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4403U -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4403U
CN216034403U CN202121524743.0U CN202121524743U CN216034403U CN 216034403 U CN216034403 U CN 216034403U CN 202121524743 U CN202121524743 U CN 202121524743U CN 216034403 U CN216034403 U CN 216034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intercepting
interception
driv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47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磊
王军祥
孙海滨
陈宝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angt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ang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angt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ang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47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4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4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4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包括左缓冲吸能器、左驱动器、左拦截门、左自锁件、右缓冲吸能器、右驱动器、右拦截门、右自锁件、门吸和控制箱;解决了现有三角木的阻挡物阻拦车轮方式,在车速度较快时车轮容易越过三角木阻挡物,无法起到拦截作用;采用尾钩加缓冲式吸能器拦截方式,需在胶轮车上安装尾钩,对原车结构是一种破坏改变,采用下落拦阻网拦截车头的阻拦网方式,下落不到位时,易使驾驶室产生变形从而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无需在车上安装大钩或其他设备,且可以避免拦阻网拦截时对驾驶室的变形破坏,从而真正做到对胶轮车的有效拦截,且对驾驶人员不会造成拦截时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斜巷的胶轮车防跑车装置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胶轮车防跑车的拦截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1.用三角木的阻挡物阻拦车轮方式;这种拦截方式,在车速度较快时车轮很容易越过三角木阻挡物,从而无法起到拦截的作用;
2.用尾钩加缓冲式吸能器拦截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胶轮车上安装尾钩,对原车结构是一种破坏改变,同时尾钩的现场安装难度也比较大;
3.用下落拦阻网拦截车头的阻拦网方式;下落不到位时,该方式容易使驾驶室产生变形从而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目的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三角木的阻挡物阻拦车轮方式,在车速度较快时车轮容易越过三角木阻挡物,从而无法起到拦截作用的问题;目的二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尾钩加缓冲式吸能器拦截方式,需要在胶轮车上安装尾钩,对原车结构是一种破坏,同时尾钩的现场安装难度也比较大的问题;目的三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下落拦阻网拦截车头的阻拦网方式,下落不到位时,容易使驾驶室产生变形从而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前拦截装置安装在巷道侧壁上,巷道侧壁包括巷道右侧壁和巷道左侧壁,巷道右侧壁和巷道左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前拦截装置包括左缓冲吸能器、左驱动器、左拦截门、左自锁件、右缓冲吸能器、右驱动器、右拦截门、右自锁件、门吸和控制箱;左缓冲吸能器和左拦截门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左侧壁上,左缓冲吸能器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左拦截门的左侧上端通过左驱动器连接巷道左侧壁,左拦截门的右侧连接左自锁件,左拦截门通过门吸贴连巷道左侧壁;右缓冲吸能器和右拦截门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右侧壁上,右缓冲吸能器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右拦截门的左侧上端通过右驱动器连接巷道右侧壁,右拦截门的右侧连接右自锁件,左自锁件和右自锁件搭配连接,右拦截门通过门吸贴连巷道右侧壁,控制箱分别电连接左驱动器和右驱动器。
