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3616U -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3616U
CN215963616U CN202121177423.2U CN202121177423U CN215963616U CN 215963616 U CN215963616 U CN 215963616U CN 202121177423 U CN202121177423 U CN 202121177423U CN 215963616 U CN215963616 U CN 215963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sample
side walls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774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杰
朱志华
覃楚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774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3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3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3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如此,第一分体室的样品液体流入到第二分体室内,第二分体室填满后通过间距逐渐缩小的第三分体室,第三分体室的设有台阶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避免了第三分体室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在完全填充腔室后才会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的检测效果。

Description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背景技术
检测卡盒是配合于医疗分析检测设备来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及分析处理的装置。一般地,检测卡盒中设有多个腔体结构,腔体结构用来装设样品液体,为样品液体提供预处理或分析处理等相关操作。其中,预处理例如可以是加热孵育、混匀、提纯、添加成分和过滤等等,分析处理例如可以是光学分析或者其它分析处理。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传统的腔体结构通入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传统的腔体结构50通常是圆形状腔室,样品液体30从圆形状腔室其中一侧的进口进入,样品液体30填入到圆形状腔室的过程中将圆形状腔室内的气体通过圆形状腔室另一侧的出口向外排出,然而圆形状腔室的内部存在如图1 所示的气泡40,即样品液体30无法完全充填到腔体结构50中,这样残留在腔体结构50内的气泡40将会影响到样品液体30的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它能够实现完全排除气泡,使得样品液体完全充填于腔室中。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包括腔体本体;所述腔体本体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样口与出样口,所述腔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分体室、第二分体室与第三分体室;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1,所述S1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2,所述S2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3,所述 S3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上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样品液体通过进样通道进入到腔室,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第二分体室与第三分体室,通过出样通道向外排出。由于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如此,第一分体室的样品液体流入到第二分体室内,第二分体室填满后通过间距逐渐缩小的第三分体室,第三分体室的设有台阶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避免了第三分体室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在完全填充腔室后才会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的检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本体还设置有腔室,所述进样口、所述出样口分别与所述进样通道、所述出样通道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侧壁靠近于所述进样通道的一端记为A,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B,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C,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侧壁靠近于所述出样通道的一端记为D;所述台阶的两个阶梯面的对接位置记为M;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记为F;A与B之间的侧壁为圆弧形状, A与B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A与B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B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175度至185度;M与C 的侧壁为圆弧形状,M与C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M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55度至85度;D与M的侧壁为圆弧形状,D与M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D与M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20至4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接位置M处所在的表面为平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所述进样通道至所述出样通道的方向上的变化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为0.2cm至10cm;所述腔室的底壁面与腔室的顶壁面之间的间距为h,所述h为0.001cm至1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本体包括板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贯通开口,所述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与所述贯通开口围合形成所述腔室。
一种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上述的检测芯片,样品液体通过进样通道进入到腔室,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第二分体室与第三分体室,通过出样通道向外排出。由于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如此,第一分体室的样品液体流入到第二分体室内,第二分体室填满后通过间距逐渐缩小的第三分体室,第三分体室的设有台阶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避免了第三分体室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在完全填充腔室后才会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的检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为若干个;所述检测芯片还包括进样总管与出样总管;若干个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样通道均与所述进样总管相连通,若干个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出样通道均与所述出样总管相连通。
一种检测卡盒,所述检测卡盒包括卡盒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卡盒主体上的芯片,所述卡盒主体和/或所述芯片上设置有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上述的检测卡盒,样品液体通过进样通道进入到腔室,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第二分体室与第三分体室,通过出样通道向外排出。由于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至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如此,第一分体室的样品液体流入到第二分体室内,第二分体室填满后通过间距逐渐缩小的第三分体室,第三分体室的设有台阶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避免了第三分体室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在完全填充腔室后才会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腔体结构通入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未进入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中完全填充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未进入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中完全填充样品液体的状态示意图。
