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5106U -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5106U
CN215935106U CN202122494790.1U CN202122494790U CN215935106U CN 215935106 U CN215935106 U CN 215935106U CN 202122494790 U CN202122494790 U CN 202122494790U CN 215935106 U CN215935106 U CN 215935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airing
transmission module
wireless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47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崇右
邱嘉生
李泉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5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5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第一电子装置的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根据收到第二电子装置的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传送的配对申请,第一电子装置判断是否执行配对程序,配对程序包含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联机,以及更新第一电子装置的配对信息,当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联机时,第一电子装置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视频信息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二电子装置作视频传输;借此,以前述自动配对机制,弹性地自动加入播放群组,达到提升配对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通过自动化的配对模式,让无线通信装置自动地选择加入或替换配对联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主收发器与多个副收发器的配对方法,通常都是每个副收发器分别与主收发器一对一配对,或是主收发器与其他副收发器同时一对一配对。这样的配对方式,对于使用者来说必须一个一个的装置进行操作配对,若配对的收发器数量多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配对联机,非常繁锁耗时。由此可知,对于上述所列的诸多问题确实有待提出更加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进而研发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以达到可让无线通信装置的主收发器,新增和移除副收发器时,可非常弹性地自动加入播放群组。
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包含:
第一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持续广播广播信号,所述广播信号包含视频信息及配对信息;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装置,具有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用以接收所述广播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根据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传送的配对申请,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判断是否执行配对程序,所述配对程序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联机,以及更新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配对信息,当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联机时,所述第一电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送所述视频信息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作视频传输。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配对信息包含配对卷标信号以及配对限额,所述配对卷标信号为已配对联机的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信息,所述配对卷标信号包含至少一个配对卷标,所述配对限额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最大可联机数量减去目前联机数量,所述配对标签用以代表已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卷标。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收到所述配对申请时,判断是否有所述配对限额,当有所述配对限额时,则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执行所述配对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配对联机,以及更新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配对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在无所述配对限额时,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侦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未配对联机时,所述第一电子装置释放所述配对限额,并更新所述配对卷标信号。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广播信号还包含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连接码,所述连接码用以提供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识别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执行所述配对程序时,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送配对信号,所述第二电子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模块接收所述配对信号,所述配对信号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卷标以及配对控制信号。
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另一主要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提供第一电子装置与到少一个第二电子装置配对联机组成群组,其包含:
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持续广播广播信号,所述广播信号包含配对信息以及视频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所送出的配对申请,并根据所述配对信息判断是否具有配对限额,当具有所述配对限额,则执行配对程序,更新所述配对信息,所述广播信号的格式以控制信号、配对信息及视频信息组成,所述配对信号的格式以装置独立标识符、卷标以及配对控制信号组成。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可让无线通信装置更轻易地选择加入或替换配对联机的装置,可非常弹性地自动加入播放群组,达到提升配对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方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自动配对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装置自动配对方法流程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广播信号格式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配对信号格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无线通信系统
110 第一电子装置
112 第一无线传输模块
114 天线
120 第二电子装置
122 第二无线传输模块
124 第二天线
130 第三电子装置
132 第三无线传输模块
134 第三天线
140 第四电子装置
142 第四无线传输模块
144 第四天线
Am、Am1 配对申请
Im 配对信息
Is 视频信息
Lid 连接码
Lidm 装置独立标识符
q 配对限额
Sb 广播信号
Sc 控制信号
Scm 配对控制信号
Sm、Sm1 配对信号
St 配对卷标信号
Tb 配对标签
Tm 标签
S21~S27 方法
S30~S37 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效果,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方块图。其主要是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第一电子装置110、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110具有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包含天线114。第一电子装置110为主收发器。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为副收发器。第二电子装置120包含: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以及第二天线124。第三电子装置130包含:第三无线传输模块132以及第三天线134。第四电子装置140包含第四无线传输模块142以及第四天线144。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第二天线124、第三无线传输模块132、第三天线134、第四无线传输模块142以及第四天线144用以传送/接收信号或信息。在本实施例,是以一个主收发器与三个副收发器举例说明,主收发器分别可与三个副收发器一对一配对联机,组成一对三联机的配对群组。群组内。主收发器可分别在配对联机的副收发器做视频的通信。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收发器可为至少一个以上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三个的限制。第一电子装置110、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为无线收发设备,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机、无线喇叭、无线多媒体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
