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3897U - 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3897U
CN216033897U CN202122405001.2U CN202122405001U CN216033897U CN 216033897 U CN216033897 U CN 216033897U CN 202122405001 U CN202122405001 U CN 202122405001U CN 216033897 U CN216033897 U CN 216033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controllable switch
curren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50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武林
张志国
冯建功
林威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50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3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3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3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具有第一可控开关以及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具有第二可控开关的主电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其中,限流电路与主电路并联连接,并共同串联接入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与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本申请的电池管理系统,增设了与主电路并联的具有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从而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为负载供电,从而有效减少了休眠模式下的电流消耗,进而降低了用户为电池包补电的频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锂离子电池包作为启动电池,锂离子电池包由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构成,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电池组对车载负载进行供电。
但是当电池管理系统连续一段时间未被启用时,便会进入休眠模式。但此时车载负载仍需要被持续供电,因此可以在电池组与车载负载之间,增设一条用于为车载负载供电的主电路,该主电路上设置有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控制的可控开关,当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模式时,只需保持可控开关导通,即可保持电压持续输出,为车载负载供电。
但是,上述电池管理系统在休眠模式为车载负载供电时,需要消耗较大的电流,导致锂离子电池包容量下降较快,用户需要频繁为锂离子电池包补电,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用以减少在休眠模式为车载负载供电时的电流消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限流电路、主电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所述限流电路与所述主电路并联连接;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以及限流电阻;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以及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以及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限流电路还包括:采样电阻;
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采样电阻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触发单元;
所述电流触发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以及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包括:放电开关和充电开关。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单元;
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电池组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流采集模块;
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具有第一可控开关以及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具有第二可控开关的主电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其中,限流电路与主电路并联连接,并共同串联接入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与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增设了与主电路并联的具有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从而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为负载供电,从而有效减少了休眠模式下的电流消耗,进而降低了用户为电池包补电的频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电池管理系统的例子。
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包由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构成,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电池组对车载负载进行供电。但是当电池管理系统连续一段时间未被启用时,便会进入休眠模式。但此时车载负载仍需要被持续供电,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组在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模式时,仍可以保持电压持续输出,为车载负载供电,可以在电池组与车载负载之间,增设一条用于为车载负载供电的主电路,该主电路上设置有可控开关。当电池管理系统未进入休眠模式,也即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可对电池组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控制可控开关导通或是断开,实现对电池组的管理。当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休眠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从而可以保持电压持续输出,为车载负载供电。
但是,上述电池管理系统在休眠模式为车载负载供电时,需要消耗较大的电流,导致锂离子电池包容量下降较快,用户需要频繁为锂离子电池包补电,影响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限流电路1、主电路2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限流电路1与主电路2并联连接。其中,限流电路1包括第一可控开关11以及限流电阻12。主电路2包括第二可控开关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11的第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第一端以及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第一可控开关11的第二端与限流电阻12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12的第二端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第二端以及负载的输入端连接,负载的输出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第一可控开关11的控制端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的控制端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 连接,用于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
其中,第一可控开关11和第二可控开关21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MOSFET),或是其他合适的开关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电池组可以为与负载电压相一致的电池组,例如由4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的12V 电池组,或是其他合适的电池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具体地,电流从电池组的正极(BAT+)流出,经过限流电路1流入到负载,再回流到电池组的负极(BAT-)。
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可控开关 11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负载供电。具体地,电流从电池组的正极(BAT+)流出,分别经过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流入到负载,再回流到电池组的负极(BAT-)。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限流电路1还包括:采样电阻13。
在本实施例中,采样电阻13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控开关11的第二端连接,采样电阻13的第二端与限流电阻12的第一端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时,采样电阻13可以对通过限流电路1的电流进行采样,以备后续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与第一可控开关11的控制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的导通或断开。由于限流电路1的电流很小,功耗很低,因此无论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还是正常工作模式,在电池组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均可保持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可以为低功耗的驱动保持电路,只需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向该驱动保持电路发送一个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该驱动保持电路即可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保持导通状态,从而无需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持续输出电流,有效降低功耗。当电池组发生故障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向该驱动保持电路发送一个低电平的控制信号,该驱动保持电路即可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
