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1139U -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81139U CN216081139U CN202122718401.9U CN202122718401U CN216081139U CN 216081139 U CN216081139 U CN 216081139U CN 202122718401 U CN202122718401 U CN 202122718401U CN 216081139 U CN216081139 U CN 216081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kid
- fixing
- pulley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所述撬装底座包括固定架、滑板、滑轮及滑轨,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所述滑板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设有滑轮,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滑轮能够在所述滑板的带动下在所述滑轨上滚动,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上述撬装底座。本申请提供的撬装底座,通过所述滑板带动所述滑轮在所述滑轨上滚动,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解决了现有撬装底座难以现场更换工艺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内燃机工作时气缸内的燃气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直接与燃烧气体接触的缸盖、活塞、缸套等零部件受热强烈,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材料强度下降或热疲劳损坏,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及工作的可靠性,所以需要用缸套水对内燃机的内部零部件进行循环冷却。缸套水冷却零部件后温度非常高,所以利用缸套水的余热向用户提供供暖等功能的装置,已经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常将功能组件提前撬装于一个整体底座上,从而可以节约空间,便于整体移动。由于实际生产与设计上存在一些偏差,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一些工艺变更,但现有撬装底座的结构大多是固定的整体结构,难以现场对工艺进行变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撬装底座,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架、滑板、滑轮及滑轨,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所述滑板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设有滑轮,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滑轮能够在所述滑板的带动下在所述滑轨上滚动,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撬装底座上设有两组所述连接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板上沿所述滑板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滑槽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穿过所述滑槽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锁紧机构能够与所述滑槽配合,使所述滑板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滑轮的一端设有定位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撬装底座上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件、固定件及多个固定框,多个所述固定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连接件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所述固定框中,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框和所述连接件,将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上还设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锁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上述撬装底座。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撬装底座,通过所述滑板带动所述滑轮在所述滑轨上滚动,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所述撬装底座可以快速更换所述第一框架或所述第二框架上的功能组件,解决了现有撬装底座难以现场更换工艺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撬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撬装底座去除横梁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连接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撬装底座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余热利用装置的管路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余热利用装置带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余热利用装置去除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撬装底座;110-第一框架;120-第二框架;130-连接机构;131-固定架;132-滑板;133-滑轮;134-滑轨;135-滑槽;136-锁紧机构;137-定位板;138-夹持件;140-固定机构;141-固定框;142-连接件;143-固定件;144-固定锁;145-凸台;146-把手;150-横梁;160-滚轮;161-刹车片;200-余热利用装置;1-缸套水进水口;2-安全阀;3-储液罐;4-第一软管;5-第一蝶阀;6-缸套水泵;7-橡胶接头;8-第一压力表;9-第二蝶阀;10-三通阀;11-第一管道;12-换热器;13-第二管道;14-缸套水出水口;15-第三蝶阀;16-第四蝶阀;17-第五蝶阀;18-第三管道;19-第二软管;20-第三软管;21-第四管道;22-第六蝶阀;23-过滤器;24-第四软管;25-第七蝶阀;26-第八蝶阀;27-第五软管;28-第二压力表;29-压力罐;30-冷水管;31-热水管;300-内燃机;400-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撬装底座100。所述撬装底座100用于固定安装功能组件,以使功能组件的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整体移动。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撬装底座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及连接机构130。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用于固定安装功能组件。所述连接机构130包括固定架131、滑板132、滑轮133及滑轨134;所述固定架1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内侧,所述滑板132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31远离所述第一框架110的一侧,所述滑板132靠近所述第一框架110的一侧设有滑轮133,所述第二框架120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34,所述滑轮133可以在所述滑轨134上滚动,以使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130用于快速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并在连接时起导向的作用,方便所述撬装底座100上的功能组件对接。
