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3468U -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3468U
CN216073468U CN202121272022.5U CN202121272022U CN216073468U CN 216073468 U CN216073468 U CN 216073468U CN 202121272022 U CN202121272022 U CN 202121272022U CN 216073468 U CN216073468 U CN 216073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ter
reaction
plate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20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mia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mia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mia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mia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20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3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3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3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主体、污水进水口和蝶阀,污水处理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两个隔板将的内部分成沉降仓、反应仓和净水仓,沉降仓的内部设置有下托板,下托板的上表面固接有集废池、沉降板和螺纹杆,反应仓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球,净水仓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离固接有第一吸附网板、第二吸附网板和第三吸附网板,的上方设置有箱体盖板,箱体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散气口,箱体盖板的上方固接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设置沉降板,可以阻隔污水中的不降解垃圾等物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利用第一水泵,可以给反应仓内增加氧气,便于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区的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镇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生活污水作为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治理形势不容乐观。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是城镇水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社区,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和不可降解垃圾,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是对这些垃圾进行打捞,极不方便,且对污水中的油脂无法做到去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主体、污水进水口和蝶阀,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的左侧壁设置有所述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水进水口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蝶阀,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的内部分成沉降仓、反应仓和净水仓,所述沉降仓的内部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的上表面固接有集废池、沉降板和螺纹杆,所述集废池的内部安装有吸油毡层,所述沉降板的左表面固接有遮挡板,所述沉降板的右表面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接有滑竿,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螺纹套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的下表面固接有轴承,所述反应仓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球,所述净水仓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离固接有第一吸附网板、第二吸附网板和第三吸附网板,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箱体盖板,所述箱体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散气口,所述箱体盖板的上方固接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固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两阀口分别固接有沉降水出水管和反应水循环管,所述第一水泵的排水端固接有沉降水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排水端固接有反应水进水管,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端固接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三阀口分别固接有第一净水出水管、第二净水出水管和第三净水出水管,所述第三水泵的排水端固接有净水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降水出水管固接在所述三通阀的下阀口,且所述沉降水出水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并延伸到所述沉降仓的底部,所述反应水循环管固接在所述第一水泵的上阀口,且所述反应水循环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并延伸到所述反应仓的底部,通过反应水循环管可以对反应仓内进行增氧,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净化污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气口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上方,所述反应水出水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并延伸到所述反应仓的上部,所述反应水进水管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并延伸到所述净水仓的内部,且所述反应水进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吸附网板的上方,由于微生物在和污水进行反应时会繁殖和死亡,底层可能会含有较多的死亡微生物,而选取的上层水含有的微生物较少,在后续中通过吸附网板进行过滤时,可延长后续吸附网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净水出水管、所述第二净水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均贯穿所述箱体盖板并延伸到所述净水仓的内部,所述第一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吸附网板和所述第二吸附网板之间,所述第二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吸附网板和所述第三吸附网板之间,所述第三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三吸附网板的下方,将三根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设置在不同高度,可以通过开启四通阀的阀门来分别对净水仓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最终净水出水口排出的水完全地被净化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的下表面固接于所述箱体盖板的上表面,所述滑竿贯穿所述箱体盖板且所述滑竿的底端固接于所述下托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可以避免手轮直接和箱体盖板之间的摩擦,且还能减小手轮和螺纹杆之间的摩擦当转动手轮时,在转动手轮时更加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竿对称分布于所述螺纹杆的两侧,限制沉降板,防止沉降板在上升的过程中横向转动偏移,保证沉降板能够垂直上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沉降板和吸油毡层,可以阻隔污水中的不降解垃圾和较大的树枝、混凝土等硬块,且使用吸油毡层可以将污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避免油脂进入到反应仓内影响微生物对污水的反应,设置螺纹杆和手轮可以将集废池升起,将堆积在集废池内的垃圾取出,并方便更换吸油毡层。
