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5904U -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5904U
CN216005904U CN202121754563.1U CN202121754563U CN216005904U CN 216005904 U CN216005904 U CN 216005904U CN 202121754563 U CN202121754563 U CN 202121754563U CN 216005904 U CN216005904 U CN 216005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chute
closed cover
slag flushing
water vap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45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毅
孙建新
辛涛
任兆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7545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5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5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5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冲渣池包括本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本体具有容纳腔,本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第一挡板设在本体的第一侧壁上,第二挡板设在本体的第二侧壁上,本体的第一侧壁和本体的第二侧壁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中的一者上设有排风口和冲渣口,排风口处设有抽风装置,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相连,冲渣口处设有冲渣溜槽,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可移动地设在本体上,位于开启位置的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密闭罩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闭性好和水蒸气处理快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炉在放渣至冲渣池的过程中,高温冶炼渣在渣池内持续放热,产生大量水蒸气。由于需要抓斗捞渣并转运渣池内水碎渣,冲渣池多处于敞口状态,因此会造成大量水蒸气逸散。
现有渣池车间多采用车间整体通风或仅在冲渣溜槽上方设排风罩的方式排除水蒸气,由于水蒸气主要产生于冲渣池内,逸散的大量水蒸气难以有效排除,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及工人操作环境,尤其在冬季等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车间内生产环境十分恶劣。
此外,由于水蒸气的大量逸散造成冲渣池需要大量补水,严重消耗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冲渣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挡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壁上,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和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壁在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中的一者上设有排风口和冲渣口;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相连;所述冲渣口处设有冲渣溜槽;
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覆盖在所述开口上,且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密闭位置的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并排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密闭罩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闭性好和水蒸气处理快捷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渣池还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在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件设在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在所述密闭位置与所述开启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每一者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每一者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可滚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轮可滚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子滑槽和第二子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三子滑槽和第四子滑槽,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一者的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子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三子滑槽内,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另一者的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子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四子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滑轮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滑轮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及
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的第一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轮相连;和
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的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滑轮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冲渣池;
喷淋塔,所述喷淋塔分别与所述排风管和所述冲渣溜槽相连;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分别与所述喷淋塔和外界冷却水源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除沫器,所述除沫器设在所述喷淋塔的顶端,用于凝结部分低温水蒸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水蒸气集中处理,对生产中的水蒸气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除沫器相连,以抽取喷淋塔中的空气及剩余水蒸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塔中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向视图。
图7为图5中B向视图。
图8为图5中C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冲渣池100,本体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排风口21,冲渣口22,抽风装置4,排风管41,冲渣溜槽5,第一密闭罩6,第一侧板61,第一滑轮611,第二侧板62,第二滑轮621,顶板63,第一驱动装置64,第二驱动装置65,第二密闭罩7,第一支撑件8,第一滑槽81,第一子滑槽811,第二子滑槽812,第二支撑件9,第二滑槽91,第三子滑槽911,第四子滑槽912,密封胶帘10,喷淋塔200,除沫器300,循环泵400,离心风机 500,抓斗600,外界冷却水源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包括本体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
本体1具有容纳腔,本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
例如图1所示,容纳腔的上端敞开,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此,本体1具有顶板,顶板用于覆盖容纳腔,该顶板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横截面积小于容纳腔的横截面积。
第一挡板2设在本体1的第一侧壁(如图1所示的本体1的右侧壁)上,第二挡板3 设在本体1的第二侧壁上(如图1所示的本体1的左侧壁),本体1的第一侧壁和本体1的第二侧壁在本体1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相对;
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中的一者上设有排风口21和冲渣口22。排风口21处设有抽风装置4,抽风装置4的出风口与排风管41相连;冲渣口22处设有冲渣溜槽5。
