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1738U - 一种尿道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尿道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1738U
CN215961738U CN202121866498.1U CN202121866498U CN215961738U CN 215961738 U CN215961738 U CN 215961738U CN 202121866498 U CN202121866498 U CN 202121866498U CN 215961738 U CN215961738 U CN 215961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urine
bag
pipe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64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锦
陈大可
朱建龙
鲍文朔
李成朋
缪飞隆
宁伟强
叶如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8664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1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1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1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道引流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尿道引流管,包括:管体,其内置有尿液导管和输入管,且管体外置有可充气膨胀的球囊一,并且输入管与球囊一连通从而给球囊一供气;所述尿液导管一端伸出管体并设置有分支管一和分支管二,其中分支管一用于连接尿液袋,且分支管二用于与负压球连接;所述管体内壁与尿液导管之间设置有输入腔,且管体开设有与输入腔连通的出口,并且管体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从而通过不同颜色得知管体进入到人体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入腔的设置从而实现清洗和局部给药的功能,同时通过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从而得知管体进入到人体的长度进而得知球囊一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尿道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道引流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尿道引流管。
背景技术
尿道引流管是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由于使用过程中在患者留置的引流管中,引出的不全部单纯为尿液,常伴有血尿、术后细小结石、各种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液、沉渣等,而这些物质会导致尿道引流管的堵塞。
同时为了避免引流管堵塞,因而会设置负压球,从而用于将这些物质吸出来,比如专利号为201610501591X,且专利名称为尿液引流装置,虽然该专利通过负压球避免了引流管堵塞,但是该专利无定位标记功能,在球囊充完气或充完水并将球囊放入体内时,无法准确定位球囊位置,有可能会刺激摩擦膀胱三角而诱发炎症的情况。
另外,在排泄引流后还要对膀胱进行清洗或者局部给药,然而该专利无法实现局部给药的功能,并且清洗时需要将尿液导管拔出后插入冲洗管,因而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尿道引流管,通过输入腔的设置从而实现清洗和局部给药的功能,同时通过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从而得知管体进入到人体的长度进而得知球囊一的位置,故解决现有带有负压球的尿道引流管所具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尿道引流管,包括:
管体,其内置有尿液导管和输入管,且管体外置有可充气膨胀的球囊一,并且输入管与球囊一连通从而给球囊一供气;
所述尿液导管一端伸出管体并设置有分支管一和分支管二,其中分支管一用于连接尿液袋,且分支管二用于与负压球连接并通过按压负压球从而形成负压并将阻碍尿液导管流通的物质吸出;
所述管体内壁与尿液导管之间设置有输入腔,且管体开设有与输入腔连通的出口,并且管体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从而通过不同颜色得知管体进入到人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二与尿液导管位于同一条直线,且分支管一与分支管二之间具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二上设置有抗反流夹,且抗反流夹分别开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抗反流夹在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间设置有挤压柱,且分支管二穿过通孔一和通孔二;
所述通孔二一侧开设有开口,且抗反流夹在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柱和咬齿,通过卡柱与咬齿相咬合从而使抗反流夹形变进而使挤压柱挤压并夹闭分支管二;
或者,所述负压球包括上端盖和可变形的第一底座,且上端盖下端设置有管道,并且管道与分支管二连通;
所述管道下部套设有抗反流袋,且抗反流袋为软性塑料皮,所述抗反流袋底部开设有一条缝,并且该缝在物质的作用下而张开进而使物质下落至第一底座。
优选地,所述分支管一上设置有单向阀,且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置有可移动的阀芯,并在阀体和阀芯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阀芯一端位于分支管一内,且该端上表面为斜面,并且阀芯的动作受斜面的液体压力和弹簧的弹力所控制。