2、设置反应水循环管,可以将反应仓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水泵进行循环,便于污水充分的和生物填料球内的微生物进行反应,且在污水通过反应水循环管循环的过程中也能给反应仓内增加氧气,便于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3、将三根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设置在不同高度,可以通过开启四通阀的阀门来分别对净水仓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最终净水出水口排出的水完全地被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中沉降板及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污水处理箱主体;12、隔板;13、沉降仓;14、反应仓;15、净水仓;16、污水进水口;17、蝶阀;18、箱体盖板;19、下托板;20、集废池;21、螺纹杆;22、生物填料球;23、遮挡板;24、沉降板;25、固定块;26、沉降水出水管;27、三通阀;28、第一水泵;29、反应水循环管;30、散气口;31、反应水出水管;32、第二水泵;33、反应水进水管;34、第三水泵;35、净水出水口;36、四通阀;37、第一吸附网板;38、第一净水出水管;39、第二吸附网板;40、第二净水出水管;41、第三吸附网板;42、第三净水出水管;43、手轮;44、轴承;45、吸油毡层;46、滑竿;47、沉降水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主体11、污水进水口16和蝶阀17,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左侧壁设置有污水进水口 16,污水进水口16的内部设置有蝶阀17,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12,两个隔板12将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内部分成沉降仓13、反应仓14和净水仓15,沉降仓 13的内部设置有下托板19,下托板19的上表面固接有集废池20、沉降板24和螺纹杆21,集废池20的内部安装有吸油毡层45,沉降板24的左表面固接有遮挡板23,沉降板24的右表面固接有固定块25,固定块25的下表面固接有滑竿46,滑竿4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竿46对称分布于螺纹杆21的两侧,螺纹杆21的上端螺纹套接有手轮43,手轮43 的下表面固接有轴承44,轴承44的下表面固接于箱体盖板18的上表面,滑竿46贯穿箱体盖板18且滑竿46的底端固接于下托板19的上表面,反应仓14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球22,净水仓15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离固接有第一吸附网板37、第二吸附网板39和第三吸附网板41,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上方设置有箱体盖板18,箱体盖板18的内部开设有散气口30,散气口30设置在反应仓14的上方,反应水出水管31的下端贯穿箱体盖板 18并延伸到反应仓14的上部,反应水进水管33的下端贯穿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净水仓 15的内部,且反应水进水管33的下端口位于第一吸附网板37的上方,箱体盖板18的上方固接有第一水泵28、第二水泵32和第三水泵34,第一水泵28的进水端固接有三通阀 27,三通阀27的两阀口分别固接有沉降水出水管26和反应水循环管29,沉降水出水管 26固接在三通阀27的下阀口,且沉降水出水管26的下端贯穿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沉降仓13的底部,反应水循环管29固接在第一水泵28的上阀口,且反应水循环管29的下端贯穿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反应仓14的底部,第一水泵28的排水端固接有沉降水进水管 47,第二水泵32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31,第二水泵32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31,第二水泵32的排水端固接有反应水进水管33,第三水泵34的进水端固接有四通阀36,四通阀36的三阀口分别固接有第一净水出水管38、第二净水出水管40和第三净水出水管42,第三水泵34的排水端固接有净水出水口35,第一净水出水管38、第二净水出水管40和第三净水出水管42的下端均贯穿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净水仓15的内部,第一净水出水管38的下端口位于第一吸附网板37和第二吸附网板39之间,第二净水出水管40的下端口位于第二吸附网板39和第三吸附网板41之间,第三净水出水管42的下端口位于第三吸附网板41的下方,设置沉降板24可以阻隔污水中的不降解垃圾和较大的树枝、混凝土等硬块,使用吸油毡层45可以将污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避免油脂进入到反应仓14内影响微生物对污水的反应,设置螺纹杆21和手轮43 可以将集废池20升起,将堆积在集废池20内的垃圾取出,并方便更换吸油毡层45,设置反应水循环管29,可以将反应仓14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水泵28进行循环,便于污水充分的和生物填料球22内的微生物进行反应,且在污水通过反应水循环管29循环的过程中也能给反应仓14内增加氧气,便于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将三根净水出水管的下端口设置在不同高度,可以通过开启四通阀36的阀门来分别对净水仓15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最终净水出水口35排出的水完全地被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时,需先打开蝶阀17,将污水通过污水进水口16排进沉降仓13内,当污水进入到沉降仓13内后,会先接触到沉降板24,污水中的较大垃圾会被阻难,最终会沉积在集废池20的内部,污水中的油脂会被吸油毡层45吸收,当集废池20的内部堆积的垃圾较多时,可转动手轮43,使螺纹杆 21上移,从而将集废池20从沉降仓13的底部移动到沉降仓13的上方,将集废池20内的垃圾进行清理,然后更具需求,对吸油毡层45进行清理或更换,待处理完毕后,反向转动手轮43,使螺纹杆21下移,将沉降板24进行复位,此时遮挡板23遮挡在1的上方,可以有效地避免污水从沉降仓13的上方溅出,待沉降仓13装满污水后,开启第一水泵28,将污水通过沉降水出水管26和沉降水进水管47排进反应仓14内,使污水和生物填料球 22内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反应,由于反应过程中,污水中的氧气会被消耗,此时需关闭三通阀27下端口的阀门,开启上端口的阀门,重新开启第一水泵28,将反应仓14内的污水通过反应水循环管29和沉降水进水管47进行循环排放,保证反应仓14内有足够的氧气,当反应仓14内的污水和微生物反应处理后,开启第二水泵32,将上层水通过反应水出水管31和反应水进水管33排进净水仓15内,通过第一吸附网板37、第二吸附网板39和第三吸附网板41逐层过滤,将水中的微生物等异味进行过滤,再分别开启四通阀36三个进水口上的阀门,开启第三水泵34,逐层对净水出水口35排出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保证最终净水出水口35排出的水完全地被净化处理。