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覆盖在开口上上,优选地,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 覆盖在容纳腔上端。且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可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位于密闭位置的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并排设置在本体1上,位于开启位置的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密闭罩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如图1-图8所示,在通过冲渣溜槽5向本体1的容纳腔中加入冷却水进行冲渣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通过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的配合,可以使容纳腔内的水蒸气停留在容纳腔中,并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抽风装置4,可以集中对容纳腔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处理,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当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打开后,冲渣池100内的水蒸气逸散。具体地,在密闭位置时,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 3配合形成密封空间以对容纳腔中的水蒸气进行密封。
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可移动地设置,并且在打开状态时第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7部分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此设计可以便于对容纳腔的打开和关闭,进而节约人力资源。
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的设置,还可以对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与本体1脱离。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闭性好和水蒸气处理快捷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渣池10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
第一支撑件8设在第三侧壁(如图1所示的本体1的前侧壁)上,第二支撑件9设在第四侧壁(如图1所示的本体1的后侧壁)上,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在本体1的长度方向 (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每一者在密闭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中的每一者上。
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中的每一者沿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件8上设有沿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81,第二支撑件9上设有沿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91,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每一者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21,第一滑轮611可滚动地设在第一滑槽81内,第二滑轮621可滚动地设在第二滑槽9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通过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可以防止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直接与本体1接触,进而防止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本体1上移动的过程中,对本体1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密闭罩6上的第一滑轮611和第一滑槽81配合以及第一密闭罩6 上的第二滑轮621和第二滑槽91配合,可以便于第一密闭罩6在第一支撑件8和第二支撑件9上滑动,通过第二密闭罩7上的第一滑轮611和第一滑槽81配合以及第二密闭罩7上的第二滑轮621和第二滑槽91配合,可以便于第二密闭罩7在第一支撑件8第二密闭罩7 上滑动,进而便于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81包括第一子滑槽811和第二子滑槽812,第二滑槽91包括第三子滑槽911和第四子滑槽912,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一者的第一滑轮611位于第一子滑槽811内,且第二滑轮621位于第三子滑槽911内,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另一者的第一滑轮611位于第二子滑槽812内,且第二滑轮621位于第四子滑槽 9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第一密闭罩6的前端设在第一子滑槽811中,第一密闭罩6的后端设在第三子滑槽911中。第一密闭罩6沿着第一子滑槽811和第三子滑槽911便于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第二密闭罩7的前端设在第二子滑槽812中,第一密闭罩 6的后端设在第四子滑槽912中。第一密闭罩6沿着第二子滑槽812和第四子滑槽912便于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进而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将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隔开,以实现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在开启位置时能够相互交错,以节约空间和减小容纳腔打开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在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第一滑轮611设在第一侧板61上,第二滑轮621设在第二侧板62上;以及
顶板63,顶板63设在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上。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通过第一侧板61、第二侧板62和顶板63构成向上突起的结构,可以增加容纳腔的储存空间,进而可以储存更多的水蒸气,减少抽风装置4的启动次数,节约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每一者的第一侧板61上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4,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中的每一者的第二侧板62上分别设有第二驱动装置65。第一驱动装置64设在第一侧板61远离第二侧板62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64与第一滑轮611相连。第二驱动装置65设在第二侧板62远离第一侧板61的一侧,第二驱动装置65与第二滑轮621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渣池100,通过第一驱动装置64驱动第一滑轮611,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5驱动第二滑轮621,以使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更便捷地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闭罩6的顶板和第二密闭罩7的顶板之间通过密封胶帘10密封,以防止容纳腔内水蒸气流出。
如图9-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冲渣池100、喷淋塔200和循环泵400。
喷淋塔200分别与排风管41和冲渣溜槽5相连。循环泵400分别与喷淋塔200和外界冷却水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当冲渣池100中的水蒸气通过排风管 41进入喷淋塔200时,通过循环泵400将喷淋塔200的冷却水将水蒸气进行降温,使喷淋塔200中的水蒸气凝结并存储在喷淋塔200中,当喷淋塔200中冷却水的液位高于冲渣池中的液位时,喷淋塔200中的冷却水通过重力从喷淋塔200中的水输送至冲渣池100中进行冲渣工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水蒸气集中处理,对生产中的水蒸气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除沫器300,除沫器300设在喷淋塔200 的顶端,用于凝结部分低温水蒸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通过除沫器300可以进一步使水蒸气凝结,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离心风机500,离心风机500与除沫器 300相连,以抽取喷淋塔200中的空气及剩余水蒸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通过离心风机500可以将冷凝塔内的剩余水蒸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淋塔200中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通过液位感应器可以对喷淋塔200内的冷却水进行检测,当喷令他内的冷却水储量低于设定值时,液位感应器发出一个开关信号至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控制外部水源(未示出)向喷淋塔200内注水。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在冲渣池100冲渣过程中,渣池上方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位于密闭位置,喷淋塔200中的冷却水进入冲渣池100中进行冲渣,在冲渣过程中,冲渣池100内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并通过与抽风装置4 相连的排风管41吸入至喷淋塔200内,通过循环泵400将喷淋塔200内的冷凝水循环以冷却从冲渣池100中吸入的水蒸气,并将冷凝后的水蒸气储存在喷淋塔200中,未冷凝的部分水蒸气通过除沫器300进一步被凝结成水储存在喷淋塔200中,剩余的水蒸气通过离心风机500被排出喷淋塔200。在抓斗600捞渣过程中,邻近抓斗600一侧的密闭罩通过驱动电机部分移开至冲渣池100远离抓斗600的一侧(即第一密闭罩6或第二密闭罩7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开启位置),抓斗600捞渣结束后,密闭罩复位(即第一密闭罩6和第二密闭罩7位于密闭位置)。
