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1435U -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1435U
CN216061435U CN202122049883.3U CN202122049883U CN216061435U CN 216061435 U CN216061435 U CN 216061435U CN 202122049883 U CN202122049883 U CN 202122049883U CN 216061435 U CN216061435 U CN 216061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embrane
suction pipe
air suction
cabinet body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498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高明
吴晓簿
吴晓晖
卫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UT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UT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498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1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1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1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柜体内安装有滤膜辊筒机构、滤膜、消毒装置、消毒腔排风机、吸气管,滤膜由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形成第一环形带,吸气管被包围在第一环形带内,并且吸气管的入口接触第一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一环形带遮蔽,消毒装置布置在第一环形带四周,柜体连通设置有消毒腔排风机管道,吸气管排气端穿过柜体连通设置吸排风机的管道,柜体正对吸气管的入口处开设与吸气管的入口轮廓吻合的通风口,滤膜允许气体透过并能将病原体截留在滤膜表面和膜孔内,并在柜体内被驱动着绕滤膜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通风口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本装置可有效防控核酸检测采样受检测人群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呼吸道核酸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咽拭子采样方法可能引起喷嚏、咳嗽和干呕,因此在获取拭子样本时,医护人员的接触风险是存在的。操作者往往需要正对患者口腔,采集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刺激性干咳,呕吐等症状使采集者暴露在带病毒的气溶胶中【贾丛康, 张绍刚.不同的呼吸道取样方法在COVID_19核酸检测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33卷第16期:2634-2636.】。为了防控医务人员被感染,专家、学者提出了大量的防控措施。
李春辉等介绍了【李春辉,黄勋,蔡虻,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2.】专家对发热门诊医生、护士、护工等人群的防护提出严格要求。认为发热门诊医生、护士、护工,高风险,需直接接触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暴露风险高。若对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等操作,暴露风险进一步增加。要求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应选择独立的区域,最好是独栋建筑。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包磊,米元元,朱丽群,等.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临床护理,2020,12 (3):185-189.】。
商车【商车,依维柯移动核酸检测车助力南京防疫,商用汽车新闻.2021,(15):12】介绍了高通量多功能P 2+核酸检测车,检测车还集负压防护、温度调节、样品传递、车内消毒等功能于一身,不仅能够协助群体核酸咽拭子采样、样品登记及样品整理工作,也为酷暑高温下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一次可以进行大体量样本的检可以进行大体量样本的检测。
