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7581U -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7581U
CN215937581U CN202121495572.3U CN202121495572U CN215937581U CN 215937581 U CN215937581 U CN 215937581U CN 202121495572 U CN202121495572 U CN 202121495572U CN 215937581 U CN215937581 U CN 215937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ng
intervertebral disc
scalpel
cut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55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南哲
矫健
万维
刘计鲁
杨兴海
贾齐
肖建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well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4955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7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7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7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包括连接的手柄部、连接部和刀头部;连接部第一端连接手柄部;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刀头部;其中,刀头部包括:分离部,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和切割部,设置于分离部的中部的下表面,并与分离部垂直,用以进行切割离断椎间盘组织;刀头部的竖直截面呈“丁”字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盘钝性分离手术刀中的分离部可分离椎间盘和硬膜囊,切割部可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切割离断,在离断椎间盘后,还可对椎板上残余的软组织进行刮除清理,具备着保护硬膜囊,离断椎间盘和刮除软组织的多种功能,且使手术过程更省时更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刀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背景技术
对于脊柱椎体切除截骨的患者,术中应先行拟切除椎体上下椎间盘的离断。这一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手术尖刀沿硬膜囊腹侧椎间盘背侧纤维环锐性切开,该过程中由于硬膜囊与椎间盘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组织粘连,切割的过程中若未分辨清楚硬膜囊有可能会对其造成损伤,造成患者脑脊液漏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在切割时需要使硬膜囊与椎间盘之间分离,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损伤硬膜囊,目前需使用剥离子等非专用器械进行操作,现有的手术尖刀不具备这种功能。
在完成上下椎间盘离断及脊柱椎体切除后,尚需对残留在上下终板的纤维环及髓核组织进行充分清除,以避免假体融合失败。目前使用刮匙等手术器械刮除上述残余组织,现行手术过程中存在着刮除效率低,容易遗漏等缺陷,若能够使用分离用的手术刀一并处理掉椎间终板残余软组织则能大幅提升手术效率,但现有的手术尚未存在相应的功能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分隔并避免损伤硬膜囊,且在分离椎板间隙后可处理椎间软组织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包括:
手柄部,用以进行握持;
连接部,第一端连接手柄部;以及
刀头部,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刀头部;
其中,刀头部包括:
分离部,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和
切割部,设置于分离部的中部的下表面,并与分离部垂直,用以进行切割离断椎间盘组织;刀头部的竖直截面呈“丁”字型。
进一步地,分离部为带有曲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
进一步地,切割部为带有弧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
切割部和分离部连接的交界边的长度大于另一侧边,进而连接形成该弧形。
进一步地,分离部尖端的边缘未设置刀刃,为较薄的钝边,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两侧的边缘设置有锯齿;
切割部的边缘设置为刀刃。
进一步地,切割部的边缘设置有锯齿。
进一步地,手柄部的两端设置有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刀头部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部分弯曲的连接杆,使握持手柄部时,刀头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手柄部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分离部的长度为7~20mm;切割部的长度小于分离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将手术刀的刀头部分为两个部分,分离部能够插入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之间,分离椎间盘的纤维环和硬膜囊之间的部分组织粘连;切割部随着分离部进入椎间,可切割离断纤维环等椎间盘组织,切割的过程中,由于分离部的分离和阻隔,可避免锋利的切割部损伤硬膜囊,进而避免造成患者脑脊液漏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离断椎间盘之后,可翻转手术刀,可使用分离部的边缘进行刮除终板上的软组织,刮除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具备着保护硬膜囊,离断椎间盘和刮除软组织的多种功能,且使手术过程更省时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的主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手柄部,11-防滑凸起,20-连接部,30-刀头部,31-分离部,32-切割部,321-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包括手柄部10、连接部20和刀头部30。手柄部10用以进行握持手术刀,手柄部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1,在握持过程中避免手术刀从手中脱落;手柄部10上还可设置均匀的防滑条纹,使手术刀的抓持使用更加稳定。连接部20的第一端连接手柄部10,第二端连接刀头部30。
刀头部30包括分离部31和切割部32。分离部31可插入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之间的间隙,半锐性地分凯纤维环和硬膜囊,避免切割离断椎间盘时由于椎间盘和硬膜囊之间的组织粘连而导致损伤硬膜囊。切割部32设置于分离部31的中部的下表面,并与分离部31垂直,使刀头部30的竖直截面呈“丁”字型。随着分离部31插入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之间,切割部32进入椎间盘组织,进行切割离断椎间盘,包括韧带以及纤维环等。分离部31和切割部32为一体成型结构。
分离部31为带有曲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分离部31的尖段所成曲面并非为弧形,其设置为较弧形更为锐利的曲面,但也不可设置为锋利的尖端,需保证能够插入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之间,而不可损伤硬膜囊。分离部31的尾端的两个角处也设置为圆角曲面,避免锐利的尖角刮伤硬膜囊以及神经等其他组织。
切割部32为带有弧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其与分离部31连接的交界边的长度大于另一侧边的长度,进而连接形成该弧形。弧形的尖端有利于切割部32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切割分离,由于切割部32是为了切割椎间盘背侧的组织,因此,切割部32上的弧形设置在远离分离部31的一侧,形成弧形刀口,便于切割离断。
分离部31尖端的边缘未设置刀刃,为较薄的钝边,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而不会损伤硬膜囊;分离部31两侧的边缘设置有锯齿,用于在离断椎间盘后,将手术刀翻转一定角度,对终板上残余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刮除清理,边缘上的锯齿更方便对椎间盘组织进行清理。
