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465U -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5465U
CN216015465U CN202122479681.2U CN202122479681U CN216015465U CN 216015465 U CN216015465 U CN 216015465U CN 202122479681 U CN202122479681 U CN 202122479681U CN 216015465 U CN216015465 U CN 216015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ttery
pole piece
electrical core
heat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9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其鑫
谢秋
李新建
牛力
王悦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B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9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5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5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5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通过将耐热性高的部分设置在外侧,使得耐热性高的部分可以对耐热性低的部分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将该种电池应用至电池装置中时,无需额外再增加隔热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三元锂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优良等优势,是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方案之一,但仍存在以下劣势:
1、三元锂电池中必须的钴元素在我国储量少,导致三元锂电池的制作成本较高,并且,制作高镍电池需要比较严格的工艺环境,如此一来拉高了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
2、由于镍元素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能,使得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
3、三元锂电池的制作材料耐热性能较差,在高温环境下,很难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
尽管当前已有多种抑制热失控的技术被研发及应用,但一方面热抑制技术对制作工艺及材料性质的要求较高,这无疑提高了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增强隔热抑制热传导的方式虽然可以抑制热失控,但占用了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内部可设计及应用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通过对极片的设置,可以使得耐热性高的极片设置在外侧,进而使得耐热性高的极片可以对耐热性低的极片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芯乃至电池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在将该种电池应用至电池装置中时,无需额外再增加隔热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极极片;
所述电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个第一区域和两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所述多个电极极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电极极片,以及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电极极片;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极片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极片的耐热性。
通过将耐热性高的第二电极极片设置在第二区域,使得第二电极极片设置在外侧,可以对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电极极片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卷绕式极片;
其中,所述卷绕式极片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分部;
所述第二分部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分部的耐热性。
通过将耐热性高的第二分部设置在外侧,且至少部分包围耐热性低的第一分部,使得第二分部可以对第一分部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芯。
通过将耐热性高的部分(如第二电极极片或第二分部)设置在外侧,可以对耐热性低的部分(如第一电极极片或第一分部)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
通过将耐热性高的部分(如第二电极极片或第二分部)设置在外侧,可以对耐热性低的部分(如第一电极极片或第一分部)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将上述电池应用至电池装置中时,无需额外再增加隔热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叠片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叠片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叠片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虚线框1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虚线框1内的又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卷绕式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未卷绕时极片组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卷绕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卷绕式极片在未卷绕时各电极材料的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10c-正极极片,10’-带状的正极,20’、20f-带状的隔膜,30’-带状的负极,11-第一正极极片,12-第二正极极片,20、20a、20c-第一隔膜,30、30a、30e-负极极片,40a、40b、40c、40d-极片组,50-第二隔膜,60-壳体,70-第三隔膜,100-电池,x、x1、x2、x3、x4-电芯,D1-第一电极材料,D2-第二电极材料,Z-卷绕轴,T0-集流体,Q1-第一区域,Q21、Q2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及的多个,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不同结构的电芯进行说明。
1、叠片式电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如图1至图3所示,电芯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包括:沿第一方向(如N1所示的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极极片10;
电芯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一个第一区域Q1和两个第二区域(如Q21和Q22),第一区域Q1位于两个第二区域(如Q21和Q22)之间;
多个电极极片包括:位于第一区域Q1的第一电极极片11,以及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的第二电极极片12;
其中,第二电极极片12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极极片11的耐热性。
如此,通过将耐热性高的第二电极极片设置在第二区域,使得第二电极极片设置在外侧,可以对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电极极片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若将该种电芯应用至电池中,且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位于壳体内时,由于第二电极极片设置在外侧,所以对于同一电芯而言,第二电极极片可以更加靠近壳体设置,在电池外若存在较高的热量和温度时,第二电极极片可以对第一电极极片形成保护,避免第一电极极片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可以提高电芯乃至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对第二电极极片的位置进行设置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有一个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
