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5365U -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5365U
CN216075365U CN202122388764.0U CN202122388764U CN216075365U CN 216075365 U CN216075365 U CN 216075365U CN 202122388764 U CN202122388764 U CN 202122388764U CN 216075365 U CN216075365 U CN 216075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ilet
water supply
pipe
drainage
guest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87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永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87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5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5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5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包括靠近客房走道侧布置的客房卫生间和一体浇筑成型于所述客房卫生间地面楼板底部的下排水外检管沟,且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的检修口位于下层所述客房走道顶部的天棚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酒店卫生间内的洁具和给排水结构布局,将客房卫生间内的下穿排水管设置在下排水外检管沟内,大量减少了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隐蔽工程,达成酒店卫生间保持干爽洁净、检修给排水管道均不破坏防水及饰面层,不干扰相邻房间、节省费用费、缩短工期的目的,极大提高了酒店卫生间给排水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间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在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人们逐渐选择在生活之余进行外出旅游,达到放松和减压的目的,以便能更加有效地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外出需要住宿,自然,酒店住宿成为了人们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问题。
现有的酒店客房格局大多是大同小异,尤其是卫生间的设计,如图1和图2 所示,马桶间、淋浴区以及洗漱区在同一空间内为三合一结构,淋浴区靠近过道布置,与马桶间和洗漱区采用玻璃隔断隔开。目前酒店卫生间给水方式主要为剔墙埋入给水管,再面砖覆盖。而酒店卫生间排水方式普遍采用隔层下排水,具体是在下层楼板下铺设排水管道并设检修管井,卫生器具的排水管穿过本层楼板进入下层空间,在下层楼板空间内接入排水立管,出现故障时需进入下层酒店卫生间在天棚和公用管井维护检修。
现有酒店卫生间通常在技术上存在的如下问题:1)隔层下排水容易如渗漏下层,须进入下层酒店卫生间才能检修,会导致两间客房不能使用;2)酒店卫生间公用管井占用平面面积,仅检修时才会使用,不经济;3)给水管为墙面剔槽埋管,可能破坏结构,影响房屋安全;4)完成装修后,给、排水管(主要是接口处)如出现渗水,将在墙体内无规律渗漏漫延,不易判断漏点,封堵十分困难,且引发潮湿环境破坏饰面,滋生霉菌,损害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极大提高酒店卫生间给排水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包括靠近客房走道侧布置的客房卫生间和一体浇筑成型于所述客房卫生间地面楼板底部的下排水外检管沟,且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的检修口位于下层所述客房走道顶部的天棚内。
进一步地,所述客房卫生间内的马桶排水口、淋浴排水口和洗手盆排水口靠近其外侧的长边布置,并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内横向铺设的污水管道和废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客房走道侧的墙体上竖向设置有外检给水管道,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出水口对应连接所述客房卫生间内的马桶、淋浴器和洗手盆,上端进水口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内横向铺设的热水给水横管和冷水给水横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检给水管道分别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淋浴冷水给水立管、淋浴热水给水立管、马桶给水立管、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客房走道侧的墙体下部铺设有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埋设于所述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内,且于所述外检给水管道下端的管线接口出分别开设有第一检修坑、第二检修坑和第三检修坑。
进一步地,所述客房卫生间为一长方体空间,其包括连通客房和所述客房走道的客房门和位于所述客房门右侧靠墙纵向布置的洗手台;
其中,具有所述马桶排水口的马桶区、具有所述淋浴排水口的淋浴区依次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左端侧,而具有所述洗手盆排水口的洗漱区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右端侧。
进一步地,所述洗手台上设置有洗手台排水口和洗手台给水口,所述洗手台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洗手盆排水口,所述洗手台给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客房卫生间一端侧对应马桶区、淋浴区的位置设置有低于卫生间楼面且周边上翻的防渗水地梁,另一端侧对应所述客房门背部的墙体转角处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废水立管、排气立管和污水立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马桶区对应的墙体上设置马桶给水管,其中:
