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089U -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089U
CN216057089U CN202121798277.5U CN202121798277U CN216057089U CN 216057089 U CN216057089 U CN 216057089U CN 202121798277 U CN202121798277 U CN 202121798277U CN 216057089 U CN216057089 U CN 216057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wall
mobile terminal
sound
middle fram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82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斌
薛康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lory Sma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82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中框的框体的顶壁部位于移动终端的屏幕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分流槽,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传音槽和顶壁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的泄气孔连通,通过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在满足分流槽的宽度需求、需要延伸至与泄气孔连通的深度要求及分流槽处的顶壁部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减薄设置分流槽的顶壁部的部位的厚度,这样,分流槽及泄气孔可以与居中的摄像头对应而在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既满足摄像头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泄气孔居中设置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均朝向高屏占比的方向发展,前置摄像头的设计也越来越靠近屏幕顶端的边框,前置摄像头在屏幕顶端居中摆放,且缩小在屏幕上开设的透光孔的尺寸,成为主要的设计方向。
以手机为例,随着手机顶端的屏幕边框减窄,为了保证外观效果,一般将位于手机顶端的出音缝设计在屏幕盖板的顶沿上。由于前置摄像头居中摆放,位于手机顶端的听筒需要偏离屏幕顶端的中心设置,通过手机内部的出音通道将听筒发出的声音传播至出音缝。其中,为了改善出音时气流过大造成杂音的问题,需要在中框的顶壁上加工泄气孔,起到分流作用,泄气孔与内部的出音通道连通。
然而,随着前置摄像头越来越靠近手机顶部,手机内部的出音通道无法连通至位于中框顶壁中间区域的泄气孔,只能将泄气孔偏离中框顶壁的中间区域设置,对泄气孔的位置造成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中框可满足音频对出音通道的宽度和深度的需求,满足中框的结构强度需求,且泄气孔在中框顶壁上的设置位置更灵活。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包括框体,框体包括顶壁部,顶壁部的内表面上伸出有延伸部,延伸部朝向框体的内侧延伸;
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用于安装发声单元;延伸部面向移动终端的屏幕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传音槽,顶壁部位于屏幕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分流槽,传音槽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连通,传音槽的另一端与分流槽连通;
其中,由分流槽与传音槽连通的一端至分流槽的槽底,分流槽的槽壁向顶壁部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顶壁部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泄气孔,分流槽与泄气孔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中框,中框的框体的顶壁部位于移动终端的屏幕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分流槽,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传音槽和顶壁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的泄气孔连通,框体的延伸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内的发声单元发声产生气流沿传音槽流动,一部分气流由传音槽流动至分流槽,并经泄气孔排出,以改善出音时的杂音问题,提升音频效果。通过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在满足分流槽的宽度需求、需要延伸至与泄气孔连通的深度要求及分流槽处的顶壁部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减薄设置分流槽的顶壁部的部位的厚度,这样,分流槽及泄气孔可以与居中的摄像头对应而在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既满足摄像头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泄气孔居中设置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壁部位于屏幕一侧的端面设有出音壁,出音壁位于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顶壁部由其内表面向其外表面凹陷形成出音壁,传音槽延伸至出音壁。
通过在顶壁部的内表面上设置凹陷形成出音壁,出音壁暴露顶壁部内的分流槽,使传音槽与分流槽连通;并且,位于顶壁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出音壁与屏幕顶沿中部的避让缺口围合形成出音缝,发声单元发声产生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出音缝传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流槽的槽口与出音壁之间存在避让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流槽靠近顶壁部的外表面一侧的槽壁与出音壁之间平滑过渡。
