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8751U -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8751U
CN216008751U CN202122294908.6U CN202122294908U CN216008751U CN 216008751 U CN216008751 U CN 216008751U CN 202122294908 U CN202122294908 U CN 202122294908U CN 216008751 U CN216008751 U CN 216008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rack
she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4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赵一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294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8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8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8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技术领域,该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壳体,其顶部开设有滑孔;第二凹状板,其固定于壳体的一侧内壁,第二凹状板的内表面与壳体的一侧内壁形成有一压缩腔室;挤压板,其滑动连接于压缩腔室内,挤压板的顶部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的顶部贯穿滑孔,滑动杆的一侧端固定有第一齿条;第一凹状板,其固定于壳体的一侧端,第一凹状板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浮漂;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依靠潮汐波浪进行发电,稳定性高,持续性强,更加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波浪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都出现了能源危机,为了确保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不断的尝试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而海洋占到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其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使之成为最有潜力的能源开发方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经发明了多种海洋波浪发电装置如点头鸭、海蛇等仿生形式。
现有的发电装置结构复杂、发电效率低、维修困难、稳定性不高,而且成本较大,其制造或者运行时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电装置结构复杂、发电效率低、维修困难、稳定性不高,而且成本较大,其制造或者运行时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
壳体,其顶部开设有滑孔;
第二凹状板,其固定于壳体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二凹状板的内表面与壳体的一侧内壁形成有一压缩腔室;
挤压板,其滑动连接于压缩腔室内,所述挤压板的顶部固定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部贯穿滑孔,所述滑动杆的一侧端固定有第一齿条;
第一凹状板,其固定于壳体的一侧端,所述第一凹状板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浮漂;
所述壳体的一侧端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啮合;
排气管,其固定于壳体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单向阀;
进气管,其固定于壳体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以及
发电机,其固定于壳体的另一侧端,所述发电机的两端均设置有空气透平,两个所述空气透平分别与排气管和进气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凹状板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T形孔,所述第二T形孔内嵌入滑动连接有第二T形板,所述第二T形板的一端与第二齿条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端均固定有配重块,所述浮漂的两侧端均固定有浮力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形孔,所述滑动杆的另一侧端固定有第一T形板,所述第一T形板嵌入滑动连接于第一T形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壁固定四个有限位杆,四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均活动贯穿挤压板的底部并向下延伸,四个所述限位杆分别分布于挤压板的顶部四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底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均呈倒“锥”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挤压板的四周表面分别与第二凹状板的内表面和壳体的一侧内壁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当壳体的底部与浮漂的底部均与海平面齐平时,通过潮汐波浪带动浮漂进行起伏运动,使得浮漂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由于齿轮与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均啮合的作用,使得第二齿条移动的同时通过齿轮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通过滑动杆带动挤压板在压缩腔室内作往复滑动,使得压缩腔室内的气体被压缩,在壳体内的气体被压缩时,通过排气单向阀和进气单向阀的设置,气体从排气管内排出,经过排气管上的空气透平,从而使得发电机进行发电。
