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1560U -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1560U
CN216021560U CN202120761441.9U CN202120761441U CN216021560U CN 216021560 U CN216021560 U CN 216021560U CN 202120761441 U CN202120761441 U CN 202120761441U CN 216021560 U CN216021560 U CN 216021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barb
mother
skin contac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14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7614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1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1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1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平面材料形成的主体部分(6),包括中心区域,从所述中心区域中延伸出两侧相对的臂区域;第一固定臂(2)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第二固定臂(3)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所述主体部分平面材料包括外侧和内侧以及兜状体(8),所述兜状体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内侧的所述中心区域的下部的呈向上方向的开口;主体部分(6)上端设有头部固定区域(1),兜状体(8)的开口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弹性托口(7),产后母亲实施半躺式体位母乳喂养,可利用该固定带固定婴于胸前,释放双手,让婴儿自主吸吮,实施母乳喂养,并能提供保暖。

Description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性产后护理婴儿辅助用具,特别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是可用于产科病人手术后实施即刻皮肤接触、产后实施半躺式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
背景技术
母婴健康一直以来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生儿死亡率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中占比较高。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分娩过程中及出生后进行一系列基本的、低成本的新生儿保健服务,减少新生儿低体温,降低22%的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多项研究推荐应进行至少60min的早期皮肤接触,WHO在《新生儿早期保健口袋指南》提出可进行90min皮肤接触后、完成第1次母乳喂养再行常规护理操作,以显示效果并加强早期婴儿自我调节能力。但也有研究者比较了不同皮肤接触时长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唾液皮质醇水平,发现出生后进行超过60min持续的皮肤接触更有利于新生儿的心肺功能且可以减少新生儿早期压力。
WHO在母乳喂养指南中推荐通过进行早期的持续母婴皮肤接触以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皮肤接触对于减少医疗干预、改善心肺功能、帮助新生儿体温维持也有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出生后的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儿葡萄糖稳定性,减少新生儿啼哭次数,同时可以增加母亲的信心,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皮肤接触对产妇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分娩体验感、满足感,减少产后压力和焦虑。剖宫产术式后在母亲胸前婴儿与母亲进行1 h以上的持续皮肤接触能提供剖宫产手术的分娩体验感,且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是在剖宫产术后,母亲送回病房时,将母亲由平车转床至病床上后,护士即开始进行皮肤接触护理。利用该固定带,可将婴儿很好地固定在母亲的胸前。由于母亲剖宫产后身体虚弱,无法长时间双手环抱婴儿,在皮肤接触过程中,容易导致婴儿滑落,增加婴儿坠床的风险。而产妇的照护者要照护产妇,对皮肤接触护理不熟悉,无法提供有效的护理操作,促进皮肤接触完成。在日常母乳喂养过程中,半躺式的母乳喂养也被称为生物养育式哺乳体位,即于母亲枕部、肩部、腰部放置舒适的靠垫,使身体向后斜躺(倾斜角度45-60°),母亲双手轻轻环抱住婴儿,使婴儿与其面对相贴,趴在母亲身上。产后由于身体虚弱,母亲采用并半躺式母乳喂养时,要长时间环抱婴儿,增加了母亲的压力,导致母乳喂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包括:由平面材料形成的主体部分,包括中心区域,从所述中心区域中延伸出两侧相对的臂区域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第一固定臂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第二固定臂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
所述主体部分平面材料包括外侧和内侧以及兜状体,所述兜状体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内侧的所述中心区域的下部的呈向上方向的开口;
兜状体的开口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弹性托口。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均具有渐缩的端部,所述中心区域到所述端部,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的是,所述兜状体延伸跨过所述中心区域的下半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兜状体具有的弹性托口被限定为位于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下方,且弹性托口的材料弹性大于主体部分平面材料的弹性。
优选的是,主体部分上端设有头部固定区域,头部固定区域的弹性与主体部分平面材料的弹性相同。
