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8648U -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8648U
CN216008648U CN202122283367.7U CN202122283367U CN216008648U CN 216008648 U CN216008648 U CN 216008648U CN 202122283367 U CN202122283367 U CN 202122283367U CN 216008648 U CN216008648 U CN 216008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doc
air
road vehicle
en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833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婷
徐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833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8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8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8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包括进气端盖和进气筒体,所述进气端盖顶部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端盖底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进气口相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筒体与进气端盖侧面相连接,所述进气筒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筒体相通以便排气气流进入进气筒体内;所述进气筒体内底部设置扰流隔板,所述扰流隔板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延伸,所述扰流隔板能够将进入筒体内的排气气流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引导;所述进气筒体内设有DOC载体,所述DOC载体设置在扰流隔板下游。本申请提高气流与DOC载体接触的均匀性,提高DOC载体利用率,提高DOC载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背景技术
非道路后处理行业在非四阶段的主要设计思路为DPC+DPF+混合器+SCR,产品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需要不断优化结构来满足装车边界。
目前非道路配重型机械较多,如履带吊、汽车吊和装载机等大排量车型,后处理需要满足比较严苛的工况,对均匀性和排放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装车边界范围内缩短DOC载体与扰流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是缩短DOC前端长度、减少DOC前端体积的有效手段,所以将进气端盖的出气口与进气筒体的下半腔对应,使得进气方向垂直于进气筒体的轴向,能够有效的减少DOC前端的体积,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气流大部分处于进气腔室的下半腔,导致DOC载体上半部分利用率低,整个DOC载体的使用寿命短。所以需要一种能改变气流走向的DOC前端结构,来解决DOC载体利用率低下、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通过设置扰流隔板改变排气气流走向,使得DOC载体使用更充分,转化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包括进气端盖和进气筒体,所述进气端盖顶部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端盖底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进气口相通的出气口,所述进气筒体与进气端盖侧面相连接,所述进气筒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筒体相通以便排气气流进入进气筒体内;
所述进气筒体内底部设置扰流隔板,所述扰流隔板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延伸,所述扰流隔板能够将进气筒体内的排气气流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引导;
所述进气筒体内设有DOC载体,所述DOC载体设置在扰流隔板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隔板包括带孔的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与进气筒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扰流部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部一端设有带孔的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与第一扰流部呈一定夹角布置,所述第二扰流部向进气端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扰流部上设置焊接段,所述进气端盖上设置焊槽,所述焊接段能够插入焊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体内设有减震垫,所述DOC载体设置在减震垫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端盖的进气口处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直管,所述进气直管上设置进气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体上设有压差传感器接头,所述压差传感器接头设置在DOC载体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体上设有排温传感器接头,所述排温传感器接头设置在扰流隔板和DOC载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端盖上设有氮氧传感器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申请通过布置扰流隔板,配合出气口改变进入进气腔室内的气流走向,使排气气流充满进气筒体内部,便于进气筒体内的DOC载体与排气气流更均匀的接触,提高DOC载体利用率,满足大排量非道路车辆中载体流速均匀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图2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扰流隔板的结构图。
图中:1-进气端盖,2-进气筒体,3-进气口,4-出气口,5-扰流隔板,6-DOC载体,7-减震垫,8-进气直管,9-进气法兰,10-压差传感器接头,11-排温传感器接头,12-氮氧传感器接头,501-第一扰流部,502-第二扰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包括进气端盖1和进气筒体2,所述进气端盖1顶部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口3,所述进气端盖1底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进气口3相通的出气口4,所述进气筒体2与进气端盖1侧面相连接,所述进气筒体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出气口4与进气筒体2相通以便排气气流进入进气筒体2内;所述进气筒体2内底部设置扰流隔板5,所述扰流隔板5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3延伸,所述扰流隔板5能够将进气筒体2内的排气气流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3引导;所述进气筒体2内设有DOC载体6,所述DOC载体6设置在扰流隔板5下游。
本申请排气气流经进气口3进入进气端盖1内,从出气口4进入进气筒体2的下半部分,并被扰流隔板5向进气口3方向引导,使得进气筒体2内下半部分的排气气流向上半部分流动,便于排气气流与DOC载体6更均匀的接触,提高DOC载体的利用率,满足大排量非道路车辆对载体均匀性的要求。
在本申请中,所述扰流隔板5包括带孔的第一扰流部501,所述第一扰流部501与进气筒体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扰流部501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
第一扰流部501的形状为半圆形,其弧边与进气筒体2焊接,其直边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扰流部501带孔,只对排气气流起缓流和导向作用,还是会有部分排气气流穿过第一扰流部501上的孔隙直接与DOC载体下半部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部501一端设有带孔的第二扰流部502,所述第二扰流部502与第一扰流部501呈一定夹角布置,所述第二扰流部502向进气端盖1延伸。
