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766U -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15766U CN216015766U CN202121897294.4U CN202121897294U CN216015766U CN 216015766 U CN216015766 U CN 216015766U CN 202121897294 U CN202121897294 U CN 202121897294U CN 216015766 U CN216015766 U CN 2160157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terminals
- flat conductor
- group
- main body
- accommod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难以拆卸的问题。该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转动件、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分别通过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与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加强件设置在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且与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抵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拆装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与基板导通连接,常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主要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和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等(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称为“扁平导体”。)。这些连接器,因能够将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等的设备内单元与基板之间以各种形态相连接,所以被搭载于众多电子设备上。
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金属端子和转动件,转动件与绝缘本体转动连接,金属端子和绝缘本体固定连接,转动件压紧金属端子,但此种连接器各部件的位置相对固定,当需要换下金属端子或者转动件时,拆卸困难较大,且容易损坏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难以拆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加强件;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通过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所述第四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扁平导体,所述扁平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加强件插入深度。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限位部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七容纳腔,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七容纳腔抵接。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面向所述扁平导体拔出方向,所述第四限位块部分露出所述第七容纳腔。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接触部,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均通过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连接。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入圆弧。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主体包括插入口,所述扁平导体穿过所述插入口与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连接,所述插入口的边缘倾斜设置。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开口。
作为上述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柄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转动件、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分别通过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与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在转动件闭合时,第二加强件能够较好地被固定在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之间,当转动件打开后,需要对连接件进行拆卸时,将第一加强件从绝缘主体中拆出,转动件就会松动,能够被拆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电连接器,拆装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闭合时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打开时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绝缘主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四容纳腔和第七容纳腔的绝缘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组金属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组金属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被限制在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扁平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强件、扁平导体和绝缘主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仰视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绝缘主体;10、第一容纳腔;11、第二容纳腔;12、第三容纳腔;13、第四容纳腔;14、第五容纳腔;15、第六容纳腔;16、第七容纳腔;17、第一连接件;18、插入口;191、第一导入圆弧;192、第二导入圆弧;
2、转动件;20、第二加强件;201、连接部;202、第一接触面;203、第二接触面;204、第三接触面;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限位块;23、第三限位块;
3、第一组金属端子;30、第二限位部;301、第一限位块;31、第二开口;
4、第二组金属端子;40、弹性部;401、回弹空间;41、第一限位部;411、第一凸部;4111、第一开口;42、紧固部;43、第三限位部;44、柄部;
5、第一加强件;50、支撑部;51、第四限位部;501、第四限位块;
