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2513U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82513U CN215982513U CN202122046911.6U CN202122046911U CN215982513U CN 215982513 U CN215982513 U CN 215982513U CN 202122046911 U CN202122046911 U CN 202122046911U CN 215982513 U CN215982513 U CN 2159825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verized coal
- phase
- primary air
- air
- nozz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077 lig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31 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nitrogen Substances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包括:炉膛;一次风燃烧器,其按照四角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下部的四个角处,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和一次风喷口,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燃尽风喷口;其分别设置在炉膛的上部,燃尽风喷口包括燃尽风乏气喷口和燃尽风二次风喷口,燃尽风乏气喷口与淡相煤粉管道连接;二次风喷口,其设置在相邻的一次风喷口之间、设置在顶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以及设置在底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燃用褐煤的锅炉,一方面,由于褐煤的水分高(收到基水分为30~40%)、热值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0~15MJ/kg),当采用中速磨直吹系统磨制褐煤时,为满足干燥出力的要求,往往需要较高热一次风温度(360~390℃)和较高的一次风风率(一次风率为33~40%)。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火电厂面临的排放压力越来越大,存量机组通过低氮燃烧改造来达到NOx超低排放要求,新建机组要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入口的NOx控制到180mg/Nm3(折算到O2=6%)以下,以减轻SCR的运行成本。通常采用设置SOFA(分离式燃尽风)喷口进行高度方向的空气分级技术来降低NOx(氮氧化物),对于褐煤锅炉,按一次风率36%、燃尽风风率28%计算,则主燃烧区用于组织燃烧的二次风只有不到34%,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小于1(34%/36%=0.94),此时,无论采用WR宽调节比燃烧区,还是采用PM燃烧器,甚至采用水平浓淡或垂直浓淡燃烧器,都无法解决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配比失调的问题,因而不能组织起有效、良好的燃烧,从而存在燃烧器结焦、烧损,燃烧不好、炉膛出口结焦、受热面管子超温球化,SCR(脱硝装置)入口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解决褐煤切圆燃烧锅炉设置SOFA喷口后存在的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能组织起良好、高效的燃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包括:
炉膛;
一次风燃烧器,其按照四角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下部的四个角处,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和一次风喷口,所述多层煤粉管道与磨煤机连接,所述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所述浓相气流通入到浓相煤粉管道,所述淡相气流通入到淡相煤粉管道,所述浓相煤粉管道的出口处连接一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喷口在炉膛上自上而下设置;
燃尽风喷口,其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上部且与所述一次风燃烧器一一对应,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燃尽风乏气喷口和燃尽风二次风喷口,所述燃尽风乏气喷口与所述淡相煤粉管道连接;
二次风喷口,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一次风喷口之间、顶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以及底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
优选方案是:所述燃尽风喷口分多层设置。
优选方案是: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有调节机构,实现上、下摆动和左、右水平摆动。
优选方案是:所述浓相煤粉管道上设置有水平浓淡燃烧器,对进入浓相煤粉管道的煤粉再次进行浓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浓相气流通过设置在向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再次分离出的淡相气流通过设置在被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优选方案是:所述一次风喷口处设置有周界风,用于冷却一次风喷口和防止一次风喷口结焦。
优选方案是:所述二次风喷口设置为带贴壁风的喷口。
优选方案是:所述燃尽风二次风喷口设置在燃尽风乏气喷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褐煤切圆燃烧锅炉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淡相气流为50%的一次风,携带10%~15%的细煤粉;浓相气流为50%一次风和85%~90%的煤粉,浓相气流进入燃烧器,淡相气流从主燃烧区上方的燃尽区送入,作为燃尽风替代部分热二次风,从而降低了主燃烧区的一次风率,增加了主燃区的二次风率,提高了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
2、由于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锅炉能组织起良好、高效的燃烧,可避免锅炉存在的燃烧器结焦、烧损,燃烧不好、炉膛出口结焦、受热面管子超温球化,SCR(脱硝装置)入口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从而能确保锅炉安全、稳定、经济、环保的燃烧;
3、本实用新型将多层二次风喷口设置为带贴壁风的喷口,可解决燃烧区域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切圆燃烧锅炉的切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用户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包括:
炉膛;
一次风燃烧器,其按照四角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下部的四个角处,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1和一次风喷口,所述多层煤粉管道1与磨煤机连接,所述煤粉管道1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2、浓相煤粉管道3和淡相煤粉管道4,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2将煤粉管道1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所述浓相气流通入到浓相煤粉管道3,所述淡相气流通入到淡相煤粉管道4,所述浓相煤粉3的出口处连接一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喷口在炉膛上自上而下设置;
