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883U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51883U CN215951883U CN202121762281.6U CN202121762281U CN215951883U CN 215951883 U CN215951883 U CN 215951883U CN 202121762281 U CN202121762281 U CN 202121762281U CN 215951883 U CN215951883 U CN 215951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chamber
- evaporators
- volute
- fan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240 nasopharyng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以及两个蒸发器,沿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冷却室内,每个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冷却室的底壁设置成在箱体的横向上沿由两边向中间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箱体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冷却室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延伸至冷却室的外部,以通过排水口和排水管排出两个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两个蒸发器共用一个排水口,减少了排水管的数量,结构比较简单。由于排水口处于冷却室的最后端,因此,缩短了排水管的延伸路径,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冷藏冷冻装置的冷却室通常位于冷冻室的后方,压缩机仓位于冷冻室的后下部,冷冻室需要为压缩机仓让位,从而呈现异形,限制了冷冻室的进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将冷却室整体底置的冰箱,冷冻室处于冷冻室的下方,将对冷冻室后方空间的占用改为对冷冻室下方空间的占用,以缓解冷冻室的异形空间,且便于用户取放物品的操作。这类冰箱中,蒸发器水平地或倾斜地设置在冷却室内,风机设置于蒸发器的后侧。而压缩机仓位于整个箱体的后下方,导致冷却室的后部是向上倾斜的,导致冷凝水无法流向冷却室的后部。因此,这类冰箱的冷却室排水口通常设置在冷却室的中部,排水管由排水口向后延伸至压缩机仓,延伸路径较长,发泡时容易产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底置的蒸发器且排水结构非常简单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通过风机和两个蒸发器的结构布局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避免风机对冷凝水流动产生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以及
两个蒸发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每个所述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其中
所述冷却室的底壁设置成在所述箱体的横向上沿由两边向中间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冷却室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冷却室的外部,以通过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排出两个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
可选地,所述箱体的后侧底部限定有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内设有蒸发皿,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蒸发皿,以将所述冷却室内产生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蒸发皿。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所述冷却室和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之间循环流动;且
至少所述风机的后部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经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底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吸风口。
可选地,所述蜗壳的底部高出于所述冷却室任一位置处的底壁,且所述蜗壳通过位于其前侧底部的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冷却室的底壁之上。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经所述吸风口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吸风口。
可选地,所述蜗壳的后侧底部高于所述冷却室后侧的底壁,所述蜗壳的前侧底部抵接于所述冷却室前侧的底壁。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均水平地或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且/或
所述风机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风机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和穿设在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换热翅片均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延伸;且
所述蒸发器具有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所述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所述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具有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即冷却室处于整个储物区域的下方,冷却室内设有两个蒸发器,两个蒸发器沿横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并且,冷却室的底壁在横向上由两边向中间倾斜向下延伸,在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由此,可以在冷却室最后端的横向中部形成最低点。冷却室的后侧中部开设排水口,即排水口处于冷却室的最低点。两个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冷却室底壁后,向冷却室的中后方流动,最终汇集在处于最低点的排水口处,再通过连接在排水口处的排水管排出。由于两个蒸发器共用一个排水口,减少了排水管的数量,结构比较简单。由于排水口处于冷却室的最后端,因此,缩短了排水管的延伸路径,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两个蒸发器之间的风机,按照此结构布局方式,风机不会占用冷却室的后部空间,由此冷却室与邻接在冷却室上方的储物间室之间的风道盖板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风机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该储物空间的底部更加平整,避免了该储物间室内形成异形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风机的后部或者整个风机与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在风机的下方形成了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由此,冷凝水既不会接触风机导致风机存在安全隐患,风机也不会对沿冷却室底壁流动的冷凝水产生任何阻力作用,避免了对冷凝水流动产生影响。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和图3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隐去风道盖板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和图3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以及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下方的冷却室12。也就是说,冷却室12处于整个储物区域的下方,位于箱体10的最底部。
