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9342U -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9342U
CN216049342U CN202121723743.3U CN202121723743U CN216049342U CN 216049342 U CN216049342 U CN 216049342U CN 202121723743 U CN202121723743 U CN 202121723743U CN 216049342 U CN216049342 U CN 216049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salt
water
storage system
heat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3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其
章晓敏
宓霄凌
王伊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3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9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9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9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盐储热系统,包括:熔盐储罐、水套及流体输送装置,所述熔盐储罐上分别设有熔盐入口、熔盐出口,所述水套设于所述熔盐储罐外,所述水套与所述熔盐储罐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所述流体输送装置用于将地热水层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水流通道内,该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与所述熔盐储罐内储存的熔盐进行换热后再回灌入地热水层内。本实用新型一种熔盐储热系统,通过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对熔盐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水套还对熔盐储罐起到保温的作用,替代了电伴热装置,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也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及维护成本;另外熔盐加热升温后其粘度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泵送功耗的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通常设置在光资源充足的地方,例如北欧、我国西北等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须有大规模储热系统以连续稳定的发电。熔盐有使用温度高、温度范围宽、流动特性好、热容量大等特性,作为储热工质应用到储热系统中可以弥补太阳光照不稳定的问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储热工质。
熔盐储罐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加装电伴热装置,保证熔盐在储罐及流动管道中不凝固;(2)冷盐输送泵受到扬程限制,如果熔盐温度较低时伴随其粘度较大,对于泵送功耗往往会有大幅增加。
北欧、我国西北等光资源充足的地区,常伴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该地区的地热水温度可以达到300℃及以上,虽然地热能已被广泛应用在供热、发电等领域,但是往往属于单一利用,如果将光热发电技术与地热能技术相结合解决现有熔盐储罐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必然是一条可以进一步优化光热发电系统运行的技术路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盐储热系统,通过水套与熔盐储罐之间的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对冷盐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水套还对熔盐储罐起到保温的作用,替代了电伴热装置,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也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及维护成本;另外熔盐加热升温后其粘度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泵送功耗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熔盐储热系统,包括:
熔盐储罐,所述熔盐储罐上分别设有熔盐入口、熔盐出口;
水套,所述水套设于所述熔盐储罐外,所述水套与所述熔盐储罐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
流体输送装置,所述流体输送装置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将地热水层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水流通道内,该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与所述熔盐储罐内储存的熔盐进行换热后再回灌入地热水层内。
通过水套替代了电伴热装置,降低了能耗;地热水层内的地热水通过流体输送装置输送至水流通道内,通过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与熔盐之间进行传热使其升温,同时其粘度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泵送功耗的下降;与熔盐储罐内的熔盐完成换热后的地热水仍具有较高温度,若直接排放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将其回灌入地热水层内,实现闭式循环,实现地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提高了地热能的利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熔盐储罐外的熔盐泵出装置,所述熔盐泵出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熔盐出口连通,所述熔盐泵出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熔盐输出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熔盐泵出装置为熔盐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熔盐输出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强化传热的弯折部。所述第一管体一端与所述熔盐泵出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体的另一端与太阳能吸储热系统连通,用于向太阳能吸储热系统输送熔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内的熔盐进行换热的换热室;
所述换热室包括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流体输送装置将地热水层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换热腔内后再流动至所述水流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热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两端均设有缓冲弯折部,通过缓冲弯折部减弱熔盐进出第二管体时对管道产生的冲击力,同时,通过该缓冲弯折部也能够利于第二管体两个端部的内外均形成涡旋结构,强化熔盐与地热水之间的传热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弯折部为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输送装置为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地热水层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熔盐入口处设有熔盐入口管,所述熔盐出口处设有熔盐出口管;所述水套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回灌入地热水层内的排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热系统,通过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对熔盐进行加热升温,同时水套还对熔盐储罐起到保温的作用,替代了电伴热装置,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也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及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地热水层内的地热水通过流体输送装置抽吸输送至换热腔后再流动至水流通道内,熔盐储罐内的熔盐首先与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进行一次换热升温,熔盐通过熔盐输出管输出的过程中与换热腔内地热水进行换热,实现冷盐的二次升温,由于冷盐进行了两次的升温过程,使得冷盐温度显著高于常规的冷盐温度。