2、本方案中,通过第二T形板和第二T形孔的设置,使得第二齿条在第一凹状板内移动时,第二齿条带动第二T形板在第二T形孔内滑动,使得第二齿条的位置被限定,只能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条与齿轮不易发生滑牙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爆炸图。
图中:1、壳体;101、支撑脚;2、排气管;201、排气单向阀;3、进气管;301、进气单向阀;4、空气透平;5、发电机;6、第一凹状板;7、连接板;71、配重块;8、浮漂;81、浮力板;9、滑动杆;91、第一齿条;10、第一T形板;11、第二T形板;12、第二凹状板;13、挤压板;14、限位杆;15、齿轮;16、第二齿条;17、滑孔;18、第一T形孔;19、第二T形孔;20、压缩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
壳体1,其顶部开设有滑孔17;
第二凹状板12,其固定于壳体1的一侧内壁,第二凹状板12的内表面与壳体1的一侧内壁形成有一压缩腔室20;
挤压板13,其滑动连接于压缩腔室20内,挤压板13的顶部固定有滑动杆9,滑动杆9的顶部贯穿滑孔17,滑动杆9的一侧端固定有第一齿条91;
第一凹状板6,其固定于壳体1的一侧端,第一凹状板6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16,第二齿条16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有浮漂8;
壳体1的一侧端开设有一缺口,缺口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15,齿轮15与第一齿条91和第二齿条16均啮合;
排气管2,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排气管2上设置有排气单向阀201;
进气管3,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进气管3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301;以及
发电机5,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发电机5的两端均设置有空气透平4,两个空气透平4分别与排气管2和进气管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本装置中壳体1的底部为开口,浮漂8初始状态与壳体1的底部齐平,带潮汐涨潮时,浮漂8漂浮在海平面上,待波浪带动浮漂8上下起伏时,浮漂8通过连接板7带动第二齿条16上下移动,通过齿轮15与第二齿条16和第一齿条91均啮合的作用,使得第二齿条16移动的同时通过齿轮15带动第一齿条91移动,第一齿条91通过滑动杆9带动挤压板13在压缩腔室20内作往复滑动,由于挤压板13的四周表面分别与第二凹状板12的内表面和壳体1的一侧内壁贴合,且壳体1的底部与海平面接触,形成一个密封空间,使得挤压板13向下移动时压缩壳体1内的空气,使得压缩腔室20内的气体被压缩,在壳体1内的气体被压缩时,通过排气单向阀201和进气单向阀301的设置,气体只能从排气管2内排出,经过排气管2上的空气透平4,从而使得发电机5进行发电,当退潮时,通过连接板7、第二齿条16等重力的作用,使得第二齿条16向下移动,挤压板13向上移动,此时通过进气管3上的进气单向阀301使得进气管3处空气进入壳体1内,此时气体进入进气管3上的空气透平4内,使得发电机5再次发电,两个空气透平4的转动方向相反;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依靠潮汐波浪进行发电,稳定性高,持续性强,更加环保;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发电机5和空气透平4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不再对其内部构造进行过多赘述,同时如何通过空气透平4驱动发电机5实现发电,亦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凹状板6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T形孔19,第二T形孔19内嵌入滑动连接有第二T形板11,第二T形板11的一端与第二齿条16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T形板11和第二T形孔19的设置,使得第二齿条16在第一凹状板6内移动时,第二齿条16带动第二T形板11在第二T形孔19内滑动,使得第二齿条16的位置被限定,只能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条16与齿轮15不易发生滑牙现象。
具体的请参阅图1,连接板7的两侧端均固定有配重块71,浮漂8的两侧端均固定有浮力板81。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配重块71的设置,使得连接板7的质量更大,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在没有波浪的时候带动第二齿条16向下移动,同时通过浮力板81的设置,使得浮漂8能够带动第二齿条16浮起。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4,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形孔18,滑动杆9的另一侧端固定有第一T形板10,第一T形板10嵌入滑动连接于第一T形孔18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T形板10和第一T形孔18的设置,使得滑动杆9在滑孔17内移动时,滑动杆9带动第一T形板10在第一T形孔18内滑动,使得滑动杆9的位置被限定,只能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齿条91与齿轮15不易发生滑牙现象。
具体的请参阅图2,壳体1的顶壁固定四个有限位杆14,四个限位杆14的底部均活动贯穿挤压板13的底部并向下延伸,四个限位杆14分别分布于挤压板13的顶部四角处。
本实施例中:在挤压板13移动时,挤压板13在四个限位杆14的表面滑动,使得挤压板13的位置进一步被限定,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挤压板13不易倾斜,压缩空气更加稳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1,壳体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101,四个支撑脚101的底部均呈倒“锥”形状。