特别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两个蒸发器20,两个蒸发器20沿箱体10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冷却室12内,每个蒸发器20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以产生冷却气流。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蒸发器20可以为一个独立换热装置的两个蒸发段,分布在冷却室12内的横向两侧部;两个蒸发器20也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完整的换热器,此时,两个蒸发器20可以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中,也可以并联在制冷剂流路中。两个蒸发器20的尺寸相当。
图4是图3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进一步地,冷却室12的底壁121设置成在箱体10的横向上沿由两边向中间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由此,可以在冷却室12最后端的横向中部形成最低点。冷却室12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排水口122,排水口122处连接有排水管123,排水管123延伸至冷却室12的外部,以通过排水口122和排水管123排出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由于排水口122位于冷却室12的后侧中部,即排水口122处于冷却室12的最低点。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冷却室12的底壁121后,向冷却室12的中后方流动,最终汇集在处于最低点的排水口122处,再通过连接在排水口122处的排水管123排出。由于两个蒸发器20共用一个排水口122,减少了排水口的开设数量和排水管123的数量,结构比较简单。并且,排水口122处于冷却室12的最后端,还缩短了排水管123的延伸路径,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123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以便于将冷却室12内的冷凝水尽快地导流到冷却室12的外部,避免冷凝水滞留在排水管123中甚至倒流到冷却室12内。
进一步地,冷却室12的底壁121的倾斜程度满足冷凝水可以自然地汇入排水口122即可。底壁121不同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底壁121各个位置的倾斜角度也可以大致相同。优选地,底壁121任一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均大于等于5°,以确保冷凝水有效地汇集到排水口122。相应地,排水管123的倾斜角度与和气邻接的冷却室底壁121的倾斜程度相适应,其倾斜角度也优选大于等于5°,以确保冷凝水有效地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的后侧底部限定有压缩机仓19,压缩机仓19内设有蒸发皿40,排水管123延伸至蒸发皿40,以将冷却室12内产生的冷凝水导流至蒸发皿40中。具体地,压缩机仓19内还设有压缩机和冷凝器,蒸发皿40可以邻近压缩机和/或冷凝器设置,以利用压缩机和/或冷凝器的热量使蒸发皿40中收集的冷凝水蒸发。
进一步地,蒸发皿40可设置在压缩机仓19在箱体横向上的中部,以便于与排水管123的位置相适应,从而不必要求蒸发皿40在横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减小了其占用的空间,便于在压缩机仓19内合理地布局压缩机、冷凝器等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置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冷却室12和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之间循环流动。也就是说,风机30能够驱动流经两个蒸发器20后的气流流向储物间室1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储物间室11邻接在冷却室12的上方,此时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两个蒸发器20用于向该储物间室11提供冷量,风机30能够促使气流在该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储物间室11可以为冷藏间室,也可以为冷冻间室,还可以为变温间室。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若冷藏冷冻装置1的整体容积不是很大,该多个储物间室11可以均由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两个蒸发器20提供冷量,此时,风机30能够促使气流在多个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若冷藏冷冻装置1的整体容积较大,需求冷量较多时,仅由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通过设置在冷却室11内的两个蒸发器20进行制冷,其他储物间室11通过设置在其他位置处的蒸发器制冷。此时,风机30仅驱动气流在冷却室11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可以为冷冻间室,其他储物间室可以包括冷藏间室和/或变温间室。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冷却室内体积较大的一个蒸发器替换成体积相对较小的两个蒸发器,在保证整体制冷能力不减小的前提下,在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利用该中部空间来放置风机30,避免风机30占用冷却室12的后部空间,由此,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风机30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相邻地位于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的底部更加平整,避免了该储物间室11内形成异形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储物间室11内设置抽屉13时,抽屉13的后部也比较平整,储物空间更大,并且不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