此时,对于另一个第二区域而言,设置有第一电极极片。
也就是说,在此情况1中,如图1所示,若将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12的第二区域(也即左边的第二区域)标记为Q21,另一个第二区域(也即右边的第二区域)标记为Q22,第一区域标记为Q1时,第一电极极片11不仅位于第一区域Q1,还位于第二区域Q22,而第二电极极片12位于第二区域Q21中。
如此,通过第二电极极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电极极片形成保护,避免第一电极极片受到高热量和高温的影响,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能和安全性。
情况2: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区域内均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
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区域Q21和第二区域Q22中均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12,中间的第一区域Q1中设置有第一电极极片11,使得第二电极极片12可以将第一电极极片11夹在中间。
如此,通过外侧的第二电极极片可以将第一电极极片夹在中间,形成三明治结构,使得第二电极极片可以对第一电极极片进行很好地保护,避免周围的热量对第一电极极片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能和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在两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电极极片的数量可以相等,例如可以为1个(如图2所示)、两个(未给出图示)或三个等其他数值。
或者,设置在两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电极极片的数量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设置在左侧的第二区域Q21内的第二电极极片12有两个,设置在右侧的第二区域Q22内的第二电极极片12有一个。
当然,设置在两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电极极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此处只是以图3所示为例进行说明而已。
情况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
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未给出图示。
也就是说,第一区域内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极极片和第二电极极片,任一第二区域内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极极片、或第二电极极片和第一电极极片。
如此,可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电极极片对第一电极极片形成保护,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总之,在实际情况中,在设置第二电极极片时,可以采用上述情况1、情况2或情况3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极片包括第一电极材料,第二电极极片包括第二电极材料,第二电极材料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极材料的耐热性。
如此,通过对电极材料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电极极片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极极片,从而可以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能和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极片还包括第一电极材料;
如图4所示,该图为图3中虚线框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极极片12还包括集流体T0,第二电极材料D2设置在集流体T0背离第一电极极片11的一侧表面(如图4中的左侧表面),第一电极材料D1设置在集流体T0靠近第一电极极片11的一侧表面(如图4中的右侧表面)。
如此,在第一电极材料的制作成本低于第二电极材料的制作成本时,如此设置可以有利于降低第二电极极片的制作成本,从而降低电芯的制作成本。
当然,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集流体T0背离第一电极极片11的一侧表面(即图5中的左侧表面)、以及靠近第一电极极片11的一侧表面(即图5中的右侧表面),可以均设置有第二电极材料D2。
如此,可以大大增加第二电极极片的耐热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电芯的耐热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材料为磷酸铁锂材料,第一电极材料为含锂三元系氧化物材料。
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在应用至电池中时,可以表现出以下优势:
制作成本低;
安全性高;
循环寿命更长等。
具体地,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一般在500℃以上,而含锂三元系氧化物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一般低于300℃,一些高镍电池的热失控温度更是低于100℃,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在汽车高速行驶及快速充电过程中自燃风险较低,安全性更好。
而含锂三元系氧化物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且耐低温能力较好,同时在应用时对荷电状态的估算精度较高。
因此,将磷酸铁锂材料与含锂三元系氧化物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能,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和耐低温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对荷电状态的估算精度,使得电芯的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材料除了可以为磷酸铁锂材料之外,还可以为其他具有较高耐热温度的材料,同时第一电极材料除了可以为含锂三元系氧化物材料之外,还可以为其他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以及对荷电状态的估算精度较高的材料,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极片为正极极片。
当然,可选地,电极极片还可以为负极极片。
也就是说,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中可以至少一个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只要能够提高电芯的耐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即可,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下面以电极极片为正极极片为例继续进行说明。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正极极片10、第一隔膜20和负极极片30沿第一方向N1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相邻设置的正极极片10、第一隔膜20和负极极片30可以构成一极片组(如图3中所示的40a、40b、40c和40d);
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极片组(如40a和40b)之间设置有第二隔膜50。
其中,在图3中,仅示出了四个极片组,但在实际情况中,电芯中包括的极片组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此处只是以四个为例进行说明而已;在实际情况中,为了提高电芯的供电能力,电芯可以包括很多个极片组,且电芯包括的极片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如此,在极片组设置有多个时,通过第二隔膜可以将各极片组间隔开,避免两个极片组之间发生短路,进而使得构成的电芯可以实现充放电的功能。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极片组设置有多个时,针对全部极片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极片组:
