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6374U -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 Google Patents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6374U
CN216016374U CN202122359240.9U CN202122359240U CN216016374U CN 216016374 U CN216016374 U CN 216016374U CN 202122359240 U CN202122359240 U CN 202122359240U CN 216016374 U CN216016374 U CN 216016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all
portions
insulat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92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军
滕如林
黄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92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6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6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6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包括:壳体;多个绝缘支架,绝缘支架分别相互间隔地安装到壳体,绝缘支架上形成有容置槽;多个导电件,导电件分别容置在容置槽内,导电件具有:第一底座,两个第一壁部以及两个呈悬臂状的接触部,其中,两个第一壁部分别于第一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从第一底座的表面突起,两个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壁部之间,两个接触部的上端部分别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壁部的上端部连接,两个接触部的下端部分别朝向第一底座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兼容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且各馈电分配模块的接触良好。

Description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更高需求,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小母线系统逐渐被应用于机房的末端配电中。小母线系统具有电流小、插接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通过即插式插接箱给各个机柜内的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电源分配单元)分配电力。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小母线系统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现有的末端母线干线通常通过馈入电力始端箱馈入电力,通过导电母线干线传输电力,以及通过馈电分配模块分配电力。其中,导电母线干线通常通过壳体被固定,壳体内设置有金属导体,并在母线干线的固定或全点位置,通过馈电分配模块,对电力进行传输以及分配等。
然而,现有的末端母线干线仍然存在例如不同形式的馈电分配模块不容易接入,或者接触不良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兼容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且各馈电分配模块的接触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长条状;多个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呈长条状,所述绝缘支架分别相互间隔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支架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多个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呈长条状并分别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导电件具有:第一底座,两个第一壁部以及两个呈悬臂状的接触部,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壁部分别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从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突起,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壁部之间,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部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壁部的上端部连接,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下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底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兼容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且各馈电分配模块的接触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的材料为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插接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以及所述第三壁部分别从所述第二底座的表面突起,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二壁部以及所述第三壁部共同形成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第二壁部的上端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三壁部延伸的第一遮蔽部;所述第三壁部的上端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一遮蔽部延伸的第二遮蔽部;在所述导电件容置在所述容置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遮蔽部以及所述第二遮蔽部分别遮住两个所述第一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绝缘支架当中,包括第一绝缘支架以及第二绝缘支架,在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上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的上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形成两个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形成三个所述容置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支架的所述第二底座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弱电走线槽,所述弱电走线槽相对所述绝缘支架被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地卡接馈电分配模块的卡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的端面观察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包括:壳体101、多个绝缘支架102以及多个导电件103。其中,壳体101呈长条状。各绝缘支架102呈长条状,绝缘支架102分别相互间隔地安装到壳体101并沿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绝缘支架102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104。各导电件103呈长条状并分别容置在容置槽104内。各导电件103分别具有:第一底座105,两个第一壁部106以及两个呈悬臂状的接触部107。其中,两个第一壁部106分别于第一底座10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从第一底座105的表面突起。两个接触部107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壁部106之间。两个接触部107的上端部分别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壁部106的上端部连接。两个接触部107的下端部分别朝向第一底座105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兼容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200,且各馈电分配模块200的接触良好。具体而言,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的壳体101具有多个绝缘支架102,各绝缘支架102的容置槽104内分别容置有导电件103(例如可以作为零线用导电件、地线用导电件或者火线用导电件使用),各导电件103呈长条状,且各导电件103具有两个呈悬臂状的接触部107,由此,可以将不同的电气元件例如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200直接插接在导电件103的接触部107之间,从而能够兼容不同的馈电分配模块200。此外,由于馈电分配模块200和接触部107实现双面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各馈电分配模块200的良好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馈电分配模块200,可包括但不限于:馈入电力模块、传输电力模块以及馈出电力模块等电气元件。
继续参照图4并辅助参照图3,作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件103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列举的铜应该理解为含铜的材料,例如,纯铜(紫铜),铜合金,在表面镀铜的其他金属件等。导电件103的第一底座105、第一壁部106以及接触部107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导电件103例如通过长条状的铜排,沿宽度方向折弯而成。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薄铜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折弯,形成导电件103的两个接触部107,然后在薄铜板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两处位置进一步折弯,由此形成第一底座105以及两个第一壁部106。两个悬臂状的接触部107之间,形成插接槽108。插接槽108的宽度(两个接触部107之间的距离)并不特别限定,根据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201的宽度设置即可。例如,可以设置为小于接线端子201的宽度尺寸。此外,在通过折弯形成接触部107时,优选地,使接触部107和第一壁部106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例如2mm的间隙),由此,在馈电分配模块200的接线端子201插入插接槽108时,能够使接触部107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两个接触部107能够更加可靠地夹持住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201,提高导电件103的接触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4,如上所述,导电件103容置在绝缘支架102的容置槽104内。为了可靠地容置导电件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02包括:第二底座109、第二壁部110以及第三壁部111,第二底座109、第二壁部110以及第三壁部111共同形成容置槽104。第二壁部110以及第三壁部111分别从第二底座109的表面突起,由此,能够和第二底座109一起形成容置并限制导电件103的容置槽104。此外,为了防止操作人员插拔时触电或者把导电件103一起扯出,第二壁部110的上端部,形成朝向第三壁部111延伸的第一遮蔽部112。第三壁部111的上端部,形成朝向第一遮蔽部112延伸的第二遮蔽部113。在导电件103容置在容置槽104的状态下,第一遮蔽部112以及第二遮蔽部113分别遮住两个第一壁部106。由此,第一遮蔽部112以及第二遮蔽部113在沿插拔方向限制导电件103的同时,能够防止操作人员的手指插入容置槽104中,导致误触碰到导电件103。第一遮蔽部112以及第二遮蔽部113之间的距离并不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限制导电件103脱落以及防止操作人员触电即可。