6、扁平导体;6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便于拆装,包括:
绝缘主体1,请参见图4和图5,绝缘主体1由绝缘材料制得,为整个连接器的框架,起支承作用,绝缘主体1内设置有多个支承空间,其中,绝缘主体1包括第二容纳腔11、第三容纳腔12和第四容纳腔13,第二容纳腔11、第三容纳腔12和第四容纳腔13具有紧固作用。
转动件2,请参见图1、图2和图6,转动件2设置在绝缘主体1上,转动件2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件2压紧扁平导体6,使扁平导体6被固定在绝缘主体1内部,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件2松开扁平导体6,可以将扁平导体6抽出绝缘主体1,转动件2包括第二加强件20。
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请参见图7和图8,第一组金属端子3通过第二容纳腔11与绝缘主体1可拆卸连接,第二组金属端子4通过第三容纳腔12与绝缘主体1可拆卸连接,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1。
第一加强件5,请参见图9和图10,第一加强件5通过第四容纳腔13与绝缘主体1可拆卸连接,第二加强件20设置在第一加强件5和第一限位部41之间且与第一加强件5和第一限位部41抵接。
扁平导体6,请参见图11,扁平导体6连接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二容纳腔11、第三容纳腔12和第四容纳腔13,使得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均与绝缘主体1可拆卸连接,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与绝缘主体1的连接稳固;第二加强件20设置在第一加强件5和第一限位部41之间且与第一加强件5和第一限位部41抵接,在转动件2闭合时,第二加强件20能够较好地被固定在第一加强件5和第一限位部41之间,当转动件2打开后,需要对连接件进行拆卸时,将第一加强件5从绝缘主体1中拆出,转动件2就会松动,能够被拆出。转动件2、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拆装方便,便于对零部件进行保养、维修或者更换。
为便于理解电连接器的结构,现将连接器的各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请参见图4和图5,以及图7至图9,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上均设置有接触部,第一组金属端子3通过接触部与第二容纳腔11连接,第二组金属端子4通过接触部与第三容纳腔12连接,第一加强件5通过接触部与第四容纳腔13连接,通过该接触部,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接触部与第二容纳腔11、第三容纳腔12和第四容纳腔13紧密贴合,限制了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当需要对第一组金属端子3、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进行拆卸时,对上述零部件施加拉力或者推力即可进行插拔。进一步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入圆弧191,第一导入圆弧191能够使第一组金属端子3与扁平导体6和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并且,第一导入圆弧191的中部高两端低,在插入零部件时,较低端优先接入容纳腔,直至较高端接近容纳腔腔壁,此时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将第一导入圆弧191完全推入容纳腔中,与容纳腔进行匹配,拆卸零部件时,只需要保证第一导入圆弧191的较高端脱离出容纳腔,即可对零部件进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图5和图9,第一加强件5上设置有第四限位部51,第四限位部51用于限制第一加强件5的插入深度,第一加强件5插入绝缘主体1后,第四限位部51与绝缘主体1抵接,由第四限位部5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加强件5插入过深损坏第一加强件5或者绝缘主体1。进一步的,第四限位部51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块501,第四限位块501由第一加强件5上的材料弯折形成,绝缘主体1上设置有第七容纳腔16,第四限位块501与第七容纳腔16抵接,第四限位块501增大了第四限位部51与绝缘主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加强件5与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2,第一加强件5具有加固的作用,需要拉出扁平导体6时,往往需要将扁平导体6倾斜一定角度,但随着扁平导体6拉出部分的增加,倾斜的角度也会逐渐增加,就可能会导致扁平导体6变形,从而损坏扁平导体6,因此,设计出第一加强件5以限制扁平导体6倾斜的角度,防止扁平导体6被拉变形,具体表现为:面向扁平导体6拔出方向,第四限位块501部分露出第七容纳腔16,第一加强件5露出的部分与绝缘主体1上扁平导体6的插入拉出口连线的倾斜角度决定了扁平导体6的最大倾斜角度,第一加强件5露出的部分越多,扁平导体6的倾斜角度越小,越不容易被拉变形,但第一加强件5露出部分也不能过多,否则,绝缘主体1将难以支撑第一加强件5,会使连接器的连接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2,绝缘主体1包括插入口18,扁平导体6穿过插入口18与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连接,插入口18的宽度大于扁平导体6的厚度,以便扁平导体6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便于插入和抽出。并且,插入口18的边缘倾斜设置,前文提过扁平导体6在抽出时需要倾斜一定角度,若是插入口18的边缘不倾斜设置,其边缘棱角会比较明显,需要拔出扁平导体6时,扁平导体6会与插入口18的边缘摩擦,会对扁平导体6有磨损,甚至损坏扁平导体6。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第一组金属端子3上设置有第二开口31,第二开口31便于对第一组金属端子3进行插拔,第二开口31的存在,使得操作者可以使用工具稳固的捏紧第一组金属端子3,防止工具滑脱,传统拆装方式为直接夹住金属端子的两个面板,此种方式产生的摩擦力较小,若是第一组金属端子3与第二容纳腔11的连接较为紧固,就需要施加更大的拉力才能抽出第一组金属端子3,故设此第二开口31,便于拆装第一组金属端子3。同时,请参见图8,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设置有柄部44,柄部44的长度较长,因金属端子的体积较小,操作员用工具或者直接用手插拔第二组金属端子4时,若是工具或受与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接触面积过小,难以将第二组金属端子4拔出或插入,因此,设计出较长的柄部44,可以增大工具或手与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接触面积,摩擦力更大,不容易滑脱,拆装便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所作的进一步改进,以使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连接更稳定,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连接更稳定,包括:
绝缘主体1,绝缘主体1由绝缘材料制得,为整个连接器的框架,起支承作用,绝缘主体1内设置有多个支承空间,其中,请参见图4,绝缘主体1包括第二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2具有紧固作用。