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可用于单独固定安装功能组件,当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连接在一起时,它们的框架内部可以围成一个更大的空间,可以安装更多的功能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3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内侧。所述滑板132上设有滑槽135,所述滑槽135在所述滑板132上沿所述滑板132的轴向方向延伸。锁紧机构136穿过所述滑槽135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31靠近所述滑轮133的一端。所述滑板132可以通过所述锁紧机构136与所述滑槽135的配合,使所述滑板132在所述固定架131上滑动,也可以将所述滑板132固定在所述固定架13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136为螺栓与螺母。当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要连接时,通过将螺母拧松,使所述滑板132可以在所述固定架131上滑动,当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调整好固定位置时,通过拧紧螺母,使所述滑板132与所述固定架131固定在一起,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31远离所述滑轮133的一端设有定位板137,所述定位板137用于限制所述滑板132在所述固定架131上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板132远离所述固定架131的一端设有夹持件138,所述夹持件138对称地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板132的端部。所述夹持件138内设有滑轮133,所述夹持件138与所述滑轮133固定连接,当所述滑板132移动时,可以通过所述夹持件138带动所述滑轮133移动。
所述第二框架120的框架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34,所述滑轮133可以与所述滑轨134配合,使所述滑轮133可以在所述滑轨134上滚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34为一根带有弧面的直杆,所述弧面朝向所述滑轮133,另一面与所述第二框架120固定连接,所述滑轮133贴合于所述滑轨134弧面的两侧,以使所述滑轮133在所述滑轨134上滚动。
当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连接时,所述滑板132带动所述滑轮133移动,使所述滑轮133与所述滑轨134滚动连接,并且所述滑轮133沿所述滑轨134的方向移动。所述滑轮133与所述滑轨134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的准确对接。当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取消连接时,只要使所述滑轮133沿相反方向滚动,使所述滑轮133与所述滑轨134分离,即可完成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底座100上设有两组所述连接机构130。两组所述连接机构130相互平行设置,两组所述连接机构130,可以同时起到导向连接的作用,进而增强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连接的准确性,方便所述撬装底座100上的功能组件对接。
所述第一框架110可以连接不同规格的所述第二框架120。所述第二框架120平行于所述滑轨134方向的长度可以和所述第一框架110平行于所述固定架131方向的长度相等,也可不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同的功能组件挑选合适大小的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30连接,从而避免了因更换功能组件而导致撬装底座100上留有空余,影响撬装底座100的空间利用以及整体移动。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底座100上设有固定机构140,所述固定机构140包括固定框141、连接件142及固定件143,所述固定机构140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以使它们在工作时保持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141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远离所述连接机构130的一侧,所述固定框141以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的连接处为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固定框141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所述连接件142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上的所述固定框141中,所述固定框141上、下表面设有对应的贯穿通孔,所述连接件142上也设有贯穿通孔,当所述连接件142穿设于所述固定框141内时,所述固定件143可以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框141上表面通孔、所述连接件142的通孔、所述固定框141下表面通孔,使所述连接件142与所述固定框141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4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46,所述把手146便于所述连接件142在所述固定框141内的移动。所述把手146可以位于所述连接件142任意一端,所述把手146与所述连接件14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140还设有固定锁144,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相距最近的两个固定框141上设有凸台145,所述凸台145位于所述固定框141远离所述固定架131的一侧,所述固定锁14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凸台145上,所述固定锁144的另一端卡接于另一个所述凸台145上。所述固定锁144可以通过转动,控制两个所述凸台145的连接,从加强所述固定机构14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底座100上设有两组所述固定机构140,所述两组固定机构140平行设置,且都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0远离所述连接机构130的一侧。两组所述固定机构140增强了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底座100上设有横梁150,所述横梁150用于将所述撬装底座100分成不同模块,从而便于功能组件的安装。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底座100的底部上设有滚轮160,所述滚轮160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底部四个角。