燃尽风喷口,其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上部且与所述一次风燃烧器一一对应,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燃尽风乏气喷口11和燃尽风二次风喷口12,所述燃尽风乏气喷口11与所述淡相煤粉管道4连接;
二次风喷口包括贴壁风喷口8、底二次风喷口5和顶二次风喷口10,其中,所述贴壁风喷口8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一次风喷口之间、所述顶二次风喷口10设置在顶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以及所述底二次风喷口5设置在底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褐煤切圆燃烧锅炉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淡相气流为50%的一次风,携带10%~15%的细煤粉;浓相气流为50%一次风和85%~90%的煤粉,浓相气流进入燃烧器,淡相气流从主燃烧区上方的燃尽区送入,作为燃尽风替代部分热二次风,从而降低了主燃烧区的一次风率,增加了主燃区的二次风率,提高了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由于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锅炉能组织起良好、高效的燃烧,可避免锅炉存在的燃烧器结焦、烧损,燃烧不好、炉膛出口结焦、受热面管子超温球化,SCR(脱硝装置)入口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从而能确保锅炉安全、稳定、经济、环保的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燃尽风喷口分多层设置。
本实施例燃尽风喷口分多层设置有利于空气和燃料全方位接触,形成富氧燃烧,提高燃料的燃尽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有调节机构,实现气流上、下摆动和左、右水平摆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燃尽风喷口处设置调节机构,实现喷口处的气流上、下摆动和左右水平摆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轴承和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燃尽风喷口一侧通过连杆与驱动机构连接,远程向驱动机构给出驱动指令,从而带动燃尽风喷口的摆动,从而调节气流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述浓相煤粉管道3上设置有水平浓淡燃烧器6,对进入浓相煤粉管道3的煤粉再次进行浓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浓相气流通过设置在向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再次分离出的淡相气流通过设置在被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本实施例中再次分离出的浓相气流位于向火侧,再次分离出的淡相气流位于被火侧,能防止水冷壁结焦及发生高温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次风喷口处设置有周界风,用于冷却一次风喷口和防止一次风喷口结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二次风喷口设置为带贴壁风的喷口。
本实施例将多层二次风喷口设置为带贴壁风的喷口,可解决燃烧区域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燃尽风二次风喷口12设置在燃尽风乏气喷口11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锅炉配有7台中速磨煤机,满负荷6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磨向每层的4只一次风燃烧器供粉,每炉共7层28只一次风燃烧器;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其按照四角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下部的四个角处,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1和一次风喷口,所述多层煤粉管道1,其与磨煤机连接,所述煤粉1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2、浓相煤粉管道3和淡相煤粉管道4,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2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所述浓相气流为50%一次风和85%~90%的煤粉,所述淡相气流为50%的一次风,携带10%~15%的细煤粉,所述浓相气流通入到浓相煤粉管道3,所述淡相气流通入到淡相煤粉管道4,所述浓相煤粉管道3的出口处连接一次风喷口,所述浓相煤粉管道上设置有水平浓淡燃烧器6,对进入浓相煤粉管道的煤粉再次进行浓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浓相气流通过与设置在向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再次分离出的淡相气流通过与设置在被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燃尽风喷口;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上部且与所述一次风燃烧器一一对应,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燃尽风乏气喷口11和燃尽风二次风喷口12,所述燃尽风乏气喷口11与所述淡相煤粉管道4连接,作为燃尽风替代部分热二次风,从而降低主燃烧区的一次风率,增加主燃区的二次风率,彻底解决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
二次风喷口包括贴壁风喷8、底二次风喷口5和顶二次风喷口10,其中,所述贴壁风喷口8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一次风喷口之间、所述顶二次风喷口10设置在顶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以及所述底二次风喷口5设置在底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可解决燃烧区域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
实施例设计数据:
对于褐煤锅炉,按初始的一次风率36%、燃尽风风率28%计、二次风风率34%,淡相气流为50%的一次风,携带10%~15%的细煤粉;浓相气流为50%一次风和85%~90%的煤粉计算:
1)按7台磨煤机,6台运行1台备用,均采用高度方向煤粉浓淡分离计算:
主燃烧区:一次风率为36%×0.5=18%;二次风率为34%+36%×0.5=52%。
燃尽区:36%×0.5(淡相)+10%(二次风)=28%。
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52%/18%=2.89
2)按7台磨煤机,6台运行1台备用,4台磨采用高度方向煤粉浓淡分离计算:
主燃烧区:一次风率为36%/6×4×0.5+36%/6×2=24%;
二次风率为34%+36%/6×4×0.5=46%。
燃尽区:36%/6×4×0.5(淡相)+16%(二次风)=28%。
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46%/24%=1.92
可见,本实施例降低了一次风率,增加了二次风率,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从不足1(34%/36%=0.94)提高到了1.92-2.89,处于合理的配比范围内,彻底解决了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