由于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倾斜延伸,加工分流槽的刀具相对出音壁倾斜摆放,可以避免刀具偏位剐蹭出音壁,因此,分流槽的槽口和出音壁之间可以不用预留避让间距,分流槽的槽壁与出音壁之间平滑过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泄气孔位于顶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通过将泄气孔设置在顶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提升中框的顶壁部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流槽的槽壁的倾斜度为3°-3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流槽的宽度为0.4mm-0.8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壁部的内表面与分流槽靠近顶壁部的内表面一侧的槽壁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或等于0.2mm。
由于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倾斜延伸,分流槽靠近槽口的槽壁与顶壁部的内表面之间的厚度最小,由分流槽的槽口至槽底,分流槽的槽壁与顶壁部的内表面之间的厚度逐渐增大,通过使分流槽靠近槽口的部位的槽壁与顶壁部的内表面之间的壁厚≥0.2mm,可保证分流槽部位的顶壁部的壁厚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壁部的外表面设有一个泄气孔,泄气孔的中心位于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或者,顶壁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泄气孔,多个泄气孔沿顶壁部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且多个泄气孔的对称中心位于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由于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倾斜延伸,在满足分流槽的宽度和深度及分流槽部位的顶壁部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减薄分流槽部位的顶壁部的厚度,因而,分流槽可以对应居中的摄像头而在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与居中的分流槽对应的,泄气孔可以在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用于安装摄像头;其中,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位于框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面向屏幕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传音槽和第二传音槽;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传音槽由第一安装孔所在的一侧延伸至部分出音壁,第二传音槽绕过第二安装孔延伸至另一部分出音壁。
通过在第二安装孔的两侧均设置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一传音槽和第二传音槽,第一传音槽和第二传音槽分别与出音壁的两侧的区域连通,增大了传音槽的开口与出音壁连通的长度范围,提升了可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音槽连接于第一安装孔面向第二安装孔一侧的侧壁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屏幕支撑在中框上,且屏幕的顶端搭接在中框的延伸部上。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中框和搭接在中框的延伸部上的屏幕,中框的框体的顶壁部位于移动终端的屏幕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分流槽,分流槽的两端分别与传音槽和顶壁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的泄气孔连通,框体的延伸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内的发声单元发声产生气流沿传音槽流动,一部分气流由传音槽流动至分流槽,并经泄气孔排出,以改善出音时的杂音问题,提升音频效果。通过分流槽的槽壁由槽口至槽底向顶壁部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在满足分流槽的宽度需求、需要延伸至与泄气孔连通的深度要求及分流槽处的顶壁部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减薄设置分流槽的顶壁部的部位的厚度,这样,分流槽及泄气孔可以与居中的摄像头对应而在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既满足摄像头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泄气孔居中设置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屏幕的顶沿的中部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和中框的出音壁之间围合形成出音缝。
通过在屏幕的顶沿设置避让缺口与中框的出音壁围合形成出音缝,使出音缝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可减小屏幕的上边框,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发声单元和摄像头,发声单元安装在延伸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内,摄像头安装在延伸部上的第二安装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头包括壳体和镜头,壳体固定在延伸部背离屏幕的一侧表面上,镜头部分安装在壳体内,且镜头穿过第二安装孔朝向屏幕伸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表面与延伸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头还包括支架,支架套设在壳体外,支架与延伸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手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手机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手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手机对应的顶部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手机的顶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图9中C处或图10中的D处的一种剖视结构图;