所述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均包括门轴、门框架和多个吸能筒体,门框架的左侧连接门轴,
左拦截门的门轴的上端连接左驱动器,右拦截门的门轴的上端连接右驱动器,左缓冲吸能器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的门轴,右缓冲吸能器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的门轴,门框架上套接多个吸能筒体。
还包括门轴座,左拦截门的门轴的下端通过门轴座连接巷道左侧壁,右拦截门的门轴的下端通过门轴座连接巷道右侧壁。
所述门轴包括门轴杆和拨杆,门轴杆竖直设置,门轴杆的上端水平连接拨杆。
所述左驱动器和右驱动器均为驱动气缸或油缸,驱动气缸或油缸包括硐室、缸体、安装底座、推杆和拨叉,硐室开凿于巷道侧壁上,缸体的一端通过安装底座连于硐室内,缸体的另一端通过推杆连接拨叉的一端,拨叉的另一端连接拨杆。
所述拨叉的右端开设有凹口,拨杆卡接于凹口内。
所述左自锁件包括第二角钢、锁舌板、锁舌挡板、复位扭簧、上角度调节座和下角度调节座,第二角钢左侧连接左拦截门,第二角钢右侧自上向下水平间隔连接上角度调节座和下角度调节座,上角度调节座的右部下面连接锁舌挡板,下角度调节座的右部上面通过复位扭簧连接锁舌板的下部内侧,锁舌板的上部外侧接触连接锁舌挡板的下部内侧。
所述右自锁件包括扣环和第一角钢,扣环通过第一角钢连接右拦截门,左自锁件和右自锁件锁定连接时,扣环套接锁舌板。
所述扣环的形状为环形。
所述左缓冲吸能器和右缓冲吸能器均包括滚筒、滚筒轴、上吸能单元、下吸能单元和架体,滚筒轴的中部外套接滚筒且滚筒轴竖向连接在架体上,滚筒的上面连接上吸能单元,滚筒的下面连接下吸能单元,上吸能单元和下吸能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连接在架体上,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滚筒,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门轴;上吸能单元包括缓冲钢丝绳、滑轮、滑轮固定杆、旋转套、螺杆、刹车片拉紧件、刹车片和刹车鼓,滚筒上面的滚筒轴外套接刹车鼓,滑轮固定杆的右端水平连接架体且滑轮固定杆位于刹车鼓上方,滑轮固定杆的左端上面固定连接滑轮,滑轮固定杆的左端下面连接旋转套,旋转套水平设置且旋转套水平中心轴上内套连接螺杆的左部,螺杆的右端通过刹车片拉紧件连接刹车片,刹车片右接触连接刹车鼓,缓冲钢丝绳左端穿过滑轮连接旋转套,缓冲钢丝绳的右端连接滑轮固定杆上方的滚筒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平时行车状态下,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均通过门吸贴在巷道侧壁上;当车辆失速后,巷道上安装的测速雷达检测到超速后,发出控制信号给控制箱,控制箱驱动左驱动器和右驱动器同时打开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当左拦截门开到位置后,左驱动器顶住左拦截门使左拦截门固定不动,右拦截门在右驱动器的推动下撞向左拦截门,直至左自锁件和右自锁件碰撞锁住,从而使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连接成一个整体,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连接成整体拦截门后在失速胶轮车的冲击下会变形成C型包裹着车头,车头携带着整体拦截门移动,整体拦截门便会牵引着缓冲式吸能器(左缓冲吸能器和右缓冲吸能器)上的钢丝绳移动,钢丝绳移动带动缓冲式吸能器刹车减速;无需在车上安装大钩或其他设备,且可以避免拦阻网拦截时对驾驶室的变形破坏,从而真正做到对胶轮车的有效拦截,并且因为该装置的左拦截门、右拦截门和左缓冲吸能器和右缓冲吸能器均是缓冲式的,所以当拦截门拦截住胶轮车时对驾驶室的冲击不大,而且产生的拦截加速度在0.5-2.5g的人体正常承受范围内,所以对驾驶人员不会造成拦截时的伤害。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胶轮车前拦截装置正常行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胶轮车前拦截装置拦截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拦截门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左拦截门的结构左视图;
图5是左拦截门的结构俯视图;
图6是右拦截门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门轴的结构主视图;
