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6336U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6336U
CN216006336U CN202121747047.6U CN202121747047U CN216006336U CN 216006336 U CN216006336 U CN 216006336U CN 202121747047 U CN202121747047 U CN 202121747047U CN 216006336 U CN216006336 U CN 216006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treating apparatus
barrel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70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鑫
宋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70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6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6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6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体,用于容纳衣物;间隔件,设置于桶体内,用于将桶体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间隔件之上的第一腔室和位于间隔件之下的第二腔室,间隔件上设置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烘道组件,连通桶体的内腔,用于加热内腔内的气流。该间隔件可以将待烘干的湿衣物进行沥干,且烘道组件可以加热内腔内的气流,从而对沥干后的湿衣物进行烘干,可以满足内衣衣物的快速烘干需求。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内衣衣物由于面料、结构等因素,对内衣衣物的洗涤主要采用手洗,或者将内衣衣物放置于洗涤袋中与其他衣物进行混洗,以尽量减少对内衣衣物的残绕等导致的褶皱。此外,传统的脱水方式由于需要高速旋转桶体,难以适用于内衣衣物的脱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处理内衣衣物的衣物处理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桶体,用于容纳衣物;
间隔件,设置于所述桶体内,用于将所述桶体的内腔分隔成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上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下的第二腔室,所述间隔件上设置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烘道组件,连通所述桶体的内腔,用于加热所述内腔内的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道组件包括:
气流流道,所述气流流道具有用于将所述桶体之外的气流引入的气流入口及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气流出口;
风机,设置于所述气流入口处;
加热器,设置于风机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用于将所述气流入口引入的气流加热后经所述气流出口导出至所述第二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涡旋水驱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形成处理所述衣物的涡旋水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供水组件,用于给所述桶体的内腔供水,所述桶体的侧壁上开设多个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的且向所述内腔通入涡旋水流的进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水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电解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对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进行电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气泵组件,相应地,所述间隔件上还设置第二通孔,所述气泵组件经由所述第二通孔向所述第一腔室内释放气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排水组件,用于将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驱动件,连接所述涡旋水驱动盘,用于驱动所述涡旋水驱动盘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间隔件将桶体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间隔件之上的第一腔室和位于间隔件之下的第二腔室,间隔件上设置多个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孔;且烘道组件连通桶体的内腔,用于加热内腔内的气流。该间隔件可以将待烘干的湿衣物进行沥干,且烘道组件可以加热内腔内的气流,从而对沥干后的湿衣物进行烘干,可以满足内衣衣物的快速烘干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省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沿D-D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桶体;2、烘道组件;3、涡旋水驱动盘;4、间隔件;
5、电解水组件;6、气泵组件;7、水加热装置;8、供水组件;
9、排水组件;10、水位传感器;11、支撑部件;
12、驱动件;13、壳体;
101、进水口;1A、第一腔室;1B、第二腔室;
201、气流流道;202、风机;203、加热器;201A、气流入口;