优选地,所述阀芯内置有管状体,其中管状体一端穿过阀芯和弹簧并伸出阀体,且管状体另一端伸出阀芯,所述管状体位于阀芯内壁和阀体内壁之间的这段为可伸缩段,并随着阀芯移动而伸缩。
优选地,所述管体内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用于与警报器无线连接,进而提醒病人是否需要按压负压球。
优选地,所述管体外侧开设有用于减少摩擦的凹槽,且管体上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辅助囊,通过辅助囊的膨胀来增加对尿道的施压从而辅助球囊一进而使管体固设于人体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囊为条形囊,且条形囊位于管体一侧,通过给条形囊供气而使条形囊膨胀从而对尿道的施压进而使管体固设于人体内;
或/和,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连接架和至少一个辅助囊,且辅助囊为球囊二,所述球囊二与球囊一分别套接于连接架两端,并在球囊二与连接架的连接处和球囊一与连接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
所述连接架包括上盖和第二底座,且上盖和第二底座分别设置有挡片一和挡片二,并且挡片一和挡片二错落设置,通过对挡片一和挡片二施压从而使挡片一和挡片二向一侧翻动。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凹槽分别位于管体两侧,且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连接线相对于管体侧壁为斜线;
或/和,所述凹槽与出口分别位于管体两侧,从而避免管体由于凹槽与出口的邻近而导致管体破裂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出口与输入管分别位于管体两侧,从而避免输入管对输入腔内液体流动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入腔的设置从而实现清洗和局部给药的功能,同时通过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从而得知管体进入到人体的长度进而得知球囊一的位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支管二与尿液导管位于同一条直线,因而受力是竖直进而使阻碍物质能更好的被吸出来。
3、本实用新型通过抗反流夹夹闭分流管二或者使用抗反流袋,从而使被吸出的物质不会反向流向人体。并且抗反流夹还可以在负压球不使用,用于防止尿液的进入。
4、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阀能够自动根据尿液的压力来进行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自动引流。而且在开启引流和停止引流的过程中,病人的膀胱会有充盈和收缩的过程,因而具有保持或恢复病人膀胱的生理机能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管状体注入的冲洗液从而对阀芯和尿液导管进行冲洗。
6、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从而得知尿液导管压力进而得知是否有物质对尿液导管堵塞,进而不需要人为观察或者病人感到不适才得知。
7、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的设置从而减少摩擦,同时通过辅助组件辅助球囊一从而避免由于减少摩擦进而使管体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二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是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负压球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负压球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体;11-输入腔;12-出口;13-凹槽;14-入口;
2-尿液导管;21-分支管一;22-分支管二;3-输入管;4-球囊一;
5-负压球;52-刻度线;53-盖子一;54-夹子;55-挂钩;56-上端盖;
561-管道;57-第一底座;58-抗反流袋;6-标点;7-辅助组件;71-条形囊;
72-球囊二;73-连接架;731-上盖;732-第二底座;734-挡片一;
735-挡片二;8-单向阀;81-阀体;82-阀芯;821-斜面;83-弹簧;
84-管状体;841-盖子二;842-可伸缩段;9-抗反流夹;91-通孔一;
92-通孔二;93-开口;94-挤压柱;95-卡柱;96-咬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一种尿道引流管,包括:管体1,且管体1内置有尿液导管2和输入管3,而且管体1外置有可充气膨胀的球囊一4,并且输入管3与球囊一4连通从而给球囊一4供气。
其中球囊一4可以通过供气或者提供液体来实现膨胀进而向外挤压从而固定,而且管体1对应尿液导管2开设有入口14,从而用于尿液导管2的流出。
而且尿液导管2内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用于与警报器无线连接。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警报器的配合进而提醒病人是否需要按压负压球5,这是因为阻碍物质的堵塞会导致压力的变化。
同时尿液导管2一端伸出管体1并设置有分支管一21和分支管二22,其中分支管一21用于连接尿液袋,且分支管二22用于与负压球5连接并通过按压负压球5从而形成负压并将阻碍尿液导管2流通的物质吸出。其中负压球5一般为透明从而得知负压球5内部的物质。
如图2所示,分支管二22与尿液导管2位于同一条直线,且分支管一21 与分支管二22之间具有夹角。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分支管二22与尿液导管2位于同一条直线,相比较背景技术倾斜受力,本实用新型的阻碍物质受力是竖直进而使阻碍物质能更好的被吸出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管体1内壁与尿液导管2之间设置有输入腔11,且管体1开设有与输入腔11连通的出口12,并且管体1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6,从而通过不同颜色得知管体1进入到人体的长度。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输入腔11的设置从而实现清洗和局部给药的功能,同时通过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6从而得知管体1进入到人体的长度进而得知球囊一5的位置。