图8是门轴的结构左视图;
图9是脱口件和拨叉的结构俯视图;
图10是左驱动器或右驱动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11是脱口件和拨叉的结构主视图;
图12是右自锁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13是右自锁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14是左自锁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15是左自锁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16是左缓冲吸能器或右缓冲吸能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17是左缓冲吸能器或右缓冲吸能器的结构俯视图;
图18是门轴座的结构主视图;
图19是门轴座的结构俯视图;
图20是门轴座的结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缓冲吸能器;2、左驱动器;3、左拦截门;4、左自锁件;5、右缓冲吸能器;6、右驱动器;7、右拦截门;8、右自锁件;9、门吸;10、门轴座;3-1、门轴;3-2、门框架;3-3、吸能筒体;3-11、门轴杆;3-12、拨杆;2-1、缸体;2-2、硐室;2-3、安装底座;2-11、推杆;2-12、拨叉;2-13、凹口;4-1、第二角钢;4-2、锁舌板;4-3、锁舌挡板;4-4、复位扭簧;4-5、上角度调节座;4-6、下角度调节座;4-7、上调节旋钮;4-8、上板;4-9、下板;4-10、下调节旋钮;8-1、扣环;8-2、第一角钢;1-1、滚筒;1-2、滚筒轴;1-3、缓冲钢丝绳;1-4、滑轮;1-5、滑轮固定杆;1-6、旋转套;1-7、螺杆;1-8、刹车片拉紧件;1-9、刹车片;1-10、刹车鼓;1-11、架体;1-12、套架;1-13、套筒;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10-4、门轴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前拦截装置安装在巷道侧壁上,巷道侧壁包括巷道右侧壁和巷道左侧壁,巷道右侧壁和巷道左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前拦截装置包括左缓冲吸能器1、左驱动器2、左拦截门3、左自锁件4、右缓冲吸能器5、右驱动器6、右拦截门7、右自锁件8、门吸9和控制箱;左缓冲吸能器1和左拦截门3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左侧壁上,左缓冲吸能器1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3,左拦截门3的左侧上端通过左驱动器2连接巷道左侧壁,左拦截门3的右侧连接左自锁件4,左拦截门3通过门吸9贴连巷道左侧壁;右缓冲吸能器5和右拦截门7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右侧壁上,右缓冲吸能器5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7,右拦截门7的左侧上端通过右驱动器6连接巷道右侧壁,右拦截门7的右侧连接右自锁件8,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搭配连接,右拦截门7通过门吸9贴连巷道右侧壁,控制箱分别电连接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平时行车状态下,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均通过门吸9贴在巷道侧壁上;当车辆失速后,巷道上安装的测速雷达检测到超速后,发出控制信号给控制箱,控制箱驱动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6同时打开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当左拦截门3开到位置后,左驱动器2顶住左拦截门3使左拦截门3固定不动,右拦截门7在右驱动器6的推动下撞向左拦截门3,直至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碰撞锁住,从而使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连接成一个整体,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连接成整体拦截门后在失速胶轮车的冲击下会变形成C型包裹着车头,车头携带着整体拦截门移动,整体拦截门便会牵引着缓冲式吸能器(左缓冲吸能器1和右缓冲吸能器5)上的钢丝绳移动,钢丝绳移动带动缓冲式吸能器刹车减速;无需在车上安装大钩或其他设备,且可以避免拦阻网拦截时对驾驶室的变形破坏,从而真正做到对胶轮车的有效拦截,并且因为该装置的左拦截门3、右拦截门7和左缓冲吸能器1和右缓冲吸能器5均是缓冲式的,所以当拦截门拦截住胶轮车时对驾驶室的冲击不大,而且产生的拦截加速度在0.5-2.5g的人体正常承受范围内,所以对驾驶人员不会造成拦截时的伤害。