转动件2,请参见图1、图2和图6,转动件2设置在绝缘主体1上,转动件2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件2压紧扁平导体6,使导体被固定在绝缘主体1内部,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件2松开扁平导体6,可以将扁平导体6抽出绝缘主体1。
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请参见图1、图2、图4、图7和图8,第一组金属端子3通过第二容纳腔11与绝缘主体1相连接,第二组金属端子4通过第三容纳腔12与绝缘主体1相连接,第二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2具有紧固作用,将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分别插入第二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2,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被卡紧在第二容纳腔11和第三容纳腔12内。进一步的,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弹性部40,弹性部40具有一定的弹性。
第一加强件5,请参见图1和图9,第一加强件5设置在绝缘主体1内,第一加强件5用于支撑转动件2,主要限制转动件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扁平导体6,请参见图10,弹性部40与扁平导体6抵接,转动件2设置在扁平导体6上方,弹性部40设置在扁平导体6下方,转动件2压紧扁平导体6的上部,弹性部40与扁平导体6的下部抵接,弹性部40具有弹性,扁平导体6插入绝缘主体1后会被固定在弹性部40和转动件2之间,从而实现对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金属端子与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并且,弹性部40的弹力会作用在扁平导体6上,使得金属端子与扁平导体6的连接更稳定。
为便于理解电连接器的结构,现将绝缘主体1、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设置了弹性部40,请参见图8、图15和图16,弹性部40的弹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具体为:弹性部40与绝缘主体1之间形成回弹空间401,该回弹空间401实质上为一个缺口,是弹性部40与绝缘主体1之间的间隙,弹性部40上还设置有紧固部42,紧固部42与弹性部40本为同一构件,将上述构件开设出一缺口,便形成了弹性部40,且弹性部40的由紧固部42进行支撑,上述缺口是沿竖直方向自下往上开设的,插入扁平导体6时,该弹性部40会往下偏移一定距离,该距离即扁平导体6的厚度,因此,缺口深度应大于扁平导体6厚度,并且,弹性部40与扁平导体6的插入相互配合,扁平导体6插拔时,弹性部40便在该回弹空间401活动,扁平导体6插入时,弹性部40往下移动且对扁平导体6施加弹力,扁平导体6的上部由转动件2压紧,如此,便能将扁平导体6稳固在绝缘主体1内部,若是需要将扁平导体6拔出,需要解除转动件2对扁平导体6施加的压力,解除扁平导体6上部的压力后,弹性部40就自然的恢复原位,扁平导体6的所处位置不再受限,此时,可以将扁平导体6拔出绝缘主体1。
进一步的,弹性部40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较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扁平导体6与弹性部40只有一个接触点并且接触点位置不变,若是弹性部40与转动件2平行,扁平导体6插入第二组金属端子4时,扁平导体6与弹性部40接触点会随着扁平导体6的深入发生变化,插入深度越深,推动扁平导体6的推力则需要越大,并且,将扁平导体6完全插入后,扁平导体6的位置也会变得不稳定,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弹性部40和转动件2会将扁平导体6挤出,因此,应保证弹性部40具有一定的斜度,以保证扁平导体6的受力大小不会发生变动。更进一步的,弹性部40上设置有接触部,接触部具体为第一导入圆弧191,第一导入圆弧191能够使扁平导体6的连接更稳定,同时,扁平导体6拆装时也比较稳定,弹性部40与扁平导体6的磨损比较小,不易损坏扁平导体6或者弹性部40。
请参见图4和图7,第一组金属端子3插入第二容纳腔11中,第二容纳腔11设置在绝缘主体1内,第二容纳腔11包括开放部和封闭部,第一组金属端子3在开放部与扁平导体6连接,在封闭部与绝缘主体1连接,由封闭部进行紧固,第一组金属端子3插入封闭部后,封闭部会限制第一组金属端子3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第一组金属端子3与封闭部的配合紧密,需要有拉力或者推力才能对第一组金属端子3进行插拔,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封闭部限制第一组金属端子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的,第一组金属端子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入圆弧191,至少两个第一导入圆弧191分别与扁平导体6和绝缘主体1抵接,第一导入圆弧191能够使第一组金属端子3与扁平导体6和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
更进一步的,请参见图7和图13,第一组金属端子3包括第二限位部30,第一组金属端子3插入绝缘主体1后,第二限位部30与绝缘主体1抵接,由第二限位部3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30限制了第一组金属端子3的插入深度,避免插入过深损坏第一组金属端子3或者绝缘主体1。第二限位部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1,第一限位块301由第一组金属端子3上的材料弯折形成,绝缘主体1上设置有第五容纳腔14,第一限位块301与第五容纳腔14抵接,第一限位块301增大了第二限位部30与绝缘主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组金属端子3与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
请参见图3、图4和图8,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均包括多个端子,均与扁平导体6连接,第一组金属端子3的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端子交替设置,便于连接,也能节省空间。第二组金属端子4通过第三容纳腔12与绝缘主体1相连接,绝缘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7,第一连接件17穿过第三容纳腔12,因第二组金属端子4为多个,则第三容纳腔12也为多个,第一连接件17贯穿了所有第三容纳腔12,第二组金属端子4包括紧固部42,在第三容纳腔12中,紧固部42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紧固部42与第一连接件17紧密贴合,
第二组金属端子4插入第三容纳腔12后,第一连接件17会限制第二组金属端子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因第二组金属端子4与第一连接件17配合紧密,需要有拉力或者推力才能对第二组金属端子4进行插拔,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第一连接件17限制第二组金属端子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的,紧固部42上设置有第二导入圆弧192,紧固部42通过第二导入圆弧192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第二导入圆弧192能够使第二组金属端子4与绝缘主体1的连接更稳定。更进一步的,第二组金属端子4包括第三限位部43,第三限位部43与绝缘主体1抵接,第三限位部43为一凸起,绝缘主体1上设置有一凹槽,凸起与凹槽配合可以对第二组金属端子4进行限位,避免第二组金属端子4插入过深从而损坏第二组金属端子4或者绝缘主体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便于拆装和连接稳定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所作的进一步改进,以使扁平导体电连接器的转动件转动更平稳,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稳定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主体1,请参见图4,绝缘主体1由绝缘材料制得,为整个连接器的框架,起支承作用,绝缘主体1内设置有多个支承空间,其中,绝缘主体1包括第一容纳腔10,第一容纳腔10便于拆装和支承转动件2。