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控制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 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用于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导通或断开。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可以为低功耗的驱动电路,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只需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向该驱动电路发送一个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该驱动电路即可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电池组可以基于主电路2为负载供电,从而无需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持续输出电流,有效降低功耗。当电池组发生故障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向该驱动电路发送一个低电平的控制信号,该驱动电路即可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具有第一可控开关以及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具有第二可控开关的主电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其中,限流电路与主电路并联连接,并共同串联接入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与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增设了与主电路并联的具有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从而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为负载供电,从而有效减少了休眠模式下的电流消耗,进而降低了用户为电池包补电的频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6。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检测单元6与采样电阻13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电流检测单元6可以对采样电阻13采集到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向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输出第一电流信号,第一电流信号用于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将电池管理系统从休眠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
在一个示例中,该电流检测单元6可以为低功耗的电流检测电路,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若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采样电阻13采集到的电流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则可以向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输出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当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接收到该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后,即可将电池管理系统从休眠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共同为负载供电,避免了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而供电不足导致负载不能工作,此外还可以避免限流电路1持续过载而导致限流电阻12过热而损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触发单元7。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触发单元7与电流检测单元6、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电流触发单元7用于接收电流检测单元6输出的第一电流信号,并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基于接收到的第一电流信号,向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输出第二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
承接上例来说,电流检测单元6在向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输出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的同时,还会向电流触发单元7输出该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电流触发单元7接收到该信号后,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向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输出第二电流信号CUR_TR,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接收到该第二电流信号 CUR_TR后,即可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共同为负载供电,从而无需等电池管理系统从休眠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后,再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导通,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流检测单元可以对采样电阻采集到的电流进行检测,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以使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电流信号将电池管理系统从休眠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同时电流触发单元可以基于第一电流信号输出第二电流信号,从而可以迅速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使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和主电路共同为负载供电,有效避免了基于限流电路为负载供电,而供电不足导致负载不能工作,并且避免了限流电路持续过载而导致限流电阻过热而损坏。
实施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通信单元8。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以及充电机连接,充电机的输入端与限流电阻1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的输出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信单元8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向充电机发送充电请求,以使充电机基于充电请求,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基于限流电路1为电池组充电,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电池组充电。
在一个示例中,当通信单元8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向充电机发送充电请求后,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也即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时,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为电池组充电。在充电时,电流从充电机的正极流出,经过限流电路1流入到电池组的正极(BAT+),再由电池组的负极(BAT-)流回到充电机的负极。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也即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第二可控开关21也导通时,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为电池组充电。在充电时,电流从充电机的正极流出,经过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流入到电池组的正极(BAT+),再由电池组的负极(BAT-)流回到充电机的负极。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第二可控开关21包括: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或充电机基于限流电路1为电池组充电。
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导通,充电开关212断开,或充电开关212导通,放电开关211断开,以使电池组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负载供电,或充电机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电池组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在充电机未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当充电机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为电池组充电。
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在充电机未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导通,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负载供电,当充电机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充电开关212导通,放电开关211断开,以使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电池组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进行充放电控制,保证了电池组充放电的顺利切换。
实施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与电池组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采集电池组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电池组的信息发送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池组的信息判断电池组是否发生故障,若发生故障,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包括:电流采集模块91。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采集模块91的一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负载以及充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可以采集电池组的电流信息,以使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根据电流采集模块91采集到的电池组的电流信息判断电池组是否发生故障,若发生故障,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电池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电池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从而可以在电池组发生故障时及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第二可控开关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实施例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上述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四结合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限流电路1、与限流电路1并联连接的主电路2、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电流检测单元6、电流触发单元7、通信单元8以及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其中,限流电路1包括第一可控开关11、限流电阻12以及采样电阻13,主电路2包括第二可控开关21,第二可控开关21包括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包括电流采集模块9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11的第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第一端连接,并共同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第一可控开关11的第二端与采样电阻13的第一端连接,采样电阻13的第二端与限流电阻12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12的第二端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第二端连接,并共同通过正极接线端子与负载和充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和充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负极接线端子与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的电流采集模块91的一端连接,电流采集模块91的另一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与第一可控开关11的控制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 