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5158U -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5158U
CN216035158U CN202121885500.XU CN202121885500U CN216035158U CN 216035158 U CN216035158 U CN 216035158U CN 202121885500 U CN202121885500 U CN 202121885500U CN 216035158 U CN216035158 U CN 216035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take
bas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55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鎏波
丁黎明
舒薇
胡楚瑜
廖芳
邵霖文
黄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pv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8855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5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5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5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涉及无人机的防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无人机本体和防撞装置,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起落脚,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表面设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四个螺丝,四个所述螺丝与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螺丝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撞底座,所述防撞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丝杆,三个所述丝杆的圆弧面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在空中失去稳定性导致摔落,螺旋桨通常可以达到5000转到6000转,在这种高速的旋转中摔落地面,普遍存在螺旋桨损坏和电机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的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的飞机,无人机主要运用于航拍、农业、监测、运输等场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等特点。
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在空中失去稳定性导致摔落,螺旋桨通常可以达到5000转到6000转,在这种高速的旋转中摔落地面,普遍存在螺旋桨损坏和电机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在空中失去稳定性导致摔落,螺旋桨通常可以达到5000 转到6000转,在这种高速的旋转中摔落地面,普遍存在螺旋桨损坏和电机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无人机本体和防撞装置,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起落脚,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表面设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四个螺丝,四个所述螺丝与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螺丝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撞底座,所述防撞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丝杆,三个所述丝杆的圆弧面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远离防撞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丝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侧挡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外侧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与限位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侧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流槽,若干个所述气流槽均匀分布在外侧挡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起落脚的表面设有起飞装置,所述起飞装置包括伸缩杆和起飞底座,所述伸缩杆与起落脚滑动连接,所述起飞底座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伸缩杆借助限位孔与起飞底座滑动连接,所述起飞底座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与伸缩杆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起飞底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圆弧面套有适应弹簧,所述适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起飞底座和插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防撞装置,在使用防撞装置时,首先将无人机的螺旋桨卸下,将防撞底座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上,再将无人机的螺旋桨装上,转动丝杆上的螺母,将外侧挡板远离螺旋桨的方向移动,调节好外侧挡板的距离,用手压缩外侧挡板,使缓冲弹簧压缩程度达到最大化,然后停止对螺母调节,并以相同方式调节其他两个调节装置,使外侧挡板伸出的距离一致,以相同方式调节其他无人机电机上的防撞装置,调节完成即可正常使用,当收起无人机时,转动丝杆上的螺母,将外侧挡板向螺旋桨的方向移动,直至不可转动,以这种方式调节其他的螺母,将外侧挡板收起可以减小收放体积,通过设置此设置,外侧挡板和缓冲弹簧的缓冲效果可以大幅度减小螺旋桨和电机因为掉落产生撞击的力量,通过防护框架可以进一步保护螺旋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起飞装置,无人机需要起飞时,先用手拉出插杆,将伸缩杆插入限位孔,放开插杆,适应弹簧拉动插杆向靠近起飞底座方向运动,直至插入伸缩杆,在将伸缩杆套入限位板,使限位板接触到起飞底座,将伸缩杆伸出并固定好开关,组装好起飞装置后,将无人机从伸缩杆上往下放,使无人机的起落脚开设的凹槽靠着伸缩杆向下移动,最终起落脚放在限位板上即可准备好起飞工作,无人机的起飞需要释放很大的功率,在加速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导致无人机起飞时机身晃动,偏离预设航线最终无法调节摔落,通过该设置能将无人机加速到安全速度前使机身在竖直方向上,保证起飞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中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起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起飞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中图2的调节螺母部分结构图。
图例说明:1、无人机本体;2、防撞装置;201、螺丝;202、防撞底座; 203、缓冲弹簧;204、限位杆;205、外侧挡板;206、防护框架;207、调节螺母;208、连接杆;209、丝杆;210、气流槽;3、起飞装置;31、限位孔;32、伸缩杆;33、起飞底座;34、插杆;35、适应弹簧;36、限位板;4、起落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防撞装置2,无人机本体1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起落脚4,无人机本体1的表面设有防撞装置2。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防撞装置2和起飞装置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防撞装置2包括四个螺丝201,四个螺丝201与无人机本体 1螺纹连接,螺丝201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撞底座202,防撞底座2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丝杆209,三个丝杆209的圆弧面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07,调节螺母207远离防撞底座20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缓冲弹簧203,缓冲弹簧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8,连接杆208与丝杆209滑动连接,连接杆2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侧挡板205,连接杆20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4,限位杆204的一端与外侧挡板205固定连接,连接杆208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护框架206,防护框架206与限位杆204滑动连接,外侧挡板205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流槽210,若干个气流槽210均匀分布在外侧挡板205的表面。