图13为图9中C处或图10中D处的另一种剖视结构图;
图14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2或图13中的分流槽的加工示意图;
图16为图12或图13中对应的手机的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2或图13中对应的手机的另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2或图13中的手机对应的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移动终端;200-刀具;
1-中框;2-屏幕;3-后盖;4-发声单元;4a-听筒;5-摄像头;5a-前置摄像头;6-出音缝;
101-出音通道;102-泄压槽;103-立面;
1a-框体;11-顶壁部;12-延伸部;21-盖板;51-镜头;52-壳体;53-支架;
111-分流槽;112-泄气孔;113-出音壁;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123-传音槽;211-避让缺口;
1231-第一传音槽;1232-第二传音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朝向全面屏的方向发展,以手机为例,手机中的前置摄像头越来越靠近屏幕的顶端摆放。另外,为了满足外观需求,在手机的宽度方向上,前置摄像头通常居中摆放,并且,手机屏幕上对应前置摄像头开设的透光孔的孔径越来越小。
图1为一种手机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的手机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手机在通话过程中的使用状态为例进行说明,手机的顶端为用户的耳部贴近的一端,手机的底端与顶端相对,手机的底端为用户的下颚靠近的部位。结合图1所示,手机的顶端为图示的方位中的上边沿,手机的底端为图示方位中的下边沿,图示方位中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手机的左侧和右侧。以下结合定义出的方位对手机的结构进行描述,不再赘述。
参照图1所示,在手机的宽度方向上,前置摄像头5a居中摆放在靠近手机顶端的部位,由于前置摄像头5a居中设置,因而,手机顶部的听筒4a偏离手机的中心线而设置在前置摄像头5a的一侧,例如,听筒4a位于图1中示出的偏手机左侧的位置。手机顶端设置有出音缝6,听筒4a与出音缝6之间加工出音通道101,听筒4a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通道101传递至出音缝6,并通过出音缝6传出。例如,在接听电话时,用户通过将耳朵靠近手机顶端的出音缝6,获取对方的声音信号。
为了减小屏幕2顶端的边框,保证外观效果,通常将出音缝6加工在屏幕2盖板21的顶边沿上。以出音缝6位于屏幕2盖板21的顶边沿的中间区域为例,屏幕2盖板21和中框1的边缘点胶固定时,避开中间设置有出音缝6的区域,以确保出音缝6与听筒4a之间的出音通道101通畅。
参照图2所示,为了保证音频效果,出音通道101与出音缝6连通的一端的开口需要对应较大的出音缝6的长度范围。例如,出音通道101与出音缝6连通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1/2出音缝6的长度。其中,结合图1所示,出音缝6的长度范围是指出音缝6沿手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另外,为了改善出音缝6出音时气流过大,导致杂音的问题,需要在中框1的顶壁上加工泄气孔112,泄气孔112与出音通道101连通,起到分流作用,降低出音缝6出音时的流速,改善出音效果。
参照图3所示,中框1顶壁(中框1上对应位于手机顶端的部分)上的泄气孔112通常位于中框1的中心区域,以保证手机的外观效果。例如,泄气孔112位于中框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且泄气孔112位于中框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其中,中框1的宽度方向为手机的厚度方向,中框1的长度方向为手机的宽度方向。
参照图4所示,以位于前置摄像头5a正上方的泄气孔112为例,通过在中框1内加工泄压槽102,泄压槽102的槽口朝向屏幕2顶边沿与中框1之间形成的出音缝6,泄压槽102的槽底连通至泄气孔112。这样,听筒4a发声产生的部分气流通过泄压槽102流动至泄气孔112,并通过泄气孔112排出,降低气流通过出音缝6的流速,改善杂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在中框1的内顶壁上的中间区域加工浅槽形成立面103,在屏幕2盖板21的顶边沿加工避让缺口211,中框1内顶壁上的立面103和屏幕2盖板21上的避让缺口211相对,立面103和避让缺口211共同围合形成出音缝6。
由于中框1的立面103和盖板21的避让缺口211共同围合形成了出音缝6,因而,该立面103朝向屏幕2且至少部分暴露在出音缝6中,可能会被用户看到,因此,需要保证立面103的平整度,保证外观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在中框1内加工泄压槽102时,从中框1面向屏幕2的一侧表面,沿中框1的宽度方向加工泄压槽102,泄压槽102延伸至与泄气孔112连通。参照图5所示,其中,加工泄压槽102时,由于刀具的刀头可能会左右偏移,因而,需要设计余量,预留出泄压槽102和中框1的立面103之间的避让空间。示例性的,泄压槽102的槽口边沿与中框1的立面103之间的避让间距a为0.05mm-0.1mm。
另外,为了保证从出音缝6传出的音质,泄压槽102的宽度b通常需要≥0.5mm,确保泄压槽102的导音效果;泄压槽102的深度h通常≥2.5mm,以使泄压槽102能够与位于中框1顶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位的泄气孔112连通。并且,中框1的内顶壁与泄压槽102的槽壁之间的厚度c需要≥0.5mm,以保证中框1的结构强度,保证其可靠性。
图6为图4中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图7为图1的手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7中的手机对应的顶部结构图。