第一电子装置110(主收发器)常规传送的信息中含有目前已配对联机的装置信息,通过广播信号传送给所有附近的副收发器,即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依照配对信息确认本身是否被允许加入配对群组。基于是正常传输的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所以第一电子装置110可以在与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及/或第四电子装置140联机的状态下与准备新加入配对群组的收发器进行配对。
请参阅图1、图4A以及图4B所示,图4A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广播信号格式示意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配对信号格式示意图。在联机前,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并未与任一副收发器,即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任一联机。进行联机时,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会持续广播广播信号Sb给所有附近的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广播信号Sb包含控制信号Sc、配对信息Im及视频信息Is。第二电子装置120具有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用以接收广播信号Sb。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视频信息Is包含声音及影像的信息。
当第二电子装置120要与第一电子装置110进行配对时,第二电子装置120接收到广播信号Sb,发现在附近有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主收发器)且第二电子装置120自己不处在联机状态,查看第一电子装置110的广播信号Sb了解到第一电子装置110尚可进行配对,则主动传送的配对申请Am给第一电子装置110申请配对。第一电子装置110的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根据收到第二电子装置120的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传送的配对申请Am,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是否执行配对程序。控制信号Sc为第一电子装置110的连接码Lid,连接码Lid用以提供第二电子装置120识别第一电子装置110。第二电子装置120进行配对后会储存与第二电子装置120(主收发器)相同的连接码Lid,方便下次联机不需通过广播配对流程进行联机。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配对方式也与第二电子装置120相同。
配对程序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进行联机,以及,更新第一电子装置110的配对信息Im,当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联机时,第一电子装置110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视频信息Is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与第二电子装置120作视频传输。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第二电子装置120通过第二无线模块122接收配对信号Sm。配对信号Sm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
配对信息Im包含配对卷标信号St以及配对限额q。配对卷标信号St为已配对联机的第二电子装置120的信息。配对限额q为第一电子装置110的最大可联机数量减去目前联机数量。以此实施例为例,若第一电子装置110最大可联机数量为3,而第一电子装置110目前只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则其当时的配对限额q为2,即可再与两副收发器配对。第一电子装置110此时的配对信息Im显示配对卷标Tb=T2,以及配对限额q=2。
在另一实施例,配对信息Im为直接展开方式表示,例如,若第一电子装置110最大可联机数量为3,则其配对信息Im即为以3个bytes展开的表示方式(未图示)。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有配对到,则在配对信息Im填写数值,无配对到,则在配对信息Im不填写数值。本实用新型配对信息Im的表示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以上的举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配对信息Im表示方式的精神及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
若目前第一电子装置110只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收到第三电子装置130的配对申请Am1时,则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目前是否有配对限额q。当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有配对限额q,配对限额q为2,则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执行配对程序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三电子装置130配对联机,以及更新第一电子装置110的配对信息Im(配对标签Tb=T2,T3,以及配对限额q=1)。当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无配对限额q,则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告知附近的装置目前不可配对。
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第二电子装置120通过第二无线模块122接收配对信号Sm。配对信号Sm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若目前第一电子装置110目前只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收到第三电子装置130的配对申请Am1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1给第三电子装置130,第三电子装置130通过第三无线模块132接收配对信号Sm1。配对信号Sm1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其中,第三电子装置130的卷标Tm=T3。
在另一实施例,若原先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以及第三电子装置130配对组成配对群组。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0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时,侦测到配对群组内,第三电子装置130由配对联机状态转换为未配对联机时,第一电子装置110更新配对卷标信号St,释放配对限额q,由原先q=1更新为q=2,即第一电子装置110尚可与两副收发器配对。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收发器可为到少一个以上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三个的限制。若此时有第五电子装置出现,基于目前设定的架构是1个主收发器与3个收发器的架构,因此会由第一电子装置110的广播信号Sb确认先前配对的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是否都是在与第一电子装置110联机的状态,若都有联机,则所述第五电子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b而不会传送配对申请给第一电子装置110。若所述第五电子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广播信号Sb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仍具有配对限额,则第五电子装置就会对第一电子装置110进行配对申请,以取代目前无联机的电子装置。原先配对过但脱机的电子装置回归时,会先检查第一电子装置110传送的广播信号Sb,以确认是否仍具有与第一电子装置110联机的权利,若有则直接与第一电子装置110联机,若无则回到接收广播的配对流程模式。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及具体应用方式,可进一步归纳出一种无线通信的自动配对方法,如图2、图3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自动配对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装置自动配对方法流程图。无线通信的自动配对方法使第一电子装置100配对联机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在本实施例,是以一个主收发器与三个副收发器举例说明,主收发器分别可与三个副收发器一对一配对联机,组成一对三联机的配对群组。在配对群组内,第一电子装置100(主收发器)可分别在配对联机的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以及第四电子装置140(副收发器)做视频的通信。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收发器可为到少一个以上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三个的限制。
