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3825U -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3825U
CN216073825U CN202122206798.3U CN202122206798U CN216073825U CN 216073825 U CN216073825 U CN 216073825U CN 202122206798 U CN202122206798 U CN 202122206798U CN 216073825 U CN216073825 U CN 216073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ermentation
groups
she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067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召丽
于顺业
孙翔涛
潘文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REEN LAND ENVIRON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REEN LAND ENVIRON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REEN LAND ENVIRON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REEN LAND ENVIRON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067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3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3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3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包括发酵棚,所述发酵棚的上端设置有两组U型密封槽,所述U型密封槽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多组密封膜,每组所述密封膜的下端固定连有四组第一支撑杆,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同一组密封膜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连接块,每组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气缸,能通过第二伸缩杆拉近或远离同一组密封膜下方的两组连接块,从而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使同一组密封膜下方的两组第一支撑杆的距离拉长或缩短,使密封膜可以盖住曝气部分,同时卷帘器启动,使卷帘门对发酵棚进行分割,同时密封膜可将水蒸气收纳至U型密封槽。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背景技术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
现有的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设计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好氧发酵棚结构设计在进行曝气时要同步曝气,且不分区,导致每天堆料放在一起,最后导致堆料的堆积过多,且无法分辨堆料是那一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包括发酵棚,所述发酵棚的上端设置有两组U型密封槽,所述U型密封槽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多组密封膜,每组所述密封膜的下端固定连有四组第一支撑杆,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同一组密封膜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连接块,每组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每组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每组第二连接杆和每组第一连接杆均与一组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同一组密封膜的下方的一组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与另一组连接块固定连接,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另一组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卷帘器,所述卷帘器下方设置有卷帘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酵棚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透明挡板,每组所述透明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支撑杆,每组透明挡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棚门,每组所述棚门上方设置有滑槽,每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每组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与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酵棚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内壁底端设置有多组曝气槽,所述发酵棚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第二曝气泵,每组所述第二曝气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每组第二连接管与发酵棚底端的曝气槽相通,每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每组所述发酵棚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板,每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曝气泵,每组所述第一曝气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与发酵棚两侧的曝气槽相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酵棚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发酵棚的一侧设置有智能自动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气缸,能通过第二伸缩杆拉近或远离同一组密封膜下方的两组连接块,从而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使同一组密封膜下方的两组第一支撑杆的距离拉长或缩短,使密封膜可以盖住曝气部分,同时卷帘器启动,使卷帘门对发酵棚进行分割,同时密封膜可将水蒸气收纳至U型密封槽,避免水滴落下使堆料产生厌氧反应,影响发酵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多组第一曝气泵和第二曝气泵,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分别对发酵棚的不同位置进行曝气,使曝气的位置可控,方便进行分段曝气,加热器能对第二连接管通过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发酵棚处于合适的温度,加速发酵菌的发酵速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气缸,能够通过控制第一伸缩杆的收缩,使第一伸缩杆在滑槽上滑动,从而使第一气缸可以带动棚门的打开和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的密封膜、卷帘器、卷帘门、第一支撑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的密封膜、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透明挡板;2、密封膜;3、发酵棚;4、第一连接管;5、第一曝气泵;6、支撑板;7、棚门;8、第二曝气泵;9、加热器;10、第二连接管;11、斜板;12、行走轮;13、第一支撑杆;14、第一气缸;15、第二支撑杆;16、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连接块;19、第二伸缩杆;20、第二气缸;21、滑槽;22、U型密封槽;23、曝气槽;24、第一伸缩杆;25、连接杆; 26、智能自动控制器;27、卷帘器;28、卷帘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包括发酵棚3的上端设置有两组U型密封槽22,U型密封槽22 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多组密封膜2,可将水蒸气收纳至U型密封槽22,避免水滴落下使堆料产生厌氧反应,影响发酵效果,每组密封膜2的下端固定连有四组第一支撑杆13,每组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2,行走轮12方便第一支撑杆13的移动,同一组密封膜2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连接块18,每组连接块1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每组连接块1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且每组第二连接杆17和每组第一连接杆16均与一组第一支撑杆13转动连接,同一组密封膜2的下方的一组连接块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0,第二气缸20的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9,且第二伸缩杆19与另一组连接块18固定连接,每组第一支撑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且连接杆25与另一组第一支撑杆13固定连接,第二气缸20,能通过第二伸缩杆19拉近或远离同一组密封膜2下方的两组连接块 18,从而使第一连接杆16和第二连接杆17转动,使同一组密封膜2下方的两组第一支撑杆13的距离拉长或缩短,使密封膜2可以盖住曝气部分,同时密封膜2可将水蒸气收纳至U型密封槽22,避免水滴落下使堆料产生厌氧反应,影响发酵效果,方便通气和光照,两组第一支撑杆13之间设置有卷帘器27,卷帘器27下方设置有卷帘门28,同时卷帘器27启动,使卷帘门28对发酵棚3进行分割,卷帘门28可对发酵棚3内部空间进行分割。