优选的是,第一固定臂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第二固定臂的端部设有第二魔术贴,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优选的是,第一魔术贴工作面为粘连面,第二魔术贴工作面为勾连面,所述粘连面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索环,所述勾连面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矩阵排布的勾连组件,所述勾连组件由若干个用于勾住索环使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连接的倒刺构成,若干个所述倒刺沿勾连面宽度方向排布在勾连面上,所述倒刺由用于立设在勾连面上的竖直部和用于勾住索环的弯折部组成,所述倒刺呈鱼钩状,每组所述勾连组件中的倒刺均划分为正倒刺和负倒刺,所述正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与负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相反,每个所述正倒刺左右两侧的倒刺均为负倒刺。
优选的是,所述勾连面划分为第一凹陷面和第一凸起面,所述第一凹陷面位于勾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一凹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均大于第一凸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所述粘连面划分为第二凹陷面和第二凸起面,所述第二凹陷面位于粘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凹陷面上索环的长度均小于第二凸起面上索环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沿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图中标记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如下:
1头部固定区域;2第一固定臂;3第二固定臂;4第一魔术贴;5第二魔术贴;6主体部分;7弹性托口;8兜状体;9连接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至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平面材料形成的主体部分6,包括中心区域,从所述中心区域中延伸出两侧相对的臂区域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第一固定臂2与第二固定臂3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第一固定臂2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9,第二固定臂3 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9,连接锐角9可以防止将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固定在母亲身体时对婴儿产成不必要的额外的束缚,限制新生儿的运动。
所述主体部分平面材料包括外侧和内侧以及兜状体8,所述兜状体8 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内侧的所述中心区域的下部的呈向上方向的开口;兜状体8的开口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弹性托口7。
上述的实施例中,优点在于:
1.剖宫产后皮肤接触:在剖宫产分娩后,母亲回至病房,即开始进行皮肤接触。将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事先铺于床单位上,将母亲从平车移到病床后,护理人员协助把宝宝穿好尿布,放在妈妈的胸腹部,再将固定带的婴儿固定端包绕婴儿,另一条母亲固定带固定在另一侧。由婴儿自主完成皮肤接触和自主寻乳。
2.半躺式母乳喂养:产后母亲实施半躺式体位母乳喂养,可利用该固定带固定婴于胸前,释放双手,让婴儿自主吸吮,实施母乳喂养,并能提供保暖。
3.袋鼠式护理:由于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术后的炎症使子宫下段的切口缺血缺氧影响了子宫的修复,延迟了子宫复旧的过程。利用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实施袋鼠式护理,由于频繁的吸吮除了可以巩固吸吮反射,同时还可通过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传入脑垂体,引起母体催产素的释放,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的释放,通过母婴的持续接触可以增加催产素的分泌量,大量的催产素十分利于子宫的恢复,有效保障了产妇的产褥期健康。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均具有渐缩的端部,所述中心区域到所述端部,宽度逐渐减小。其能防止在母亲背部形成较大的固定带重和部分,影响舒适感。
优选的是,所述兜状体8延伸跨过所述中心区域的下半部分。其能提供较大的新生儿的活动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兜状体8具有的弹性托口7被限定为位于第一固定臂 2;第二固定臂3下方,且弹性托口7的材料弹性大于主体部分6平面材料的弹性。弹性托口7能够防止新生儿从兜状体8中不慎滑出。
优选的是,主体部分6上端设有头部固定区域1,头部固定区域1的弹性与主体部分6平面材料的弹性相同。头部固定区域不应采用弹性主高的材料,防止新生儿颈部被勒紧而窒息。
优选的是,第一固定臂2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4,第二固定臂3的端部设有第二魔术贴5,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优选的是,第一魔术贴4工作面为粘连面,第二魔术贴5工作面为勾连面,所述粘连面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索环,所述勾连面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矩阵排布的勾连组件,所述勾连组件由若干个用于勾住索环使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连接的倒刺构成,若干个所述倒刺沿勾连面宽度方向排布在勾连面上,所述倒刺由用于立设在勾连面上的竖直部和用于勾住索环的弯折部组成,所述倒刺呈鱼钩状,每组所述勾连组件中的倒刺均划分为正倒刺和负倒刺,所述正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与负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相反,每个所述正倒刺左右两侧的倒刺均为负倒刺。
上述的魔术贴结构由于使用了正倒刺的弯折部弯折和负倒刺的弯折两份个方向的倒刺,能够更可靠的实现锁紧功能,防止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脱开,保护新生儿的安全。
优选的是,所述勾连面划分为第一凹陷面和第一凸起面,所述第一凹陷面位于勾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一凹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均大于第一凸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所述粘连面划分为第二凹陷面和第二凸起面,所述第二凹陷面位于粘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凹陷面上索环的长度均小于第二凸起面上索环的长度。
