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3338U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3338U
CN216083338U CN202121669069.5U CN202121669069U CN216083338U CN 216083338 U CN216083338 U CN 216083338U CN 202121669069 U CN202121669069 U CN 202121669069U CN 216083338 U CN216083338 U CN 216083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iron frame
light source
light
bez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90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贤强
何东
姜发明
潘连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90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3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背光源包括:铁框,所述铁框沿自身的周向围合出一安置空间;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铁框内;石墨片,所述石墨片的形状与所述铁框相适配,所述石墨片设置在所述铁框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石墨片设置在铁框的下表面,并与光源对应设置。由于石墨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因此,石墨片可将光源产生的热量吸附走,并将热量向外排放,可防止光源的灯口处热量集中,可避免背光源升温甚至局部发烫,可在提高背光源的发光能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随着移动终端尺寸越做越大,背光源需要的发光能量也越来越高,因此,背光源的光源LED灯的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LED灯密集排布,发光能量变大,导致光源产生的发热量也相应变大。会引起背光源产品灯口会发热。光源的发热量增大导致整个移动终端的温度上升,甚至导致移动终端局部发烫,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发热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源,包括:
铁框,所述铁框沿自身的周向围合出一安置空间;
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铁框内;
石墨片,所述石墨片的形状与所述铁框相适配,所述石墨片设置在所述铁框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所述石墨片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铁框内侧收缩;所述石墨片开有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膜材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铁框的上方;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上方;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下增光,所述下增光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上方;上增光,所述上增光设置于所述下增光的上方;反射型偏光片,所述反射型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增光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扩散片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吸光部的材质为丝印油墨。
进一步的,所述吸光部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胶,所述膜材与所述铁框之间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遮光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与所述铁框相适配,所述胶框盖合在所述铁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多个所述LED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背光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石墨片设置在铁框的下表面,并与光源对应设置。由于石墨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因此,石墨片可将光源产生的热量吸附走,并将热量向外排放,可防止光源的灯口处热量集中,可避免背光源升温甚至局部发烫,可在提高背光源的发光能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源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背光源;10、铁框;20、膜材;201、反射片;202、导光板;203、扩散片;204、下增光;205、上增光;206、反射型偏光片;30、光源;40、石墨片;50、吸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可用于组装显示器。
请参阅图1至图2,背光源100包括铁框10、膜材20、光源30、石墨片40、吸光部50、遮光胶(图未示)以及胶框(图未示)。
铁框10呈长方体盒状,其底面封闭,顶面开口。铁框10的周向围合,以形成安置空间。
膜材20设置在铁框10的安置空间内。膜材20与铁框10之间的连接可参照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膜材20包括反射片201、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下增光204、上增光205以及反射型偏光片206。
导光板202呈块状。导光板202是一种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其底面具有导光点。导光板202可将光源30发出的光往各个角度扩散,使得自身均匀发光。导光板202的发光原理可参照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反射片201呈片状,其位于导光板202的下方。部分从导光板202侧面与底面漏出的光线径反射片201反射到导光板202内。
扩散片203呈片状,其位于导光板202的上方。扩散片203对光源30 有一定的扩散作用,以增强显示效果。
下增光204呈片状,其位于扩散片203的上方。下增光204将光源30 发出的光向背光源100正面聚集,可将正面亮度提高。
上增光205呈片状,其位于下增光204的上方。上增光205将光源30 发出的光向背光源100正面聚集,可将正面亮度提高。
反射性偏光片呈片状,其位于上增光205的上方。反射性偏光片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极光,其作用原理可参照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光源30位于导光板202长度方向的底端。光源30为LED。由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逐渐增大,因此背光源100的发光能量也越来越高,导致光源30使用的LED增多,导致背光源100的灯口处发热。当背光源100产生的热量进一步扩散至整个移动终端,导致移动终端温度上升,甚至导致移动终端局部发烫,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石墨片40呈片状,其位于铁框10的下表面,并与光源30对应设置,即石墨片40位于铁框10远离导光板202的一侧。石墨片40也称导热石墨片40,是一种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片40设置在铁框10的下表面,并与光源30对应设置,即石墨片40位于铁框10长度方向的底端,使得石墨片40可将光源30产生的热量吸附走,并向移动终端内散热,可避免背光源100的灯口处发烫,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石墨片40沿铁框10的宽度方向朝向铁框10的内侧收缩,使得石墨片40与铁框10之间沿铁框10的宽度方向具有间隙,可避免影响其他组件的安装。
石墨片40沿有排气孔,因此,石墨片40与铁框10下底面之间的气泡可通过排气孔排出,使得石墨片40可牢固的附着在铁框10上。
排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排气孔间隔设置,以增加石墨片40整体的排气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片40的长度小于铁框10的长度,即石墨片40 沿铁框10的长度方向小于铁框10的长度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石墨片40的长度可与铁框10的长度一致。
吸光部50设置在扩散片203的下表面,吸光部50的材质为丝印油墨。由于光源30的LED密集排布,引起角落密集的折射光束,形成亮团,影响整体视觉品味效果。因此,设置吸光部50可有效的对角落的折射光束形成亮团进行吸收,以避免背光源100的角落出现亮团。
请参阅图2,吸光部50延伸至光源30的两侧,以进一步提高其吸收亮团的效果,使得背光源100的发光较为均匀。
遮光胶用于吸收光源30处的漏光。膜材20与铁框10之间沿铁框10 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容纳空间,遮光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胶框呈框状。胶框与铁框10相适配,胶框盖合在铁框10上,以固定膜材20,可防止膜材20在铁框10内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100,背光源100的石墨片 40设置在铁框10的下表面,并与光源30对应设置。由于石墨片40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因此,石墨片40可将光源30产生的热量吸附走,并将热量向外排放,可防止光源30的灯口处热量集中,可避免背光源100升温甚至局部发烫,可在提高背光源100的发光能量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背光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框,所述铁框沿自身的周向围合出一安置空间;
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铁框内;
石墨片,所述石墨片的形状与所述铁框相适配,所述石墨片设置在所述铁框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光源对应设置;所述石墨片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铁框内侧收缩;所述石墨片开有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铁框的上方;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上方;
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下增光,所述下增光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上方;
上增光,所述上增光设置于所述下增光的上方;
反射型偏光片,所述反射型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增光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吸光部,所述吸光部设置在所述扩散片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部的材质为丝印油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部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胶,所述膜材与所述铁框之间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遮光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与所述铁框相适配,所述胶框盖合在所述铁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多个所述LED沿所述铁框的宽度方向排列。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CN202121669069.5U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Active CN216083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9069.5U CN216083338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9069.5U CN216083338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3338U true CN216083338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9069.5U Active CN216083338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3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779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8602580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4721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00060508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WO201014692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83689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386070U (zh) 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0923514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6083338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背光源
USRE46781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36191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184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2977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7907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10009962A (ko)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4132854B2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
CN209911714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
CN213023859U (zh) 液晶电视背光板
CN215376019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盲孔背光源
KR2008003080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690123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728494U (zh) 一种用于led液晶显示屏背光源亮度提升结构
JP3129980U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の光源構造
CN212846271U (zh) 多棱镜节能led背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