然而,随着前置摄像头5a越来越靠近手机的顶端,参照图6所示,中框1顶壁中间对应前置摄像头5a的区域的壁厚越来越薄,若泄气孔112仍然设置在中框1顶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即泄气孔112与前置摄像头5a正对,则无法加工出满足功能需求的泄压槽102。以保证泄压槽102的宽度b为例,由于中框1顶壁在对应前置摄像头5a的区域厚度减薄,无法满足泄压槽102的宽度需求,只能加工出深度较浅的泄压槽102,例如,泄压槽102的深度只能达到0.5mm,泄压槽102无法与位于中框1顶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的泄气孔112连通。
参照图7所示,此时,只能将泄气孔112偏心设置,使泄气孔112偏离中框1上对应前置摄像头5a的位置,例如,泄气孔112与位于前置摄像头5a的侧方的听筒4a对应。如此,泄气孔112所在的中框1区域,不受前置摄像头5a及其支架53的位置约束,此区域的中框1的厚度较厚,与泄气孔112连通的泄压槽102对应设置于中框1的此区域内,能够满足泄压槽102的宽度需求。
对此,参照图8所示,将泄气孔112偏离居中的前置摄像头5a设置,在中框1顶壁的长度方向上,泄气孔112偏离中框1顶壁的中间区域,影响中框1的外观效果。
针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中框上设置有与泄气孔连通的分流槽,分流槽由其槽口至其槽底向中框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即使泄气孔正对居中的摄像头设置,将分流槽设置在中框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也可满足分流槽的宽度和深度需求,并且满足中框的结构强度需求。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的手机的顶部的立体结构图;图12为图9中C处或图10中的D处的一种剖视结构图;图13为图9中C处或图10中D处的另一种剖视结构图;图14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2或图13中的分流槽的加工示意图;图16为图12或图13中对应的手机的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2或图13中对应的手机的另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2或图13中的手机对应的一种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穿戴设备、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等电子设备。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以手机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中框1、发声单元4和摄像头5,中框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发声单元4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21内,摄像头5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22内。
以摄像头5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且摄像头5位于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为例,用于安装摄像头5的第二安装孔122,可以位于中框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位;第一安装孔121的位置由发声单元4的位置决定,例如,在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发声单元4位于摄像头5的一侧,则在中框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安装孔121位于第二安装孔122的一侧。
其中,示例性的,发声单元4可以为前述能够传送声音的听筒4a,或者,发声单元4还可以为能够放大声音信号的扬声器。另外,摄像头5可以为前述前置摄像头5a,或者,摄像头5还可以为后置摄像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以下均以摄像头5为前置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移动终端还包括屏幕2,中框1围设在屏幕2的四周边缘,屏幕2搭接在中框1上。中框1上设置有与发声单元4连通的出音通道(未示出),并且,中框1和屏幕2之间围合形成出音缝6,出音通道连通至出音缝6,发声单元4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通道传递至出音缝6,由出音缝6向外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摄像头5可以包括壳体52和镜头51,壳体52固定在中框1上。其中,以定焦摄像模组为例,镜头51可以一体成型在壳体52上,镜头51可以包括沿其光轴方向层叠的多个透镜,其中,部分透镜位于壳体52内,部分透镜可以位于壳体52外,位于壳体52外的部分穿过中框1上的第二安装孔122朝向屏幕2伸出。屏幕2上通常设置有透光孔(未示出),镜头51的入光面位于透光孔内,环境光穿过透光孔入射至摄像头5的镜头51内。
或者,摄像头5的壳体52的外部还可以套设有支架53,摄像头5通过支架53固定在中框1上。
其中,屏幕2可以包括层叠的多层膜层和盖设在屏幕2最外侧的盖板21,例如,多层膜层包括偏光片(未示出)、显示面板(未示出)等,通过将盖板21盖设在功能膜层上,对其下方的膜层和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并且,盖板21的透明度通常较高,例如,盖板21可以为玻璃盖板,屏幕2上的透光孔可以仅贯穿盖板21下方的多层膜层,而在盖板21上不开设通孔。
另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后盖3(电池盖)。屏幕2、中框1和后盖3共同围合形成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屏幕2、中框1和后盖3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放置有如上所述的发声单元4、摄像头5,还放置有电路板(未示出)、电池(未示出)和后置摄像头(未示出)等元器件。
以下结合屏幕2、发声单元4、摄像头5等部件对移动终端的中框1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1所示,中框1包括框体1a,框体1a围设在移动终端的外围四周,以手机为例,手机的顶端、底端以及左侧和右侧的外围均围设有框体1a,框体1a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环状件。本实施例中,将框体1a中对应位于手机的顶端的部分定义为顶壁部11。框体1a的顶壁部11的内表面上伸出有延伸部12,延伸部12朝向框体1a的内侧延伸,该延伸部12可用于固定发声单元4和摄像头5,且屏幕2的顶端可以搭接在该延伸部12上。