胡冬等【胡冬,陈曦,胥明勇,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21,36(8):1011-1015.】针对我国临床PCR实验室都是按照二级生物安全标准设计和运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样本过程中,操作者和实验室都存在暴露风险的问题,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排查和改善,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进行了全流程的梳理,构建风险指标体系,找出高危环节,导出持续改进计划,运用管理工具,梳理流程查找原因,改变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模式,降低感染风险。
高颖等【高颖,王志栋,刘争,等.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舱气压气流模式研究[J]. 中国计量2021.7:90-93】介绍了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舱的结构及气压气流模式,合理的气压气流模式是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的物理防护屏障。建议将被检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舱气压气流模式设置为:扩增区气压接近但不高于-45Pa;标本制备区气压高于扩增区气压,二者之差不小于15Pa;二更间气压(负压),高于标本制备区气压,二者之差不小于15Pa;一更间气压不低于+15Pa。
罗明等【罗明,王雪,罗琴.等,核酸检测自动化工作站的污染风险及检测性能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5):2802-2807】对核酸检测自动化工作站内的HEPA滤器的百级层流罩控制交叉污染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自动化工作站加配带HEPA滤器的百级层流罩,在仪器舱内形成正压。在层流罩开启和关闭的情况下,通过交叉原则布板评价标本间交叉污染风险。核酸检测自动化工作站开启层流罩时,216份阴性对照孔与24份环境样本均为阴性,未发现标本间交叉污染及环境污染,关闭层流罩时,216份阴性对照孔共检出11份肠道病毒弱阳性结果,污染率达5.09%。
这些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效防护了医务人员的感染。
但在核酸检测采样时,受检测人的防护方面,目前还未见理论上能完全阻断传染通道的方案报导。汤婷等【汤婷,许珊珊,刘琼.基于SHEL模型的check list 表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不良事件防范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21,28(14):55-59】介绍了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环节现场护理管理要点。现场采样每个点位的采样人员为2人,负责准备采样工具并采集核酸标本。采样员采取三级防护。采样员1与采样员2交替为检测对象进行采样,完成每例采样后按标准流程进行标本处理及手卫生,必要时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2人交替采样的方式相较于2人配合共同采样的传统方式采样效率明显提高,且在每例采样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手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采集标本时需严格按流程操作,包括采集时患者的体位、预清洁工作、采集的注意事项以及标本的存放等。
何红艳【何红艳,杨起,李金莲,等.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护理组织与管理[J].护理学报,2021,28(14):52-55】等介绍了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护理组织与管理。首先,大规模人群核酸采样需携带的医疗物资包括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N95口罩、防护服、手套、鞋套、靴套、一次性面屏、手消毒液、洗手液、采样拭子、采样试管、试管架、75%乙醇(500mL)、消毒喷壶(2L以上)、生物密封袋(大、小号)、冷链标本箱、医疗垃圾桶(20 L、70L等规格)、医疗垃圾袋、可溶性垃圾袋(生活密封袋)、扎条、洗手衣、防水隔离衣、护目镜等。其次,采样点人员配备要求现场采样每个点位的采样人员为2人,负责准备采样工具并采集核酸标本。采样员采取三级防护。第三,规范了采样人员的操作。采样员1与采样员2交替为检测对象进行采样,完成每例采样后按标准流程进行标本处理及手卫生,必要时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2人交替采样的方式相较于2人配合共同采样的传统方式采样效率明显提高,且在每例采样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手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这些方案只能极大限度保证对医务人员手、肘部可能存在的受检测者在接受采样时喷嚏、咳嗽、干呕,甚至呼吸带出的病原体的消毒,至于其他区域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甚至空气中悬浮的病原体是否得到完全消杀,这一点是难以保证的。