由于冷却室12的后部底壁位置较低,冷却室12的后侧中部的底壁位置最低,且风机30处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因此,为了避免风机30阻碍冷凝水的流动、避免冷凝水对风机30产生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风机30的后部与冷却室12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从而避免了冷凝水流动过程中接触到风机30的后部。冷却室12的前部底壁位置相对较高,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不会沿横向流向冷却室12的前侧中部,因此,风机30的前部可以直接接触冷却室12的底壁,此时冷凝水与风机30之间产生相互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的底部开设有吸风口311,吸风口311与冷却室12内的底壁121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经吸风口311与底壁121之间的间隙进入吸风口311。也就是说,吸风口311和冷却室12内的底壁121之间形成了气流流动空间,确保了风机30能够顺利地吸风。开设在风机30底部的吸风口311处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且朝下开口,吸风口311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路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均匀地接收来自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从而促使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20。更重要的是,风机30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冷凝水,本申请将吸风口311开设在蜗壳31的底部,可以使得风机30产生的冷凝水经由其吸风口311直接滴落在冷却室12的底壁121上,从而通过排水口122及时排出,风机30内不会积存冷凝水,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风机30结霜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蜗壳31的底部高出于冷却室12任一位置处的底壁121,也就是说,整个风机30均处于冷却室12内的上部,蜗壳31不与冷却室12的底壁121相接触。一方面,可以抬高吸风口311的高度,使其与冷却室12的底壁121之间形成足够大的空间供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冷凝水接触到风机30导致风机30存在安全隐患或造成风机30非正常结霜。
具体地,蜗壳31通过位于其前侧底部的支撑结构124支撑在冷却室12的底壁121之上。支撑结构124可垂直于冷却室12的底壁121竖直向上延伸。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也可在蜗壳31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311,吸风口311与冷却室12内的顶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经吸风口311与冷却室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吸风口311。也就是说,吸风口311和冷却室12的顶壁之间形成了气流流动空间,确保了风机30能够顺利地吸风。开设在风机30顶部的吸风口311处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且朝下开口,吸风口311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路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均匀地接收来自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从而促使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20。
进一步地,蜗壳31的后侧底部高于冷却室12后侧的底壁,蜗壳31的前侧底部抵接于冷却室12前侧的底壁。也就是说,仅有蜗壳31的后侧高出于冷却室12的底壁121,蜗壳31的前侧底部可直接搁置在冷却室12前侧的底壁121上,提高了风机30安装和支撑的稳固性。由于冷却室12的底壁121由前向后地逐渐向下倾斜,冷却室12的前部底壁位置相对较高,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不会沿横向流向冷却室12的前侧中部,因此,即使风机30的前部直接接触冷却室12的底壁,冷凝水与风机30之间也不会产生相互影响。此时,当风机30水平放置时即可在蜗壳31的后侧底部于冷却室12的后侧底壁之间形成足够的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并且,由于吸风口311开设在蜗壳31的顶部,吸风口311与冷却室12顶壁之间必须具有气流流动空间,因此,本申请将蜗壳31的前侧底部直接抵接于冷却室12的前侧底壁,可以在确保冷凝水与风机30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风机30的位置,使得吸风口311与冷却室12顶壁之间形成足够大的气流流动空间,确保气流更加顺畅地流动。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隐去风道盖板后的示意性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21和穿设在换热管21上的多个换热翅片22。多个换热翅片22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换热翅片22均沿箱体10的横向延伸。由此,相邻两个换热翅片22之间的间隙沿横向延伸,便于回风气流沿多个换热翅片22之间的间隙流向风机30,减小了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流与换热翅片22之间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蒸发器20具有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311,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由此,风机30运行时产生的负压可以比较均匀地作用于两个蒸发器2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从而促使回风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提高了回风换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蒸发器20在该方向上的中部,以使得回风气流更加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换热效果最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均水平放置在冷却室12内,由此,处于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处于水平状态,尽可能地扩大了该储物间室11的储物空间,提高了视觉美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足够容纳风机30,因此,风机30可水平地设置在冷却室12内,风机30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便于风机30的支撑和固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以与水平面成预设夹角的倾斜状态设置在冷却室12内,该预设夹角的角度较小,蒸发器20稍稍倾斜,既不会大幅度增加冷却室12的高度,又便于蒸发器20上的冷凝水流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通过沿箱体10的横向延伸的风道盖板14隔开,风道盖板14的顶部开设有沿竖向贯穿风道盖板14以连通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的回风口141,以允许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经回风口141流向两个蒸发器20。也就是说,回风口141的朝向向上,而不是朝前。由于储物间室11位于冷却室12的上方,因此,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可直接通过向上开口的回风口141流向冷却室12,即使该储物间室11对应的门体打开,环境中的湿热空气也会因为距离回风口141路径较远或需要换向而很少进入回风口141内,由此,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变化有效地避免了冷却室12内异常结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回风口141分别位于风道盖板14的两个横向边缘部,以允许储物间室11的回风经两个回风口141分别流向两个蒸发器20。本申请在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将回风口14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回风口141分别位于风道盖板14的两个横向边缘部,以分别向两个蒸发器20进行回风,促使了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均匀地流向两个蒸发器20,提高了两个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和储物间室11的制冷效率。并且,相交于将回风口设置于冷却室12的前侧,本申请朝上开口的回风口能够使得回风气流更加直接地流向冷却室12,避免气流必须经过辅助风道而影响气流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回风口1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和其邻近的蒸发器2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横向外侧。由此,经每个回风口141流入冷却室12的回风气流全部穿过完整的蒸发器20,从相应蒸发器20的横向一侧流向该蒸发器20的横向另一侧,经回风口141的任意位置流入的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基本相同,因此,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换热效果非常均匀。