第二扰流部502带孔只起到缓流作用,使得与DOC载体接触的排气气流在进气筒体2内的流动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扰流部502的形状为弧形或直线形。
为了方便扰流隔板5的焊接定位,所述第二扰流部502上设置焊接段,所述进气端盖1上设置焊槽,所述焊接段能够插入焊槽内;安装时将焊接段插入焊槽内,第二扰流部502连接进气端盖1,第一扰流部501底部自动接触进气筒体2的内壁,定位更加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中,所述进气筒体2内设有减震垫7,所述DOC载体6设置在减震垫7上;减震垫7包裹DOC载体6,起到缓冲保护DOC载体6的目的,避免DOC载体受冲击而损坏。
为了方便进气端盖1与尾气排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端盖1的进气口3处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直管8,所述进气直管8上设置进气法兰9。
在本申请中,所述进气筒体2上设有压差传感器接头10,所述压差传感器接头10设置在DOC载体6下游。所述进气筒体2上设有排温传感器接头11,所述排温传感器接头11设置在扰流隔板5和DOC载体6之间。所述进气端盖1上设有氮氧传感器接头12。
压差传感器接头10用于连接压差传感器,以测量经过DOC载体后的排气气流压力,排温传感器接头11用于连接排温传感器,以测量排气气流的温度,氮氧传感器接头12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气流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本申请工况尾气(即排气气流)从进气口3进入进气端盖1内后,从出气口4进入进气筒体2内的下半部分,受到扰流隔5中第一扰流部501的缓流和导向作用后,排气气流受到压缩,减缓下冲速度,部分排气气流在第二扰流部502处停留时间加长,使得排气气流充满整个进气筒体2内部,提高DOC载体的利用率,满足大排量非道路车辆载体均匀性的要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包括进气端盖(1)和进气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1)顶部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口(3),所述进气端盖(1)底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进气口(3)相通的出气口(4),所述进气筒体(2)与进气端盖(1)侧面相连接,所述进气筒体(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出气口(4)与进气筒体(2)相通以便排气气流进入进气筒体(2)内;
所述进气筒体(2)内底部设置扰流隔板(5),所述扰流隔板(5)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3)延伸,所述扰流隔板(5)能够将进气筒体(2)内的排气气流沿第一方向向进气口(3)引导;
所述进气筒体(2)内设有DOC载体(6),所述DOC载体(6)设置在扰流隔板(5)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隔板(5)包括带孔的第一扰流部(501),所述第一扰流部(501)与进气筒体(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扰流部(501)沿第一方向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部(501)一端设有带孔的第二扰流部(502),所述第二扰流部(502)与第一扰流部(501)呈一定夹角布置,所述第二扰流部(502)向进气端盖(1)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部(502)上设置焊接段,所述进气端盖(1)上设置焊槽,所述焊接段能够插入焊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筒体(2)内设有减震垫(7),所述DOC载体(6)设置在减震垫(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1)的进气口(3)处沿第一方向设置进气直管(8),所述进气直管(8)上设置进气法兰(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筒体(2)上设有压差传感器接头(10),所述压差传感器接头(10)设置在DOC载体(6)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筒体(2)上设有排温传感器接头(11),所述排温传感器接头(11)设置在扰流隔板(5)和DOC载体(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1)上设有氮氧传感器接头(12)。
CN202122283367.7U 2021-09-18 2021-09-18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Active CN216008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3367.7U CN2160086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3367.7U CN2160086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8648U true CN216008648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3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83367.7U Active CN2160086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86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1941A (zh) * 2022-05-23 2022-08-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尾气处理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1941A (zh) * 2022-05-23 2022-08-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尾气处理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08648U (zh) 非道路车辆后处理总成doc前端结构
CN202768117U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
CN111188675A (zh) 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EP2846016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4464500U (zh) 汽车柴油机后处理累积碳颗粒系统
US11230956B2 (en) Exhaust system for engine
CN210239798U (zh) 一种中间管及后处理总成
CN209990526U (zh) 一种紧凑型u形筒式后处理平台
CN214787635U (zh) 一种后处理装置进气端盖及后处理装置
CN112664305A (zh) 端锥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11350577A (zh) 柴油机u型后处理装置
CN111255550A (zh) 一种柴油国六后处理器总成
CN203271879U (zh) 一种scr后处理器
CN217029078U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一级后处理单元
CN216110926U (zh) 出气锥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2027913U (zh) 柴油机u型后处理装置
CN218177310U (zh) 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8862760U (zh) Egr冷却装置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CN214145652U (zh) 端锥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6008644U (zh) 一种紧凑型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02451247U (zh) 一种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转化消声器
CN219366138U (zh) 一种后处理用尿素混合结构
CN217176734U (zh) 柴油机紧耦合排气后处理及其尿素双喷装置
CN115726873A (zh) 并联双通道的箱式后处理器装置
CN213039352U (zh) 一种scr后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