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0009U - 一种排污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污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0009U
CN216010009U CN202121613681.0U CN202121613681U CN216010009U CN 216010009 U CN216010009 U CN 216010009U CN 202121613681 U CN202121613681 U CN 202121613681U CN 216010009 U CN216010009 U CN 216010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de wall
inside wall
evenly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36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绍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iyang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iyang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iyang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iyang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36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0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0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0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污管道,包括管体主体、橡胶条、橡胶隔离层和防火结构,所述管体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橡胶条,且管体主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隔离层,并且橡胶隔离层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铝管,所述内铝管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安装有助流结构,所述橡胶隔离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防火结构,且防火结构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耐腐蚀结构层,并且耐腐蚀结构层的内侧壁与内铝管的外侧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火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沥青喷涂层和二丙酮醇附着层,实现了加强该管体使用过程中的防火性能,是的该管体具有耐高温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管体的耐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排污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污管道。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排污管道一般从采用铝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是市面上较为吃香的一种管材,由于其质轻、耐用而且施工方便,其可弯曲性更适合在家装中使用,其主要缺点是在用作热水管使用时,由于长期的热胀冷缩会造成管壁错位以致造成渗漏,排污管道的使用提高了城市污水输送的效率。
但是现在的排污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排污管道在使用的时候容易被油渍浸透,浸透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会将管体进行腐蚀,缩短了管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污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排污管道在使用的时候容易被油渍浸透,浸透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会将管体进行腐蚀,缩短了管体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污管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污管道,包括管体主体、橡胶条、橡胶隔离层和防火结构,所述管体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橡胶条,且管体主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隔离层,并且橡胶隔离层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铝管,所述内铝管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安装有助流结构,所述橡胶隔离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防火结构,且防火结构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耐腐蚀结构层,并且耐腐蚀结构层的内侧壁与内铝管的外侧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橡胶条分别横向包裹在管体主体的外侧壁上,且橡胶条设置在管体主体外侧壁,有利于利用橡胶条来增强管体主体外侧壁的摩擦力,可以增强安装过程中与手掌接触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助流结构包括防水轴承、中线杆和扇叶,所述防水轴承的一侧与凹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防水轴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中线杆,并且中线杆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扇叶,有利于增强内铝管内侧的水流流速,有效的放置内铝管内侧被垃圾堵塞。
可选的,所述防水轴承、中线杆和扇叶安装在管体主体内侧的空腔内部,防水轴承、中线杆和扇叶皆设置有若干个,并且防水轴承、中线杆和扇叶呈等间距设置,有利于减少内铝管内侧泥沙的堆积,能够有效的起到疏通效率。
可选的,所述防火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沥青喷涂层和二丙酮醇附着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外侧壁与橡胶隔离层的内侧壁连接,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沥青喷涂层,且沥青喷涂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氧化铁红固定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沥青喷涂层和氧化铁红固定层的内侧皆均匀穿插设置有二丙酮醇附着层,有利于利用防火结构对管体的时候进行返货处理,增强了该管道使用时的耐高温性能。
可选的,所述耐腐蚀结构层包括纤维层和膨胀剂层,所述膨胀剂层的外侧壁与内铝管的外侧壁连接,且膨胀剂层的内侧穿插设置有纤维层,
可选的,所述二丙酮醇附着层贯穿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沥青喷涂层和氧化铁红固定层的内侧,有利于耐腐蚀结构层加强管体的耐腐蚀性能,延长管体使用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二丙酮醇附着层与膨胀剂层的侧壁均匀连接,二丙酮醇附着层均匀设置有若干根,有利于利用二丙酮醇附着层进行阻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防火结构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沥青喷涂层和二丙酮醇附着层,实现了加强该管体使用过程中的防火性能,是的该管体具有耐高温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管体的耐热性;
(2)通过设置有助流结构包括防水轴承、中线杆和扇叶,实现了利用助流结构加强内铝管内水流流量,可减少泥沙的堆积和垃圾的堵塞;
(3)通过设置有耐腐蚀结构层包括纤维层和膨胀剂层,实现了利用耐腐蚀结构层来加强管体使用的耐腐蚀性,从而有效防止被污水中的油渍腐蚀,同时可以延长管体使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隔离层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主体;2、橡胶条;3、橡胶隔离层;4、内铝管;5、凹槽;6、助流结构;601、防水轴承;602、中线杆;603、扇叶;7、防火结构;701、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2、沥青喷涂层;703、二丙酮醇附着层;704、氧化铁红固定层;8、耐腐蚀结构层;801、纤维层;802、膨胀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污管道,包括管体主体1、橡胶条2、橡胶隔离层3和防火结构7,管体主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橡胶条2,橡胶条2分别横向包裹在管体主体1的外侧壁上,且橡胶条2设置在管体主体1外侧壁,橡胶条2的内侧与管体主体1的外侧壁连接,利用橡胶条2增大管体主体1外表层的摩擦力,可使用橡胶条2来对管体主体1外侧进行防撞处理,同时增加管体主体1外表层摩擦力,起到对管体主体1外侧防滑的作用。
结合附图2,管体主体1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隔离层3,并且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铝管4,内铝管4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凹槽5,利用内铝管4内侧壁均匀设置的凹槽5来实现助流功能,实现水流的加速,达到增大流量的目的,且凹槽5的内侧安装有助流结构6,助流结构6包括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防水轴承601的一侧与凹槽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防水轴承60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中线杆602,并且中线杆602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扇叶603,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防水轴承601安装在内铝管4的凹槽5内侧的空腔内部,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皆设置有若干个,并且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呈等间距设置,冲击力带动扇叶603转动,扇叶603在转动的过程中调动中线杆602的一侧围绕防水轴承601一端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水流的推动。