转动件2,请参见图1和图2,转动件2设置在绝缘主体1上,转动件2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件2压紧扁平导体6,使扁平导体6被固定在绝缘主体1内部,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件2松开扁平导体6,可以将扁平导体6抽出绝缘主体1。请参见图6,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件20,该第二加强件20使得转动件2的受力点增加,转动更稳定且不容易损坏。进一步的,第二加强件20包括连接部201,连接部201设置在第二加强件20相对的两端,连接部201是第二加强件20的支撑点,转动件2的转动都依赖于连接部201的支撑。
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请参见图4和图10,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设置在绝缘主体1上,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连接不同的元器件。第二组金属端子4包括第一限位部41,第二加强件20与第一限位部41抵接,第一限位部41限制了第二加强件20的水平位移。
第一加强件5,请参见图1和图10,第一加强件5设置在绝缘主体1内,第一加强件5在第一容纳腔10内支撑连接部201,第二加强件20设置在第一限位部41和第一加强件5之间,即第一限位部41和第一加强件5将第二加强件20卡在两者之间,由第一限位部41限制第二加强件20的水平位移并由第一限位部41和第一加强件5配合以限制第二加强件2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限制第二加强件20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使得转动件2的转动更稳定。
扁平导体6,扁平导体6连接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使得第一组金属端子3和第二组金属端子4相互导通。
为便于理解连接器的结构,现将转动件2、第二组金属端子4和第一加强件5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请参见图4和图9,第一加强件5包括支撑部50,支撑部50支承连接部201,在第一容纳腔10中,转动件2通过该支撑部50与第一加强件5转动连接。支撑部50具有多种结构,如:支撑部50为一平台,请参见图4、图6和图14,连接部201设置在支撑部50上,该平台能够支撑转动件2,同时,支撑部50能够限制转动件2在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的位移,采用本结构的支撑部50,还需要设置下述的第三限位块23和第六容纳腔15,以压紧扁平导体6;请参见图9,支撑部50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设置在水平方向,转动件2在该U形结构内与第一加强件5转动连接,该U形结构能限制转动件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拉脱转动件2,同时,该第一加强件5减轻了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负担,拉动转动件2时,转动件2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由U形结构进行限位,能够避免转动件2的第二加强件20直接与第二组金属端子4接触,防止拉力过大损坏第二组金属端子4。
请参见图8和图15,转动件2上设置的第二加强件20实质上为转动件2的转动轴,转动轴的空间位置不变,转动轴与第一加强件5转动连接,转动轴为一根连杆,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端子为多个,第二组金属端子4的多个端子均与转动轴连接,具体为端子上的第一限位部41与转动轴紧密贴合,对转动件2进行限位。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41包括第一凸部411,第一凸部411内设置有第一开口4111,第二加强件20穿过第一开口4111,第一凸部411与第一开口4111相对应,第一凸部411为弧形凸部,第一开口4111为弧形开口,第一开口4111的开口朝向扁平导体6,如此,该弧形结构既能限制第二加强件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同时也能限制第二加强件20在竖直方向上从下往上发生的位移,结合上述第一加强件5限制第二加强件20在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的位移,可以完全限制转动件2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使得转动件2能够稳定的转动,并且,弧形结构便于加工,还能节省加工金属端子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2,转动件2设置在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方,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第二组信号端子穿过第一连接孔21,通过第一连接孔21,转动件2能在预设范围内随意转动,该预设范围为转动件2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可转动角度。
优选的,请参见图15、图16、图17和图18,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202,第一接触面202为平面,该转动件2上还设置有凸台,第一接触面202实质上为该凸台的下端面,第二加强件20包括第二接触面203和第三接触面204,第二接触面203为平面,第二接触面203为一个以上,第三接触面204为弧面,第二接触面203与第三接触面204首位相连。请参见图16,在转动件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凸台设置在第二加强件20的下方,第一接触面202与扁平导体6抵接,第三接触面204与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的第一开口4111抵接,此时,第一接触面202与第二加强件20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为上述凸台的厚度,且设定第一接触面202与第三接触面204或第二接触面203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请参见图15,在转动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其中一个第二接触面203与扁平导体6平行,第三接触面204与第二组金属端子4上的第一开口4111抵接,且设定第二接触面203与第三接触面204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接触面202与第一开口4111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加强件20与第一开口4111的最大距离,即上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在转动件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接触面202与扁平导体6抵接以压