所述马桶给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马桶给水立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马桶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淋浴区对应的墙体上设置淋浴热水给水管和淋浴冷水给水管,其中:
所述淋浴热水给水管和淋浴冷水给水管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淋浴冷水给水立管和淋浴热水给水立管,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淋浴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洗手台对应的墙体上设置洗手盆热水给水管和洗手盆冷水给水管,其中:
所述洗手盆热水给水管和洗手盆冷水给水管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另一端通过管道经所述洗手台给水口连接洗手盆。
进一步地,所述客房卫生间的内侧下部沿长边布置有双面衣柜和单面衣柜;
其中,所述双面衣柜一侧柜门朝向卫生间马桶区,另一侧柜门朝向客房卧室。
进一步地,所述客房卫生间的顶部背靠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空调室内机位和大件储物空间位;
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位于洗手盆上方及入户走道上方位置,所述大件储物空间位位于所述双面衣柜和单面衣柜上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空间,其与顶部的楼面一体浇筑而成,且其长度等于所述客房卫生间的长度,净宽度为500-900mm,净高度为1200-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渗漏泛水,且所述防渗漏泛水的外侧横向设置热水给水横管和冷水给水横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渗漏泛水上纵向设置有连通其两侧的泄水管,且于所述泄水管的入口处装设有智能漏水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及其上设置的热水给水横管和冷水给水横管均设置于所述客房走道上方的天棚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将客房卫生间内的下穿排水管设置在下排水外检管沟内,排水管和地面防水层如有漏水可立即发现检修,达成酒店卫生间保持干爽洁净、检修给排水管道均不破坏防水及饰面层,不干扰相邻房间、节省费用费、缩短工期的目的;
(2)将给排水管道安装在酒店卫生间背侧靠走道的找平层内并在管线接口处设检修孔,使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管线安装、检修都不会破坏酒店卫生间楼墙面防水层,延长了酒店卫生间使用寿命,也不干扰客人生活;
(3)在下排水外检管沟的背部靠客房侧设置一体成型的室内管沟,该室内管沟在洗手盆和入户走道上方为空调室内机位,在衣柜上方为大件储物空间位,合理排布功能,充分利用空间;
(4)将洗手台和洗手盆位布置在客房门右侧,进门后即可方便洗手消毒,避免马桶排水时飞溅,减少卫生间门把手的病菌传染;且充分利用客房门后侧区域隐藏布置废水立管、排气立管和污水立管,间接增大了卫生间空间面积;
(5)在客房卫生间内侧远离客房走道的长边设置单面衣柜和双面衣柜,双面衣柜面对马桶区,从客房和马桶区均可打开双面衣柜,方面沐浴前、后挂取衣物,使用灵活方面;
(6)通过调整酒店卫生间内的洁具和给排水结构布局,大量减少了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隐蔽工程,避免隐形质量问题,并克服了“维修给排水管线,就会破坏楼墙面防水”这一对传统矛盾,极大提高了酒店卫生间给排水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酒店卫生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酒店卫生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第一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第二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第一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第二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第三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的第四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地面防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的给、排水管线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001-走道,002-房间门,003-衣柜,004-管井,005-污水立管,006-排气立管, 007-废水立管,008-检修门,009-淋浴区,010-马桶,011-洗手盆;
100-客房走道,101-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2-淋浴热水给水立管,103-、马桶给水立管,104-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5-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6-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7-第一检修坑,108-第二检修坑,109-第三检修坑;
200-客房卫生间,201-马桶排水口,202-淋浴排水口,203-废水立管,204- 排气立管,205-污水立管,206-洗手盆排水口,207-洗手台排水口,208-双面衣柜,209-单面衣柜,210-马桶给水管,211-防渗水地梁,212-空调室内机位,213- 大件储物空间位,214-淋浴热水给水管,215-淋浴冷水给水管,216-洗手盆热水给水管,217-洗手盆冷水给水管,218-洗手台给水口,219-侧溢水口;
300-下排水外检管沟,301-热水给水横管,302-冷水给水横管,303-防渗漏泛水,304-污水管道,305-废水管道,306-泄水管,307-智能漏水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酒店客房卫生间中马桶间、淋浴区以及洗漱区在同一空间内为三合一结构,淋浴区靠近过道001布置,与马桶间和洗漱区采用玻璃隔断隔开,房间门002后侧布置预感003。卫生间给水方式主要为剔墙埋入给水管015,再面砖覆盖设马桶水箱014。而酒店卫生间排水方式普遍采用隔层下排水,具体是在下层楼板下铺设排水管013道并设检修管井004,检修管井004侧开设检修门008,内部布置污水立管005、排气立管006和废水立管007,卫生器具如马桶010、淋浴池009和洗手盆011的排水管穿过本层楼板进入下层空间,在下层楼板空间内接入排水立管012,出现故障时需进入下层酒店卫生间在天棚和公用管井维护检修。