其整个防撞装置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撞装置2,在使用防撞装置2时,首先将无人机的螺旋桨卸下,将防撞底座202通过螺丝201固定在电机上,再将无人机的螺旋桨装上,转动丝杆209上的调节螺母207,连接杆208带动外侧挡板205远离螺旋桨的方向移动,调节好外侧挡板205的距离,用手压缩外侧挡板205,使缓冲弹簧203压缩程度达到最大化,然后停止对调节螺母207调节,并以相同方式调节其他两个调节装置,使外侧挡板205伸出的距离一致,以相同方式调节其他无人机电机上的防撞装置2,调节完成即可正常使用,当收起无人机时,转动丝杆209上的调节螺母207,连接杆208带动外侧挡板205向螺旋桨的方向移动,直至不可转动,以这种方式调节其他的调节螺母207,将外侧挡板205收起可以减小收放体积,气流槽210可以减小挡板对螺旋桨产生风的阻碍,让无人机更加稳定飞行,限位杆204可以防止外侧挡板205的转动,以此用来稳定外侧挡板205,通过设置此设置,外侧挡板205和缓冲弹簧203的缓冲效果可以大幅度减小螺旋桨和电机因为掉落产生撞击的力量,通过防护框架206可以进一步保护螺旋桨。
如图3和图4所示,起落脚4的表面设有起飞装置3,起飞装置3包括伸缩杆32 和起飞底座33,伸缩杆32与起落脚4滑动连接,起飞底座33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 31,伸缩杆32借助限位孔31与起飞底座33滑动连接,起飞底座3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插杆34,插杆34的一端与伸缩杆32相卡接,伸缩杆32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36,限位板36与起飞底座33滑动连接,插杆34的圆弧面套有适应弹簧35,适应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起飞底座33和插杆34固定连接。
其整个的起飞装置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起飞装置3,无人机需要起飞时,先用手拉出插杆34,将伸缩杆32插入限位孔31,放开插杆34,适应弹簧35 拉动插杆34向靠近起飞底座33方向运动,直至插入伸缩杆32,在将伸缩杆32套入限位板36,使限位板36接触到起飞底座33,将伸缩杆32伸出并固定好开关,组装好起飞装置3后,将无人机从伸缩杆32上往下放,使无人机的起落脚4开设的凹槽靠着伸缩杆32向下移动,最终起落脚4放在限位板36上即可准备好起飞工作,无人机的起飞需要释放很大的功率,在加速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导致无人机起飞时机身晃动,偏离预设航线最终无法调节摔落,通过该设置能将无人机加速到安全速度前使机身在竖直方向上,保证起飞正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防撞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起落脚(4),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表面设有防撞装置(2),所述防撞装置(2)包括四个螺丝(201),四个所述螺丝(201)与无人机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螺丝(201)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撞底座(202),所述防撞底座(2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丝杆(209),三个所述丝杆(209)的圆弧面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07),所述调节螺母(207)远离防撞底座(20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缓冲弹簧(203),所述缓冲弹簧(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8),所述连接杆(208)与丝杆(209)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侧挡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4),所述限位杆(204)的一端与外侧挡板(20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8)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防护框架(206),所述防护框架(206)与限位杆(20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挡板(205)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流槽(210),若干个所述气流槽(210)均匀分布在外侧挡板(205)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脚(4)的表面设有起飞装置(3),所述起飞装置(3)包括伸缩杆(32)和起飞底座(33),所述伸缩杆(32)与起落脚(4)滑动连接,所述起飞底座(33)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31),所述伸缩杆(32)借助限位孔(31)与起飞底座(33)滑动连接,所述起飞底座(3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插杆(34),所述插杆(34)的一端与伸缩杆(32)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36),所述限位板(36)与起飞底座(33)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34)的圆弧面套有适应弹簧(35),所述适应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起飞底座(33)和插杆(34)固定连接。
CN202121885500.X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Active CN216035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5500.XU CN216035158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5500.XU CN216035158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5158U true CN216035158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0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5500.XU Active CN216035158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5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9441B1 (en) Multicopter-assis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unching and retrieving a fixed-wing aircraft
US11299264B2 (en) Multicopter-assis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unching and retrieving a fixed-wing aircraft
CN110077607B (zh) 一种无人机碰撞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CN112193428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时用的保护装置
CN216035158U (zh) 一种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CN114537687B (zh) 一种地理信息测绘无人机设备
CN112298536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建设工程辅助用设备
CN106628134B (zh) 一种旋翼飞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10795A (zh) 一种便携式无人飞行器
CN216332711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况勘探用无人机
CN219524288U (zh) 一种具有缓冲起落的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3

Address after: 418000 416-419, Floor 4, Building A, Yangtang Industrial Incubation Park, Hecheng District,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TPV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8000 Huai Dong Road, Hecheng District, Huaihua, Hunan Province, No. 180

Patentee before: HUAIHUA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