本实施例中:壳体1通过四个支撑脚101插入地面,使得壳体1方便安装,且安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使用时,待潮汐涨潮,浮漂8漂浮在海平面上,待波浪带动浮漂8上下起伏时,浮漂8通过连接板7带动第二齿条16上下移动,通过齿轮15与第二齿条16和第一齿条91均啮合的作用,使得第二齿条16移动的同时通过齿轮15带动第一齿条91移动,第一齿条91通过滑动杆9带动挤压板13在压缩腔室20内作往复滑动,使得挤压板13向下移动时压缩壳体1内的空气,使得压缩腔室20内的气体被压缩,在壳体1内的气体被压缩时,通过排气单向阀201和进气单向阀301的设置,气体只能从排气管2内排出,经过排气管2上的空气透平4,从而使得发电机5进行发电,当退潮时,通过连接板7、第二齿条16等重力的作用,使得第二齿条16向下移动,挤压板13向上移动,此时通过进气管3上的进气单向阀301使得进气管3处空气进入壳体1内,此时气体进入进气管3上的空气透平4内,使得发电机5再次发电,两个空气透平4的转动方向相反;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依靠潮汐波浪进行发电,稳定性高,持续性强,更加环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顶部开设有滑孔(17);
第二凹状板(12),其固定于壳体(1)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二凹状板(12)的内表面与壳体(1)的一侧内壁形成有一压缩腔室(20);
挤压板(13),其滑动连接于压缩腔室(20)内,所述挤压板(13)的顶部固定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的顶部贯穿滑孔(17),所述滑动杆(9)的一侧端固定有第一齿条(91);
第一凹状板(6),其固定于壳体(1)的一侧端,所述第一凹状板(6)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16),所述第二齿条(16)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有浮漂(8);
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第一齿条(91)和第二齿条(16)均啮合;
排气管(2),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2)上设置有排气单向阀(201);
进气管(3),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3)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301);以及
发电机(5),其固定于壳体(1)的另一侧端,所述发电机(5)的两端均设置有空气透平(4),两个所述空气透平(4)分别与排气管(2)和进气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状板(6)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T形孔(19),所述第二T形孔(19)内嵌入滑动连接有第二T形板(11),所述第二T形板(11)的一端与第二齿条(16)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端均固定有配重块(71),所述浮漂(8)的两侧端均固定有浮力板(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形孔(18),所述滑动杆(9)的另一侧端固定有第一T形板(10),所述第一T形板(10)嵌入滑动连接于第一T形孔(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固定四个有限位杆(14),四个所述限位杆(14)的底部均活动贯穿挤压板(13)的底部并向下延伸,四个所述限位杆(14)分别分布于挤压板(13)的顶部四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101),四个所述支撑脚(101)的底部均呈倒“锥”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3)的四周表面分别与第二凹状板(12)的内表面和壳体(1)的一侧内壁贴合。
CN202122294908.6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Active CN216008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4908.6U CN2160087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4908.6U CN2160087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8751U true CN216008751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3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4908.6U Active CN2160087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8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0634A1 (zh) 一种具有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方箱型浮式防波堤
US20070158950A1 (en) Hydroelectric Wave-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TW201305432A (zh) 多動力波浪發電系統
CN112124507A (zh) 一种风能波浪光伏发电浮式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01593476U (zh) 跷跷板式水浪发电装置
CN215804931U (zh) 一种基于海浪与潮汐双利用的发电装置
CN102720629B (zh) 波浪能转换装置及其系统
CN201982237U (zh) 波浪能转换装置及其系统
CN202181983U (zh) 一种潮汐发电装置
CN216008751U (zh) 一种仿生波浪能发电装置
KR20100114875A (ko) 조류, 해류 및 파력을 이용한 해수압축기
CN204627839U (zh) 一种波浪能转化利用装置
CN111207025A (zh) 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8386308A (zh) 一种海洋发电装置
CN100552215C (zh) 往复水泵型变压式潮汐发电装置
CN205663564U (zh) 一种往复泵式波浪发电装置
CN113135272B (zh) 一种兼具风能、太阳能与波浪能发电的浮式海洋平台模块与海洋平台
CN109882344A (zh) 波浪发电装置
CN201486739U (zh) 双向汽动式海浪发电装置
CN214577506U (zh) 一种双向换能机构
CN211598910U (zh) 波浪能发电装置
ES2354788B2 (es) Unidad capturadora de energía del mar.
CN211648359U (zh) 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11441900A (zh) 一种海浪发电机
CN112576435B (zh) 一种海岸边利用海浪涨落的发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