进一步的,左拦截门3处的门吸9吸附力比左拦截门3的重力沿斜坡方向的分力大15—30%,右拦截门7处的门吸9吸附力比右拦截门7的重力沿斜坡方向的分力大15—30%;保证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在行车状态下不被打开;门吸9为现有装置,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门吸,在此不对其赘述。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所述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均包括门轴3-1、门框架3-2和多个吸能筒体3-3,门框架3-2的左侧连接门轴3-1,左拦截门3的门轴3-1的上端连接左驱动器2,右拦截门7的门轴3-1的上端连接右驱动器6,左缓冲吸能器1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3的门轴3-1,右缓冲吸能器5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7的门轴3-1,门框架3-2上套接多个吸能筒体3-3。
该结构简单,且当失控的车辆撞向整体拦截门后,门框架3-2上的吸能筒体3-3就会贴合并包裹车头(包裹位置以胶轮车的大梁高度位置为高度中心位置,也就是说车头的主要受力位置为车头保险杠对应的大梁),同时吸能筒体3-3对驾驶室进行缓冲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筒体3-3的形状为圆筒形或者球形,圆筒形或球形的中心轴上内套门框架3-2,结构简单,缓冲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筒体3-3采用纳米吸能材料。纳米吸能材料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在车辆撞击拦截门时,极大程度地迁移和减缓冲击波,大大降低外力撞击带来的损伤,纳米吸能材料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可重复使用,避免传统吸能材料只能使用一次的缺陷。
进一步的,还包括门轴座10,左拦截门3的门轴3-1的下端通过门轴座10连接巷道左侧壁,右拦截门7的门轴3-1的下端通过门轴座10连接巷道右侧壁。平时行车时,门轴座10方便将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安装到巷道侧壁上,当整体拦截门受到撞击后,整体拦截门可从门轴座10中脱离,连接简单,避免使用时对拦截门(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和巷道侧壁的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18-20所示,所述门轴座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第三连接板10-3和门轴连接轴10-4,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均竖向设置,第一连接板10-1的左端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2的右侧面水平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10-3竖向连接门轴连接轴10-4,门轴连接轴10-4连接门轴3-1的下端;门轴3-1在门轴连接轴10-4内旋转,方便拦截门活动(打开或关闭),当整体拦截门受到撞击后,拦截门通过门轴3-1带动门轴连接轴10-4从第三连接板10-3脱离,方便使拦截门从门轴座中脱离。
进一步的,如图7-8所示,所述门轴3-1包括门轴杆3-11和拨杆3-12,门轴杆3-11竖直设置,门轴杆3-11的上端水平连接拨杆3-12。门轴杆3-11结构简单,方便拦截门连接驱动器(左驱动器或右驱动器)和门轴座,拨杆3-12结构简单且在拦截使用时,将驱动器稳固顶住,便于左拦截门和右拦截门自锁连接为一个整体。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9-11所示,所述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6均为驱动气缸或油缸,驱动气缸或油缸包括硐室2-2、缸体2-1、安装底座2-3、推杆2-11和拨叉2-12,硐室2-2开凿于巷道侧壁上,缸体2-1的一端通过安装底座2-3连于硐室2-2内,缸体2-1的另一端通过推杆2-11连接拨叉2-12的一端,拨叉2-12的另一端连接拨杆3-12。拨杆3-12和拨叉2-12搭配连接,将拦截门顶住固定不动,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安装底座2-3方便将缸体2-1固定连于硐室2-2内,且不影响拨杆3-12和拨叉2-12搭配连接,同时拨杆3-12方便拦截门在拦截时,拨叉2-12和拨杆3-12脱离。不会带着整个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7)随拦截门移动。