具体地,每个回风口141均为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延伸的条形风口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送风风道18,风机30的出风口与送风风道18相连,以通过送风风道18向储物间室11输送冷却气流。具体地,送风风道18可位于箱体的后背部,便于向储物间室11均匀地送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还其还可以包括冰柜、冷藏箱、冷藏柜等其他具有类似于冷藏或冷冻储物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以及
两个蒸发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每个所述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其中
所述冷却室的底壁设置成在所述箱体的横向上沿由两边向中间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冷却室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冷却室的外部,以通过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排出两个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后侧底部限定有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内设有蒸发皿,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蒸发皿,以将所述冷却室内产生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蒸发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所述冷却室和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之间循环流动;且
至少所述风机的后部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允许冷凝水流过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经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底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吸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的底部高出于所述冷却室任一位置处的底壁,且所述蜗壳通过位于其前侧底部的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冷却室的底壁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允许流经两个所述蒸发器的气流经所述吸风口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吸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的后侧底部高于所述冷却室后侧的底壁,所述蜗壳的前侧底部抵接于所述冷却室前侧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均水平地或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且/或
所述风机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风机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和穿设在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换热翅片均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延伸;且
所述蒸发器具有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所述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所述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62281.6U CN215951883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62281.6U CN215951883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51883U true CN215951883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434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62281.6U Active CN215951883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51883U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62281.6U patent/CN2159518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93732U (zh) | 最下方储物间室与箱体底壁具有特定距离的冰箱 | |
EP3929511B1 (en) | Refrigerator | |
CN108278825B (zh) | 冰箱 | |
JP7421309B2 (ja) | 冷蔵庫 | |
CN215951882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563823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5951883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09893735U (zh) | 排水口设置有过滤板的冰箱 | |
CN218884380U (zh) | 冰箱 | |
CN21595188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56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49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0035945U (zh) | 蒸发器具有弯折结构的冰箱 | |
CN11568255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EP2055212A1 (en) | Cooling plant | |
CN115682546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55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52A (zh)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113381A (zh) | 蒸发器异形的冰箱 | |
CN21703174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9889875U (zh) | 冰箱 | |
CN220750472U (zh) | 冰箱 | |
CN219913596U (zh) | 冰箱 | |
CN115682560A (zh)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4067234A1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