结合附图4,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防火结构7,防火结构7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二丙酮醇附着层703,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的外侧壁与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连接,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沥青喷涂层702,且沥青喷涂层702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氧化铁红固定层704,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氧化铁红固定层704的内侧皆均匀穿插设置有二丙酮醇附着层703,二丙酮醇附着层703贯穿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氧化铁红固定层704的内侧与膨胀剂层802的侧壁均匀连接,二丙酮醇附着层703均匀设置有若干根,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二丙酮醇附着层703可以增强主体使用的耐腐蚀性。
结合附图4,防火结构7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耐腐蚀结构层8,并且耐腐蚀结构层8的内侧壁与内铝管4的外侧壁连接,耐腐蚀结构层8包括纤维层801和膨胀剂层802,膨胀剂层802的外侧壁与内铝管4的外侧壁连接,且膨胀剂层802的内侧穿插设置有纤维层801,从加强管体的耐腐蚀性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利用耐腐蚀结构层8一侧的纤维层801和膨胀剂层802来增加管体使用过程中的耐腐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污管道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将管体主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橡胶条2增大管体主体1外表层的摩擦力,增加管体主体1外表层摩擦力后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放置脱手;
其次管体主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污水在管体主体1内侧的内铝管4内部流出,在流动的过程中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扇叶603转动,扇叶603在转动的过程中调动中线杆602的一侧围绕防水轴承601一端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水流的推动,增大流量;
最后,利用耐腐蚀结构层8一侧的纤维层801和膨胀剂层802来增加管体使用过程中的耐腐蚀性能,防止被污水中的细菌腐蚀,最终完成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排污管道,包括管体主体(1)、橡胶条(2)、橡胶隔离层(3)和防火结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主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橡胶条(2),且管体主体(1)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隔离层(3),并且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内铝管(4),所述内铝管(4)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凹槽(5),且凹槽(5)的内侧安装有助流结构(6),所述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防火结构(7),且防火结构(7)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耐腐蚀结构层(8),并且耐腐蚀结构层(8)的内侧壁与内铝管(4)的外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2)分别横向包裹在管体主体(1)的外侧壁上,且橡胶条(2)设置在管体主体(1)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流结构(6)包括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所述防水轴承(601)的一侧与凹槽(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防水轴承(60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中线杆(602),并且中线杆(602)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扇叶(6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防水轴承(601)安装在内铝管(4)的凹槽(5)内,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皆设置有若干个,并且防水轴承(601)、中线杆(602)和扇叶(603)呈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结构(7)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二丙酮醇附着层(703),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的外侧壁与橡胶隔离层(3)的内侧壁连接,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沥青喷涂层(702),且沥青喷涂层(702)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氧化铁红固定层(704),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氧化铁红固定层(704)的内侧皆均匀穿插设置有二丙酮醇附着层(7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结构层(8)包括纤维层(801)和膨胀剂层(802),所述膨胀剂层(802)的外侧壁与内铝管(4)的外侧壁连接,且膨胀剂层(802)的内侧穿插设置有纤维层(8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丙酮醇附着层(703)贯穿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701)、沥青喷涂层(702)和氧化铁红固定层(704)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丙酮醇附着层(703)与膨胀剂层(802)的侧壁均匀连接,二丙酮醇附着层(703)均匀设置有若干根。
CN202121613681.0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排污管道 Active CN216010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3681.0U CN216010009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排污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3681.0U CN216010009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排污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0009U true CN216010009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3681.0U Active CN216010009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排污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0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2002U (zh) Pvc给排水管
CN216010009U (zh) 一种排污管道
CN206918431U (zh) 一种塑胶管道
CN206018152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预制直埋保温管
CN206514071U (zh) 一种管道
CN20629992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管
CN206708574U (zh) 一种下水道工程专用pvc排水管
CN204004855U (zh) 一种新型塑料隔音水管
CN208268556U (zh) 构建海绵城市用的复合管材
CN204004846U (zh) 一种增强复合聚丙烯塑料供水管
CN209012572U (zh) 一种防腐效果好的排水管
CN206018046U (zh) 一种大口径喷涂式缠绕型预制直埋保温管
CN202927293U (zh) 一种复合衬里修复结构及管线
CN212361070U (zh) 一种加强结构的塑料管
CN203784493U (zh) 一种柔性的发泡保温塑料复合管
CN218094907U (zh) 一种食品级的自来水上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用内衬管
CN216715452U (zh) 一种耐磨型pp-r给水管
CN205839896U (zh) 一种城市下水道管道清洗装置
CN205173750U (zh) 不锈钢覆塑软管
CN217381966U (zh) 一种预埋式刚性防水穿墙管道结构
CN2206882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水泥管道
CN217482249U (zh) 一种桥梁排水管伸缩装置
CN212407923U (zh) 一种适用于下水道的改进型水管结构
CN215410649U (zh) 一种抗冲击抗老化的高强度pvc管
CN212776040U (zh) 一种给水用聚氯乙烯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