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1862U -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1862U
CN215961862U CN202121657637.XU CN202121657637U CN215961862U CN 215961862 U CN215961862 U CN 215961862U CN 202121657637 U CN202121657637 U CN 202121657637U CN 215961862 U CN215961862 U CN 215961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storage bag
air suction
expir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76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wei Shanghai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wei Shanghai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wei Shanghai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wei Shanghai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76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1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1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1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连接管、面罩和贮气袋,罐体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再生剂上方设有上板,上板设置呼气通孔、其内设置呼气单向阀,允许呼气单方向地进入到罐体内;罐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连接管在所述贮气袋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在吸气通孔内设置有吸气单向阀,允许贮气袋内的氧气被吸入到面罩内。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结构更加巧妙、合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者吸气时反应罐内生成的高温氧气能直接通过反应罐罐体上板孔洞直接进入呼吸罩的问题,同时理顺了反应罐内的气流方向,既增加了反应罐的效率、呼吸的流畅性,也降低了吸气时氧气的温度,大大增加了呼吸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尤其涉及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背景技术
化学氧消防自救器通常在公共场合发生火灾或其它险情时使用,比如酒店、娱乐场所、矿井、部队装备等等。包括氧气反应罐的罐体、网状隔片、呼吸罩、吸气管、单向阀,氧气反应罐的罐体上方连接呼吸罩,罐体下方连接贮气袋,其中化学氧消防自救器的核心就是氧气反应罐;目前氧气反应罐的结构都是反应罐的顶板由表面打有孔洞的板材构成,直接将KO2放入罐体中,通过呼出二氧化碳和水与KO2反应生成氧气,这种氧气反应罐存在如下几个缺陷如下:
1、罐体内部通过顶板上的孔洞与呼吸罩相连通,呼气时将呼出二氧化碳和水送入罐体内部。但在吸气时,因KO2生成氧气时会有热量,吸气时部分刚反应完成的高温氧气会通过反应罐顶板的孔洞直接进入呼吸罩,导致使用者不舒服。
2、呼气和吸气时不可避免地造成罐体内部气流的往返、紊乱、不流畅,容易导致反应罐效率下降、使用者呼吸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巧妙、合理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者吸气时反应罐内生成的高温氧气能直接通过反应罐罐体上板孔洞直接进入呼吸罩的问题,同时理顺了反应罐内的气流方向,也使得所有氧气都需要通过贮气袋内才能进入呼吸罩,既增加了反应罐的效率、呼吸的流畅性,也降低了吸气时氧气的温度,大大增加了呼吸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面罩和贮气袋,所述氧气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罐体的上口气密连接,所述贮气袋包裹设置于所述罐体外,所述贮气袋的开口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在所述氧气再生剂的上方封盖设置有上板,所述上板边缘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气通孔,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允许来自所述面罩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进入到所述罐体内填充氧气再生剂的区域内;
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使得发生的氧气能排入所述贮气袋中;
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贮气袋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在所述吸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允许所述贮气袋内的氧气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氧气再生剂为KO2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上均布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呼气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呼气单向阀和吸气单向阀都是膜式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贮气袋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还固定设置有吸气管,氧气能通过所述吸气管以及吸气单向阀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面罩和贮气袋,所述氧气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罐体的上口气密连接,所述贮气袋包裹设置于所述罐体外,所述贮气袋的开口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在所述氧气再生剂的上方封盖设置有上板,所述上板边缘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气通孔,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允许来自所述面罩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进入到所述罐体内填充氧气再生剂的区域内;
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使得发生的氧气能排入所述贮气袋中;
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贮气袋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所述贮气袋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还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吸气管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所述贮气袋内的氧气进入所述吸气管内、并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氧气再生剂为KO2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上均布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呼气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呼气单向阀和吸气单向阀都是膜式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结构巧妙,在上板上设置了呼气单向阀之后,在反应罐内填充氧气再生剂的区域,就会形成始终稳定是从上到下的气流方向,即气流始终是从上板处流向罐体下方,这样就使得气流顺畅、稳定,反应罐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反应罐上部发生出的高温氧气会在吸气时通过顶板的孔洞直接进入呼吸罩、可能产生使用者吸气时氧气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器,发生出的氧气只能从罐体底部进入到贮气袋内,再通过连接管侧壁的吸气通孔进入连接管和面罩内,这样发生的氧气形成一个稳定的长路径进入面罩,刚发生的高温氧气就能有足够的降温时间,使得使用者吸取的氧气温度稳定而温度适宜,大大增加了呼吸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
1、面罩 2、贮气袋
3、罐体 4、连接管
5、氧气再生剂 6、上板
7、呼气单向阀 8、出气孔
9、吸气单向阀 10、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面罩1和贮气袋2,所述氧气反应罐包括罐体3,所述面罩1通过连接管4与所述罐体3的上口气密连接,所述贮气袋2包裹设置于所述罐体3外,所述贮气袋2的开口与所述连接管4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3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5,所述的氧气再生剂5为KO2,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氧气再生剂。
在所述氧气再生剂5的上方封盖设置有上板6,所述上板6边缘与所述罐体3密封连接,在所述上板6上均布地设置有若干个呼气通孔,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7,允许来自所述面罩1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7进入到所述罐体3内填充氧气再生剂5的区域内;具体所述呼气单向阀7设置多少及大小可以根据设计及需求而定;甚至可以只设置1个尺寸较大些的呼气单向阀7,此时在所述氧气再生剂5与上板6最好再设置一块网格板或均布有若干孔洞的隔板,使得隔板与上板6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从而有利于从一个呼气单向阀7进入的呼气能均匀分散地从氧气再生剂5进入;所以,在所述上板6上只要设置有至少一个呼气通孔即可,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7。
