对应隔离腔13的内部与散热腔8的内部相互连通,散热腔8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与透气管12对应的风扇14。
限位装置包括与电源主体6顶部卡接的限位台15,限位台15呈横截面为C型结构,限位台15的顶部通过连接柱16与密封盖2的底面相互连接,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呈倒立“几”的固定套7,电源主体6的下端卡接在固定套7的内部,散热片9的上端与固定套7的下壁面固定相连,固定套7为具有弹性的相变材料,当电源主体6固定在固定套7的内部,固定套7与电源主体6相互接触壁面通过自身弹力挤压贴合在电源主体6的下端外壁面,将电源主体6产生的热量快速从散热片9传导散热腔8的内部,同时固定套7对电源主体6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两个隔离腔13为C型的空心腔,且两个隔离腔13之间隔开不连通,两个隔离腔13对塑胶外壳主体1内部起到隔离外部温度影响,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对称固定安装具有弹性的防滑垫4,防滑垫4的底面开设有防滑纹,防滑垫4底面耐磨、防滑,对塑胶外壳主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有透气槽11、透气管12、散热腔8、固定套7和散热片9,电源主体6工作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固定套7接触快速吸收将热量从散热片9传导散热腔8的内部,外部任意一侧风吹向透气槽11内部,外部冷气被压缩到透气管12内部顺着管道流入散热腔8的内部,将散热腔8内部热量从另一侧透气管12和透气槽11排出,合理利用户外风能,加速塑胶外壳主体1内部热量快速散热,提高产品户外散热效果;通过在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过滤网10,当有风吹向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时,户外风会沿着过滤网10进入散热腔8内部,将散热腔8内部热量从远离风向的一侧透气管12和透气槽11排出,同时过滤网10将地面灰尘拦截过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包括塑胶外壳主体(1)以及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源主体(6),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主体(6)的限位装置,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隔离腔(13),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散热腔(8),散热腔(8)的内壁面上端插件有连通塑胶外壳主体(1)内部的散热片(9),且散热片(9)与固定套(7)内部限位装置最下端贴合,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镶嵌安装有散热腔(8)内部相互连通的过滤网(10),塑胶外壳主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倒立圆台型的透气槽(11),两个透气槽(11)的内部底面圆形处插接有L形的透气管(12),透气管(12)向下贯穿对应隔离腔(13)的内部与散热腔(8)的内部相互连通,散热腔(8)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与透气管(12)对应的风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电源主体(6)顶部卡接的限位台(15),限位台(15)呈横截面为C型结构,限位台(15)的顶部通过连接柱(16)与密封盖(2)的底面相互连接,塑胶外壳主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呈倒立“几”的固定套(7),电源主体(6)的下端卡接在固定套(7)的内部,散热片(9)的上端与固定套(7)的下壁面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7)为具有弹性的相变材料,密封盖(2)的顶部固定焊接有C型的把手(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离腔(13)为C型的空心腔,且两个隔离腔(13)之间隔开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的顶部与塑胶外壳主体(1)的顶部上下对应开设有螺纹孔,密封盖(2)顶部的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外壳主体(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对称固定安装具有弹性的防滑垫(4),防滑垫(4)的底面开设有防滑纹。
CN202121877659.7U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Active CN216087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7659.7U CN21608720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7659.7U CN21608720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7207U true CN21608720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7659.7U Active CN216087207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7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2220B (zh) 建筑保温墙体
CN206712284U (zh) 一种环保散热型配电柜装置
CN207149948U (zh) 一种户外电力设备散热箱
CN216087207U (zh) 一种有散热结构的户外电源塑胶外壳
CN206752947U (zh) 一种竹木地板组装结构
CN20924960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叉车用锂电池
CN106907684B (zh) 一种户外防水摇头灯
KR200202377Y1 (ko) 방열용 히타
CN104051814A (zh) 纯电动大巴车镍氢电池组箱体散热结构
CN209298798U (zh) Mpp电力管
CN210689148U (zh) 一种挂面烘干房用补风热加温装置
CN207321014U (zh) 一种水泵电机机壳
CN209623467U (zh) 一种应用于抗风阻尼器的温开水冷散热装置
CN111162216A (zh) 新能源汽车用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组
CN206389600U (zh) 新型电路板
CN206398435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底座
CN202074863U (zh) 一种高效暖气组
CN216752537U (zh) 一种隐藏式电控箱散热装置
CN206179952U (zh) 一种散热电池组
CN207504075U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散热结构
CN206992098U (zh) 半导体式降温装置
CN206946408U (zh) 一种新型笔记本散热装置
CN206370637U (zh) 一种高温炉灰生产氧化锌过程中复合式散热高压柜
CN215733813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车电机
CN204631749U (zh)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