需要说明的是,框体1a的内表面是指框体1a面向移动终端内部的一侧表面,与之相对的,框体1a的外表面则是指框体1a面向移动终端外部的一侧表面。延伸部12由框体1a的内表面向框体1a的内侧延伸,即延伸部12连接在框体1a面向移动终端内部的一侧表面,延伸部12位于移动终端内部,且延伸部12由框体1a的顶壁部11向与顶壁部11相对的底端延伸。
并且,本实施例中,将顶壁部11位于屏幕2一侧的端面,即顶壁部11与屏幕2连接的端面,定义为顶壁部11的前端面;将顶壁部11位于后盖3一侧的端面,即顶壁部11与后盖3连接的端面,定义为顶壁部11的后端面,不再赘述。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设置在中框1的延伸部12上,发声单元4和摄像头5均安装在延伸部12上。由于屏幕2搭接在框体1a的延伸部12上,发声单元4及摄像头5的大部分结构均位于延伸部12和后盖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因而,延伸部12可以靠近顶壁部11的位于屏幕2一侧的端面。
例如,摄像头5的壳体52可以搭接在延伸部12面向移动终端后盖3的一侧表面上,镜头51安装在壳体52面向屏幕2的一侧,且镜头51穿过延伸部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及屏幕2上的透光孔,镜头51的入光面位于屏幕2盖板21下方。
参照图1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摄像头5包括支架53,支架53安装于壳体52朝向延伸部12的一侧表面上,且支架53连接在延伸部12的表面上。示例性的,支架53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延伸部12上,或者,支架53通过泡棉胶带粘贴在延伸部12上。
参照图13所示,摄像头5不包括支架53,摄像头5的壳体52的表面搭接在延伸部12的表面上。此处说说的摄像头5的壳体52搭接在延伸部12上,可以是指摄像头5的壳体52的表面固定在延伸部12的表面上,例如,摄像头5的壳体52的表面通过点胶工艺或泡棉胶带粘接在延伸部12的表面上;或者,摄像头5的壳体52与延伸部12之间无连接关系,而是通过手机的后盖3与摄像头5之间的限位结构,对摄像头5的壳体52进行限位,使其壳体52抵设在延伸部12的表面上,摄像头5的壳体52可以存在一定的小幅移动空间。
继续参照图9所示,顶壁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泄气孔112,将发声单元4发出的声音传输至外界的出音通道与泄气孔112连通。发声单元4发声产生气流时,部分气流通过出音通道流动至泄气孔112,通过泄气孔112排出部分气流,减弱通过出音通道传输至移动终端的出音缝6的气体流速,以免导致杂音,提升出音缝6的出音效果。
根据移动终端的音频设计需求,顶壁部11的外表面可以仅设置一个泄气孔112,或者,顶壁部11的外表面可以间隔设置多个泄气孔112。继续以手机为例,移动终端的厚度通常较薄,因而,对于顶壁部11间隔设置有多个泄气孔112的情况,多个泄气孔112通常沿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泄气孔112沿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顶壁部11的外表面上,并且,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泄气孔112可以位于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位。
具体的,中框1上设置的出音通道包括传音槽123和分流槽111。参照图11所示,传音槽123位于中框1的延伸部12上,其中,传音槽123为延伸部12面向屏幕2的一侧表面上开设的凹槽,传音槽123的一端连通至第一安装孔121的边沿,传音槽123的另一端延伸至顶壁部11;参照图12所示,分流槽111开设在顶壁部11位于屏幕2的一侧端面上,且在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分流槽111向顶壁部11远离屏幕2的另一侧端面延伸,即分流槽111向移动终端的后盖3延伸。
结合图11所示,传音槽123和分流槽111在顶壁部11位于屏幕2的一侧端面上连通,即传音槽123延伸至顶壁部11的一端与分流槽111的槽口连通。在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分流槽111延伸至与泄气孔112连通,发声单元4发声产生的气流沿传音槽123向顶壁部11流动,其中部分气流进入分流槽111内,并沿分流槽111流动至泄气孔112,从泄气孔112排出,减弱从传音槽123流动至出音缝6的气流压力,改善发声单元4的杂音问题,提升出音效果。
另外,通过设置分流槽111,增大了从传音槽123流出的气流的流动空间,气流沿着分流槽111流动,可以流动至出音缝6的大部分区域甚至全部区域,增大了出音均匀性,减小了出音阻力,可以提升出音效果。
顶壁部11的外表面上开设的泄气孔112向顶壁部11的内表面方向延伸,分流槽111沿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延伸至与泄气孔112连通。以泄气孔112位于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为例,在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上,分流槽111可以延伸至顶壁部11的中心线上,或者,分流槽111可以延伸至超过顶壁部11宽度方向的一半区域,分流槽111的槽底可以位于顶壁部11的中心线及顶壁部11远离屏幕2的一侧端面之间,以确保分流槽111与泄气孔112连通。
示例性的,泄气孔112的至少一半横截面可以暴露在分流槽111的槽壁上,泄气孔112的底端至少一半区域贯穿分流槽111靠近中框1顶壁部11的外表面的一侧槽壁。以泄气孔112为圆柱孔为例,泄气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泄气孔112的底端的中心位于顶壁部1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分流槽111的底端至少延伸至顶壁部1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分流槽111的槽底与泄气孔112底端的一半空间连通。
继续参照图12所示,框体1a顶壁部11的前端面与屏幕2的顶沿之间具有缝隙,该缝隙即为移动终端的出音缝6。具体的,顶壁部11的前端面设有出音壁113,屏幕2的顶沿设有避让缺口211,避让缺口211与出音壁113相对应,出音壁113和避让缺口211共同围合形成出音缝6。
其中,顶壁部11的前端面与延伸部12之间的内表面的部分区域形成出音壁113,顶壁部11的内表面的部分区域向其外表面凹陷形成出音壁113。屏幕2盖设在中框1上后,屏幕2盖板21的顶沿上的避让缺口211与顶壁部11的凹陷区域对应。