所述滚轮160用于所述撬装底座100的灵活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滚轮160上设有刹车片161。所述刹车片161用于所述滚轮160的固定,以使所述滚轮160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移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撬装底座100在使用时,分别在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上撬装不同的功能组件,再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30导向连接,使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使所述撬装底座100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更换不同的功能组件,扩大了使用范围。并且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框架,从而避免了因更换功能组件而导致撬装底座100上留有空余,影响撬装底座100的空间利用以及整体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7至图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200,用于缸套水对内燃机300的内部零部件进行降温后,余热的再次利用。
如图7所示,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包括缸套水进水口1、储液罐3、缸套水泵6、三通阀10、换热器12、缸套水出水口14、散热器400及所述撬装底座100,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的功能组件通过撬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撬装底座100上。
所述缸套水进水口1连接内燃机300,所述缸套水进水口1用于将所述内燃机300内的缸套水引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
所述缸套水进水口1与所述储液罐3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安全阀2,所述安全阀2用于防止管道内的压力过高,当缸套水进入管道内的压力过高时,缸套水流入所述储液罐3中,以减小管道内压力。
所述缸套水进水口1与所述缸套水泵6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表28和压力罐29。所述缸套水泵6用于提供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水循环的动力,所述第二压力表28用于显示所述压力罐29内的压强,所述压力罐29用于平衡管道内的压力,避免所述安全阀2频繁开启。
所述缸套水泵6与所述三通阀10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表8和橡胶接头7,所述第一压力表8用于显示管道内的压力,所述橡胶接头7用于降低所述缸套水泵6产生的噪音,所述三通阀10用于控制缸套水在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的流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通阀10为电动阀,可以自动开启和闭合,从而自动控制缸套水在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的流向,所述三通阀10还可以是手动阀,亦可以达到控制缸套水流向的作用。
所述三通阀10与所述换热器12通过第一管道11连接,所述换热器12为板式换热器12,所述换热器12用于缸套水和其他设备进行热交换。所述三通阀10还与所述缸套水出水口14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所述缸套水出水口14与所述内燃机300连接,从而使缸套水回流到所述内燃机300中。所述第二管道13上设有过滤器23,所述过滤器23用于清除缸套水内的杂质,以防止杂质进入所述内燃机300中。
所述换热器12与所述散热器400通过第三管道18连接,所述散热器400与所述缸套水出水口14通过第四管道21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3与所述第四管道21连接,使缸套水经由换热器12再到散热器400,最终回到所述内燃机300内,实现缸套水余热的循环利用。
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还设有外部换热装置(图未示),所述外部换热装置与所述换热器12通过冷水管30和热水管31连接,当所述外部换热装置的冷水由所述冷水管30经过所述换热器12内时,通过缸套水的余热进行热量交换变成热水,再由所述热水管31将热水回流到所述外部换热装置内,实现缸套水余热的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套水出水口14与所述缸套水泵6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5,所述缸套水泵6与所述三通阀10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9,所述第一管道11上设有第三蝶阀15,所述第一管道11和所述第三管道18连通,并且连通处设有第四蝶阀16,所述第三管道18上设有第五蝶阀17,所述第二管道13上设有第六蝶阀22,所述冷水管30上设有第七蝶阀25,所述热水管31上设有第八蝶阀26。上述蝶阀用于控制管道的开启和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蝶阀均为手动蝶阀,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们还可以都是自动蝶阀,或者根据实际需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蝶阀,亦可以达到控制管道的开启和闭合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的管道为一体结构,通过焊接等方式连为一体。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的管道还可以是由多根管道组装而成,例如,所述缸套水进水口1与所述缸套水泵6连接的管道为两部分组成,它们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软管4,所述第一软管4用于连接管道的两部分,使管道保持连通。同理,所述第三管道18上设有第二软管19,所述第四管道21上设有第三软管20,所述第二管道13上设有第四软管24,所述热水管31道上设有第五软管27。
上述软管的设置,不仅可以将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的管道连接在一起,并且软管连接可以容许一定的装配误差,与一体式结构相比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当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工作时,所述内燃机300内的缸套水由所述缸套水出水口14进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内,缸套水经由所述缸套水泵6提供动力,到达所述三通阀10,所述三通阀10将缸套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1全部引入所述换热器12内,或者所述三通阀10将一部分缸套水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3回流到所述内燃机300内。
到达所述换热器12内的缸套水对所述冷水管30内的冷水进行热传递,将冷水加热成热水后由所述热水管31回流至所述外部换热装置内。缸套水传递完热量后,再通过所述第三管道18,流经所述散热器400散发热量,彻底冷却后的缸套水再通过所述第四管道21最终回流到所述内燃机300内,完成缸套水的热传递循环。