所以现实中亟需一种能完全消杀受检测人在采样时呼出的全部病原体的装置,以保证核酸检测采样人群避免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直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消毒时,空气消毒时间长,存储空气的空间大,或过滤装置不能循环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柜体内安装有滤膜辊筒机构、滤膜、消毒装置、消毒腔排风机、吸气管,所述滤膜由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形成第一环形带,吸气管被包围在第一环形带内,并且吸气管的入口接触第一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一环形带遮蔽,消毒装置布置在第一环形带四周,柜体连通设置有消毒腔排风机的管道,所述吸气管的排气端穿过柜体连通设置吸排风机的管道,柜体正对吸气管的入口处开设与吸气管的入口轮廓吻合的通风口,所述滤膜允许气体透过并能将病原体截留在滤膜表面和膜孔内,并在柜体内被驱动着绕滤膜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通风口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通风口与吸气管的入口轮廓之间、通风口与滤膜之间被柔性材料填充,所述滤膜能在吸气管的入口与柔性材料之间滑行。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滤膜辊筒机构包括设于吸气管入口处可转动的滤膜支撑辊筒,和围绕吸气管四周布置的多个辊筒,所述滤膜支撑辊筒具有中空结构并具有透气性的筒壳,滤膜被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在吸气管四周,并遮蔽滤膜支撑辊筒,所述滤膜支撑辊筒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挡风板,挡风板与通风口靠近滤膜的边缘连接且从通风口伸入柜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吸气管的入口正对滤膜支撑辊筒前后端的侧面与柜体之间被柔性材料填充,所述滤膜能在滤膜支撑辊筒与挡风板之间滑行。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消毒装置的通风口位于柜体的底板,安装柜设于底板下部,检测通道贯通安装柜的前后端,且检测通道的上侧通过通风口连通柜体,检测通道的贯通方向与滤膜支撑辊筒的辊筒轴平行,柜体内还包括被隔离布辊筒机构撑开的隔离布形成的第二环形带,所述滤膜辊筒机构的辊筒轴与隔离布辊筒机构的辊筒轴相互垂直,所述检测通道前端上方的柜体开设感应窗口,所述吸气管入口的前侧正对感应窗口,第二环形带在感应窗口内环绕并紧贴挡风板、吸气管入口和滤膜支撑辊筒的前后侧,第一环形带遮蔽吸气管入口的一段的前后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二环形带环绕;所述通风口为矩形结构,所述挡风板垂直于感应窗口的平面,且其前后侧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感应窗口的左右两侧与摆动密封板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密封板、挡风板能分别在护板摆动器、挡风板摆动器的驱动下,从吸气管入口的左右两侧压紧滤膜,和从感应窗口的左右两侧压紧隔离布,减小从检测通道进入消毒腔的缝隙,所述缝隙包括挡风板与吸气管吸气端、摆动密封板与隔离布之间的缝隙,隔离布被驱动着绕隔离布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滤膜支撑辊筒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所述感应窗口远离底板的一侧与隔离布的上边缘等高,并向柜体内翻折形成第一裙板,第一裙板与设置在摆动密封板背向底板一侧的胶条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第一裙板还与隔离布接触,所述摆动密封板面向底板的一侧设有胶条,摆动密封板通过胶条与底板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
有益效果:
基于所述的过滤消毒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交叉感染。受检测人在进行核酸检测的“鼻试子”或“咽试子”取样时,必须摘下口罩,此时受检测人的口、鼻完全敞开暴露在前面受检测人呼出的气体混合的大气环境中。若前面受检测人是病毒携带者,呼出带有病毒的气体混入大气中,必然被后面的受检者吸入,导致感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窗及检测方法,每个受检者呼出的气体,被吸走,并被消毒杀菌处理。
(2)核酸检测标准化。每个受检者在进行“鼻试子”或“咽试子”取样时,受到额头部位的定位制约,不论受检测人的身高、体型如何,口、鼻的水平位置基本固定,纵向位置变动范围不大,确定了受检测人的标准化固定位置,克服了受检测人在接受取样时的不适感存在的头部移动导致医务人员手拿试子跟随移动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由于每个受检测人的口、鼻位置固定,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在取样操作时的位移和有关动作(如为了看清取样点,医务人员需要调整姿势),有利于医务人员检测动作的标准化建立。
