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5667U -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5667U
CN216075667U CN202122657403.1U CN202122657403U CN216075667U CN 216075667 U CN216075667 U CN 216075667U CN 202122657403 U CN202122657403 U CN 202122657403U CN 216075667 U CN216075667 U CN 216075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ll
thickness
integrated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74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夏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PROV ACADEMY OF COLD AREA BUILDING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PROV ACADEMY OF COLD AREA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PROV ACADEMY OF COLD AREA BUILDING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PROV ACADEMY OF COLD AREA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21226574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5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5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5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目前外墙保温处理过程中,因缺少防火隔离带导致发生火灾时,出现大面积燃烧,难以阻断,施工后的外保温板的保温性和全面耐火性难以稳定兼顾,仍然存在易剥离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一体板设在隔离用托框内,顶板和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在两个侧面板之间,多个条形连接件沿侧面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在两个侧面板之间,相邻两个条形连接件之间形成有横向排湿通道,一体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贴紧设置,一体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板内壁相贴紧设置,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的一侧贴紧在每个条形连接件的内壁上。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背景技术
住宅与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才形成的,它将在几代人中间消耗殆尽,所以建筑节能即是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能源。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在目前新建建筑可以直接利于节能环保的保温新技术,而老旧小区的二次保温的相关措施则受局限,目前外墙体外保温是对老旧小区进行保温改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目前外墙保温处理过程中,因缺少防火隔离带导致发生火灾时,出现大面积燃烧,难以阻断,操作复杂且不利于绿色安全施工,施工后的外保温板的保温性和全面耐火性难以稳定兼顾,仍然存在易剥离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包括一体板和隔离用托框,一体板设置在隔离用托框内,所述隔离用托框包括顶板、底板、两个侧面板和多个条形连接件,两个侧面板竖直并列设置,顶板和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侧面板之间,多个条形连接件沿侧面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两个侧面板之间,相邻两个条形连接件之间形成有横向排湿通道,一体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贴紧设置,一体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板内壁相贴紧设置,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的一侧贴紧在每个条形连接件的内壁上;
所述一体板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从上至下依次竖直,下板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的一侧面朝向建筑外墙设置,内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外板,上板和内板均为耐火板,外板为保温板。
作为优选方案:内板和外板的板厚之和等于上板的板厚,内板的板厚小于或等于上板板厚的三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条形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块体和多个单条体,多个连接块体和多个单条体交替连接制为一体,单条体的厚度方向与连接块体的厚度方向同向,单条体的宽度小于连接块体的高度,单条体的厚度小于连接块体的厚度,每个连接块体朝向建筑外墙的一侧面与其连接的单条体的一侧同面设置,每个连接块体另一侧面与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的一侧面相贴紧设置,每个单条体的另一侧面与一体板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湿间隙,排湿间隙与横向排湿通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上板包括第一内侧板、第一中间网片和第一外侧板,第一内侧板、第一中间网片和第一外侧板从靠近建筑外墙至远离建筑外墙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一中间网片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外侧板相粘接。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外侧板的板厚小于或等于第一内侧板的板厚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内板包括第二内侧板、第二中间网片和第二外侧板,第二内侧板、第二中间网片和第二外侧板从靠近建筑外墙至远离建筑外墙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二中间网片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相粘接,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水平网片,第二中间网片的上端通过水平网片与第一中间网片固定连接制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外墙保温施工的过程中就根本解决火灾阻断、外保温板剥离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岩棉板进行多次切割而产生大量粉尘,利于把持安装,从而实现绿色环保施工过程。
二、本实用新型中上板、内板和外板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保温和耐火兼备的使用性能,既能够直接能够将起到保温作用的外板与外墙之间实现完整的隔离状态,还能够确保整个外保温结构的持续稳定的保温状态。