紧扁平导体6,在转动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接触面203与扁平导体6分离,两者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间的差值,则转动件2松开扁平导体6,此时,可以将扁平导体6拔出或者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11,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2,扁平导体6上设置有限位孔60,第二限位块22设置在限位孔60内,能够限制扁平导体6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防止扁平导体6滑出绝缘主体1,第二限位块22和限位孔60的数量各至少为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沿水平方向,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23,绝缘主体1上设置有第六容纳腔15,第三限位块23与第六容纳腔15卡接,需要打开转动件2时,对转动件2施加从下往上的拉力,第三限位块23可以从第六容纳腔15中脱离,需要关闭转动件2时,对转动件2施加从上往下的压力,第三限位块23会滑入第六容纳腔15中,以对转动件2进行限位。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因上述连接器能够将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等设备内的各单元与基板之间以各种形态相连接,所以被搭载于众多电子设备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加强件;
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通过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所述第四容纳腔与所述绝缘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扁平导体,所述扁平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加强件插入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七容纳腔,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七容纳腔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面向所述扁平导体拔出方向,所述第四限位块部分露出所述第七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接触部,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第二组金属端子和第一加强件通过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入圆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包括插入口,所述扁平导体穿过所述插入口与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和第二组金属端子连接,所述插入口的边缘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金属端子上设置有柄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97294.4U CN216015766U (zh) | 2021-08-13 | 2021-08-13 |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97294.4U CN216015766U (zh) | 2021-08-13 | 2021-08-13 |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15766U true CN216015766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8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97294.4U Active CN216015766U (zh) | 2021-08-13 | 2021-08-13 |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15766U (zh) |
-
2021
- 2021-08-13 CN CN202121897294.4U patent/CN2160157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1417B1 (en) | Wiring terminal | |
CN28315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54800Y (zh) | 电池固持装置 | |
EP2259389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silient latching rod | |
CN216015766U (zh) | 便于拆装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581648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6413338U (zh) | 连接稳定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6436184U (zh) | 转动稳定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US20060019529A1 (en) | Micro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JP2008235272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CN216015767U (zh) | 金属端子连接稳定的扁平导体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0607776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 |
CN216529647U (zh) | 一种ffc连接器 | |
US7326076B2 (en) | Right angle cable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on opposite sides thereof | |
CN21518455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20070105436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 strengthen member | |
CN2682615Y (zh) | 电连接器 | |
JP200319730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0542063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20100081335A1 (en) | Low profile cable assembly | |
CN218385822U (zh) | 电连接器 | |
KR20040101078A (ko) | 다극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 |
CN220510378U (zh) | Fpc连接器 | |
US2003023253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urely assembled spacer | |
CN215266744U (zh) | Fpc软板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