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7884U -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7884U
CN215977884U CN202122065839.1U CN202122065839U CN215977884U CN 215977884 U CN215977884 U CN 215977884U CN 202122065839 U CN202122065839 U CN 202122065839U CN 215977884 U CN215977884 U CN 215977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mboo
column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58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子奇
周绪红
曹松松
钟紫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0658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7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7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7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该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的抗倾覆能力。该原竹框架墙体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墙体生产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墙体的制造成本低;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侧性能,具有较高的侧向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建筑业越来越倡导可再生建材的利用。竹材因其自然生长且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屋建筑。竹材结构还具有较低的全寿命建筑能耗、优良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美观等优点。
在轻型竹材结构建筑中,由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力主要由竹材框架墙承担。然而,现有竹材框架墙存在抗侧力不足、稳定性差、刚度低等问题。当水平剪力较大时,竹材框架墙易产生错动变形,出现钉剪断、拔出等破坏现象,导致墙体结构失效而丧失承载能力。对人们正常使用和居住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
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所述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的抗倾覆能力。
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地脚锚栓和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布置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柱脚横板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通过地脚锚栓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墙边柱的柱身上。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和原竹墙边柱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弧形箍板、原竹墙边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
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和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进一步,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所述原竹墙骨柱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的U形开口槽内部。
进一步,包覆在墙体支撑架表面的所述覆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覆板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
进一步,所述覆板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进一步,所述原竹墙边柱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以及U型钢底导梁之间通过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
进一步,所述撑杆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所述加劲板嵌入卡持槽口中。所述卡持槽口与加劲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墙体生产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墙体的制造成本低;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侧性能,具有较高的侧向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大大缩短建筑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原竹框架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脚锚栓补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L型锚固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套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窗洞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箍组件1、钢套箍101、弧形箍板1011、翼板1012、端头螺栓102、贯穿螺栓103、撑杆2、卡持槽口201、原竹框架柱30a、原竹墙边柱30b、原竹墙骨柱30c、竖直叠层原竹30d、原竹框架梁300a、U型钢顶导梁300b、U型钢底导梁300c、地脚锚栓4、L型锚固板5、柱脚横板501、柱脚立板502、加劲板503、覆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8。
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以提原竹墙边柱30b的抗倾覆能力。
参见图2,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参见图5,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
参见图3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包覆在墙体支撑架表面的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窗洞口结构如图6所示。窗洞口的窗侧及上下均支撑有竖直叠层原竹30d。竖直叠层原竹30d根据窗洞口尺寸适应性截断。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参见图4,所述撑杆2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201。所述加劲板503嵌入卡持槽口201中。所述卡持槽口201与加劲板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Claims (8)

1.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支撑架、原竹抗侧框架、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和两块覆板(8);
所述墙体支撑架包括两根原竹墙边柱(30b)、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盖设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所述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开口相对;所述原竹墙边柱(30b)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设有原竹抗侧框架;所述墙体支撑架两侧贴有覆板(8);所述两根原竹墙边柱(30b)通过地脚锚栓补强结构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
所述地脚锚栓补强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箍组件(1)、地脚锚栓(4)和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布置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脚位置处;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地脚锚栓(4)埋置在基座或地面中;所述地脚锚栓(4)的栓杆上端穿过U型钢底导梁(300c)、柱脚横板(501)的安置孔后旋入栓帽;所述柱脚横板(501)通过地脚锚栓(4)与基座或地面紧固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墙边柱(30b)的柱身上;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和原竹墙边柱(30b)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弧形箍板(1011)、原竹墙边柱(30b)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
所述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 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分别布置在U型钢顶导梁(300b)和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支撑架内还设有原竹墙骨柱(30c);所述原竹墙骨柱(30c)布置在原竹抗侧框架与原竹墙边柱(30b)之间;所述原竹墙骨柱(30c)的上端伸入到U型钢顶导梁(300b)的U形开口槽内部,下端伸入到U型钢底导梁(300c)的U形开口槽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支撑架上;两块覆板(8)通过对拉钢筋拉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沿墙体长度方向分隔为数块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8)为定向刨花板或石膏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竹墙边柱(30b)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所述原竹抗侧框架与U型钢顶导梁(300b)以及U型钢底导梁(300c)之间通过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门窗洞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竹框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2)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201);所述加劲板(503)嵌入卡持槽口(201)中;所述卡持槽口(201)与加劲板(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CN202122065839.1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Active CN215977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5839.1U CN215977884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5839.1U CN215977884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7884U true CN215977884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2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5839.1U Active CN215977884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7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65632A1 (en) Central column composite joints for folding floor slab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US10914061B1 (en) Assembled slab steel-wood composite joint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05297941A (zh) 一种可调节的开孔钢板阻尼墙
CN111809734A (zh) 一种具有拉压换向特性的支撑建筑物及其组装方法
CN211735765U (zh) 型钢混凝土柱梁抗震结构
CN103410223B (zh) 一种轻钢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
CN205189159U (zh) 一种可调节的开孔钢板阻尼墙
CN215977884U (zh)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CN111794421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楼板装配方法
CN114150792A (zh) 一种原竹框架墙体
CN210032128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203821630U (zh) 两边连接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
CN214870505U (zh) 一种用于放置竖向预制构件的堆放架
CN215977708U (zh) 一种原竹抗侧框架
CN212336460U (zh) 降低超大单元板块幕墙龙骨底横梁竖向挠度的结构件
CN111910755B (zh) 一种高层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01727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竹胶板剪力墙
CN114045933A (zh) 一种原竹抗侧框架
CN111364641B (zh) 一种竹胶板剪力墙
CN212427606U (zh) 一种用于自建房木屋架屋盖抗震连接结构
CN219365573U (zh) 一种装配式工业厂房
CN21694963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外粘钢板加固结构
CN214302174U (zh) 一种抗震节能建筑结构
CN212001728U (zh) 一种竹胶板剪力墙的连接件
CN218405841U (zh) 光伏阳光棚立柱和横撑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