(3)灭菌杀毒率高。采用收集与杀灭分开的方式进行灭菌杀毒,通过对病毒“快速收集,长时杀灭”,提高灭菌杀毒效率。
由于要保证对病毒进行有效灭杀,需保证一定的灭杀时间,如采用紫外线灭杀时,灭杀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上。若对受检测人呼出的气体全部收集进入容器进行45分钟以上停留时间的灭杀,需较大容积的消杀容器。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取样时,将受检测人呼出气体被即时抽走,并经位于口、鼻上方的滤膜过滤拦截99%以上病菌后外排。将拦截病毒的滤膜送入消毒腔内进行60分钟以上时间的紫外线消杀后,再进入检测口循环使用。
为防止消毒腔内气体从检测口溢出,在消毒腔上部设置气体抽出口,从而保证检测口处连通消毒腔的空隙处于微负压,彻底杜绝病毒溢出。
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消毒腔气体从检测口处连通消毒腔的空隙溢出,会被吸排风机提供的吸力抽走,经滤膜拦截净化后进入吸气腔,经吸气方管和水平排风管排出。
(4)检测效率高。医务人员的防护等级可以适当降低,可以免穿防护服,有利于医务人员灵巧活动,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舒适感。同时,受检测人的口、鼻位置相对固定,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检测效率。
(5)对有毒组分过滤分离,消毒彻底,结构紧凑。含病原体的空气经滤膜过滤拦截,滤膜能够循环消毒使用,滤膜长度足够时,消毒的时间长;过滤后的净化气体不需要消毒,可直接外排,减少装置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主视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主视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3的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主视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4从图3的C-C截面向下方观察得到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5从图3的C-C截面向上方观察得到的仰视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基于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左视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36,柜体 36内安装有滤膜辊筒机构、滤膜24、消毒装置20、消毒腔排风机4、吸气管22,滤膜24由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形成环形带,吸气管22被包围在环形带内,并且吸气管22的入口接触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环形带遮蔽,消毒装20置布置在环形带四周,柜体36连通设置有消毒腔排风机4的管道一3,吸气管22的排气端穿过柜体36连通设置吸排风机2的管道二5,柜体36正对吸气管22的入口处开设与吸气管22的入口轮廓吻合的通风口,滤膜24允许气体透过并能将病原体截留在滤膜表面和膜孔内,并在柜体36内被驱动着绕滤膜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20 与通风口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通风口与吸气管22的入口轮廓之间、通风口与滤膜24之间被柔性材料6填充,滤膜24能在吸气管22的入口与柔性材料6 之间滑行。作为一种选择,吸气管22的入口位于通风口平面中。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滤膜辊筒机构包括设于吸气管22入口处可转动的滤膜支撑辊筒33,和围绕吸气管22四周布置的多个辊筒9,滤膜支撑辊筒 33具有中空结构并具有透气性的筒壳,滤膜24被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在吸气管22 四周,并遮蔽滤膜支撑辊筒33。滤膜支撑辊筒33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挡风板38,挡风板38与通风口靠近滤膜24的边缘连接且从通风口伸入柜体36内,吸气管22 的入口正对滤膜支撑辊筒33前后端的侧面与柜体36之间被柔性材料填充,所述滤膜24能在滤膜支撑辊筒33与挡风板38之间滑行。
实施例2