201B、气流出口;401、第一通孔;40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体1、间隔件4及烘道组件2;其中,桶体1用于容纳衣物;间隔件4设置于桶体1内,用于将桶体1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间隔件4之上的第一腔室1A和位于间隔件4之下的第二腔室1B,间隔件4上设置连通第一腔室1A和第二腔室1B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401;烘道组件2连通桶体1的内腔,用于加热内腔的气流。
可以理解的是,该间隔件4可以将待烘干的湿衣物进行沥干,且烘道组件2可以加热内腔内的气流,从而对沥干后的湿衣物进行烘干,可以满足内衣衣物的快速烘干需求。
这里,内衣衣物可以是指内裤、女士内衣(又称文胸)等衣物。需要说明的是,文胸面料很考究,且贵的文胸往往在面料上和力学设计上比较好,若采用传统的脱水处理,则会因衣物残绕等导致褶皱,影响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省去传统的脱水处理,将洗涤后的内衣衣物经间隔件沥干,即第一腔室1A内的水可以经间隔件4上的401渗透流入第二腔室1B,此时,烘道组件2加热内腔内的气流,在前期烘干阶段,由于第二腔室1B内会存在由第一腔室渗透进入的水,加热气流可以与残留水作用生成蒸汽,产生的蒸汽可以对衣物进行蒸汽杀菌,从而更好地满足内衣衣物的灭菌卫生等需求;后期会通过加热对衣物进行烘干,保证衣物在整个洗涤周期结束后拿出不会出现滴水状态,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的烘干,使衣物更加温润不褶皱,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脱水导致的衣物残绕容易导致变形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内衣衣物的呵护。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烘道组件2包括:气流流道201、风机202及加热器203。气流流道201具有用于将桶体1之外的气流引入的气流入口201A及连接第二腔室1B的气流出口201B;风机202设置于气流入口201A处;加热器203设置于风机202与气流出口201B之间,用于将气流入口201A引入的气流加热后经气流出口201B导出至第二腔室1B。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腔室1B内存在残留的水,则加热后的气流可以生成蒸汽,蒸汽经通孔进入第一腔室1A并对第一腔室1A内的衣物进行蒸汽灭菌。
示例性地,该气流通道201可以直接开设于桶体1的侧壁上,或者由与桶体1的侧壁配合的结构件形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考虑到内衣衣物一般清洗时需要以“轻按”的方式手洗,且不能过分挤压,以免弄皱。但手洗可能造成内衣衣物发生变形,且需要较多的清洗剂,很难漂洗干净,需要漂洗多遍。若将内衣衣物放置于洗涤袋中与其他衣物进行混洗,则放置于洗涤袋中内衣衣物不能全面的被洗涤水冲刷,且与其他衣物混洗很容易滋生细菌,从而洗涤效果较差,影响内衣衣物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涡旋水驱动盘3;涡旋水驱动盘3设置于第二腔室1B,用于带动第二腔室1B内的水流流动并经至少一个第一通孔401进入第一腔室1A,使得第一腔室1A内形成处理衣物的涡旋水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间隔件4将桶体1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间隔件4之上的第一腔室1A和位于间隔件4之下的第二腔室1B,间隔件4上设置连通第一腔室1A和第二腔室1B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401;且在第二腔室1B内设置可转动的涡旋水驱动盘3,用于带动第二腔室1B内的水流流动,使得第一腔室1A内形成处理衣物的涡旋水流,该涡旋水流可以实现对衣物进行轻柔洗涤的效果,利于减少传统洗涤过程导致的衣物磨损,适用于内衣等衣物的处理。
示例性地,考虑到涡旋水流的中心靠近间隔件4的中心区域,至少一个第一通孔401包括开设于间隔件4中心区域的通孔。此外,还可以在中心区域之外设置多个第一通孔401,利于第一腔室1A内的水流落入第二腔室1B,使得该涡旋水驱动盘3可以基于循环进入第二腔室1B的水反复形成作用于第一腔室1A内涡旋水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利用第一腔室1A内的涡旋水流实现对文胸等内衣衣物的轻柔洗涤的效果,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低降低对衣物的磨损,更好地呵护衣物。
示例性地,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供水组件8,用于给桶体1的内腔供水,桶体1的侧壁上开设多个连通供水组件8的且向内腔通入涡旋水流的进水口101。
这里,供水组件8可以包括供水阀和连通各进水口101的供水管路,各进水口101可以基于形状构造的设计实现向内腔通入涡旋水流的效果。例如,各进水口101可以为涡流式喷嘴构造。如此,可以实现进水时向桶体1的内腔注入涡旋水流,利于实现前述的对衣物基于涡旋水流进行处理。
示例性地,各进水口101可以位于间隔件4之上,即各进水口101导入的涡旋水流直接进入第一腔室1A内,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腔室1A内衣物的直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供水组件8供应的水经各进水口101按照涡旋的进水方式带动衣物,且经第一通孔401流入第二腔室1B内的水可以进一步在涡旋水驱动盘3的带动下流动,再次经第一通孔401涌入第一腔室1A内并形成处理衣物的涡旋水流,如此,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腔室1A内涡旋水流的洗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包括驱动件12,该驱动件12连接涡旋水驱动盘3,用于驱动涡旋水驱动盘3转动。例如,该驱动件12可以为电机,电机经传动轴连接涡旋水驱动盘3。
示例性地,涡旋水驱动盘3包括底座及多个叶片,各叶片自底座中部向底座边缘延伸形成凸起波浪形弧面,利于带动第二腔室1B内的水流涌入第一腔室1A并形成涡旋水流。
示例性地,间隔件4可以大致呈圆盘状,间隔件4的上表面作为支撑衣物的支撑面,且由于间隔件4上设置多个连通第一腔室1A和第二腔室1B的第一通孔401,使得在洗涤或漂洗过程中,第二腔室1B内的水可以在涡旋水驱动盘3的带动下涌入第一腔室1A内并形成涡旋水流,且在洗涤结束或者漂洗结束后,该间隔件4可以起到对第一腔室1A内的衣物进行沥干的效果,即第一腔室1A内的水可以经间隔件4上的第一通孔401渗透流入第二腔室1B。