如图4所示,切割部32的边缘设置为刀刃,起着切割离断椎间盘组织的作用,且切割部32的刀刃部分远离硬膜囊且被分离部31遮挡,可避免发生意外损伤。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切割部32的边缘设置有锯齿321,便于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切割离断。切割部32的边缘应尽可能的锋利,对椎间盘组织进行无阻力的切割,避免由于切割受阻而推动分离部31,进而避免推动硬膜囊。
分离部31的长度为7~20mm;切割部32的长度小于分离部31的长度。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分离部31比切割部32长,分离部31首先进入椎间盘腹侧和硬膜囊背侧之间的间隙,随后切割部32再进入椎间盘组织内进行切割离断,即实现了先对硬膜囊与椎间盘进行分离并保护,然后再对椎间盘进行切割。
分离部31不可切入椎间超过椎间直径一半的深度,否则可能会导致刀头部30推动硬膜囊,从而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一般为俯卧位,椎间盘腹侧和硬膜囊背侧之间的间隙为水平面,而椎间盘组织为竖直面。分离部31插入椎间盘腹侧和硬膜囊背侧之间的间隙后对硬膜囊形成保护,切割部32进入椎间盘组织并进行切割离断,切割部32的宽度较小,无法离断椎间盘的全部部分,但在椎间盘背侧打开切口后,可使用其他医疗器械进一步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完全离断。在离断椎间盘后,还需对终板上椎间盘残余组织进行清理刮除,此时可通过握持手柄部10将手术刀转动一定角度,使用分离部31两侧的边缘进行刮除终板上残留的软组织,彻底暴露骨质。分离部31两侧的边缘设置为半开刃状态,不锋利,避免损伤硬膜囊,但同时能较快地刮除终板上的软组织。相较于现行使用刮匙等器械刮除软组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刀可使用两个边缘同时进行刮除软组织,效率更高。
刀头部30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部20上,刀头部30可设置为不同大小规格的形式,以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连接部20为部分弯曲的连接杆,使握持手柄部10时,刀头部30的水平高度低于手柄部10的水平高度,且此时分离部31水平,切割部32竖直。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手术位置较深,可设置手柄部10的长度为7~15cm,便于伸入手术术野进行手术操作。曲形的手柄部10可便于手术医生在患者体外将手术刀伸至手术部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部(10),用以进行握持;
连接部(20),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柄部(10);以及
刀头部(30),所述连接部(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刀头部(30);
其中,所述刀头部(30)包括:
分离部(31),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和
切割部(32),设置于所述分离部(31)的中部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分离部(31)垂直,用以进行切割离断椎间盘组织;所述刀头部(30)的竖直截面呈“丁”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31)为带有曲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32)为带有弧形尖端的矩形片状结构;
所述切割部(32)与所述分离部(31)连接的交界边的长度大于另一侧边,进而连接形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31)尖端的边缘未设置刀刃,为较薄的钝边,用以分离椎间盘背侧和硬膜囊腹侧,两侧的边缘设置有锯齿;
所述切割部(32)的边缘设置为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32)的边缘设置有锯齿(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10)的两端设置有防滑凸起(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部(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为部分弯曲的连接杆,使握持所述手柄部(10)时,所述刀头部(30)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手柄部(10)的水平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31)的长度为7~20mm;所述切割部(32)的长度小于所述分离部(31)的长度。
CN202121495572.3U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Active CN215937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5572.3U CN215937581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5572.3U CN215937581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7581U true CN215937581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5572.3U Active CN215937581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7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2628B2 (en) Vertical cutter and method of use
US9226764B2 (en) Conformable soft tissue removal instruments
JP5997167B2 (ja) 材料を椎間板腔から除去し、終板を作製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7632278B2 (en) Serratome vertebral cortical endplate cutter
US8353912B2 (en) Ultrasonic spinal surgery method
US112244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srupting intervertebral disc tissue
AU2005330579A8 (en)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vertebral endplates
US7731719B2 (en) Safety knife for resection of annulus
KR101744459B1 (ko) 후방 2개 통로 척추 내시경 수술용 수술 기구 세트
US11672558B2 (en) Ultrasonic spinal surgery method
CN215937581U (zh) 一种椎间盘离断、终板处理手术刀
CN214073492U (zh) 一种用于椎间盘髓核切除的手术刀
CN110711010A (zh) 一种扩张式可调高的刮匙
CN111714182B (zh) 一种用于胸腰椎肿瘤大块全切手术的椎间隙离断系统
CN201404264Y (zh) 骨科医用刮匙
CN201814624U (zh) 骨科用刮匙
CN215228114U (zh) 一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上关节病灶切除骨刀
US20220000493A1 (en) Endplate Processor
CN215228531U (zh) 一种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中离断椎间隙的硬膜保护板
CN113729841B (zh) 纤维环开口刀具
CN209713053U (zh) 一种椎间铰刀
US20110098705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emporarily Retaining Spinal Rootlets within Dural Sac
CN213047161U (zh) 一种带限位器的髓核钳
CN215019174U (zh) 一种椎体后缘离断术神经保护器
KR200248094Y1 (ko) 후방 요추체 유합술용 리트랙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5

Address after: 321016 No.466, Xianhua South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ANWELL MED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415, Fengya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