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热系统中,水流通道内的地热水与熔盐储罐内的储存的熔盐进行换热后仍具有较高温度,若直接排放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通过排水管将其回灌入地热水层内,实现闭式循环,实现地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提高了地热能的利用效率。
4、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量下,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由于采用地热能对熔盐进行了加热升温,减少了吸收太阳能的能量,有利于削减镜场规模和减少吸收器尺寸,太阳能吸储热系统的成本也大幅下降。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中,第二管体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强化传热的传热弯折部,通过传热弯折部有利于第二管体内外均形成多区域涡旋结构,强化熔盐与地热水之间的传热过程。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中,第二管体两端均设有缓冲弯折部,通过缓冲弯折部减弱熔盐进出第二管体时对管道产生的冲击力,同时,通过该缓冲弯折部也能够利于第二管体两个端部的内外均形成涡旋结构,强化熔盐与地热水之间的传热过程。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将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与地热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为地热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盐输出管的结构示意图;
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熔盐储罐1、水套2、水流通道3、地热水层4、水泵5、进水管6、出水管7、排水管8、熔盐泵出装置9、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11、第三管体12、传热弯折部13、缓冲弯折部14、熔盐入口管15、熔盐出口管16、熔盐输出管17、换热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熔盐储热系统,包括:
熔盐储罐1,熔盐储罐1上分别设有熔盐入口、熔盐出口;
水套2,水套2套设于熔盐储罐1外,水套2与熔盐储罐1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3;
流体输送装置,流体输送装置与水流通道3连通,流体输送装置用于将地热水层4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水流通道3内,该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与所述熔盐储罐1内储存的熔盐进行换热后再回灌入地热水层2内。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储热系统还包括设于熔盐储罐1外的熔盐泵出装置9,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入端与熔盐出口连通,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出端连接有熔盐输出管17。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熔盐泵出装置9为熔盐泵。
本实施例中的水套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回灌入地热水层内的排水管8。
其中,参照图2所示,熔盐输出管17包括依次连通的的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11、第三管体12,第二管体12上设置有数个用个用于强化传热的传热弯折部13。。第一管体10一端与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管体1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11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11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12的一端连通,第三管体12的另一端与太阳能吸储热系统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储热系统中,第二管体11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11内的熔盐进行换热的换热室,换热室包括换热腔18,换热腔18与水流通道3连通,流体输送装置将地热水层2内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换热腔18后再流动至水流通道3内。
其中,通过第二管体11上的传热弯折部13有利于第二管体11内外均形成多区域涡旋结构,强化熔盐与地热水之间的传热过程。
优选地,传热弯折部13的弯折角度为90°,需要注意地是,本实施例中的传热弯折部13的弯折角度并不局限于上述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传热需求、现场具体施工环境、本领域现有技术、公知常识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设置。
其中,第二管体11两端均设有缓冲弯折部14,通过缓冲弯折部14减弱熔盐进出第二管体11时对管道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该缓冲弯折部14也能够利于第二管体11两个端部的内外均形成涡旋结构,强化传热过程。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弯折部14为弧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弯折部14为半圆弧形。需要注意地是,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弯折部14并不局限于上述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传热需求、现场具体施工环境、本领域现有技术、公知常识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流体输送装置为水泵5,水泵5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6与地热水层连通,水泵5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7与换热腔18连通。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入口处设有熔盐入口管15,熔盐入口管15一端设于熔盐储罐1内,熔盐入口管15另一端位于熔盐储罐1,冷盐通过熔盐入口管15进入熔盐储罐1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出口处设有熔盐出口管16,熔盐出口管16一端设于熔盐储罐1内,熔盐出口管16另一端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通过排水管8回灌入地热水层4内,实现闭式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储罐具体使用时,地热水的工作流程为:通过水泵5将地热水层4内地热水抽吸至换热腔18内,同时进入换热腔18内的地热水流入至水流通道3内,换热腔18和水流通道3内注满地热水后,部分地热水通过排水管8再回灌入地热水层4内,实现闭式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储罐具体使用时,熔盐的工作流程为:冷盐通过熔盐入口管15进入熔盐储罐1内,由于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的温度高于冷盐温度,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会对熔盐储罐1内的冷盐进行一定的加热,也就是说,水套2既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也起到了对熔盐进行一次升温的作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伴热装置,不仅减少了能耗,而且也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及维护成本;经过一次升温的冷盐通过熔盐泵出装置9进入熔盐输出管17中,与换热腔18内的地热水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冷盐的二次升温;经过二次升温后的冷盐通过第三管体12进入后续的太阳能吸热储热系统中进行太阳能吸热过程。