所述的呼气单向阀7是膜式单向阀,当然出于设计和要求的不同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单向阀,只要能单方向允许来自所述面罩1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7进入到所述罐体3内填充氧气再生剂5的区域内,而使用者吸气时能关闭呼气单向阀7的气流通道就行。
所述罐体3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8,使得发生的氧气能排入所述贮气袋2中。
所述连接管4在所述贮气袋2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
第一种吸气结构的实施方式为:
在所述吸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9,所述贮气袋2内的氧气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9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4和面罩1内。
为了更好地吸取贮气袋2中的氧气,所述贮气袋2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还设置有吸气管10,如图2所示,氧气能通过所述吸气管10以及吸气单向阀9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4和面罩2内。当然由于设计或要求的不同,也可以不设置吸气管10,只要是所述贮气袋2内的氧气能够并且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9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4和面罩1内即可。
第二种吸气结构的实施方式为:
如图3所示,所述贮气袋2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固定设置有吸气管10,所述吸气管10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接管4密封连接,在所述吸气管10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9,所述贮气袋2内的氧气进入所述吸气管10内、并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9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4和面罩1内。
所述的吸气单向阀9是膜式单向阀,当然出于设计和要求的不同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单向阀,只要能单方向地允许来自所述贮气袋2的氧气经过所述吸气单向阀9进入到连接管4和面罩2内,而使用者呼气时能关闭吸气单向阀9的气流通道就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面罩和贮气袋,所述氧气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罐体的上口气密连接,所述贮气袋包裹设置于所述罐体外,所述贮气袋的开口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氧气再生剂的上方封盖设置有上板,所述上板边缘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气通孔,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允许来自所述面罩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进入到所述罐体内填充氧气再生剂的区域内;
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使得发生的氧气能排入所述贮气袋中;
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贮气袋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在所述吸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所述贮气袋内的氧气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再生剂为K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均布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呼气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气单向阀和吸气单向阀都是膜式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气袋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还设置有吸气管,氧气能通过所述吸气管以及吸气单向阀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6.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包括氧气反应罐、面罩和贮气袋,所述氧气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罐体的上口气密连接,所述贮气袋包裹设置于所述罐体外,所述贮气袋的开口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氧气再生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氧气再生剂的上方封盖设置有上板,所述上板边缘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气通孔,在每个所述呼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呼气单向阀,允许来自所述面罩的呼气经过所述呼气单向阀进入到所述罐体内填充氧气再生剂的区域内;
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孔,使得发生的氧气能排入所述贮气袋中;
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贮气袋内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吸气通孔,所述贮气袋内在所述吸气通孔处还固定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吸气管内固定设置有吸气单向阀,所述贮气袋内的氧气进入所述吸气管内、并只能通过所述吸气单向阀被吸入到所述连接管和面罩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再生剂为KO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均布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呼气单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气单向阀和吸气单向阀都是膜式单向阀。
CN202121657637.X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Active CN215961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7637.XU CN21596186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7637.XU CN21596186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1862U true CN21596186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7637.XU Active CN21596186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18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0113U (zh) 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JP2009533199A5 (zh)
US20210205640A1 (en) Portable gas supply device and respiratory assistance system
CN111315449A (zh) 具有分阶段氧气富集加入的便携式循环呼吸系统
CN110404147A (zh) 一种提高双气压呼吸机性能的呼吸阀及其呼吸装置
CN209204513U (zh) 一种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CN215537411U (zh) 一种单向阀气囊式雾化吸入装置
CN215961862U (zh)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113426042A (zh) 一种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CN112336999B (zh) 一种带制氧装置的面罩
CN214260402U (zh) 一种消防呼吸防护自救器
CN211068581U (zh) 一种麻醉科用麻醉呼吸器
CN214633290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器
CN210992851U (zh)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呼吸装置
CN208823714U (zh) 一种提高双气压呼吸机性能的呼吸阀和呼吸装置
CN210302247U (zh)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CN211357254U (zh) 一种具有雾化吸入功能的储氧式给氧装置
CN208809339U (zh) 一种应用纳米技术的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CN206518786U (zh) 一种背包式自供氧呼吸器
CN207286476U (zh) 一种消防紧急求生用的便携式呼吸器
CN111846162A (zh) 一种双循环浮潜面罩
CN207886500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7575516U (zh) 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20801727U (zh) 一种可变呼吸回路的化学氧药罐及呼吸器
CN210783037U (zh) 新型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