示例性地,多个进水口101可以沿桶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在一应用示例中,桶体1的侧壁上位于间隔件4之上的位置均匀间隔设置三个进水口101,即个进水口101之间呈间隔120°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水加热装置7,用于对桶体1的内腔内的水进行加热。
利用水加热装置7加热桶体1的内腔内的洗涤水,可以更好溶解洗涤剂,加速污渍的溶解等,从而改善衣物的洗涤效果。优选地,可以基于该水加热装置7使得桶体1内腔的洗涤水加热至设定温度(例如,50℃)之上,实现高温水煮及涡旋水流轻柔洗涤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该水加热装置7可以为设置于第二腔室1B内的加热装置,还可以为设置于桶体1之外且与桶体1的壁体进行换热加热的加热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电解水组件5,设置于第二腔室1B内,用于对桶体1的内腔内的水进行电解。
这里,电解水装置可以为电解羧基组件,包括连接电源的阴极电解片和阳极电解片,可以对洗涤水进行电解反应,利于加速溶解衣物上的污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气泵组件6,相应地,间隔件4上还设置第二通孔402,气泵组件6经由第二通孔402向第一腔室1A内释放气泡。
可以理解的是,气泵组件6可以包括气泵,气泵经管路连通第二通孔402,从而可以在气泵的作用下向第一腔室1A内释放气泡,例如,纳米气泡,该释放的气泡利于洗涤水有效去除衣物上残留的污渍,加速洗涤效率。具体地,在涡旋水流作用的同时,水中的气泡的爆裂,可以洗涤水或漂洗水可以渗透至衣物的织物内部,利于增强织物内部的洗涤或漂洗效果。
示例性地,考虑到第二通孔402需要有效地形成气泡,第一通孔401主要用于第一腔室1A与第二腔室1B之间的水流流动,第一通孔401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402的孔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同时设置前述的电解水组件5、水加热装置7及气泵组件6,使得桶体1内的衣物可以在加热洗涤、涡旋水流洗涤、气泡冲击洗涤及电解水溶解洗涤多种组合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洗涤,能够实现对内衣衣物清洗更轻柔的同时,也能达到洗净的目的,满足贴身衣物的卫生要求。
示例性地,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排水组件9,用于将桶体1的内腔内的水排出。
示例性地,排水组件9可以包括连通第二腔室1B的排水泵,排水泵可以将第二腔室1B内的水经排水管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控制器,连接供水组件8和排水组件9,控制器配置为在漂洗阶段,控制供水组件8和排水组件9至少同步工作设定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漂洗阶段,利用涡旋水流,同步边进水边排水的方式对衣物进行漂洗,基于涡旋水流的原理,衣物中残留的洗涤液会集中到涡流中心,通过边进边排的方式将残留的洗涤剂排出,利于加速漂洗效率,减少洗涤剂的残留,尤其适用于贴身的内衣衣物的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漂洗过后,衣物处理设备进入烘干阶段,控制器控制前述的加热器203及风机202均工作,第二腔室1B内热气流通过间隔件4上的第一通孔401可以进入第一腔室1A,同时前期烘干阶段,由于第二腔室1B内会存在部分未排净的水,加热气流可以与残留水作用生成蒸汽,产生的蒸汽可以对衣物进行蒸汽杀菌;后期会通过加热对衣物进行烘干,保证衣物在整个洗涤周期结束后拿出不会出现滴水状态,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的烘干,使衣物更加温润不褶皱,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脱水导致的衣物残绕容易导致变形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内衣衣物的呵护。
示例性地,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水位传感器10,该水位传感器10可以设置于桶体1上,用于检测桶体1内腔内的水位是否达到设定水位。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部件11,该支撑部件11可以起到支撑桶体1的作用,此外,前述的气泵组件6、供水组件8、排水组件9、驱动件12等可以设置于该支撑部件11上。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壳体13,壳体13设置于桶体1之外,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外观美观。
示例性地,该壳体13可以包括箱体及与箱体铰接连接的盖板,桶体1位于箱体内,用户可以经盖板打开箱体或者关闭箱体。可以理解的是,盖板或者箱体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人机交互的触控屏或者按键等输入输出单元。
示例性地,该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专门针对内衣衣物进行洗涤的设备。
基于前述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需要洗涤衣物时,可以先将盖板打开,将需洗涤的内衣放入桶体1中,关上盖板,开启洗涤。控制器可以控制进水组件进水直至达到设定水位。在洗涤阶段,控制驱动件12带动涡旋水驱动盘3增强涡流效果,涡流的带动下进行衣物的洗涤,同时控制气泵组件6通过第二通孔402产生气泡,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在气泡炸裂的条件下充分溶解洗涤剂,气泵组件6在打气过程中,使衣物能够在水中不断进行翻转洗涤,更加全方面的使衣物在洗涤过程中被清洗更干净;此外,在洗涤过程中,控制电解水组件5与水加热装置7也同时工作,产生的电解水,同时水温升高,能够快速溶解洗涤剂和在衣物上残留的血渍或含蛋白质成分的脏污,如此,在洗涤阶段,加热后的洗涤水中的衣物通过水流的运动物理洗涤、气体冲击洗涤、电解水溶解洗涤三种方式的结合,能够解决衣物在传统洗涤过程中的磨损的问题,对内衣清洗更轻柔,同时也能达到洗净的目的。在漂洗阶段,可以利用涡旋水流原理,同步边进水边排水的方式对衣物进行漂洗,由于涡流的原理,衣物中残留的洗涤液会集中到涡流中心,通过边进边排的方式将残留的洗涤剂排出。漂洗过后,烘道组件2中的加热器203和风机202工作,从而往桶体1的第二腔室1B吹热风,热风通过风间隔件4的第一通孔401对第一腔室1A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前期烘干状态由于第二腔室1B中储存了一小部分的水量,前期会产生蒸汽对衣物进行蒸汽杀菌,后期会通过加热对衣物进行烘干,保证衣物在整个洗涤周期结束后拿出不会出现滴水状态,同时通过这种方式的烘干,使衣物更加温润不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用于容纳衣物;