由于冷盐进行了二次升温,冷盐温度会显著高于常规的冷盐的温度,随着冷盐温度的上升,其粘度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泵送功耗的下降。另外,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量下,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熔盐储热系统,由于地热能的采用,也减少了吸收太阳能的能量,有利于削减镜场规模和减少吸收器尺寸,太阳能吸储热系统的成本也大幅下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熔盐储罐(1),所述熔盐储罐(1)上分别设有熔盐入口、熔盐出口;
水套(2),所述水套(2)设于所述熔盐储罐(1)外,所述水套(2)与所述熔盐储罐(1)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3);
流体输送装置,所述流体输送装置与水流通道(3)连通,用于将地热水层(4)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水流通道(3)内,该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与所述熔盐储罐(1)内储存的熔盐进行换热后再回灌入地热水层(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熔盐储罐(1)外的熔盐泵出装置(9),所述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入端与所述熔盐出口连通,所述熔盐泵出装置(9)的输出端连接有熔盐输出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泵出装置(9)为熔盐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输出管(17)包括依次连通的的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11)、第三管体(12),所述第二管体(11)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强化传热的传热弯折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11)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11)内的熔盐进行换热的换热室;
所述换热室包括换热腔(18),所述换热腔(18)与所述水流通道(3)连通,所述流体输送装置将地热水层(4)中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换热腔(18)内后再流动至所述水流通道(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弯折部(13)的弯折角度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11)两端均设有缓冲弯折部(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弯折部(14)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装置为水泵(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入口处设有熔盐入口管(15),所述熔盐出口处设有熔盐出口管(16);水套(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水流通道(3)内的地热水回灌入地热水层(4)内的排水管(8)。
CN202121723743.3U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Active CN216049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3743.3U CN21604934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3743.3U CN21604934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9342U true CN21604934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3743.3U Active CN21604934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9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0949U (zh) 一种采用熔盐传热储热的储能式太阳能蒸汽锅炉
CN201764838U (zh) 烟气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671912U (zh) 一种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CN102052806A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水系统
CN201876010U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系统
CN216049342U (zh)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
CN206176510U (zh) 集中供热二次网调峰机组
CN206095017U (zh) 螺距渐变翅片式螺旋盘管蓄热器
CN203584613U (zh) 柴油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CN203443108U (zh) 具有防冻和防垢功能的热泵热水器
CN211739244U (zh)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加热的储能装置
CN201155871Y (zh) 蛇管式真空管集热器
CN201096399Y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09445845U (zh) 一种用于高温熔盐对流传热的换热器装置
CN208920580U (zh) 加热系统和电热水器
CN209944751U (zh) 高温热风或烟气蓄能供导热油装置
CN102003839A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系统
CN207779178U (zh) 用于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1906636A (zh) 一种用微波加热器加热钛带漂洗液的方法
CN206440013U (zh) 高温熔盐与水间歇换热装置
CN220321612U (zh) 一种高压电蓄热锅炉用节能型电磁蓄热装置
CN111256193A (zh)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加热的储能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220852298U (zh) 一种无供冷需求的供能系统
CN203869300U (zh) 一种热水器
CN2485579Y (zh)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7

Address after: 310018 1-2603, No. 501, No. 2 street,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e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1, 12 / F, building D, free port, Huzhou East New Town headquarters, 1188 Qufu Road,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aosheng 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