其中输入腔11是在管体1内壁与尿液导管2之间设置,因而除了输入管3 会有阻碍,其他大部分均可以进行液体流动。因而实际使用时的时候,可根据那个部分需要清洗或者需要给药从而开设出口12,即适应性强,而说明书附图只是简单示意并不是具体位置。
同时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输入管3的阻碍,会将出口12与输入管3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从而避免输入管3对输入腔11内液体流动的阻碍。
并且与现有技术专利号为2008201572173,虽然该专利同样带有负压球,但是该专利的负压球5与输入腔11连通,若是阻碍物质被吸入到输入腔11从而避免在入口14堵塞但是滞留于输入腔11内时,此时由于清洗或者给药,从而有可能将阻碍物质再次冲向人体内。而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这种情况,并且由于尿液的导出会有利于阻碍物质的流出。
如图8所示,分支管二22上设置有抗反流夹9,且抗反流夹9为可形变材料所制成因而在被施压下会产生形变,并且抗反流夹9分别开设有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而且抗反流夹9在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之间设置有挤压柱94,且分支管二22穿过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
同时通孔二92一侧开设有开口93,且抗反流夹9在开口93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柱95和咬齿96。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卡柱95与咬齿96相咬合从而使抗反流夹9形变进而使挤压柱94挤压并夹闭分支管二22,进而使被吸出的物质不会反向流向人体。而且也在负压球5不使用,用于防止尿液的进入。
而且同理可采用抗反流的尿液袋,这是因为被吸出的物质可能进入到尿液袋,通过抗反流的尿液袋防止被吸出的物质不会反向流向人体。
并且如图8所示,负压球5开设有倒出口,从而使负压球5内的物质倒出,而且负压球5在倒出口一侧连接设置有盖子一53,进而避免取下盖子一53后而使盖子一53丢失的情况。
其次在负压球5上设置有刻度线进而得知物质的容量,而且通过在负压球5 设置挂钩55以及在分支管二22上设置夹子54,从而用于负压球5位置的放置,进而不影响病人生活。
如图7所示,分支管一21上设置有单向阀8,且单向阀8包括阀体81,而且阀体81内置有可移动的阀芯82,并在阀体81和阀芯82之间设置有弹簧83。
同时阀芯82一端位于分支管一21内,且该端上表面为斜面821。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阀芯82的动作受斜面821的液体压力和弹簧83的弹力所控制。
当斜面821的液体压力大于弹簧83的弹力,阀芯82则朝右侧移动,进而使分支管一21可流动即分支管一21与尿液袋连通。反之,当斜面821的液体压力小于弹簧83的弹力,阀芯82则受弹簧83的弹力而不移动,进而使分支管一21不可流动即分支管一21与尿液袋不连通。其中左右是以图7的方向来说明的。
而且阀芯82内置有管状体84,且管状体84一端穿过阀芯82和弹簧83并伸出阀体81,而且另一端伸出阀芯82,同时管状体84位于阀芯82内壁和阀体81内壁之间的这段为可伸缩段842,并随着阀芯82移动而伸缩。其中管状体84 伸出阀体81这端设置有盖子二841,而且管状体84为可变形材料所制成因而在被施压下会产生形变,并且在管状体84伸出阀芯82这端开了一个缝。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向管状体84注入的冲洗液从而对管状体84 伸出阀芯82这端的缝施力进而是缝张开,故对阀芯82和尿液导管2进行冲洗。反之,尿液从尿液导管2留下来的时候,此时缝的大小不能是液体流入就是有也是少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管体1外侧开设有用于减少摩擦的凹槽13,且管体1上设置有辅助组件7,而且辅助组件7包括辅助囊,通过辅助囊的膨胀来增加对尿道的施压从而辅助球囊一4进而使管体1固设于人体内。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凹槽13的设置从而减少摩擦,同时通过辅助组件7辅助球囊一4从而避免由于减少摩擦进而使管体1松动的情况。
其中辅助组件7包括条形囊71,且条形囊71位于管体1一侧,通过给条形囊71供气而使条形囊71膨胀从而对尿道的施压进而使管体1固设于人体内。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管体1松动的时候,可向条形囊71充气进而辅助,并且充气的容量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而且一侧的设置可对另一侧减少了压力,从而在固定的同时,减少增加压力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凹槽13位置的设置,首先相邻的两个凹槽13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且相邻的两个凹槽13之间的连接线相对于管体1侧壁为斜线。
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而避免管体1由于多个凹槽13的邻近而导致管体1破裂的情况。
其次凹槽13与出口12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从而避免管体1由于凹槽13 与出口12的邻近而导致管体1破裂的情况。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辅助组件7不同,本实施例的辅助组件7包括连接架73和至少一个辅助囊,且辅助囊为球囊二72,而且球囊二72与球囊一4分别套接于连接架73两端,并在球囊二72与连接架 73的连接处和球囊一4与连接架7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