为解决上述现有酒店客房常规采用的隔层下排水方式容易渗漏下层,须进入下层酒店卫生间才能检修,由此会导致两间客房不能使用的缺陷,如图3和图 4所示,提供了一种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靠近客房走道100侧客房卫生间200和对应布置于客房卫生间200楼板底部的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两部分,至少客房走道100和客房卫生间200的楼板采用井字楼板,以节省梁高,适应客房走道100天棚可能出现的集中空调管线。每个酒店客房对应配设有一个独立的所述客房卫生间200,所述客房卫生间200整体呈长方形结构,靠近客房门位于客房的靠近客房走道100侧,且所述客房卫生间200内的马桶排水口201、淋浴排水口202和洗手盆排水口206靠近其外侧的长边布置。
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呈侧开口且位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下方外侧位置,用于布置客房卫生间200的给排水管道如上述所述的马桶排水口201、淋浴排水口202和洗手盆排水口206,所述马桶排水口201、淋浴排水口202和洗手盆排水口206通过穿过卫生间楼面的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横向铺设的污水管道304和废水管道305。
具体地,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的侧开口开设于所述客房走道100一侧的墙体顶部至上层卫生间楼板,不进入下层的客房内便可以在下层的客房走道 100内对上层的客房卫生间200进行检修,且检修不会破坏客房卫生间200的楼面防水层,延长了酒店卫生间使用寿命,也不干扰客人生活,极大地提高酒店卫生间给排水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克服现有酒店客房给水管均为墙面剔槽埋管的构造方式,可能破坏结构,影响房屋安全的缺陷,如图3、图4和图13所示,将客房卫生间200的给水管均设置在所述客房走道100外侧的墙体上形成竖向设置有外检给水管道,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出水口对应连接所述客房卫生间200 内的马桶、淋浴器和洗手盆,上端进水口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横向铺设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
横向布置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冷水给水横管302和竖向布置的外检给水管道均设置在客房走道100侧,可直接在客房走道100内对横向布置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冷水给水横管302和竖向布置的外检给水管道对管路进行检修维护,而无须进入下层的客房卫生间200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图8和图13所示,所述外检给水管道分别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1、淋浴热水给水立管 102、马桶给水立管103、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所述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1、淋浴热水给水立管102并排布置在对应客房卫生间 200的淋浴区侧的走道墙体上,马桶给水立管103布置在对应客房卫生间200的马桶侧的走道墙体上,而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则并排布置的对应洗手盆排水口206侧的过道墙体上,实现卫生间供水。
此外,所述客房走道100侧的墙体下部铺设有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6,通过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6对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1、淋浴热水给水立管102、马桶给水立管103、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的下端进行隐藏,提高客房走道100两侧的美观度。
具体地,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埋设于所述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6内,且于外检给水管道下端的管线接口出分别开设有第一检修坑107、第二检修坑 108和第三检修坑109,用于各对应的给水管接头进行安装及维护。在客房卫生间200完成装修后,若卫生间给、排水管及接口如出现渗水,各给水立管和检修坑的结构设计,有有效避免渗水在墙体内无规律渗漏漫延,且可通过对应的检修坑很容易的判断漏点,便于封堵,而且还能够潮湿环境破坏饰面,滋生霉菌,保证了墙面的干爽洁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 11所示,所述客房卫生间200为一长方体空间,其包括连通客房卧室和所述客房走道100的客房门和位于所述客房门右侧靠墙纵向布置的洗手台,其中,具有所述马桶排水口201的马桶区、具有所述淋浴排水口202的淋浴区依次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左端侧,而具有所述洗手盆排水口206的洗漱区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右端侧。
相对现有酒店客房设计中在客房门后侧设置衣柜的方案,本实施例在客房门后侧设计为洗手台,用于安装洗手盆。所述洗手盆位于客房门右侧的结构布局,便于进门后即可洗手消毒,避免马桶排水时飞溅,减少卫生间门把手的病菌传染。具体地,在所述洗手台上设置有洗手台排水口207和洗手台给水口218,所述洗手台排水口207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洗手盆排水口206,所述洗手台给水口218通过管道连接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
相对现有酒店卫生间设计公用管井占用平面面积的缺陷,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客房卫生间200内的洁具布局。将所述客房卫生间200一端侧对应马桶区、淋浴区的位置设置有低于卫生间楼面且周边上翻的防渗水地梁211,防渗水地梁211 做防水处理用于布置马桶区和淋浴区。具体地,淋浴区、马桶区域低于客房楼面约100mm的并上翻100毫米防渗水地梁211,且在马桶区门洞处上翻约50mm。且还应当注意的是,所述上翻100mm且在马桶区门洞处上翻50mm的防渗水地梁211,环绕客房卫生间200淋浴区和马桶区四周并和酒店卫生间底板一起现浇而成,并铺设有排防水层,防止酒店卫生间地面向其他房间渗透。
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另一端侧对应所述客房门背部的墙体转角处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废水立管203、排气立管204和污水立管205,充分利用客房门背部墙角空间,取消公用管井的结构设计,将废水立管203、排气立管204和污水立管205隐藏在客房门后侧,具体地,可采用隔板将废水立管203、排气立管204 和污水立管205围设在墙角出,配合洗手台,提高门后整体美观度。