10、腔体本体;11、腔室;111、进样口;112、出样口;113、第一分体室; 114、第二分体室;115、第三分体室;1151、台阶;12、进样通道;13、出样通道;20、进样总管;30、样品液体;40、气泡;50、腔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传统技术中,为了避免腔体结构中有气泡残留,有的会在腔体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尖角,通过尖角将腔体结构内残留气泡刺破,以使样品液体完全充填到腔体结构中。然而,腔体结构的内壁设置尖角的实施方式中,仍然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仍然容易出现体积比较小的气泡残留在腔体内,即可能存在因排除气泡不完全,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塑料成型工艺本身的局限性,腔体结构内壁的尖角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存在尖角顶部成型不完全的风险,如果尖角处有缺失,就会造成无法刺破气泡,导致气泡留在腔体内,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参阅图2至图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未进入样品液体30的状态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30的一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30的一状态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中完全填充样品液体30的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包括腔体本体10。腔体本体10设置有腔室11。具体而言,腔体本体10还设置有进样通道12与出样通道13。腔室1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样口111与出样口112,进样口111、出样口112分别与进样通道12、出样通道13 对应连通。腔室11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分体室113、第二分体室114与第三分体室115。第一分体室113的一端与进样通道12的端部相连通,第一分体室113的另一端与第二分体室114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分体室114的另一端与第三分体室115的一端相连通,第三分体室115的另一端与出样通道13的端部相连通。第一分体室113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1,S1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 S2,S2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 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1151,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3,S3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上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样品液体30通过进样通道12进入到腔室 11,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113、第二分体室114与第三分体室115,通过出样通道13向外排出。由于第一分体室113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 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115 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1151,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三分体室115的设有台阶1151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并刺破产生的气泡,避免了第三分体室115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30在完全填充腔室11后才会通过出样通道 13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11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30的检测效果。
参阅图2至图5,进一步地,第一分体室113的侧壁靠近于进样通道12的一端记为A,第一分体室113的侧壁与第二分体室114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B,第二分体室114的侧壁与第三分体室115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C,第三分体室 115的侧壁靠近于出样通道13的一端记为D;台阶1151的两个阶梯面的对接位置记为M;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记为F。A与B之间的侧壁为圆弧形状,A与B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A与B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B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175度至185度;M 与C的侧壁为圆弧形状,M与C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M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55度至85度;D与M的侧壁为圆弧形状,D与M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D与M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20至 40度。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位置M处所在的表面为平滑面。如此,由于台阶1151所在的部位已经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避免了第三分体室115 残留有气泡,这样便无需在对接位置M处的表面上设置尖刺,从而能便于生产制造,无需考虑因为腔体结构内壁的尖角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存在尖角顶部成型不完全的风险。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通道12至出样通道13的方向上的变化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如此,样品液体30由第一分体室113流入到第二分体室114时,样品液体30 较好地填充于第二分体室114,能实现将第二分体室114内的空气完全向外排出,避免存在气泡残留。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体室113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S2为0.2cm至10cm;腔室11的底壁面与腔室 11的顶壁面之间的间距为h,h为0.001cm至1cm。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腔体本体10包括板体(图中未示意出)以及分别设置于板体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图中未示意出)。板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贯通开口,第一密封膜、第二密封膜与贯通开口围合形成腔室11、进样通道12与出样通道13。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芯片,检测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上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上述的检测芯片,样品液体30通过进样通道12进入到腔室11,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113、第二分体室114与第三分体室115,通过出样通道13向外排出。由于第一分体室113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 1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1151,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三分体室115的设有台阶1151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并刺破产生的气泡,避免了第三分体室115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30在完全填充腔室11后才会通过出样通道13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11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30的检测效果。