一次风燃烧器,其按照四角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下部的四个角处,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和一次风喷口,所述多层煤粉管道与磨煤机连接,所述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气流和淡相气流两部分,所述浓相气流通入到浓相煤粉管道,所述淡相气流通入到淡相煤粉管道,所述浓相煤粉管道的出口处连接一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喷口在炉膛上自上而下设置;
燃尽风喷口,其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上部且与所述一次风燃烧器一一对应,所述燃尽风喷口包括燃尽风乏气喷口和燃尽风二次风喷口,所述燃尽风乏气喷口与所述淡相煤粉管道连接;
二次风喷口,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一次风喷口之间、顶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以及底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喷口分多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喷口设置有调节机构,实现上、下摆动和左、右水平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相煤粉管道上设置有水平浓淡燃烧器,对进入浓相煤粉管道的煤粉再次进行浓淡分离,再次分离出的浓相气流通过设置在向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再次分离出的淡相气流通过设置在被火侧的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喷口处设置有周界风,用于冷却一次风喷口和防止一次风喷口结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口设置为带贴壁风的喷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二次风喷口设置在所述燃尽风乏气喷口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46911.6U CN215982513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46911.6U CN215982513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82513U true CN215982513U (zh) | 2022-03-08 |
Family
ID=8057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46911.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5982513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825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23643A (zh) * | 2021-08-27 | 2021-11-09 |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方法 |
-
2021
- 2021-08-27 CN CN202122046911.6U patent/CN21598251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23643A (zh) * | 2021-08-27 | 2021-11-09 |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方法 |
CN113623643B (zh) * | 2021-08-27 | 2024-05-07 |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5195B (zh) | 一种再燃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10822418A (zh) |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10822412A (zh) |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中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215982513U (zh)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 | |
CN105805730A (zh) | 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 |
CN205299497U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料粗细分级筛选分级燃烧系统 | |
WO2023202053A1 (zh) | 煤粉深度低氧燃烧系统 | |
CN209196868U (zh) |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 |
CN113623643A (zh) | 切圆燃烧锅炉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方法 | |
CN217402534U (zh) | 一种再热二次风超低负荷无油稳燃系统 | |
CN206112916U (zh) | 煤粉燃烧器 | |
CN201582804U (zh) | 工业煤粉锅炉切线圆漩涡燃烧设备 | |
CN214370141U (zh) | 一种应用于墙式切圆锅炉的燃尽风布置结构 | |
CN211290021U (zh) | 用于深度调峰的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 | |
CN217635590U (zh) | 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 | |
CN209782603U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08386865B (zh) | 一种300mw燃煤机组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06765061B (zh) | 燃烧器区域变截面适应灵活性调峰的煤粉锅炉炉膛 | |
CN207990605U (zh) | 一种跨负荷调节的多级配风适时给氧解耦燃烧器 | |
CN110822414A (zh) |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高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10822413A (zh) | 塔式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中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10822411A (zh) | 塔式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11895395A (zh) | 用于低负荷稳燃煤粉外加热电热式旋流燃烧器及加热方法 | |
CN110822415A (zh) | 塔式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高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04848243B (zh) | 一种使用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的半乏气送粉方法和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0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0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