三、上板和内板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一体式隔离耐火防护结构,该一体式隔离耐火防护结构通过隔离用托框的配合,能够确保在持久保温、排湿的基础上实现外墙全面耐火效果,从而避免火势延伸到室内,尤其适用于防火要求较高的基层外部墙体。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一体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离用托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条形连接件的设置个数仅为示意,具体个数和布置间隙依据具体施工要求选择布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外墙处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上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板和内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1-1-第一内侧板;1-2-第一中间网片;1-3-第一外侧板;2-下板;2-1-内板;2-2-外板;3-隔离用托框;3-1-顶板;3-2-底板;3-3-侧板;3-4-条形连接件;3-4-1-连接块体;3-4-2-单条体;5-排湿间隙;4-横向排湿通道;6-第二内侧板;7-第二中间网片;8-第二外侧板;9-水平网片;10-建筑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包括一体板和隔离用托框3,一体板设置在隔离用托框3内,所述隔离用托框3包括顶板3-1、底板3-2、两个侧面板3-3和多个条形连接件3-4,两个侧面板3-3竖直并列设置,顶板3-1和底板3-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侧面板3-3之间,多个条形连接件3-4沿侧面板3-3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两个侧面板3-3之间,相邻两个条形连接件3-4之间形成有横向排湿通道4,一体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3-1和底板3-2相贴紧设置,一体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板3-3内壁相贴紧设置,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贴紧在每个条形连接件3-4的内壁上,一体板通过多个条形连接件3-4与建筑外墙10相连接;所述一体板包括上板1和下板2,上板1和下板2从上至下依次竖直,下板2包括内板2-1和外板2-2,内板2-1的一侧面朝向建筑外墙10设置,内板2-1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外板2-2,上板1和内板2-1均为耐火板,外板2-2为保温板。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用托框3中多个条形连接件3-4相对的另一端为敞口端,即敞口端为顶板3-1、底板3-2和两个侧面板3-3围合形成,用于露出上板1和下板2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从而确保隔音和耐火的基本使用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用托框3既能够增强一体板的排潮通气的效果,还能够提升一体板的整体性,减少施工人员直接接触上板1的机率,只需把持隔离用托框3的端角进行安装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条形连接件3-4的外壁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建筑外墙10相连接,条形连接件3-4布置的密集程度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对应选择即可,确保多个条形连接件3-4的外壁面积不小于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一侧面面积的三分之二。
本实施方式中上板1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500mm。
本实施方式中顶板3-1、底板3-2、两个侧面板3-3分别沿各自板厚方向加工有多个通孔。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用托框3为超薄框体,其各个板的厚度一致,均小于且等于10mm。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的进一步限定,内板2-1和外板2-2的板厚之和等于上板1的板厚,内板2-1的板厚小于或等于上板1板厚的三分之一,外板2-2板厚的最低值为上板1板厚的三分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上板1包括第一内侧板1-1、第一中间网片1-2和第一外侧板1-3,第一内侧板1-1、第一中间网片1-2和第一外侧板1-3从室内至室外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一中间网片1-2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内侧板1-1和第一外侧板1-3相粘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板1-1的厚度大于第一外侧板1-3的厚度。如此设置能够确保上板1的隔音和耐火的基本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第一外侧板1-3的板厚和第一内侧板1-1的板厚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外侧板1-3的板厚小于或等于第一内侧板1-1的板厚的二分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内板2-1包括第二内侧板6、第二中间网片7和第二外侧板8,第二内侧板6、第二中间网片7和第二外侧板8从室内至室外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二中间网片7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内侧板6和第二外侧板8相粘接,上板1和下板2之间设置有水平网片9,第二中间网片7的上端通过水平网片9与第一中间网片1-2固定连接制为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在样品多种材料进行试验过程中,确定了上板1和内板2-1均为岩棉板,外板2-2为挤塑板或真空绝热保温板为最佳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条形连接件3-4包括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交替连接制为一体,单条体3-4-2的厚度方向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方向同向,单条体3-4-2的宽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高度,单条体3-4-2的厚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每个连接块体3-4-1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面与其连接的单条体3-4-2的一侧同面设置,每个连接块体3-4-1另一侧面与一体板的外侧壁相贴紧设置,每个单条体3-4-2的另一侧面与一体板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湿间隙5,排湿间隙5与横向排湿通道4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用托框3用于为其对应的一体板起到支撑和托起的作用,一体板优选为真空绝热保温板。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用托框3不仅能够支撑其对应的一体板,还能够对一体板起到周向的立体防护效果,还能够配合一体板的内侧壁形成排放湿气的相关通道,持久耐用,不易从建筑外墙10上脱落。