间隔件,设置于所述桶体内,用于将所述桶体的内腔分隔成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上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下的第二腔室,所述间隔件上设置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烘道组件,连通所述桶体的内腔,用于加热所述内腔内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组件包括:
气流流道,所述气流流道具有用于将所述桶体之外的气流引入的气流入口及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气流出口;
风机,设置于所述气流入口处;
加热器,设置于风机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用于将所述气流入口引入的气流加热后经所述气流出口导出至所述第二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涡旋水驱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形成处理所述衣物的涡旋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供水组件,用于给所述桶体的内腔供水,所述桶体的侧壁上开设多个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的且向所述内腔通入涡旋水流的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间隔件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水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电解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对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进行电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气泵组件,相应地,所述间隔件上还设置第二通孔,所述气泵组件经由所述第二通孔向所述第一腔室内释放气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排水组件,用于将所述桶体的内腔内的水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
驱动件,连接所述涡旋水驱动盘,用于驱动所述涡旋水驱动盘转动。
CN202121747047.6U 2021-07-29 2021-07-29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6006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7047.6U CN216006336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7047.6U CN216006336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6336U true CN216006336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7047.6U Active CN216006336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6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00590C2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ом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акой машиной
US7584633B2 (en) Spray type drum washing machine
EP2134894B1 (en) Cloth treating apparatus
CN106319826B (zh) 一种具有蒸汽洗涤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US20100017968A1 (en) Operating method of washing machine
CN205856861U (zh) 滚筒洗衣机
KR100672322B1 (ko) 세탁 장치의 세탁 방법
KR20110130091A (ko) 세탁장치
CN111172699A (zh) 一种空气洗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该控制方法的洗涤设备
CN102677420A (zh) 滚筒式洗衣机
US10865507B2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drawers and flexible washing compartment
KR20080024864A (ko) 가구형상을 갖는 세탁물 처리기
CN216006336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08611800B (zh) 拍打式内衣清洗机和使用方法
EP2924163B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for washing or drying
CN106937847B (zh) 洗碟机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90650B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세탁방법
CN218263138U (zh) 清洁设备
CN108842380A (zh) 一种自动添加洗衣液的洗衣机
EP2604738B1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integrated steam generator
CN113622131A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8917521U (zh) 多功能洗衣机
CN208632820U (zh) 拍打式内衣清洗机
CN105803725A (zh) 大型商用烘干洗涤一体机
CN211381196U (zh) 一种家用多功能自动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