且不会对拦截门和巷道侧壁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拨叉2-12的右端开设有凹口2-13,拨杆3-12卡接于凹口2-13内。凹口2-13结构简单且便于拨杆3-12稳固的卡接。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4-15所示,所述左自锁件4包括第二角钢4-1、锁舌板4-2、锁舌挡板4-3、复位扭簧4-4、上角度调节座4-5和下角度调节座4-6,第二角钢4-1左侧连接左拦截门3,第二角钢4-1右侧自上向下水平间隔连接上角度调节座4-5和下角度调节座4-6,上角度调节座4-5的右部下面连接锁舌挡板4-3,下角度调节座4-6的右部上面通过复位扭簧4-4连接锁舌板4-2的下部内侧,锁舌板4-2的上部外侧接触连接锁舌挡板4-3的下部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座4-5包括上板4-8和上调节旋钮4-7,下角度调节座4-6包括下板4-9和下调节旋钮4-10;第二角钢4-1右侧自上向下水平间隔连接上板4-8和下板4-9,上板4-8通过上调节旋钮4-7连接锁舌挡板4-3,下板4-9通过下调节旋钮4-10连接复位扭簧4-4;通过旋转上调节旋钮4-7即可调整锁舌挡板4-3的角度,通过旋转下调节旋钮4-10即可调整复位扭簧4-4的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2-13所示,所述右自锁件8包括扣环8-1和第一角钢8-2,扣环8-1通过第一角钢8-2连接右拦截门7,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锁定连接时,扣环8-1套接锁舌板4-2。
第一角钢8-2和第二角钢4-1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拦截自锁时,扣环8-1向第二角钢4-1方向碰撞锁舌板4-2,进而压缩复位扭簧4-4,使锁舌板4-2旋转,当旋转到位时,复位扭簧4-4依靠弹簧力使锁舌板4-2自动复位到竖直位置,锁舌板4-2正好插入扣环8-1内,自锁完成,由于有锁舌挡板4-3限位,避免拦截时整体拦截门不被打开,保证拦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左自锁件4自上向下等间距连于左拦截门3上,多个右自锁件8自上向下等间距连于右拦截门7上,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高度相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锁件的数量,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高度相同,保证左自锁件4能够锁住右自锁件8。
进一步的,所述扣环8-1的形状为环形,结构简单,套索方便。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16-17所示,所述左缓冲吸能器1和右缓冲吸能器5均包括滚筒1-1、滚筒轴1-2、上吸能单元、下吸能单元和架体1-11,滚筒轴1-2的中部外套接滚筒1-1且滚筒轴1-2竖向连接在架体1-11上,滚筒1-1的上面连接上吸能单元,滚筒1-1的下面连接下吸能单元,上吸能单元和下吸能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连接在架体1-11上,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滚筒1-1,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门轴3-1;
上吸能单元包括缓冲钢丝绳1-3、滑轮1-4、滑轮固定杆1-5、旋转套1-6、螺杆1-7、刹车片拉紧件1-8、刹车片1-9和刹车鼓1-10,滚筒1-1上面的滚筒轴1-2外套接刹车鼓1-10,滑轮固定杆1-5的右端水平连接架体1-11且滑轮固定杆1-5位于刹车鼓1-10上方,滑轮固定杆1-5的左端上面固定连接滑轮1-4,滑轮固定杆1-5的左端下面连接旋转套1-6,旋转套1-6水平设置且旋转套1-6水平中心轴上内套连接螺杆1-7的左部,螺杆1-7的右端通过刹车片拉紧件1-8连接刹车片1-9,刹车片1-9右接触连接刹车鼓1-10,缓冲钢丝绳1-3左端穿过滑轮1-4连接旋转套1-6,缓冲钢丝绳1-3的右端连接滑轮固定杆1-5上方的滚筒轴1-2。
进一步的,旋转套1-6的水平中心轴上设有内螺纹。旋转套1-6包括套架1-12和套筒1-13,套架1-12连接在滑轮固定杆1-5的左端下面,套筒1-13水平套接在套架1-12内,套筒1-13的水平中心轴上设有内螺纹,套筒1-13和螺杆1-7螺纹连接,缓冲钢丝绳1-3一端连接套筒1-13,缓冲钢丝绳1-3另一端连接滑轮固定杆1-5上方的滚筒轴1-2,套筒1-13可在套架1-12内旋转。