通过顶壁部11的内表面向外表面凹陷形成出音壁113,顶壁部11的内表面的凹陷区域可暴露分流槽111的槽口,并且,凹陷区域应暴露分流槽111的槽口的整个区域,以使发声单元4发声产生的气流通过传音槽123顺利进入分流槽111内,以免出音壁113遮挡分流槽111的槽口的部分区域,暴露的分流槽111的槽口的区域过少,而对气流进入分流槽111造成阻碍。
示例性的,在顶壁部11的厚度方向上,出音壁113和分流槽111靠近顶壁部11外表面一侧的槽壁平滑连接,即出音壁113与分流槽111的槽口部位的该侧槽壁位平齐;或者,相较于分流槽111的槽口部位的该侧槽壁,出音壁113更靠近顶壁部11的外表面。这样,顶壁部11外表面形成的凹陷区域可完全暴露分流槽111的槽口,顶壁部11上形成的出音壁113不会遮挡槽口。
结合图9所示,延伸部12上的传音槽123连通至顶壁部11上的出音壁113,出音壁113位于传音槽123和分流槽111连接的部位,传音槽123和分流槽111连接的区域与中框1和屏幕2盖板21围合形成的出音缝6相对应。发声单元4发生产生的气流通过传音槽123向顶壁部11流动,一部分气流通过出音缝6流出,另一部分继续流动至分流槽111内,并通过顶壁部11外表面上的泄气孔112流出。
另外,出音缝6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因此,屏幕2盖板21顶沿上的避让缺口211,可以位于盖板21顶沿的中部区域;顶壁部11上形成的出音壁113,可以位于顶壁部1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
参照图9所示,在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摄像头5居中设置,由于发声单元4位于摄像头5的侧方,第一安装孔121偏心设置,出音缝6由移动终端的顶端的中心向两侧延伸,并且,出音缝6的延伸至发声单元4的上方,第一安装孔121朝向中框1顶壁部11的至少部分边缘与出音缝6相对。对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传音槽12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安装孔121朝向中框1顶壁部11的一侧边缘连通,且传音槽123由第一安装孔121的该侧朝向顶壁部11的方向延伸,传音槽123的另一端与位于该侧的部分出音缝6区域连通。
在移动终端的正视方向上,即以屏幕2作为移动终端的正面,以第一安装孔121位于第二安装孔122的左侧为例,传音槽123由第一安装孔121面向顶壁部11的一侧外缘延伸至与出音缝6的左侧区域连通,传音槽123整体位于摄像头5的左侧。
为了提升音频效果,与发声单元4连通的传音槽123可以对应连通至出音缝6的大部分区域,即在出音缝6的长度范围内,传音槽123延伸至顶壁部11的槽口与出音缝6的大部分区域连通。对此,参照图10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延伸部12面向屏幕2的一侧表面可以设有第一传音槽1231和第二传音槽1232,在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传音槽1231由第一安装孔121所在的一侧延伸至部分出音壁113,第二传音槽1232绕过第二安装孔122延伸至另一部分出音壁113。
具体的,第一传音槽123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安装孔121朝向中框1顶壁部11的一侧边缘连通,且第一传音槽1231由第一安装孔121的该侧朝向顶壁部11的方向延伸,第一传音槽1231的另一端与位于该侧的部分出音缝6区域连通;第二传音槽123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安装孔121的其他边缘区域连通,且第二传音槽1232向第二安装孔122的另一侧延伸,第二传音槽1232从第二安装孔122对应移动终端底部的一侧绕过第二安装孔122后,弯曲向顶壁部11的方向延伸,并与另一侧的部分出音缝6区域连通。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10,为使发声单元4发声产生的气流顺畅的沿第二传音槽1232流动,第二传音槽1232可以与第一安装孔121面向第二安装孔122一侧的侧壁连通,位于第二安装孔122下方的第二传音槽1232的部分可以沿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或者,第二传音槽1232由第一安装孔121的一侧斜向顶壁部11延伸并绕过第二安装孔122。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由分流槽111的槽口至分流槽111的槽底,即沿分流槽111的深度方向,分流槽111由顶壁部11的内表面向顶壁部11的外表面倾斜延伸,分流槽111的槽壁向顶壁部11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
结合图14所示,以泄气孔112位于顶壁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为例,分流槽111的槽壁可以倾斜延伸至顶壁部11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与泄气孔112连通。如此,由顶壁部11的前端面至后端面的方向上,分流槽111越来越靠近顶壁部11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分流槽111位于顶壁部11的前端面的槽口靠近顶壁部11的内表面,分流槽111位于顶壁部11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的槽底靠近顶壁部11的外表面。
如此,只要顶壁部11的前端面一侧的出音壁113与其内表面之间的区域足够开设分流槽111的槽口,即使顶壁部11上设置分流槽111的部位的厚度较小,也能够满足分流槽111的宽度e的需求。并且,由于分流槽111的槽口位于延伸部12面向屏幕2的一侧表面上,因而,延伸部12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连接的部位能够为分流槽111的槽口提供一定的扩展区间,可确保分流槽111的槽口能够满足分流槽111的宽度e的需求。
另外,对于分流槽111靠近顶壁部11的内表面一侧的槽壁,由于该侧槽壁中靠近分流槽111的槽口的部位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的厚度f最薄,越靠近分流槽111的槽底,分流槽111的该侧槽壁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的厚度越大,因此,只要分流槽111的该侧槽壁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厚度最小的部位的厚度f,满足顶壁部11的可加工需求,则分流槽111该侧槽壁的其他部位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的厚度均可满足顶壁部11的结构强度需求。