请参阅图6至图9,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未进入样品液体30的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30的一状态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入样品液体30的一状态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中完全填充样品液体30的状态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为若干个,具体如图6至图9中示意出的六个,当然也不限于为六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为一个、两个、三个等等。检测芯片还包括进样总管20与出样总管(图中未示意出)。若干个进样通道12均与进样总管20相连通,若干个出样通道13均与出样总管相连通。如此,样品液体30通过进样总管20能分别进入到若干个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样通道12中,然后进入到各个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腔室11中,接着通过各个流体排气泡的出样通道13向外排放,从而便能实现将样品液体30同步填充于若干个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腔室11中。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检测卡盒,检测卡盒包括卡盒主体以及设置于卡盒主体上的芯片。卡盒主体和/或芯片上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上述的检测卡盒,样品液体30通过进样通道12进入到腔室11,依次流经第一分体室113、第二分体室114与第三分体室115,通过出样通道13向外排出。由于第一分体室113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1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分体室114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1151,第三分体室115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3在进样口111至出样口1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三分体室115的设有台阶1151的部位将容易出现气泡的区域占据,并刺破产生的气泡,避免了第三分体室115残留有气泡,即样品液体30在完全填充腔室11后才会通过出样通道13向外排放,避免了排气不完全导致腔室11内残留有气泡,从而能保证样品液体30的检测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包括腔体本体;所述腔体本体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样口与出样口,所述腔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分体室、第二分体室与第三分体室;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分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1,所述S1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2,所述S2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的改变量为10%以内;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台阶,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3,所述S3在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本体还设置有腔室,所述进样口、所述出样口分别与进样通道、出样通道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侧壁靠近于所述进样通道的一端记为A,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B,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侧壁相对接位置记为C,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侧壁靠近于所述出样通道的一端记为D;所述台阶的两个阶梯面的对接位置记为M;所述进样口至所述出样口的方向记为F;A与B之间的侧壁为圆弧形状,A与B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A与B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B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175度至185度;M与C的侧壁为圆弧形状,M与C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M与C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55度至85度;D与M的侧壁为圆弧形状,D与M的弧形状侧壁的圆心位于所述腔室内,D与M的连线相对于F方向的夹角为20至4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接位置M处所在的表面为平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S2在所述进样通道至所述出样通道的方向上的变化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分体室的两个相对侧壁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为0.2cm至10cm;所述腔室的底壁面与腔室的顶壁面之间的间距为h,所述h为0.001cm至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本体包括板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相对侧表面上的贯通开口,所述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与所述贯通开口围合形成所述腔室。
9.一种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为若干个;所述检测芯片还包括进样总管与出样总管;若干个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进样通道均与所述进样总管相连通,若干个所述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的出样通道均与所述出样总管相连通。
11.一种检测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卡盒包括卡盒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卡盒主体上的芯片,所述卡盒主体和/或所述芯片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
CN202121177423.2U 2021-05-28 2021-05-28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Active CN215963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7423.2U CN2159636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7423.2U CN2159636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3616U true CN215963616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4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77423.2U Active CN2159636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3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07576B2 (ja) 液体から気体を除去する装置
JP2826548B2 (ja) 自己プライミング式静脈注射用フィルタ
US20020155035A1 (en) Cuvette arrays
CN215963616U (zh)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WO2006129340A1 (ja) 鉛蓄電池
US4283467A (en) Electric storage battery with gas driven electrolyte movement
CN215525809U (zh) 流体排气泡的腔体结构、检测芯片与检测卡盒
CN114423510A (zh) 气体分离膜组件
CN113250806B (zh) 膨胀水壶、冷却系统及汽车
US20220336912A1 (en) Vent plug for lead-acid battery and lead-acid battery
EP0692828A2 (en) Battery cover and manifold system providing spew resistance and explosion attenuation capabilities
CN220951395U (zh) 一种用于mbr膜的曝气盒
JP2005166320A (ja) 鉛蓄電池
CN219647518U (zh) 一种加样槽
CN114166045A (zh) 一种嵌入式板翅换热器结构
CN217228744U (zh) 储水缓冲罐
CN216103642U (zh) 医用标本袋
CN218865907U (zh) 溶解氧仪测量装置及好氧池
CN216703114U (zh) 输血输液排气盒
CN215196374U (zh) 一种液体混合装置
CN217707137U (zh) 试剂储存装置
CN219369305U (zh) 透析装置
CN217405484U (zh) 气液分离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7954447U (zh) 一种复合式分子诊断离心测试卡
CN216389458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