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8640U -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8640U
CN215958640U CN202121752730.9U CN202121752730U CN215958640U CN 215958640 U CN215958640 U CN 215958640U CN 202121752730 U CN202121752730 U CN 202121752730U CN 215958640 U CN215958640 U CN 215958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onnecting piece
accommodating groove
watchban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27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卫卫
武乐强
邵垒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27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8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8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8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表带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容纳槽以及位于容纳槽底部的至少一个限位部,限位部朝向容纳槽底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可拆卸的连接,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以及位于限位孔一侧的第二卡合部,限位部适于穿过限位孔以使第二限位结构与容纳槽底部相接触,且第二限位结构还用于在容纳槽内滑动以使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或者相脱离。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拆装不便、用户体验差和组装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一般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鞋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以可穿戴设备为手表类为例,手表表带组装主要包括表带、生耳和表壳三部分,表带与表壳通过生耳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表带快拆结构主要有按压弹出式和生耳杆式两种,按压弹出式是在表后表耳栓上加入了弹簧装置,但弹簧结构容易疲乏;生耳杆式的表带主要是硅胶或橡胶,用户体验差。此外按压弹出式和生耳杆式难以实现自动化产线组装,组装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升拆装便利性、改善用户体验,对可穿戴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带快拆结构以及可穿戴设备,解决表带拆卸便利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带快拆结构,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0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包括容纳槽(101)以及位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至少一个限位部(110),所述限位部(110)朝向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卡合部(111);第二连接件(2),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200),所述第二连接件(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包括限位孔(201)以及位于所述限位孔(201)一侧的第二卡合部(202),所述限位部(110)适于穿过所述限位孔(201)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 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相接触,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还用于在所述容纳槽(101) 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202)与所述第一卡合部(111)相卡合或者相脱离;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或者表壳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表带或表壳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卡合部(111)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合部(202)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
另外,所述限位部(1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2),所述第一限位部(112)设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第二限位部(113),所述第二限位部(11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2) 远离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端部相连,且所述第一卡合部(11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13) 朝向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13)的底面还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相抵接。
另外,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还包括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位于所述容纳槽(101) 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正对的侧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还包括第四卡合部,所述第四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正对的侧面,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所述第四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且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卡合或者相脱离。
另外,所述凸起部为弹性凸起部。
另外,所述凸起部为球缺形凸起。
另外,所述凸起部的顶点相较于所述限位部的底面的距离在0.4mm-1mm范围内,所述凸起部的球面度在1π-2π范围内。
另外,所述限位部(110)的数量为至少2个,至少2个所述限位部(110)在所述容纳槽(101)内间隔排布,且至少2个所述限位部(110)的所述第一卡合部(111)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在所述容纳槽(101) 内滑动的方向一致。
另外,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还包括:挡止部(114),所述挡止部(114)位于所述容纳槽(101)一端,且与所述容纳槽(101)的部分底面正对,所述挡止部(114)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的部分顶面相抵接。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表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表带快拆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快拆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设置限位部和第一卡合部,在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设置限位孔和第二卡合部,并通过滑动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移动至卡接位置,限位部适于穿过限位孔以使第二限位结构与容纳槽底部相接触,且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以限制第一连接件的移出。需要卡接时,首先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限位部适于穿过限位孔以使第二限位结构与容纳槽底部相接触,然后滑动第二限位结构,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接;需要拆卸时,可以通过滑动第二限位结构以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脱离,并将第二限位结构向外移出以使限位部脱离限位孔,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脱离。
该表带快拆结构的结构简单,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容易工艺生产,使用更加便携,使用时通过滑动第二连接件既可以改变表带与表壳的锁定状态,进一步实现表带与表壳连接或拆除,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不存在过多配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结构不会受到破损,且不会伤害可穿戴设备,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故实用性强。此外,可匹配自动机进行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从而增加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特性及卖点。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快拆结构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快拆结构,该表带快拆结构简单,容易工艺生产,使用更加便携,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此外,可匹配自动机进行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从而增加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特性及卖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快拆结构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5,表带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00,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容纳槽101以及位于容纳槽101底部的至少一个限位部110,限位部110朝向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卡合部111;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 的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200,第二连接件2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00与第一限位结构100可拆卸的连接,第二限位结构200包括限位孔201以及位于限位孔201一侧的第二卡合部202,限位部110适于穿过限位孔201以使第二限位结构200与容纳槽101底部相接触,且第二限位结构200还用于在容纳槽101内滑动以使第二卡合部202与第一卡合部111相卡合或者相脱离;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或者表壳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表带或表壳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卡合部111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合部202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第二连接件2为表壳。表带可以为手表的表带,或腕带,也可以为其他穿戴件,包括以脚为支撑的鞋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穿戴件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其结构。表壳是连接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结构,可以为中框结构,也可以为磁吸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表壳,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表带。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1为凸起部,第二卡合部202为凹陷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可以为凹陷部,第二卡合部可以为凸起部。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为弹性凸起部,弹性凸起部可以保证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最大面积卡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为塑性凸起部。其中,凸起部为球缺形凸起,凹陷部为球缺形凹陷部。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的顶点相较于限位部的底面的距离在0.4mm-1mm范围内,具体可以为0.6mm,凸起部的球面度在1π-2π范围内,具体可以为1.2π;凹陷部的底点相较于远离容纳槽的第二限位结构底面的顶面的距离在0.4mm-1mm范围内,具体可以为0.6mm,凹陷部的球面度在1π-2π范围内,具体可以为1.2π。
第一限位结构100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第二限位结构200位于与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通过内部结构卡合,一方面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预卡合时的位置,另一方面保证了第一连接件与1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第一连接件1在第二连接件2内部的移动,有效避免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脱离的情况。