具体的,分流槽111的宽度e可以为0.4mm-0.8mm,例如,分流槽111的宽度可以为0.4mm、0.42mm、0.44mm、0.46mm、0.48mm或0.5mm等;示例性的,分流槽111的宽度e的范围可以在0.4mm-0.6mm之间。分流槽111靠近顶壁部11的内表面一侧的槽壁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厚度f可以≥0.2mm,即可满足顶壁部11的可加工需求。
基于分流槽111的宽度e和分流槽111的深度(分流槽111的槽底至少延伸至顶壁部11宽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与泄气孔112连通),分流槽111的槽壁的倾斜度α可以为3°-30°,例如,分流槽111的槽壁的倾斜度α可以为3°、5°、8°、10°、15°、20°、25°、30°等;示例性的,分流槽111的槽壁的倾斜度α的范围可以在3°-10°之间。
另外,由于分流槽111的槽壁倾斜向顶壁部11的外表面延伸,参照图15所示,在顶壁部11的前端面一侧加工分流槽111时,刀具200的刀头相对顶壁部11的出音壁113倾斜,可以避免刀头偏位剐蹭出音壁113,结合图14,预留的分流槽111的槽口与出音壁113之间的避让间距d可以减小,甚至,可以不用预留该避让间距d,即分流槽111靠近顶壁部11的外表面一侧的槽壁与出音壁113之间平滑过渡。
对此,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在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上,分流槽111可以居中设置,即分流槽111对应位于摄像头5的正上方。结合图14,在满足分流槽111的宽度需求及深度要求的同时,在分流槽111的槽壁与顶壁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厚度f满足可加工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减薄顶壁部11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将摄像头5朝向顶壁部11移动。
这样,与居中的分流槽111对应的,泄气孔112可以在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以顶壁部11上设置有一个泄气孔112为例,该泄气孔112的中心可以位于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或者,参照图16所示,顶壁部1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泄气孔112,多个泄气孔112可以沿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并且,多个泄气孔112的对称中心可以位于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或者,在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上,分流槽111可以偏离中间区域设置,分流槽111与摄像头5之间偏位设置,泄气孔112与分流槽111对应而偏离顶壁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设置。这样,由于没有摄像头5的限制,设置有分流槽111的顶壁部11的部位可以较厚,能够充分满足分流槽111的宽度和深度需求;并且,顶壁部11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可以更薄,摄像头5可以更加靠近移动终端的顶端设置。
示例性的,与图9所示的摄像头5的一侧设置有传音槽123为例,分流槽111可以对应传音槽123设置于顶壁部11的该侧,参照图17所示,泄气孔112可以对应分流槽111而位于顶壁部1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与图10所示的摄像头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音槽1231和第二传音槽1232为例,分流槽111可以对应设置在顶壁部11的两侧,或者,分流槽111由顶壁部11的中间区域向两侧延伸至对应第一传音槽1231和第二传音槽1232的区域,顶壁部1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泄气孔112,两侧的泄气孔112分别与两侧的第一传音槽1231和第二传音槽1232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8)

1.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顶壁部,所述顶壁部的内表面上伸出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框体的内侧延伸;
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用于安装发声单元;所述延伸部面向移动终端的屏幕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传音槽,所述顶壁部位于所述屏幕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分流槽,所述传音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传音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槽连通;
其中,由所述分流槽与所述传音槽连通的一端至所述分流槽的槽底,所述分流槽的槽壁向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方向倾斜延伸;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泄气孔,所述分流槽与所述泄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位于所述屏幕一侧的端面设有出音壁,所述出音壁位于所述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所述顶壁部由其内表面向其外表面凹陷形成所述出音壁,所述传音槽延伸至所述出音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的槽口与所述出音壁之间存在避让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靠近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一侧的槽壁与所述出音壁之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孔位于所述顶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的槽壁的倾斜度为3°-3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的宽度为0.4mm-