同时连接架73包括上盖731和第二底座732,且上盖731和第二底座732 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挡片一734和若干个挡片二735,并且挡片一734和挡片二 735穿插设置。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对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施压从而使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向一侧翻动。
其中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穿插设置的原理是,首先连接架73是弹性材料,而且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之间具有间隙,因而但向内较多充气的时候,气体会推开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进而向球囊二72充气。首先可设定球囊二 72和球囊一4是一样的,且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在只施加膨胀球囊一4一个压力的时候会不打开,而是施加一个压力以上才会打开,这可以根据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的厚度和两者之间的间隙大小等来调节。
而且根据需求,从而设定不同个数的球囊二72,且球囊二72之间也是连接架73连接。且后来依次设置成需要施加两个压力以上才会打开。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抗反流的结构不同,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抗反流结构为,首先负压球5包括上端盖56和可变形的第一底座57,且上端盖56下部设置有管道561,同时管道561与分支管二22连通且管道561底部套设有抗反流袋58,而且抗反流袋58下端开设有一条缝。
其中抗反流袋58为软性塑料皮所制成因而在被施压下会产生形变,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缝的存在,因而气体还是可以流通,所以通过按压第一底座57从而使第一底座57变形进而形成负压,并使阻碍物质被吸出,此时物质依次流经尿液导管2、分支管二22、管道561和抗反流袋58,并在流经抗反流袋58的时候,从而对抗反流袋58施力进而使抗反流袋58向外膨胀,故抗反流袋58底部的缝在物质的作用下而张开并使物质下落至第一底座57。
而已下落的物质,在再次按压的时候,由于此时缝的大小不能使物质通过进而实现抗反流的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因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尿道引流管,包括:
管体(1),其内置有尿液导管(2)和输入管(3),且管体(1)外置有可充气膨胀的球囊一(4),并且输入管(3)与球囊一(4)连通从而给球囊一(4)供气;
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导管(2)一端伸出管体(1)并设置有分支管一(21)和分支管二(22),其中分支管一(21)用于连接尿液袋,且分支管二(22)用于与负压球(5)连接并通过按压负压球(5)从而形成负压并将阻碍尿液导管(2)流通的物质吸出;
所述管体(1)内壁与尿液导管(2)之间设置有输入腔(11),且管体(1)开设有与输入腔(11)连通的出口(12),并且管体(1)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标点(6),从而通过不同颜色得知管体(1)进入到人体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二(22)与尿液导管(2)位于同一条直线,且分支管一(21)与分支管二(22)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二(22)上设置有抗反流夹(9),且抗反流夹(9)分别开设有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所述抗反流夹(9)在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之间设置有挤压柱(94),且分支管二(22)穿过通孔一(91)和通孔二(92);
所述通孔二(92)一侧开设有开口(93),且抗反流夹(9)在开口(93)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柱(95)和咬齿(96),通过卡柱(95)与咬齿(96)相咬合从而使抗反流夹(9)形变进而使挤压柱(94)挤压并夹闭分支管二(22);
或者,所述负压球(5)包括上端盖(56)和可变形的第一底座(57),且上端盖(56)下端设置有管道(561),并且管道(561)与分支管二(22)连通;
所述管道(561)下部套设有抗反流袋(58),且抗反流袋(58)为软性塑料皮,所述抗反流袋(58)底部开设有一条缝,并且该缝在物质的作用下而张开进而使物质下落至第一底座(57)。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一(21)上设置有单向阀(8),且单向阀(8)包括阀体(81),所述阀体(81)内置有可移动的阀芯(82),并在阀体(81)和阀芯(82)之间设置有弹簧(83);
所述阀芯(82)一端位于分支管一(21)内,且该端上表面为斜面(821),并且阀芯(82)的动作受斜面(821)的液体压力和弹簧(83)的弹力所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82)内置有管状体(84),其中管状体(84)一端穿过阀芯(82)和弹簧(83)并伸出阀体(81),且管状体(84)另一端伸出阀芯(82),所述管状体(84)位于阀芯(82)内壁和阀体(81)内壁之间的这段为可伸缩段(842),并随着阀芯(82)移动而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导管(2)内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用于与警报器无线连接,进而提醒病人是否需要按压负压球(5)。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侧开设有用于减少摩擦的凹槽(13),且管体(1)上设置有辅助组件(7),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辅助囊,通过辅助囊的膨胀来增加对尿道的施压从而辅助球囊一(4)进而使管体(1)固设于人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囊为条形囊(71),且条形囊(71)位于管体(1)一侧,通过给条形囊(71)供气而使条形囊(71)膨胀从而对尿道的施压进而使管体(1)固设于人体内;