如图3~图7,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中病原体的过滤消毒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优选实施例中的过滤消毒装置,并去除了上述的柔性材料,通风口44位于柜体36的底板26,安装柜28设于底板26下部,检测通道16贯通安装柜28 的前后端,且检测通道16的上侧通过通风口连通柜体36,检测通道16的贯通方向与滤膜支撑辊筒33的辊筒轴平行,柜体36内还包括被隔离布辊筒机构撑开的隔离布15形成的第二环形带,滤膜辊筒机构的辊筒轴与隔离布辊筒机构的辊筒轴相互垂直,检测通道16前端上方的柜体36开设感应窗口39,吸气管22入口的前侧正对感应窗口39,第二环形带在感应窗口39内环绕并紧贴挡风板38、吸气管22入口和滤膜支撑辊筒33的前后侧,第一环形带遮蔽吸气管22入口的一段的前后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二环形带环绕;通风口为矩形结构,挡风板38垂直于感应窗口39的平面,且其前后侧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感应窗口39的左右两侧与摆动密封板133转动连接,摆动密封板133、挡风板38能分别在护板摆动器131、挡风板摆动器42的驱动下,从吸气管22入口的左右两侧压紧滤膜24,和从感应窗口39的左右两侧压紧隔离布15,减小从检测通道16进入消毒腔的缝隙,缝隙包括挡风板38与吸气管22吸气端、摆动密封板133与隔离布15之间的缝隙,隔离布15被驱动着绕隔离布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滤膜支撑辊筒33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感应窗口39远离底板 26的一侧与隔离布15的上边缘等高,并向柜体36内翻折形成第一裙板32,第一裙板32与设置在摆动密封板133背向底板26一侧的胶条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第一裙板32还与隔离布15接触,摆动密封板133面向底板26的一侧设有胶条,摆动密封板133通过胶条与底板26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隔离布辊筒机构包括竖立在底板26上侧的隔离布驱动辊筒37和隔离布从动辊筒25,分别位于吸气管22入口的左右两侧。消毒装置可以选用紫外灯。柜体36 的前端面还安装有摄像头,用于对受检者拍照记录及红外测温。
核酸检测的受检测人走向检测通道16,在距离检测通道16前半步位置,面向检测通道16,调整下肢,平视检测通道16上部隔离布15中心,摘下口罩,站稳平视隔离布中心5-10秒,待摄像头10对额头测温和对受检者的身份信息拍照。
通过挡风板摆动器42驱动挡风板38向滤膜24(滤膜支撑辊筒33)方向摆动,压紧滤膜;通过护板摆动器131驱动摆动密封板133向隔离布15方向摆动,压紧隔离布,减小消毒腔与摆动密封板133的间隙。
在消毒腔排风机4的抽吸作用下,通过消毒腔排气管3抽出消毒腔内的气体,以保证消毒腔在挡风板38与滤膜24之间间隙的进气口及摆动密封板133与隔离布15之间间隙的进气口处于微负压状态,负压值控制在3-8Pa。
与此同时,调整吸排风机2的转速,以调节抽风量,保证受检测人呼出的气体被完全抽吸,并通过滤膜24过滤吸附后进入吸气管22,经水平排风管31外排。
受检测人离开后,通过挡风板摆动器42驱动挡风板38向远离滤膜24(滤膜支撑辊筒33)的方向摆动,转动滤膜24至消毒腔中通过消毒装置消毒,杀灭病原体。同时通过护板摆动器131驱动摆动密封板133向远离隔离布15的方向摆动,转动隔离布15至消毒腔中通过消毒装置消毒,杀灭病原体。

Claims (5)

1.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36),柜体(36)内安装有滤膜辊筒机构、滤膜(24)、消毒装置、消毒腔排风机(4)、吸气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24)由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形成第一环形带,吸气管(22)被包围在第一环形带内,并且吸气管(22)的入口接触第一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一环形带遮蔽,消毒装置布置在第一环形带四周,柜体(36)连通设置有消毒腔排风机(4)的管道,所述吸气管(22)的排气端穿过柜体(36)连通设置吸排风机(2)的管道,柜体(36)正对吸气管(22)的入口处开设与吸气管(22)的入口轮廓吻合的通风口,所述滤膜(24)允许气体透过并能将病原体截留在滤膜表面和膜孔内,并在柜体(36)内被驱动着绕滤膜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通风口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与吸气管(22)的入口轮廓之间、通风口与滤膜(24)之间被柔性材料填充,所述滤膜(24)能在吸气管(22)的入口与柔性材料之间滑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辊筒机构包括设于吸气管(22)入口处可转动的滤膜支撑辊筒(33),和围绕吸气管(22)四周布置的多个辊筒,所述滤膜支撑辊筒(33)具有中空结构并具有透气性的筒壳,滤膜(24)被滤膜辊筒机构撑开在吸气管(22)四周,并遮蔽滤膜支撑辊筒(33),所述滤膜支撑辊筒(33)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挡风板(38),挡风板(38)与通风口靠近滤膜(24)的边缘连接且从通风口伸入柜体(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22)的入口正对滤膜支撑辊筒(33)前后端的侧面与柜体(36)之间被柔性材料填充,所述滤膜(24)能在滤膜支撑辊筒(33)与挡风板(38)之间滑