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分流槽靠近所述顶壁部的内表面一侧的槽壁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或等于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设有一个所述泄气孔,所述泄气孔的中心位于所述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或者,所述顶壁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所述泄气孔,多个所述泄气孔沿所述顶壁部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泄气孔的对称中心位于所述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用于安装摄像头;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位于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面向所述屏幕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传音槽和第二传音槽;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传音槽由所述第一安装孔所在的一侧延伸至部分所述出音壁,所述第二传音槽绕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延伸至另一部分所述出音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音槽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面向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侧的侧壁上。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中框,所述屏幕支撑在所述中框上,且所述屏幕的顶端搭接在所述中框的延伸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的顶沿的中部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和所述中框的出音壁之间围合形成出音缝。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声单元和摄像头,所述发声单元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二安装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壳体和镜头,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搭接在所述延伸部的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支架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CN202121798277.5U 2021-08-03 2021-08-03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6057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277.5U CN216057089U (zh) 2021-08-03 2021-08-03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277.5U CN216057089U (zh) 2021-08-03 2021-08-03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089U true CN21605708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8277.5U Active CN216057089U (zh) 2021-08-03 2021-08-03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53251A1 (en) Terminal device
EP4021155A1 (en) Decoration assembly,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179352A1 (zh) 移动终端
JP646063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CN108429831B (zh) 电子设备
EP1865690B1 (en) Portable terminal
EP3780919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08429826B (zh) 电子设备
CN211860199U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57469A (ko) 전자 장치
WO2024001979A1 (zh) 电子设备
CN108769301B (zh) 移动终端
CN114338881A (zh) 终端设备
WO2023088164A1 (zh) 电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19128645A1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972231B1 (en) Screen assembly, middle frame, and terminal device
CN209805871U (zh) 电子设备
WO2019170130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6057089U (zh) 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N108390967B (zh)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468627A (zh) 电子设备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US8718316B2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n audio receiver component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11182425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Glory Sma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