如图8所示,所述余热装置的功能组件撬装于所述撬装底座100上。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2撬装于所述第二框架120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关闭所述第三蝶阀15和所述第五蝶阀17,开启所述第四蝶阀16,使所述缸套水不流经所述换热器12,缸套水只在所述散热器400内进行热传递。此时,可以从所述撬装底座100上拆除所述换热器12,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30将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分离,将所述换热器12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上拆除,所述换热器12处可更换其他功能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可以对缸套水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并且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的功能组件可拆卸地撬装在所述撬装底座100的所述第一框架110和所述第二框架120上,当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更改功能组件的配置时,将所述第一框架110与所述第二框架120分开,更换所述第一框架110或所述第二框架120上的功能组件,再将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对工艺进行变更,增强了所述余热利用装置200的适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架、滑板、滑轮及滑轨,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所述滑板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设有滑轮,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滑轮能够在所述滑板的带动下在所述滑轨上滚动,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撬装底座上设有两组所述连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在所述滑板上沿所述滑板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滑槽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穿过所述滑槽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锁紧机构能够与所述滑槽配合,使所述滑板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滑轮的一端设有定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撬装底座上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件、固定件及多个固定框,多个所述固定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连接件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所述固定框中,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框和所述连接件,将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上还设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锁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撬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
10.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撬装底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18401.9U CN216081139U (zh) | 2021-11-08 | 2021-11-08 |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18401.9U CN216081139U (zh) | 2021-11-08 | 2021-11-08 |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81139U true CN216081139U (zh) | 2022-03-18 |
Family
ID=8065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18401.9U Active CN216081139U (zh) | 2021-11-08 | 2021-11-08 |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81139U (zh) |
-
2021
- 2021-11-08 CN CN202122718401.9U patent/CN2160811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731486B2 (ja) | 熱交換器 | |
CN100510430C (zh) | 组合部件 | |
WO2008123603A1 (ja) | 熱交換装置 | |
US20110297350A1 (en) | Plate heat exchanger | |
CN113650528B (zh)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111033875A (zh) | 电池冷却系统 | |
CN216081139U (zh) | 一种撬装底座及余热利用装置 | |
CN104412059A (zh) | 热交换器 | |
WO2024139222A1 (zh) | 冷却装置及ai服务器 | |
JP2006198656A (ja) | 金型冷却用マニホール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用金型装置 | |
CN117268143A (zh) | 一种二甲醚生产线的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4350210B (zh) | 作业机械 | |
CN113756929B (zh) | 一种双调温器快速启动辅助装置 | |
CN214465877U (zh) | 一种动力耦合的四挡变速器 | |
CN212378483U (zh) | 筒体温度可自动调节的回转窑 | |
CN210486604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管式换热器 | |
JP5476475B2 (ja) | 熱交換器システム | |
CN211580487U (zh) | 换热系统 | |
US20080047336A1 (en) | Engine test cell changeover method | |
KR101500751B1 (ko) | 내부 분할형 오일쿨러 | |
CN212538927U (zh) | 一种液态烃卸船用换热器 | |
CN205332891U (zh) | 换热器用波纹板和板壳式换热器 | |
CN220771947U (zh) |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 |
CN220665695U (zh) | 一种经轴染色机染料供应系统 | |
CN112594337B (zh) | 一种动力耦合的四挡变速器及其工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10205 office building 101, No. 289 Luyu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atentee after: Hunan L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office building 101, No. 289 Luyu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