冲渣池100由于大量水蒸气的逸散,池内液位降低;喷淋塔200内由于接收水蒸气形成的凝结水,喷淋塔200内液位升高。两部分由于液位差,凝结水靠重力循环,通过溢流管路回流至冲渣池100内,进而为冲渣池100补水。当喷淋塔200内液位不足时,可由外接冷却水源700进行补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冲渣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挡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壁上,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和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壁在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中的一者上设有排风口和冲渣口;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相连;所述冲渣口处设有冲渣溜槽;
第一密闭罩和第二密闭罩,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覆盖在所述开口上,且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在密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密闭位置的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并排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密闭罩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渣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在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件设在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在所述密闭位置与所述开启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每一者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每一者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可滚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轮可滚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子滑槽和第二子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三子滑槽和第四子滑槽,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一者的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子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三子滑槽内,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另一者的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子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四子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滑轮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滑轮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及
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的第一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轮相连;和
所述第一密闭罩和所述第二密闭罩中的每一者的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滑轮相连。
7.一种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渣池;
喷淋塔,所述喷淋塔分别与所述排风管和所述冲渣溜槽相连;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分别与所述喷淋塔和外界冷却水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沫器,所述除沫器设在所述喷淋塔的顶端,用于凝结部分低温水蒸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除沫器相连,以抽取喷淋塔中的空气及剩余水蒸气。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中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CN202121754563.1U 2021-07-29 2021-07-29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Active CN216005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4563.1U CN216005904U (zh) 2021-07-29 2021-07-29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4563.1U CN216005904U (zh) 2021-07-29 2021-07-29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5904U true CN21600590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4563.1U Active CN216005904U (zh) 2021-07-29 2021-07-29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5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811A (zh) * 2021-07-29 2021-11-12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811A (zh) * 2021-07-29 2021-11-12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CN113637811B (zh) * 2021-07-29 2023-03-07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05904U (zh)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CN104482756B (zh) 立式真空脱脂炉
CN113637811B (zh) 冲渣池和水蒸气循环利用系统
EP2507081B1 (en)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rvicing cooling systems in vehicles
CN110721560A (zh) 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及工件清洗系统
CN219714049U (zh) 一种炼钢炉烟气冷却装置
CN103898294A (zh) 一种防腐抽真空机排污淋式净化的观察监控操作真空炉
CN209652179U (zh) 炉渣水淬系统
CN203653625U (zh) 一种自启闭防腐蚀淋式净化观察监控三室真空炉
CN203653638U (zh) 一种防腐蚀排污淋式净化监控操作三室真空炉
CN203432363U (zh) 真空熔炼炉物料收集装置
CN207362046U (zh) 一种石英坩埚的后段自动化生产线
CN216296296U (zh) 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
CN101664351A (zh) 蜡疗恒温控制箱
CN103725839A (zh) 一种防腐蚀排污淋式净化观察监控操作三室真空炉
CN216891316U (zh) 一种挥发物收集装置
CN103725844B (zh) 一种防腐蚀排污淋式净化监控操作三室真空炉
CN211686585U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除湿型集装箱
CN111378798B (zh) 高温熔渣余热回收装置
CN217449902U (zh) 一种恒温冷冻摇床
CN210242438U (zh) 一种加热炉炉胆降温装置
CN203653628U (zh) 一种防腐蚀排污淋式净化监控操作三室真空炉
CN218104054U (zh) 一种用于机房内服务器的冷却装置
CN103740910A (zh) 一种防腐抽真空机排污液式净化的监控操作真空炉
CN211854934U (zh) 一种炼钢用的烟气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