进一步的,条形连接件3-4包括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交替连接制为一体,单条体3-4-2的厚度方向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方向同向,单条体3-4-2的宽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高度,单条体3-4-2的厚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每个连接块体3-4-1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面与其连接的单条体3-4-2的一侧同面设置,每个连接块体3-4-1另一侧面与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相贴紧设置,每个单条体3-4-2的另一侧面与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之间形成有排湿间隙5,排湿间隙5与横向排湿通道4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排湿间隙5与横向排湿通道4均为排湿通气通道,利于一体板持久耐用,具有自排湿、自通风且不易剥离的使用特点。建筑外墙10外设置有水泥砂浆找平层以及3-5mm厚粘结砂浆,隔离用托框3的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面与3-5mm厚粘结砂浆相粘接,隔离用托框3的露出一体板的敞口端涂抹有一层涂料饰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板和隔离用托框(3),一体板设置在隔离用托框(3)内,所述隔离用托框(3)包括顶板(3-1)、底板(3-2)、两个侧面板(3-3)和多个条形连接件(3-4),两个侧面板(3-3)竖直并列设置,顶板(3-1)和底板(3-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侧面板(3-3)之间,多个条形连接件(3-4)沿侧面板(3-3)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两个侧面板(3-3)之间,相邻两个条形连接件(3-4)之间形成有横向排湿通道(4),一体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3-1)和底板(3-2)相贴紧设置,一体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板(3-3)内壁相贴紧设置,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贴紧在每个条形连接件(3-4)的内壁上;
所述一体板包括上板(1)和下板(2),上板(1)和下板(2)从上至下依次竖直,下板(2)包括内板(2-1)和外板(2-2),内板(2-1)的一侧面朝向建筑外墙(10)设置,内板(2-1)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外板(2-2),上板(1)和内板(2-1)均为耐火板,外板(2-2)为保温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内板(2-1)和外板(2-2)的板厚之和等于上板(1)的板厚,内板(2-1)的板厚小于或等于上板(1)板厚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条形连接件(3-4)包括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多个连接块体(3-4-1)和多个单条体(3-4-2)交替连接制为一体,单条体(3-4-2)的厚度方向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方向同向,单条体(3-4-2)的宽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高度,单条体(3-4-2)的厚度小于连接块体(3-4-1)的厚度,每个连接块体(3-4-1)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面与其连接的单条体(3-4-2)的一侧同面设置,每个连接块体(3-4-1)另一侧面与一体板朝向建筑外墙(10)的一侧面相贴紧设置,每个单条体(3-4-2)的另一侧面与一体板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湿间隙(5),排湿间隙(5)与横向排湿通道(4)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上板(1)包括第一内侧板(1-1)、第一中间网片(1-2)和第一外侧板(1-3),第一内侧板(1-1)、第一中间网片(1-2)和第一外侧板(1-3)从靠近建筑外墙(10)至远离建筑外墙(10)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一中间网片(1-2)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内侧板(1-1)和第一外侧板(1-3)相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外侧板(1-3)的板厚小于或等于第一内侧板(1-1)的板厚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内板(2-1)包括第二内侧板(6)、第二中间网片(7)和第二外侧板(8),第二内侧板(6)、第二中间网片(7)和第二外侧板(8)从靠近建筑外墙(10)至远离建筑外墙(10)方向依次竖直排列,第二中间网片(7)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内侧板(6)和第二外侧板(8)相粘接,上板(1)和下板(2)之间设置有水平网片(9),第二中间网片(7)的上端通过水平网片(9)与第一中间网片(1-2)固定连接制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上板(1)和内板(2-1)均为岩棉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外板(2-2)为挤塑板或真空绝热保温板。
CN202122657403.1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Active CN216075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403.1U CN216075667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403.1U CN216075667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5667U true CN21607566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7403.1U Active CN216075667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5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Ajmi et al. Simul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Kuwaiti domestic buildings
Odgaard et al. Interior insulation—Characterisation of the historic, solid masonry building seg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heat saving potential by 1d, 2d, and 3d simulation
CN216075667U (zh)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复合板
CN2825795Y (zh) 岩棉夹芯防火板
McLeod et al. Costs of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ouses in a cool-temperate climate
CN203583769U (zh) 带有孔洞的双叶钢丝网架混凝土夹心复合保温外墙板
CN211312914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板防火结构
CN208039574U (zh)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楼板
CN210194913U (zh) 一种房屋建筑防水板结构
Peng et al. How the roofing morphology and housing form affect energy performance of Shanghai’s workers’ village in urban regeneration
CN205726760U (zh) 一种基于真空隔热材料的新型节能机柜和机房
CN219491545U (zh) 隔热型铝塑板
CN202577623U (zh) 具有高热阻和热稳定性的内墙保温房屋
CN205259679U (zh) 隔音隔热室
CN109339298A (zh) 一种轻钢龙骨铝锥芯航空板隔墙
CN216075640U (zh) 一种隔离式外保温系统
CN205314279U (zh)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复合硅酸盐板
Sobczyk et al. Thermal comfort in a passive solar building
CN217759558U (zh) 防漏蒸压加气混凝土保温一体化板
CN216520029U (zh) 一种装配外墙穿风管结构
CN217105638U (zh) 一种建筑用的外保温绿色建筑墙体
CN216948885U (zh) 一种保温环保建筑墙体
CN2709563Y (zh) 建筑隔音内墙
Changfeng et al. Energy-saving design strategy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ianjin area
CN207277606U (zh) 一种防腐保温抗老化外墙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