发酵棚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透明挡板1,每组透明挡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支撑杆15,每组透明挡板1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棚门7,每组棚门7上方设置有滑槽21,每组第二支撑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14,每组第一气缸1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4,且第一伸缩杆24 与滑槽21滑动连接,第一气缸14能够通过控制第一伸缩杆24的收缩,使第一伸缩杆24在滑槽21上滑动,从而使第一气缸14可以带动棚门7的打开和关闭。
发酵棚3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内壁底端设置有多组曝气槽23,发酵棚3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第二曝气泵8,每组第二曝气泵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且每组第二连接管10与发酵棚3底端的曝气槽23相通,每组第二连接管10上设置有加热器9,每组发酵棚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板6,每组支撑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曝气泵5,每组第一曝气泵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且第一连接管4与发酵棚3两侧的曝气槽23相通,多组第一曝气泵5和第二曝气泵8通过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10,能分别对发酵棚3的不同位置进行曝气,使曝气的位置可控,方便进行分段曝气,加热器9能对第二连接管10通过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发酵棚3处于合适的温度,加速发酵菌的发酵速度,发酵棚3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板11,发酵棚3的一侧设置有智能自动控制器26。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天进料,第一气缸14控制第一伸缩杆 24收缩控制前侧的棚门7打开,进料结束后,第一气缸14控制第一伸缩杆 24伸长控制密封门关闭,同时对应的第二气缸20控制对应的第二伸缩杆19 收缩,对应的密封膜2在第一连接杆16和第二连接杆17的作用下进行舒张,盖住对应堆料位置,形成相对密闭的环境,同时对应的卷帘器27启动,卷帘门28拉下对发酵棚3空间进行分割,通过智能自动控制器26控制堆料部分对应的第一曝气泵5和第二曝气泵8进行曝气,第二天进料从后方进料口进入堆放地点,进行同样操作,对第二天堆料进行密封曝气发酵,第三天从后方进料口进入堆放地点,进行同样操作,对第三天堆料进行密封曝气发酵,依次类推第十五天进料后。第十六天,第一天投放堆料已充分反应,打开前部棚门7取料,每天一次对发酵完成的堆料进行取出,同时另一个发酵棚3 重复第一个发酵棚3的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包括发酵棚(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棚(3)的上端设置有两组U型密封槽(22),所述U型密封槽(2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多组密封膜(2),每组所述密封膜(2)的下端固定连有四组第一支撑杆(13),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2),同一组密封膜(2)的下方设置有两组连接块(18),每组连接块(1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每组所述连接块(1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且每组第二连接杆(17)和每组第一连接杆(16)均与一组第一支撑杆(13)转动连接,同一组密封膜(2)的下方的一组所述连接块(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0),所述第二气缸(20)的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9),且第二伸缩杆(19)与另一组连接块(18)固定连接,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且连接杆(25)与另一组第一支撑杆(13)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13)之间设置有卷帘器(27),所述卷帘器(27)下方设置有卷帘门(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棚(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透明挡板(1),每组所述透明挡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支撑杆(15),每组透明挡板(1)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棚门(7),每组所述棚门(7)上方设置有滑槽(21),每组所述第二支撑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14),每组所述第一气缸(1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4),且第一伸缩杆(24)与滑槽(2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棚(3)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内壁底端设置有多组曝气槽(23),所述发酵棚(3)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第二曝气泵(8),每组所述第二曝气泵(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且每组第二连接管(10)与发酵棚(3)底端的曝气槽(23)相通,每组所述第二连接管(10)上设置有加热器(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发酵棚(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支撑板(6),每组所述支撑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一曝气泵(5),每组所述第一曝气泵(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且第一连接管(4)与发酵棚(3)两侧的曝气槽(23)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棚(3)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板(11),所述发酵棚(3)的一侧设置有智能自动控制器(26)。
CN202122206798.3U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Active CN216073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6798.3U CN216073825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6798.3U CN216073825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3825U true CN21607382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06798.3U Active CN216073825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3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5552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biogas and compost
CN207987061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10458113U (zh) 一种可控的堆积发酵装置
WO2018041207A1 (zh) 好氧微生物发酵方法、装置及处理系统
CN111578624A (zh) 一种多能协同自适应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216073825U (zh) 一种自动可循环供料的好氧发酵棚结构
CN113200774A (zh) 一种农林有机固废肥热联产模块式热回收装置
CN103708692A (zh) 污泥单元封闭槽式oar处理系统
CN207252459U (zh) 畜禽养殖舍
CN115226531A (zh) 全密闭双膜二氧化碳气层保温气承式温室
CN101928162A (zh) 一种静态好氧发酵干燥塔及应用
CN102935442A (zh) 有机固体废物发酵系统
CN206237931U (zh) 一种采光通风食用菌栽培大棚
CN212051167U (zh) 一种有机肥布风装置
CN215269711U (zh) 高效采光的组装式日光温室
CN201517069U (zh) 一种静态好氧发酵干燥塔
CN110521801B (zh) 一种具有侧氧供给的好氧渥堆发酵用翻抛机
CN209330721U (zh) 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
CN210569751U (zh) 一种用于纺织布烘干切断设备
CN217809215U (zh) 一种沼渣高温好氧发酵堆肥装置
CN208414429U (zh) 一种静态发酵装置
CN214299928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发酵系统
CN211290798U (zh) 用于热泵烘干一体机的补风装置
CN219454577U (zh) 一种化工纤维生产原料烘干装置
CN214400283U (zh) 一种禽粪发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