或/和,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连接架(73)和至少一个辅助囊,且辅助囊为球囊二(72),所述球囊二(72)与球囊一(4)分别套接于连接架(73)两端,并在球囊二(72)与连接架(73)的连接处和球囊一(4)与连接架(7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环;
所述连接架(73)包括上盖(731)和第二底座(732),且上盖(731)和第二底座(732)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挡片一(734)和若干个挡片二(735),并且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穿插设置,通过对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施压从而使挡片一(734)和挡片二(735)向一侧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凹槽(13)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且相邻的两个凹槽(13)之间的连接线相对于管体(1)侧壁为斜线;
或/和,所述凹槽(13)与出口(12)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从而避免管体(1)由于凹槽(13)与出口(12)的邻近而导致管体(1)破裂的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12)与输入管(3)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从而避免输入管(3)对输入腔(11)内液体流动的阻碍。
CN202121866498.1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尿道引流管 Active CN215961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6498.1U CN215961738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尿道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6498.1U CN215961738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尿道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1738U true CN215961738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6498.1U Active CN215961738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尿道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1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9112A (zh) * 2023-12-12 2024-01-12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尿液厌氧采集培养一体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9112A (zh) * 2023-12-12 2024-01-12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尿液厌氧采集培养一体化装置
CN117379112B (zh) * 2023-12-12 2024-02-09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尿液厌氧采集培养一体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41304A (en) Inflatable leakage inhibitor
CN215961738U (zh) 一种尿道引流管
CN208641503U (zh) 泌尿科用导尿装置
CN210494861U (zh) 一种改进式导尿管
WO2021184475A1 (zh) 肠道多腔灌排器
CN113663206A (zh) 带负压吸引球的尿道引流管
CN219043047U (zh) 一种具有防反流结构的导尿管
CN208927392U (zh) 一种导尿管装置及导丝结构
CN215194881U (zh) 一种输卵管通液器接头
CN214232271U (zh) 一种新型可加压医用灌肠器
CN215194868U (zh) 一种带球囊防堵塞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CN102847226B (zh) 一种安全防漏尿管
CN207462361U (zh) 导尿管的引流袋及导尿管的转接头
CN210963312U (zh) 一种三腔密闭式可收集灌肠器
CN211884726U (zh) 一种可冲洗式猪尾巴膀胱造瘘管
CN215084013U (zh) 防漏尿导尿管
CN208756757U (zh) 一种膀胱造瘘导尿管
CN215275340U (zh) 一种防逆流型肛门管
CN1140300C (zh) 一种医用灌排导管
CN215025214U (zh) 三腔气囊导尿管膀胱灌注冲洗连接头
CN217908473U (zh) 一种抗反流导尿管
CN211244867U (zh) 一种加压式防堵灌肠器
CN211214896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新型导尿装置
CN213642505U (zh) 多功能灌肠袋
CN220344808U (zh) 一种防堵塞防逆流导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