连接,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与第二可控开关21的控制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电流检测单元6与采样电阻13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电流触发单元7与电流检测单元6、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通信单元8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以及充电机连接,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与电池组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连接。
其中,第一可控开关11为闸刀开关,第二可控开关21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MOSFET)。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4为低功耗的驱动保持电路,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为低功耗的驱动电路,电流检测单元6为低功耗的电流检测电路,电流触发单元7为低功耗的电流触发电路。
此外,负载为12V的车载负载,充电机为12V的车载充电机,电池组为由4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的12V电池组。
在实际应用中,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在充电机未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当充电机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和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为电池组充电。
在为负载供电时,电流从电池组的正极(BAT+)流出,经过限流电路1和12V+接线端子流入到负载,再经过12V-接线端子和电流采集模块91回流到电池组的负极(BAT-)。
在充电时,电流从充电机的正极流出,经过限流电路1和12V+接线端子流入到电池组的正极(BAT+),再由电池组的负极(BAT-)经过12V-接线端子和电流采集模块91 流回到充电机的负极。
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在充电机未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放电开关211导通,充电开关212断开,以使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负载供电,当充电机接收到通信单元8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的充电开关212导通,放电开关211断开,以使充电机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以及主电路2为电池组充电。
在为负载供电时,电流从电池组的正极(BAT+)流出,分别经过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经由12V+接线端子流入到负载,再经过12V-接线端子和电流采集模块91回流到电池组的负极(BAT-)。
在充电时,电流从充电机的正极流出,分别经过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经由12V+接线端子流入到电池组的正极(BAT+),再由电池组的负极(BAT-)经过12V-接线端子和电流采集模块91流回到充电机的负极。
此外,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也即第一可控开关11导通时,采样电阻13可以对通过限流电路1的电流进行采样,电流检测单元6可以对采样电阻13采集到的电流进行检测,若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采样电阻13采集到的电流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则可以向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和电流触发单元7输出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当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接收到该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后,即可将电池管理系统从休眠模式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电流触发单元7接收到该第一电流信号CUR_DET后,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的控制下,向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输出第二电流信号CUR_TR,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5接收到该第二电流信号CUR_TR后,即可控制第二可控开关21 导通,电池组可以基于限流电路1和主电路2共同为负载供电,避免了基于限流电路1为负载供电,而供电不足导致负载不能工作,此外还可以避免限流电路1持续过载而导致限流电阻12过热而损坏。
当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可以采集电池组的信息,电池信息采集单元9除了包括电流采集模块91外,还包括总电压采集模块、电芯电压采集模块、电芯温度采集模块以及电芯均衡模块,从而可以采集电池组的单体电压、温度、电流等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电池组的信息发送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3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池组的信息判断电池组是否发生故障,若发生故障,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1以及第二可控开关21断开,从而实现电路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增设了与主电路并联的具有限流电阻的限流电路,从而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时,基于限流电路为负载供电,从而有效减少了休眠模式下的电流消耗,进而降低了用户为电池包补电的频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电池管理系统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流电路、主电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所述限流电路与所述主电路并联连接;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以及限流电阻;所述主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以及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以及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路还包括:采样电阻;
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采样电阻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流触发单元;
所述电流触发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以及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包括:放电开关和充电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单元;
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电池组以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流采集模块;
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连接。
CN202122405001.2U 2021-09-29 2021-09-29 电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216033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001.2U CN21603389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001.2U CN21603389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3897U true CN216033897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5001.2U Active CN21603389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3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39413U (zh) 多路电池合路器
CN11193452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泄放控制电路
CN202550600U (zh)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的激活充电装置
CN212967804U (zh)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CN216033897U (zh) 电池管理系统
CN210669590U (zh) 一种锂电池管理应用电路
CN211239354U (zh) 储能设备的主回路控制电路
CN113544007A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108146276B (zh) 电池自动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33978A (zh) 电池管理系统
CN216451154U (zh) 一种多电池并联充电电路以及机器人
CN111293755B (zh) 一种并联电池组均衡放电的保护电路及可充电装置
CN112061056B (zh) 一种降低整车静态电流的处理方法
CN114006433A (zh) 电池装置
CN114655071A (zh) 一种电池、电池控制方法及电动车
CN210957837U (zh) 检测控制电路、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113541263A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外接电源和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
CN113659642A (zh) 一种车载12v锂电池的输出开关电路、电源系统以及汽车
CN210577908U (zh) 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14099687U (zh) 多重保护电池组
CN110854953A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214607166U (zh) 一种具有均衡电路结构的共享式储能系统
CN215343899U (zh) 一种大功率锂电池组保护电路
CN217396299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双电池控制系统
CN216086227U (zh) 电池激活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