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位于柜体(36)的底板(26),安装柜(28)设于底板(26)下部,检测通道(16)贯通安装柜(28)的前后端,且检测通道(16)的上侧通过通风口连通柜体(36),检测通道(16)的贯通方向与滤膜支撑辊筒(33)的辊筒轴平行,柜体(36)内还包括被隔离布辊筒机构撑开的隔离布(15)形成的第二环形带,所述滤膜辊筒机构的辊筒轴与隔离布辊筒机构的辊筒轴相互垂直,所述检测通道(16)前端上方的柜体(36)开设感应窗口(39),所述吸气管(22)入口的前侧正对感应窗口(39),第二环形带在感应窗口(39)内环绕并紧贴挡风板(38)、吸气管(22)入口和滤膜支撑辊筒(33)的前后侧,第一环形带遮蔽吸气管(22)入口的一段的前后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并被第二环形带环绕;所述通风口为矩形结构,所述挡风板(38)垂直于感应窗口(39)的平面,且其前后侧边缘接触第二环形带的内周,感应窗口(39)的左右两侧与摆动密封板(133)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密封板(133)、挡风板(38)能分别在护板摆动器(131)、挡风板摆动器(42)的驱动下,从吸气管(22)入口的左右两侧压紧滤膜(24),和从感应窗口(39)的左右两侧压紧隔离布(15),减小从检测通道(16)进入消毒腔的缝隙,所述缝隙包括挡风板(38)与吸气管(22)吸气端、摆动密封板(133)与隔离布(15)之间的缝隙,隔离布(15)被驱动着绕隔离布辊筒机构转动在消毒装置与滤膜支撑辊筒(33)之间做周期性循环运动,所述感应窗口(39)远离底板(26)的一侧与隔离布(15)的上边缘等高,并向柜体(36)内翻折形成第一裙板(32),第一裙板(32)与设置在摆动密封板(133)背向底板(26)一侧的胶条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第一裙板(32)还与隔离布(15)接触,所述摆动密封板(133)面向底板(26)的一侧设有胶条,摆动密封板(133)通过胶条与底板(26)滑动连接,形成弹性密封面。
CN202122049883.3U 2021-08-29 2021-08-29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Active CN216061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9883.3U CN216061435U (zh) 2021-08-29 2021-08-29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9883.3U CN216061435U (zh) 2021-08-29 2021-08-29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1435U true CN21606143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49883.3U Active CN216061435U (zh) 2021-08-29 2021-08-29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1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61495B1 (ko) 비대면 양압식 선별 진료소
CN210370055U (zh) 采样隔离防护间
KR102152235B1 (ko) 비접촉식 검체채취가 가능한 채담부스
CN2628023Y (zh) 传染病抢救隔离治疗床
WO2022019732A2 (ko) 검체채취도구 밀착삽입형 검진창을 갖는 바이러스 검체채취용 검사부스
CN216061435U (zh) 一种咽/鼻试子采样点空气过滤消毒装置
CN212105294U (zh) 一种可进行传染病门诊的呼吸道样本安全采集防护设备
CN113827348A (zh) 一种核酸检测采样点受检测人群交叉感染防控方法及装置
CN204092190U (zh) 手术烟雾过滤器
CN114480074A (zh) Pcr扩增操作柜及其使用方法
TWI766603B (zh) 用於收集人體與動物呼吸道病毒樣本之口罩
CN213045306U (zh) 一种气溶胶和飞沫病原体收集口罩
CN212394964U (zh) 一种面罩式呼出气体/飞沫标本采集装置
CN213710543U (zh) 一种咽拭子采集室及咽拭子采集箱
WO2021235768A1 (ko) 바이러스 검사를 위한 피검사자용 검체도구
CN214679292U (zh) 一种重症迷你型隔离治疗舱
CN212438682U (zh) 密闭式咽拭子取样装置
CN2633444Y (zh) 治疗传染病患者专用柔性隔离罩
CN214284985U (zh) 咽拭子取样安全防护操作装置
CN216366371U (zh) 一种隔离诊疗仓
CN212036112U (zh) 一种能收集呼吸道微生物标本的口罩
WO2016098132A1 (en) Breath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airborne diseases
TWM617337U (zh) 負壓採檢艙
CN212346582U (zh) 一种呼吸道医用自助采样装置
CN210521114U (zh) 悬挂式临床操作简易隔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