若位于最外侧的极片为正极极片,电芯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正极极片背离第一隔膜一侧的第三隔膜、负极极片和第三隔膜;
若位于最外侧的极片为负极极片,电芯还包括:设置在负极极片背离第一隔膜一侧的第三隔膜。
例如,如图3所示,全部极片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极片组分别为极片组40a和极片组40d,对于极片组40a而言:
位于最外侧的极片为负极极片30a,此时电芯还包括:设置在负极极片30a背离第一隔膜20a一侧(也即图中所示的左侧)的第三隔膜70;
对于极片组40d而言:
位于最外侧的极片为正极极片10c,此时电芯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正极极片10c背离第一隔膜20c一侧(也即图中所示的右侧)的第三隔膜70、负极极片30e和第三隔膜70。
如此:
一方面,可以使得正极极片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避免造成浪费;同时,负极极片的制作成本一般较低,所以如此设置也不会造成较大的成本增加,从而可以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极片的作用,从而提高电芯的性能;
另一方面,在将多个电芯进行组合形成电池时,可以避免两个电芯中的极片短路,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可以正常工作。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极极片包括石墨。
当然,负极极片除了可以包括石墨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可以实现负极极片功能的材料,在此并不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膜、第二隔膜和第三隔膜的制作材料,可以均包括:聚烯烃类聚合物。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第一隔膜、第二隔膜和第三隔膜的制作材料并不限于上述材料,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实现隔膜功能的材料,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其中,正极极片中的极耳为正极极耳,负极极片中的极耳为负极极耳。
通过极耳的设置,可以将正极和负极引出至电芯之外,以便于后续与其他结构电连接,实现电芯的充放电。
2、卷绕式电芯。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如图6所示,且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卷绕式极片在卷绕后的状态,电芯为卷绕式电芯,电芯包括:卷绕式极片;
其中,卷绕式极片包括:第一分部(如点P1至点P2之间线段,或点P1至点P3之间的线段)和第二分部(如点P2至点P4之间的线段,或点P3至点P4之间的线段),第二分部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分部;
第二分部的耐热性大于第一分部的耐热性。
例如,如图6所示,在第一分部为点P1至点P2之间线段时,第二分部为点P2至点P4之间的线段,此时第二分部完全包围第一分部;
或者,在第一分部为点P1至点P3之间线段时,第二分部为点P3至点P4之间的线段,此时第二分部部分包围第一分部。
如此,通过将耐热性高的第二分部设置在外侧,且至少部分包围耐热性低的第一分部,使得第二分部可以对第一分部形成保护,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若将该种电芯应用至电池中,且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位于壳体内时,由于第二分部设置在外侧,第一分部设置在内侧,所以对于同一电芯而言,第二分部可以更加靠近壳体设置,在电池外若存在较高的热量和温度时,第二分部可以对第一分部形成保护,避免第一分部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可以提高电芯乃至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部包括第一电极材料,第二分部包括第二电极材料,第二电极材料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极材料的耐热性。
如此,通过对电极材料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分部的耐热性大于第一分部,从而可以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能和安全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电极材料和第二电极材料的设置,可以参见上述叠片式电芯中的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卷绕式极片为正极极片。
当然,可选地,卷绕式极片还可以为负极极片。
也就是说,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中可以至少一个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只要能够提高电芯的耐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即可,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下面以卷绕式极片为正极极片为例继续进行说明。
具体地,针对卷绕式电芯而言,可以理解为:
由图7所示的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带状的正极10’、带状的隔膜20’、带状的负极30’和带状的隔膜20f以卷绕轴Z进行卷绕而成的结构,如图8所示的卷绕后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一点,通过设置带状的隔膜20f,使得在卷绕时避免极片之间短路,从而可以保证电芯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在实际情况中,带状的隔膜20’可以设置的比带状的正极10’长一些(即在延伸方向上长一些),使得在卷绕式,可以避免部分正极之间堆叠。
并且,在图7中,带状的正极10’可以看作是正极极片,中间的带状的隔膜20’可以看作是第一隔膜,带状的负极30’可以看作是负极极片,此时带状的正极10’、带状的隔膜20’、以及带状的负极30’可以构成一极片组。
此外,如图7所示,在卷绕时,可以图中所示的极片组的左端为起点,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卷绕,卷绕后得到图8所示的结果。
当然,在卷绕时,也可以图中所示的右端为起点,且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卷绕,卷绕后的结果未给出图示。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在卷绕时带状的负极30’需要保持在带状的正极10’的外侧;并且,对于带状的正极10’而言,在未卷绕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可以在其表面设置第二电极材料D2和第一电极材料D1,若图9中所示的带状的正极从图中左侧开始卷绕时,左侧区域设置第一电极材料D1,使得左侧区域形成第一分部,右侧区域设置第二电极材料D2,使得右侧区域形成第二分部;
并且,在沿着带状的正极的延伸方向(即图中的F1方向)上,第一电极材料D1的设置长度为h1,第二电极材料D2的设置长度为h2,其中,h2和h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保证卷绕完成后第二分部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分部即可。
说明一点,图8中卷绕式电芯也设置有极耳,只是在图8中未示出而已。
总之,不管电芯的结构为叠片式还是为卷绕式,只要能够通过第一电极材料对第二电极材料进行保护,提高电芯的耐热性和安全性,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保护的范围。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10所示,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芯x。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池还包括:壳体60,电芯x位于壳体60内,图10中三个并列的黑点表示未示出的电芯。
如此,通过对电芯的设置,使得耐热性高的部分(如上述内容中提及的第二电极极片或第二分部)靠近壳体设置,进而使得耐热性高的部分可以对耐热性低的部分(如上述内容中提及的第一电极极片或第一分部)形成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耐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1所示,以电池包括四个叠片式电芯(分别记为x1、x2、x3和x4),且电极极片为正极极片为例,若每个电芯均包括:一个第二正极极片(如图中稀疏的黑点填充的条形区域)和两个第一正极极片(如图中黑色填充的条形区域),那么在设置四个电芯的排列次序时,可以设置为:
电芯x1中的第一正极极片11与电芯x2中的第二正极极片12相邻设置,电芯x2中的第一正极极片11与电芯x3中的第二正极极片12相邻设置,电芯x3中的第一正极极片11与电芯x4中的第二正极极片12相邻设置。