左拦截门3和左拦截门3连接成整体拦截门后在失速胶轮车的冲击下会变形成C型包裹着车头,车头携带着整体拦截门移动,整体拦截门便会牵引着缓冲式吸能器(左缓冲吸能器1和右缓冲吸能器5)上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缠绕连接在滚筒1-1的外面,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门轴3-1);整体拦截门移动带动门轴3-1牵拉钢丝绳一端移动,进而使钢丝绳另一端拉动滚筒1-1旋转,使缠绕在滚筒1-1上的钢丝绳展开,滚筒1-1旋转时带动滚筒轴1-2旋转;在滚筒轴1-2旋转的过程中,缓冲钢丝绳1-3右端缠绕在滚筒轴1-2上,缓冲钢丝绳1-3左端牵引旋转套1-6旋转,旋转套1-6旋转时依靠螺纹带动螺杆1-7水平向左移动,螺杆1-7向左移动时带动刹车片拉紧件1-8向左移动,从而使刹车片1-9逐渐箍紧刹车鼓1-10,使缓冲吸能器1的摩擦阻力逐渐增大,使初始拦车的缓冲力量从小逐渐增大;当刹车力达到设计的要求的能够给胶轮车0.5—2.5G的负加速度时缓冲钢丝绳1-3便会被拉断,刹车片1-9不会再进一步的箍紧刹车鼓1-10,使吸能器的摩擦力控制在设计力值的范围内,进而使胶轮车不会因为刹车加速度太大而对车上人员造成伤害;在缓冲吸能器的摩擦力的持续作用下,胶轮车便会在行驶不超过50米的距离处停车,从而起到了保护井下及车内人员的安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左”、“内部”、“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前拦截装置安装在巷道侧壁上,巷道侧壁包括巷道左侧壁和巷道右侧壁,巷道右侧壁和巷道左侧壁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拦截装置包括左缓冲吸能器(1)、左驱动器(2)、左拦截门(3)、左自锁件(4)、右缓冲吸能器(5)、右驱动器(6)、右拦截门(7)、右自锁件(8)、门吸(9)和控制箱;
左缓冲吸能器(1)和左拦截门(3)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左侧壁上,左缓冲吸能器(1)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3),左拦截门(3)的左侧上端通过左驱动器(2)连接巷道左侧壁,左拦截门(3)的右侧连接左自锁件(4),左拦截门(3)通过门吸(9)贴连巷道左侧壁;
右缓冲吸能器(5)和右拦截门(7)自左向右安装于巷道右侧壁上,右缓冲吸能器(5)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7),右拦截门(7)的左侧上端通过右驱动器(6)连接巷道右侧壁,右拦截门(7)的右侧连接右自锁件(8),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搭配连接,右拦截门(7)通过门吸(9)贴连巷道右侧壁,控制箱分别电连接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拦截门(3)和右拦截门(7)均包括门轴(3-1)、门框架(3-2)和多个吸能筒体(3-3),门框架(3-2)的左侧连接门轴(3-1),左拦截门(3)的门轴(3-1)的上端连接左驱动器(2),右拦截门(7)的门轴(3-1)的上端连接右驱动器(6),左缓冲吸能器(1)通过钢丝绳连接左拦截门(3)的门轴(3-1),右缓冲吸能器(5)通过钢丝绳连接右拦截门(7)的门轴(3-1),门框架(3-2)上套接多个吸能筒体(3-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轴座(10),左拦截门(3)的门轴(3-1)的下端通过门轴座(10)连接巷道左侧壁,右拦截门(7)的门轴(3-1)的下端通过门轴座(10)连接巷道右侧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轴(3-1)包括门轴杆(3-11)和拨杆(3-12),门轴杆(3-11)竖直设置,门轴杆(3-11)的上端水平连接拨杆(3-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器(2)和右驱动器(6)均为驱动气缸或油缸,驱动气缸或油缸包括硐室(2-2)、缸体(2-1)、安装底座(2-3)、推杆(2-11)和拨叉(2-12),硐室(2-2)开凿于巷道侧壁上,缸体(2-1)的一端通过安装底座(2-3)连于硐室(2-2)内,缸体(2-1)的另一端通过推杆(2-11)连接拨叉(2-12)的一端,拨叉(2-12)的另一端连接拨杆(3-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2-12)的右端开设有凹口(2-13),拨杆(3-12)卡接于凹口(2-13)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自锁件(4)包括第二角钢(4-1)、锁舌板(4-2)、锁舌挡板(4-3)、复位扭簧(4-4)、上角度调节座(4-5)和下角度调节座(4-6),第二角钢(4-1)左侧连接左拦截门(3),第二角钢(4-1)右侧自上向下水平间隔连接上角度调节座(4-5)和下角度调节座(4-6),上角度调节座(4-5)的右部下面连接锁舌挡板(4-3),下角度调节座(4-6)的右部上面通过复位扭簧(4-4)连接锁舌板(4-2)的下部内侧,锁舌板(4-2)的上部外侧接触连接锁舌挡板(4-3)的下部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自锁件(8)包括扣环(8-1)和第一角钢(8-2),扣环(8-1)通过第一角钢(8-2)连接右拦截门(7),左自锁件(4)和右自锁件(8)锁定连接时,扣环(8-1)套接锁舌板(4-2)。