此外,在绝缘支架102形成多个容置槽104的情况下,可以在绝缘支架102的第二底座109的表面设置多个突起的第二壁部110以及多个突起的第三壁部111即可。
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馈电分配模块200的插拔的安全性,多个绝缘支架102当中,包括第一绝缘支架102a以及第二绝缘支架102b,在安装到壳体101的状态下,第一绝缘支架102a的上端部高于第二绝缘支架102b的上端部。具体而言,第一绝缘支架102a例如用于安装作为零线以及地线的导电件103,第二绝缘支架102b例如用于安装作为火线的导电件103,由此,在插入馈电分配模块200时,能够确保地线的接线端子201首先插入作为地线的导电件103,同样地,在拔出馈电分配模块200时,能够确保地线的接线端子201最后从作为地线的导电件103中被拔出,由此,能够提高馈电分配模块200的插拔的安全性,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地匹配馈电分配模块200,第一绝缘支架102a上可以形成两个容置槽104,两个容置槽104的其中一个用于安装作为零线的导电件103,两个容置槽104的另外一个用于安装作为地线的导电件103。此外,第二绝缘支架102b上可以形成三个容置槽104,第二绝缘支架102b的三个容置槽104则分别用于安装作为火线的导电件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易且可靠地安装绝缘支架102,壳体1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4,绝缘支架102的第二底座109可拆卸地插入第一安装槽114。绝缘支架102例如沿长度方向插入第一安装槽114或者从第一安装槽114拔出。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安装或者拆卸绝缘支架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地对电力进行分配,壳体101上设置有弱电走线槽115,弱电走线槽115相对绝缘支架102被隔开。将弱电走线槽115和绝缘支架102隔开的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壳体101上设置隔板116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地安装各馈电分配模块200,壳体101上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地卡接馈电分配模块200的卡接部117。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壳体1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突起的卡板118,卡板118的上端部可以设置卡块119,各种馈电分配模块200可以通过例如卡扣、螺丝等卡到卡块119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长条状;
多个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呈长条状,所述绝缘支架分别相互间隔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支架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
多个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呈长条状并分别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导电件具有:第一底座,两个第一壁部以及两个呈悬臂状的接触部,其中,
两个所述第一壁部分别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从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突起,
两个所述接触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壁部之间,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部分别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壁部的上端部连接,两个所述接触部的下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底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材料为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插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包括:
第二底座;
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以及所述第三壁部分别从所述第二底座的表面突起,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二壁部以及所述第三壁部共同形成所述容置槽,并且,
所述第二壁部的上端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三壁部延伸的第一遮蔽部;
所述第三壁部的上端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一遮蔽部延伸的第二遮蔽部;
在所述导电件容置在所述容置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遮蔽部以及所述第二遮蔽部分别遮住两个所述第一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绝缘支架当中,包括第一绝缘支架以及第二绝缘支架,在安装到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上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的上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形成两个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形成三个所述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支架的所述第二底座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弱电走线槽,所述弱电走线槽相对所述绝缘支架被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地卡接馈电分配模块的卡接部。
CN202122359240.9U 2021-09-27 2021-09-27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Active CN216016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9240.9U CN216016374U (zh) 2021-09-27 2021-09-27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9240.9U CN216016374U (zh) 2021-09-27 2021-09-27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6374U true CN21601637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2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9240.9U Active CN216016374U (zh) 2021-09-27 2021-09-27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6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4038B2 (en) Ungrounded inverter enclosure and cabling
EP0920716B1 (en)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
US20170141523A1 (en) High outlet density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EP0551768A1 (en) Circuit wiring device
US8696371B2 (en) Conduit grounding clip
CN111345046B (zh) 具有接地线的电信板
US9692195B2 (en) No-touch busway plug in units
CN217823361U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US20230238757A1 (en) Single-pair ethernet multi-way couplers
US5286210A (en) Connector interface assembly and method
CN216016374U (zh) 全点位末端母线干线
IL43381A (en) Multi-conductor cable connector apparatus for telephone and oth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1296467B2 (en) High outlet density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CN217848892U (zh) 理线扣、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US6106341A (en) Electronic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EP3284147B1 (en) Outlet connector for a high outlet density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CN210607136U (zh) 一种集成母线系统
CN109786991B (zh) 一种电缆转接接头
CN209748146U (zh) 一种轨道式小母线配电设备
CN102361242B (zh) 抽出式1/4单元用电路分配转接器
CN212648671U (zh) 快速取电装置
CN219717449U (zh) 电源轨道、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9144536U (zh) 轨道式插拔插座结构
CN218463600U (zh) 车辆配电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97567U (zh) 一种智能模块配电装置架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