此外,如图3、图6、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为实现给淋浴器、马桶器及洗手盆供水,在第一检修坑107、第二检修坑108和第三检修坑109 的位置分别设置对应的淋浴给水管、马桶给水管和洗手盆给水管,淋浴给水管、马桶给水管和洗手盆给水管的两端接口距客房卫生间200地面约200-600mm,优选为250-550mm,较优选为320-500mm,更优选为400-450mm。
在其中一个方面,在所述马桶区对应的墙体上贯穿设置有马桶给水管210,所述马桶给水管210的一端连接所述马桶给水立管103的下端,并于该连接处的墙体上开设第二检修坑108。所述马桶给水管210的另一端连接马桶器,通过马桶给水立管103经马桶给水管210为马桶器供水。
在其中另一个方面,所述淋浴区对应的墙体上设置淋浴热水给水管214和淋浴冷水给水管215,其中:所述淋浴热水给水管214和淋浴冷水给水管215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1和淋浴热水给水立管102,并与该连接处的墙体上开设第一检修坑107,所述淋浴热水给水管214和淋浴冷水给水管 215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淋浴器,用于向淋浴器提供冷水和热水。
在其中第三个方面,所述洗手台对应的墙体上设置洗手盆热水给水管216和洗手盆冷水给水管217,其中:所述洗手盆热水给水管216和洗手盆冷水给水管 217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 105,并于该连接处的墙体上开设第三检修坑109。且所述洗手盆热水给水管216 和洗手盆冷水给水管217的另一端通过管道经所述洗手台给水口218连接洗手盆,用于向洗手盆提供冷水和热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2所示,为提高客房卫生间使用的便捷性,充分利用调整后的空间布局,相对于靠近客房走道100墙体布置的马桶区和淋浴区,创造性地在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内侧下部沿长边布置有双面衣柜208和单面衣柜209其中,所述双面衣柜208一侧柜门朝向卫生间马桶区,另一侧柜门朝向客房卧室,从客房和马桶区均可打开柜门,方面沐浴前、后挂取衣物。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为充分利用客房卫生间200的空间,合理排布功能区间,在下排水外检管沟的背部靠客房侧设置一体成型的室内管沟,将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顶部背靠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 300位置的室内管沟设置为空调室内机位211和大件储物空间位213,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位于洗手盆上方及入户走道上方位置,所述大件储物空间位213位于所述双面衣柜208和单面衣柜209上方位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3所示,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空间,其与顶部的楼面以及背部的室内管沟采用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且其长度等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长度,净宽度为500-900mm,净高度为1200-1500mm。具体地,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 300的长度和酒店卫生间200等长,净宽度为600毫米,底板较楼面下降900毫米,和卫生间楼面一起为钢筋混凝浇铸并设防水层,上层排水横管如污水管道 304和废水管道305固定在该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
值得注意的是,由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和其背部的室内管沟构成的倒T字形构造,其水平形状及面积等于客房卫生间200的水平面积,且该倒T字形构造也构成了客房卫生间200的顶部封板,充分利用客房卫生间200的顶部空间。
此外,为及时发现上层客房卫生间200的污废水渗漏,在上层客房卫生间 200底部楼板的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渗漏泛水303,且所述防渗漏泛水303的外侧横向设置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并在所述防渗漏泛水303上纵向设置有连通其两侧的泄水管306,且于所述泄水管306的入口处装设有智能漏水报警器307,根据需要智能漏水报警器307可以设置为多个,均布在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便于报警检修,减少渗漏损失。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及其上设置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均设置于所述客房走道100上方的天棚内,即客房卫生间200给排水管道均在卫生间外侧的客房走道100及其上空的天棚内进行安装和检修。
综上,本发明通过在酒店卫生间楼墙面背水侧设置给排水管道,大量减少了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隐蔽工程,避免隐形质量问题,并克服了“维修给排水管线,就会破坏楼墙面防水层”这一对传统矛盾。达成酒店卫生间保持干爽洁净、检修给排水管道均不破坏防水及饰面层,不干扰相邻客房、节省费用、缩短工期的目的,且将极大提高酒店卫生间给排水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近客房走道(100)侧布置的客房卫生间(200)和一体浇筑成型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地面楼板底部的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且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的检修口位于下层所述客房走道(100)顶部的天棚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内的马桶排水口(201)、淋浴排水口(202)和洗手盆排水口(206)靠近其外侧的长边布置,并通过管道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横向铺设的污水管道(304)和废水管道(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走道(100)侧的墙体上竖向设置有外检给水管道,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出水口对应连接所述客房卫生间(200)内的马桶、淋浴器和洗手盆,上端进水口对应连接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内横向铺设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检给水管道分别包括竖向间隔布置的淋浴冷水给水立管(101)、淋浴热水给水立管(102)、马桶给水立管(103)、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走道(100)侧的墙体下部铺设有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6),所述外检给水管道的下端埋设于所述找平层兼给水管理层(106)内,且于所述外检给水管道下端的管线接口出分别开设有第一检修坑(107)、第二检修坑(108)和第三检修坑(10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为一长方体空间,其包括连通客房和所述客房走道(100)的客房门和位于所述客房门右侧靠墙纵向布置的洗手台;