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筒体(3-3)采用纳米吸能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车前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缓冲吸能器(1)和右缓冲吸能器(5)均包括滚筒(1-1)、滚筒轴(1-2)、上吸能单元、下吸能单元和架体(1-11),滚筒轴(1-2)的中部外套接滚筒(1-1)且滚筒轴(1-2)竖向连接在架体(1-11)上,滚筒(1-1)的上面连接上吸能单元,滚筒(1-1)的下面连接下吸能单元,上吸能单元和下吸能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连接在架体(1-11)上,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滚筒(1-1),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门轴(3-1);上吸能单元包括缓冲钢丝绳(1-3)、滑轮(1-4)、滑轮固定杆(1-5)、旋转套(1-6)、螺杆(1-7)、刹车片拉紧件(1-8)、刹车片(1-9)和刹车鼓(1-10),滚筒(1-1)上面的滚筒轴(1-2)外套接刹车鼓(1-10),滑轮固定杆(1-5)的右端水平连接架体(1-11)且滑轮固定杆(1-5)位于刹车鼓(1-10)上方,滑轮固定杆(1-5)的左端上面固定连接滑轮(1-4),滑轮固定杆(1-5)的左端下面连接旋转套(1-6),旋转套(1-6)水平设置且旋转套(1-6)水平中心轴上内套连接螺杆(1-7)的左部,螺杆(1-7)的右端通过刹车片拉紧件(1-8)连接刹车片(1-9),刹车片(1-9)右接触连接刹车鼓(1-10),缓冲钢丝绳(1-3)左端穿过滑轮(1-4)连接旋转套(1-6),缓冲钢丝绳(1-3)的右端连接滑轮固定杆(1-5)上方的滚筒轴(1-2)。
CN202121524743.0U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Active CN216034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4743.0U CN21603440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4743.0U CN21603440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4403U true CN216034403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4743.0U Active CN21603440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4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1155B2 (en) Vehicle barrier
US6382869B1 (en) Above grade mass displacement trafficway barrier
US8182169B2 (en) Energy absorbing vehicle barrier
CN216034403U (zh) 一种胶轮车前拦截装置
CN106894361A (zh) 利用发条机构驱动的翻转撑起式拦截网
CN202729680U (zh) 一种压绳器
CN102233884A (zh) 斜井防跑车用缓冲变力吸能可调装置
CN115583267A (zh) 一种胶轮车无钩柔性前拦截装置
CN116427322A (zh) 阻拦索支撑装置、阻拦系统及无轨胶轮车失速防护系统
CN110145168B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装置
CN110466559B (zh) 斜井防跑车脱钩自锁缓冲制动装置
CN112373442A (zh) 无轨胶轮车失速保护阻拦索装置及失速保护装置
CN205256347U (zh) 跨座式单轨列车线路终端挡车器
CN217024964U (zh) 汽车电梯用带缓冲的层门防撞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CN206956601U (zh) 挂组缓冲式拦截网
CN103303336B (zh) 侧捕式防跑车斜井箕斗及缓冲挡车装置
CN109537492A (zh) 一种用于桥梁和隧道的防碰撞机构
CN111762226B (zh) 一种胶轮车防跑装置用机械式拦截装置及拦截方法
CN211110587U (zh) 一种罐笼内阻车器
CN114481731A (zh)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避险车道吸能系统
CN208266736U (zh) 一种高速限高系统
CN115233591B (zh) 一种车辆逼停装置
CN107719392B (zh) 一种刹车式带初始缓冲功能的吸能器及胶轮车防跑方法
CN205365560U (zh) 一种胶轮车跑车防护装置
CN209759921U (zh) 一种避险车道阻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