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4423U -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4423U
CN216014423U CN202122471470.4U CN202122471470U CN216014423U CN 216014423 U CN216014423 U CN 216014423U CN 202122471470 U CN202122471470 U CN 202122471470U CN 216014423 U CN216014423 U CN 216014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mounting
vibrating
installation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14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江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4714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4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4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4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包括振动光缆、安装网和安装卡扣,多个安装卡扣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网上,所述安装卡扣包括弹性环圈和设置在弹性环圈前端的开口;所述振动光缆穿过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内;所述振动光缆在安装网上呈波状或类C形。在具体施工时,单手将振动光缆推到开口处,并推入到弹性环圈内,从而将振动光缆固定在安装卡扣内,方便操作;可以将安装卡扣预设到安装网上,并且预设间距,安装后振动光缆具有规则的形状,如波状、类C状或类U状,简单施工的同时,改善了安装后的外观。

Description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围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定位振动光缆报警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周界安防解决方案为社会平安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周界安防方案通常包括:红外对射方案、视频监控方案、微波对射方案、泄漏电缆方案、振动电缆方案等。由于振动电缆无需铺设信号线、电源线,能同时定位多个入侵点的特点,且能够将防护区域内的微小机械振动(即侵入者带来的微小振动)传递到采集器进行信号收集和分析处理。由于其无源的特性,可广泛应用各类易燃易爆场所,大范围不规则的周界。
振动光缆通常统一采用黑色铠装光缆,采用两道平行线型安装方式绑扎在铁网内侧,但是这种绑扎方式操作起来不够方便,不能够单手操作完成,通常需要两个人配合,或者单人多次实施,导安装施工的效率低下,并且人工安装具有一定的随机形态,导致安装后振动光缆的形状不规则,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准定位振动光缆报警终端,方便安装,方便单人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包括振动光缆、安装网和安装卡扣,多个安装卡扣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网上,所述安装卡扣包括弹性环圈和设置在弹性环圈前端的开口;所述振动光缆穿过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内;所述振动光缆在安装网上呈波状或类C形。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间隔小于振动光缆的直径,所述弹性环圈的内径大于振动光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外侧设有锁定孔,所述开口通过螺栓和锁定孔配合进行固定。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中间杆,所述安装网固定在所述中间杆上。
优选的,所述中间杆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网两侧分别设有纵杆,所述纵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纵杆之间设有横杆,所述安装卡扣安装在所述横杆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卡扣还包括设置在弹性环圈一侧的抱箍,所述抱箍设置在横杆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安装网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终端;所述终端与所述振动光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下侧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一对向外侧弯曲的绕线杆。
优选的,所述终端与光缆转接器连接,所述光缆转接器与信号采集器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报警器,所述信号采集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具体施工时,单手将振动光缆推到开口处,并推入到弹性环圈内,从而将振动光缆固定在安装卡扣内,方便操作;可以将安装卡扣预设到安装网上,并且预设间距,安装后振动光缆具有规则的形状,如波状、类C状或类U状,简单施工的同时,改善了安装后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逻辑框图。
图中标记:1中间杆,11安装座,2安装杆,21绕线机构,22第二安装座,3安装网,31横杆,32纵杆,4安装卡扣,42抱箍,43锁定孔,44弹性环圈,45开口;7终端,8振动光缆,6光缆转接器,61信号采集器,62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振动光缆8、安装网3和安装卡扣4,多个安装卡扣4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在安装网3上,安装卡扣4包括弹性环圈44和设置在弹性环圈44前端的开口45;振动光缆8穿过开口45、安装在弹性环圈44内;安装后,振动光缆8在安装网上呈波状或类C状,但不限于此。
在具体施工时,单手将振动光缆推到开口45处,并推入到弹性环圈44内,从而将振动光缆固定在安装卡扣内,另一手拉扯或提光缆,方便操作;可以将安装卡扣预设到安装网上,并且预设间距,安装后振动光缆具有规则的形状,如波状、类C状或类U状,简单施工的同时,改善了安装后的外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开口44的间隔小于振动光缆8的直径,弹性环圈44的内径大于振动光缆的直径,安装时,振动光缆嵌合在弹性环圈44内。如图3所示,开口45的外侧设有锁定孔43,开口45通过螺栓和锁定孔43配合进行固定,振动光缆铺设后,通过螺栓进一步固定。图3中示出了安装卡扣向前突出的示例,但不限于此,安装卡扣也可以向上侧或向侧突出,由于振动光缆的弹性,也可以进行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网安装有振动光缆后,可以铺设到地下;也可以铺设到中间杆1或安装杆2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杆,图1和图3示出了安装网3安装在中间杆1上的情况:中间杆1一侧设有安装座11,安装网3两侧分别设有纵杆32,纵杆32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座11上;纵杆32之间设有横杆31,安装卡扣4安装在横杆31上。其中,安装卡扣4还包括设置在弹性环圈44一侧的抱箍42,抱箍42设置在横杆31上。
如图2所示,安装杆2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22,安装网3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22上;安装杆2上设置有终端7;终端7与振动光缆8连接(图中未示出)。
安装杆2下侧可以设有绕线机构2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绕线机构21包括一对向外侧弯曲的绕线杆,但不限于此。绕线机构21用于收线,振动光缆过长时,通过绕线机构21缠绕,起到收线的作用。