第一限位结构100与第一连接件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限位结构100也可以为固定于第一连接件1上的结构,即第一限位结构100与第一连接件1为相互独立的结构。
第二限位结构200与第二连接件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限位结构200也可以为固定于第二连接件2上的结构,即第二限位结构200与第二连接件2为相互独立的结构。
限位部1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12设于容纳槽101底部;第二限位部113,第二限位部113与第一限位部112远离容纳槽101底部的端部相连,且第一卡合部111位于第二限位部113朝向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且第二限位部113的底面还与第二限位结构200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112相对于容纳槽101底面的高度与第二限位结构200的厚度相等,因此,第二限位部113的底面与第二限位结构200最大程度相抵接,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相对于容纳槽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二限位结构的厚度。
第二限位部113与第一限位部112远离容纳槽101底部的端部相连。在沿第二限位结构 200滑动方向上,第二限位部113的的长度与限位孔201的长度相等;在垂直于第二限位结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第二限位部113的的宽度与限位孔201的宽度相等。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限位部110适于穿过限位孔201以使第二限位结构200与容纳槽101底部相接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第二限位部113的底面与第二限位结构200有最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的的长度可以小于限位孔的长度,第二限位部的宽度可以小于限位孔的宽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卡合部,第三卡合部位于容纳槽与第二连接件的端部正对的侧面;第二限位结构还包括第四卡合部,第四卡合部位于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连接件的端部正对的侧面,第三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第四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且第四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相卡合或者相脱离,因此,有利于提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时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10的数量为2个,且限位部110的排布方向可以与第二限位结构的滑动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或者其他任意数量个。
其中,2个限位部110在容纳槽101内间隔排布,保证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结构的稳定性,且限位部110的第一卡合部111的排布方向与第二限位结构200在容纳槽101内滑动的方向一致,使得表带安装和拆卸的便携,易于操作,也保证了后期配置可匹配自动机进行组装的可操作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00还包括:挡止部114,挡止部114位于容纳槽101一端,且与容纳槽101的部分底面正对,挡止部114与第二限位结构200的部分顶面相抵接,挡止部114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卡合时结构的稳定性。
以下将结合图1及图5,对表带快拆结构的原理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卡接过程为: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设置限位部110和第一卡合部111,在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设置限位孔201和第二卡合部202,需要卡接时,首先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00的限位部110适于穿过限位孔201以使第二限位结构200与容纳槽101底部相接触,然后滑动第二限位结构200,使第一卡合部111与第二卡合部202卡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卡接。
参考图5,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拆卸过程为:需要拆卸时,可以通过滑动第二限位结构200以使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202相脱离,并将第二限位结构200向外移出以使限位部110脱离限位孔202,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脱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结构100和第二限位结构200容易工艺生产;使用时通过滑动第二连接件2既可以改变表带与表壳的锁定状态,进一步实现表带与表壳连接或拆除,第一限位结构100和第二限位结构200之间不存在过多配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结构100和第二限位结构200的结构不会受到破损,且不会伤害可穿戴设备,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故实用性强。此外,可匹配自动机进行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从而增加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特性及卖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快拆结构。
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手表、智能手环、3D眼镜等。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0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包括容纳槽(101)以及位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至少一个限位部(110),所述限位部(110)朝向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卡合部(111);
第二连接件(2),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200),所述第二连接件(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包括限位孔(201)以及位于所述限位孔(201)一侧的第二卡合部(202),所述限位部(110)适于穿过所述限位孔(201)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相接触,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还用于在所述容纳槽(101)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202)与所述第一卡合部(111)相卡合或者相脱离;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或者表壳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表带或表壳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卡合部(111)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合部(202)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2),所述第一限位部(112)设于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第二限位部(113),所述第二限位部(11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2)远离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端部相连,且所述第一卡合部(11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13)朝向所述容纳槽(101)底部的底面上,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13)的底面还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还包括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位于所述容纳槽(10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端部正对的侧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还包括第四卡合部,所述第四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正对的侧面,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一者,所述第四卡合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中的另一者,且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卡合或者相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弹性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球缺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顶点相较于所述限位部的底面的距离在0.4mm-1mm范围内,所述凸起部的球面度在1π-2π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0)的数量为至少2个,至少2个所述限位部(110)在所述容纳槽(101)内间隔排布,且至少2个所述限位部(110)的所述第一卡合部(111)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在所述容纳槽(101)内滑动的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0)还包括:挡止部(114),所述挡止部(114)位于所述容纳槽(101)一端,且与所述容纳槽(101)的部分底面正对,所述挡止部(114)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0)的部分顶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为表带,所述第二连接件(2)为表壳。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快拆结构。
CN202121752730.9U 2021-07-29 2021-07-29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958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2730.9U CN215958640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2730.9U CN215958640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8640U true CN215958640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2730.9U Active CN215958640U (zh) 2021-07-29 2021-07-29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8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792A (zh) * 2022-05-07 2022-07-2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792A (zh) * 2022-05-07 2022-07-2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2315U (zh) 可穿戴设备
US10820669B2 (en) Structure of watchcase and watch strap which are fixed by pressing structure engaging with elastic pin
CN215958640U (zh)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113229578A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US20190350320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214205515U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5958639U (zh) 快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US20230337789A1 (en) Locking structure,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3882033U (zh) 腕带快拆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12545925U (zh) 腕戴设备
CN21342872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4451643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09473796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CN216651539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06388149A (zh) 一种带有硬质金属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0327115U (zh)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2106428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易穿戴智能手表
CN206260998U (zh) 一种带有硬质金属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740802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儿童电话手表表带
CN106490772A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硬质金属智能手环
CN110657337A (zh)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