如此,通过对多个电芯的排列次序的设置,在电芯仅包括一个第二正极极片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正极极片对第一正极极片进行很好地保护,有效提高电池的耐热性和安全性。
当然,对于卷绕式电芯而言,若卷绕式电芯中第二分部部分包围第一分部时,依然可以通过对各卷绕式电芯的排布方式的设置,使得第二分部对第一分部进行很好地保护,有效提高电池的耐热性和安全性。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10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可以为:电池组(如图12所示)、电池模组(未给出图示)或电池包(未给出图示)。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包括的电池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图12中所示的四个,但并不限于四个,在实际情况中,电池装置包括的电池1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装置除了可以包括电池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电池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电池中电芯的设置,可以提高电芯的耐热性,进而提高电池的耐热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同时,在电池装置中的某个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若第二电极材料设置在外侧,第一电极材料设置在内侧,通过第二电极材料可以将第一电极材料与外界进行隔绝,由于第二电极材料的耐热性较好,使得电池自身具有抑制热失控的效果,使得热量不易传送至相邻的电池,从而避免热失控的进一步扩大,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其他电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极极片;
所述电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一个第一区域和两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所述多个电极极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电极极片,以及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电极极片;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极片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极片的耐热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极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极片包括第一电极材料,所述第二电极极片包括第二电极材料,所述第二电极材料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材料的耐热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极片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材料;
所述第二电极极片还包括集流体,所述第二电极材料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背离所述第一电极极片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材料设置在所述集流体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极片的一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片为正极极片。
6.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卷绕式极片;
其中,所述卷绕式极片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分部;
所述第二分部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分部的耐热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包括第一电极材料,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第二电极材料,所述第二电极材料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材料的耐热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式极片为正极极片。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或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10.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CN202122479681.2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Active CN216015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681.2U CN21601546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681.2U CN21601546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5465U true CN216015465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9681.2U Active CN21601546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5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95952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WO2024104140A1 (zh) 极片、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3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975864A (zh)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KR101560435B1 (ko) 고용량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CN11178601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7909939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铝壳电芯
CN215988840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0897513U (zh) 电芯以及电池
CN216015465U (zh)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8448361U (zh) 卷绕式电芯、电池、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CN110828907A (zh) 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4699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CN216450683U (zh) 一种电池极片、电芯、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4957173U (zh) 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KR20230124670A (ko)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배터리 셀, 배터리및 전기 장치
KR2023013255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및전기기기
CN216161902U (zh) 电池芯、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18385332U (zh) 一种双卷芯并联结构锂离子电池
CN215377638U (zh) 一种双体系集成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CN220710572U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205177972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
CN219303734U (zh) 一种叠片式离子电池
CN219917515U (zh) 极片、电芯、电池、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0338686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