其中,具有所述马桶排水口(201)的马桶区、具有所述淋浴排水口(202)的淋浴区依次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左端侧,而具有所述洗手盆排水口(206)的洗漱区位于所述客房门的右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手台上设置有洗手台排水口(207)和洗手台给水口(218),所述洗手台排水口(207)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洗手盆排水口(206),所述洗手台给水口(218)通过管道连接洗手盆冷水给水立管(104)和洗手盆热水给水立管(1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一端侧对应马桶区、淋浴区的位置设置有低于卫生间楼面且周边上翻的防渗水地梁(211),另一端侧对应所述客房门背部的墙体转角处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废水立管(203)、排气立管(204)和污水立管(2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内侧下部沿长边布置有双面衣柜(208)和单面衣柜(209);所述双面衣柜(208)一侧柜门朝向卫生间马桶区,另一侧柜门朝向客房卧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顶部背靠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空调室内机位(212)及大件储物空间位(2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空间,其与顶部的楼面一体浇筑而成,且其长度等于所述客房卫生间(200)的长度,净宽度为500-900mm,净高度为1200-15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渗漏泛水(303),且所述防渗漏泛水(303)的外侧横向设置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泛水(303)上纵向设置有连通其两侧的泄水管(306),且于所述泄水管(306)的入口处装设有智能漏水报警器(307)。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酒店卫生间下排水外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水外检管沟(300)及其上设置的热水给水横管(301)和冷水给水横管(302)均设置于所述客房走道(100)上方的天棚内。
CN202122388764.0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Active CN216075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8764.0U CN21607536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8764.0U CN21607536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5365U true CN21607536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8764.0U Active CN21607536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5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50093Y (zh) 一种厨卫模块化同层侧排水装置
CN108385770B (zh)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侧立式中水储水及处理回用系统
Manderscheid The water management of Greek and Roman baths
KR100967788B1 (ko) 욕실 플로어 레벨 업 및 층상 배관의 설치가 가능한 욕실실시공법
CN216075365U (zh) 一种酒店卫生间下排外检结构
CN113775002B (zh) 一种酒店卫生间给排水系统
CN112459546A (zh) 一种不降板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101871228A (zh) 建筑物墙体内的排水管道系统
CN213391362U (zh) 一种卫生高效的厨卫排水系统
CN215406339U (zh) 一种卫生间同层给排水结构
CN112538988A (zh) 一种不降板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113622486B (zh) 一种背检式卫生间给排水结构
CN112459545A (zh) 一种不降板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219219266U (zh)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墙排水系统
CN101881041A (zh) 地漏下沉式同层排水施工的方法
CN217517796U (zh) 一种用于公寓的小面宽厨卫集成组合
CN217078979U (zh) 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
CN218952320U (zh) 一种住宅楼厨卫无干扰独立排水结构
CN214740216U (zh) 一种不降板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220469015U (zh) 一种易返水的异层排水卫生间的防返水排水系统
CN215166175U (zh) 一种卫生间排水管道系统及同层排水卫生间
JP2979831B2 (ja) ユニットバスルームの排水構造
CN218205479U (zh)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暗藏管井结构
CN215564760U (zh) 一种不降板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217537284U (zh) 一种适用于租赁公寓的小面宽全明厨卫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