本实施例给了更优的勾连面中心区域范围和倒刺的竖直部长度,其实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得到的最优数据。
本产品在临床中便于实施新生儿皮肤接触、母乳喂养,能让产妇更舒适,婴儿更安全,通过母乳喂养与皮肤接触,最终达到提高新生儿的质量、母亲子宫复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平面材料形成的主体部分(6),包括中心区域,从所述中心区域中延伸出两侧相对的臂区域,即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第一固定臂(2)与第二固定臂(3)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第一固定臂(2)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第二固定臂(3)与中心区域的相接位置形成连接锐角,
所述主体部分平面材料包括外侧和内侧以及兜状体(8),所述兜状体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内侧的所述中心区域的下部的呈向上方向的开口;
主体部分(6)上端设有头部固定区域(1),兜状体(8)的开口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弹性托口(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均具有渐缩的端部,所述中心区域到所述端部,宽度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兜状体(8)延伸跨过所述中心区域的下半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兜状体(8)具有的弹性托口(7)被限定为位于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下方,且弹性托口(7)的材料弹性大于主体部分(6)平面材料的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头部固定区域(1)的弹性与主体部分(6)平面材料的弹性相同。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臂(2)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4),第二固定臂(3)的端部设有第二魔术贴(5),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能够在端部形成锁紧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
第一魔术贴(4)工作面为粘连面,第二魔术贴(5)工作面为勾连面,所述粘连面上设置有矩阵排布的索环,所述勾连面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矩阵排布的勾连组件,所述勾连组件由若干个用于勾住索环使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连接的倒刺构成,若干个所述倒刺沿勾连面宽度方向排布在勾连面上,所述倒刺由用于立设在勾连面上的竖直部和用于勾住索环的弯折部组成,所述倒刺呈鱼钩状,每组所述勾连组件中的倒刺均划分为正倒刺和负倒刺,所述正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与负倒刺的弯折部弯折方向相反,每个所述正倒刺左右两侧的倒刺均为负倒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勾连面划分为第一凹陷面和第一凸起面,所述第一凹陷面位于勾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一凹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均大于第一凸起面上倒刺的竖直部长度,所述粘连面划分为第二凹陷面和第二凸起面,所述第二凹陷面位于粘连面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凹陷面上索环的长度均小于第二凸起面上索环的长度。
CN202120761441.9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Active CN216021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1441.9U CN21602156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1441.9U CN21602156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1560U true CN21602156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96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1441.9U Active CN21602156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1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21560U (zh)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固定带
CN215689323U (zh) 一种颅脑术后可调式支撑装置
CN218607157U (zh) 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
CN210962643U (zh) 适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使用的双向分段式可调节胸带
CN219680897U (zh) 一种新生儿约束带
CN205598135U (zh) 新生儿护理鸟巢
CN209825249U (zh) 一种新生儿早期保健兜袋
CN215228890U (zh) 一种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用的母乳喂养安全带
CN212466405U (zh) 一种新生儿护理鸟巢
CN217245295U (zh) 一种新生儿用的枕组件
CN210330908U (zh) 一种母乳喂养固定带
CN211721907U (zh) 一种新生儿袋鼠护理内衣
CN213756726U (zh) 一种袋鼠式护理装置
CN213941375U (zh) 侧卧位手术用固肩腋垫
CN215688824U (zh) 一种母婴皮肤接触辅助器
CN218515491U (zh) 一种便于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固定辅助带
CN212698315U (zh) 一种新生儿哺乳体位固定靠枕
CN212971717U (zh) 一种产后母婴皮肤接触保护套
CN219963195U (zh) 一种母婴肌肤接触辅助袋
CN218338059U (zh) 一种婴幼儿用侧睡保持垫
CN210843657U (zh) 一种用于剖宫产产妇用哺乳辅助三角枕
CN210520138U (zh) 一种背心
CN214549976U (zh) 用于新生儿的体位固定装置
CN213076305U (zh) 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套装
CN213250210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约束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