如图4所示,终端7的第一输出端与振动光缆8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与振动光缆另一端连接;形成检测环路。终端7与光缆转接器6连接,光缆转接器6与信号采集器61连接。光缆转接器6用于光信号的转接;信号采集器包括光纤干涉模块和光纤传感器。其中光纤干涉模块用于产生两路干涉光信号,其中一路为探测光,另一路为参考光;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回传的干涉光信号,探测光通过脉冲化,输入到振动光缆中。由于光缆的不均匀性,光脉冲在光缆内产生背向散射光,背向散射光将回到光纤传感器。此时参考光与散射光进行相干接收,产生拍频(频率与声光移频时所加的频率相同)信号,通过解调该信号在外界某点有振动时的能量变化,进而掌握被测光纤外界振动情况。信号采集器通过处理偏振的干扰,实现了多点入侵的识别。通过与本地光的相干检测,实现了大动态范围,增加了探测距离。
即使光缆被剪断,断点之前部分可正常工作,并能定位到断点位置,以达到快速修复,并正常警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与信号采集器61连接的报警器62,信号采集器采集到入侵信息时,通过报警器向管理人员发送声、光报警信息,例如部署在各个防区的周界围墙呈现红色报警状态、报警详情,并伴随真人发声及警报声。安装杆或中间杆上还可以设有监控摄像头。
振动光缆通常采用室外传感光缆,可感应作用在光缆上的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转换成变化的光学物理量,如光强、偏振态、偏转角、光信号频率等,并将隐含以上变化的物理特性的光信号传输到振动光缆采集器。光缆作为传感单元,外界的强电磁场、雷电等因素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振动光缆要求抗紫外线、抗老化,适用于室外环境。振动光缆颜色可以采用黑色铠装光缆。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振动光缆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的中心分别设置在距离地面50±10cm和150±10cm处,振动光缆的安装可根据现场铁网高度合理调整。光缆需熔接的地方,直接通过防区分割包进行熔接接续,并做好防水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光缆、安装网和安装卡扣,
多个安装卡扣纵向和/或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网上,
所述安装卡扣包括弹性环圈和设置在弹性环圈前端的开口;
所述振动光缆穿过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弹性环圈内;
所述振动光缆在安装网上呈波状或类C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间隔小于振动光缆的直径,所述弹性环圈的内径大于振动光缆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外侧设有锁定孔,所述开口通过螺栓和锁定孔配合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中间杆,所述安装网固定在所述中间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网两侧分别设有纵杆,所述纵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纵杆之间设有横杆,所述安装卡扣安装在所述横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卡扣还包括设置在弹性环圈一侧的抱箍,所述抱箍设置在横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安装网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终端;所述终端与所述振动光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下侧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一对向外侧弯曲的绕线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光缆转接器连接,所述光缆转接器与信号采集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器,所述信号采集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CN202122471470.4U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Active CN216014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1470.4U CN216014423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1470.4U CN216014423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4423U true CN216014423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1470.4U Active CN216014423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4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99430A (en) Intruder detection security system
CN102323589B (zh) 一种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
US6967584B2 (en) Integrated sensor cable for ranging
EP0244824A2 (en) Security fence
US7385506B2 (en) Break-in detection sensor
US20040114888A1 (en) Multi-function security cable with optic-fiber sensor
CN107862821A (zh) 一种周界安防系统
CN107424369A (zh) 一种低误报率的光缆振动传感报警装置
CN102339517A (zh) 基于激光通讯的报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06610396U (zh) 一种光纤光栅围栏入侵报警检测系统
CN206819491U (zh) 变电站光纤周界安防监测系统
GB2098770A (en) Security barrier structure
US20100097234A1 (en) Local Area Warning of Optical Fiber Intrusion
CN106781152A (zh) 一种光纤光栅围栏入侵报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6014423U (zh) 一种精准定位的振动光缆报警装置
EP0072085B1 (en) Security barrier structure
RU220946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проникновения человека через контур запрещенной зоны
CN103729955A (zh) 一种脉冲-张力式电子围栏系统及方法
CN107399342B (zh) 一种铁路周界人为入侵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083536Y (zh) 可定位的光缆振动探测装置
CN202033857U (zh) 脉冲电子围栏报警系统
JP2000040187A (ja) 侵入検出装置
US20220236105A1 (en) Detection of static weight on aerial telecommunications optical fibers using das ambient data
CN201867911U (zh) Gprs传输型振动传感光缆报警系统
CN202042022U (zh) 即插即用式光缆振动探测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Room 6204, Building 33, No. 1355 Shihua Weiqing West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December 201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13, No. 9, Lane 4168, Jinshan Avenue,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0

Patentee before: Ning Jiangxi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