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主体(11)、污水进水口(16)和蝶阀(17),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左侧壁设置有所述污水进水口(16),所述污水进水口(16)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蝶阀(17),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12),两个所述隔板(12)将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内部分成沉降仓(13)、反应仓(14)和净水仓(15),所述沉降仓(13)的内部设置有下托板(19),所述下托板(19)的上表面固接有集废池(20)、沉降板(24)和螺纹杆(21),所述集废池(20)的内部安装有吸油毡层(45),所述沉降板(24)的左表面固接有遮挡板(23),所述沉降板(24)的右表面固接有固定块(25),所述固定块(25)的下表面固接有滑竿(46),所述螺纹杆(21)的上端螺纹套接有手轮(43),所述手轮(43)的下表面固接有轴承(44),所述反应仓(14)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球(22),所述净水仓(15)的内部自上而下等距离固接有第一吸附网板(37)、第二吸附网板(39)和第三吸附网板(41),所述污水处理箱主体(11)的上方设置有箱体盖板(18),所述箱体盖板(18)的内部开设有散气口(30),所述箱体盖板(18)的上方固接有第一水泵(28)、第二水泵(32)和第三水泵(34),所述第一水泵(28)的进水端固接有三通阀(27),所述三通阀(27)的两阀口分别固接有沉降水出水管(26)和反应水循环管(29),所述第一水泵(28)的排水端固接有沉降水进水管(47),所述第二水泵(32)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31),所述第二水泵(32)的进水端固接有反应水出水管(31),所述第二水泵(32)的排水端固接有反应水进水管(33),所述第三水泵(34)的进水端固接有四通阀(36),所述四通阀(36)的三阀口分别固接有第一净水出水管(38)、第二净水出水管(40)和第三净水出水管(42),所述第三水泵(34)的排水端固接有净水出水口(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水出水管(26)固接在所述三通阀(27)的下阀口,且所述沉降水出水管(26)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所述沉降仓(13)的底部,所述反应水循环管(29)固接在所述第一水泵(28)的上阀口,且所述反应水循环管(29)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所述反应仓(1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气口(30)设置在所述反应仓(14)的上方,所述反应水出水管(31)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所述反应仓(14)的上部,所述反应水进水管(33)的下端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所述净水仓(15)的内部,且所述反应水进水管(33)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吸附网板(37)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水出水管(38)、所述第二净水出水管(40)和所述第三净水出水管(42)的下端均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并延伸到所述净水仓(15)的内部,所述第一净水出水管(38)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吸附网板(37)和所述第二吸附网板(39)之间,所述第二净水出水管(40)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吸附网板(39)和所述第三吸附网板(41)之间,所述第三净水出水管(42)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三吸附网板(4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44)的下表面固接于所述箱体盖板(18)的上表面,所述滑竿(46)贯穿所述箱体盖板(18)且所述滑竿(46)的底端固接于所述下托板(19)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竿(4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竿(46)对称分布于所述螺纹杆(21)的两侧。
CN202121272022.5U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6073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2022.5U CN21607346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2022.5U CN21607346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3468U true CN216073468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2022.5U Active CN21607346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34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7413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石膏浆液的循环式分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7413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石膏浆液的循环式分离装置
CN117427413B (zh) * 2023-12-20 2024-03-01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石膏浆液的循环式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6764B (zh) 一种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6073468U (zh) 一体化多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N109721130A (zh) 一种光催化技术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105417893B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243564U (zh) 一种高效a2o污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CN20630822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2089866U (zh) 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
CN209835892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10725578A (zh) 一种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的节地环保型市政综合体
CN206089345U (zh) 小型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8083558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新型净化槽及污水净化工艺
CN2741969Y (zh) 准好氧生物反应床
CN210065289U (zh) 一体式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CN212078822U (zh) 一种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的节地环保型市政综合体
CN2219749Y (zh) 一种矿井水处理机
CN105585120A (zh) 一种跌水曝气与厌氧处理一体化的治污装置
CN106007210A (zh)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08857103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
CN208667429U (zh) 一种农村污水生态化循环处理微环系统
CN105884146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5313189U (zh) 一种跌水曝气与厌氧处理一体化的治污装置
CN207046991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
CN207418517U (zh) 一种低碳环保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33423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桶
CN220745621U (zh) 建筑工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