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的自动配对方法包含由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以下步骤:以第一电子装置110的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持续广播广播信号Sb,(S21)。其中,广播信号Sb包含配对信息Im以及视频信息Is。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0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侦测到与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配对联机的群组内,第二电子装置120或第三电子装置130其中之一未配对联机时(S26),第一电子装置110释放配对限额q,并更新配对卷标信号St(S27),且回到步骤S21继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举例来说,若原先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以及第三电子装置130配对组成配对群组。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0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时,侦测到配对群组内,第三电子装置130未配对联机时,第一电子装置110更新配对卷标信号St,释放配对限额q,由原先q=1更新为q=2,即电子装置110尚可与两副收发器配对。
再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装置110接收第二电子装置120所送出的配对申请Am(S22)。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是否已具有配对限额q(S23)。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有配对限额q时,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S24)。其中,当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联机时,第一电子装置110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视频信息Is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122,与第二电子装置120作视频传输。
第一电子装置110更新配对信息Im(S25),完成后回到步骤S21,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广播广播信号Sb。其中,更新配对信息Im包含:第一电子装置更新配对限额q,并更新配对卷标信号St。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第二电子装置120通过第二无线模块122接收配对信号Sm。配对信号Sm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
当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无配对限额q时,则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Sb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联机时,第二电子装置120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是否先前已配对联机过(S30)。以连接码Lid为先前已配对过的第一电子装置110(S32)。若搜寻到所述连接码Lid,则判断第二电子装置120的配对卷标,是否仍出现在所述广播信号的所述配对卷标信号中(S34)。若第二电子装置120的配对卷标Tb,仍出现在所述广播信号Sb的配对卷标信号St中,则第二电子装置120与第一电子装置110联机(S36)。若所述第二电子装置120的配对卷标St,未出现在所述广播信号Sb的配对卷标信号St中,则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是否还有配对限额(S33)。
当第二电子装置120搜寻所接收的连接码Lid超时,则第二电子装置120搜寻是否有本群组的第一电子装置110或本群组以外的其他群组的第一电子装置110正在广播(S31)。若第二电子装置120搜寻有第一电子装置110正在广播,则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是否还有配对限额(S33)。若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没有配对限额,则第二电子装置120搜寻是否有第一电子装置110正在广播。第二电子装置120传送配对申请Am给第一电子装置110,申请加入配对联机的群组(S35)。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110不同意配对申请Am,则判断第一电子装置110是否还有配对限额。若第一电子装置110同意配对申请Am,则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并取得第一电子装置110的卷标Tm(S37)。需说明的是,上述的标签Tm的作用为用在节省识别资源,标签Tm的格式可为几个bit或是1个Byte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直接使用独立标识符方式用来识别不同的电子装置,相较于传统以广播(常规传送信息)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更省数据量的优势。
请参考图1、图4A、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用在提供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第三电子装置130配对联机组成群组。本较佳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联机配对技术内容大致相同。此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10持续广播广播信号Sb,其中,广播信号Sb包含配对信息Im以及视频信息Is。其中,第一电子装置110接收第二电子装置120所送出的配对申请Am,并根据配对信息Im判断是否具有配对限额q,当具有配对限额q,则执行配对程序,更新配对信息Im,广播信号Sb的格式以控制信号Sc、配对信息Im及视频信息Is组成,如图4A所示。举例来说,若目前第一电子装置110只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收到第三电子装置130的配对申请Am1时,则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目前是否有配对限额q。当第一电子装置110判断有配对限额q,配对限额q为2,则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执行配对程序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10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联机,以及更新第一电子装置110的配对信息Im(配对标签Tb=T2,T3,以及配对限额q=1)。
配对信号Sm的格式以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组成,如图4B所示。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执行配对程序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第二电子装置120通过第二无线模块122接收配对信号Sm。配对信号Sm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举例来说,若目前第一电子装置110目前只与第二电子装置120配对,当第一电子装置110收到第三电子装置130的配对申请Am1时,第一电子装置110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112传送配对信号Sm1给第三电子装置130,第三电子装置130通过第三无线模块132接收配对信号Sm1。配对信号Sm1包含装置独立标识符Lidm、卷标Tm以及配对控制信号Scm。其中,第三电子装置130的卷标Tm=T3。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使用独立标识符方式,以及群组具有预定配对限额的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的自动配对方法。本文所提及的举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在以下申请专利范围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能有不同的应用及修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内容是包含:直接使用独立标识符方式用来识别不同的电子装置,以及群组具有预定配对限额的概念,相较于传统以广播(即常规的传送信息)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更省数据量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仅用在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所述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装置,具有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持续广播广播信号;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装置,具有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用以接收所述广播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联机时,所述第一电子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送信息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作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配对联机,以及更新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持续广播所述广播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信号还包含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以提供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识别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传送配对信号,所述第二电子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模块接收所述配对信号。
CN202122494790.1U 2021-04-29 2021-10-15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2159351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576 2021-04-29
TW110115576A TWI826781B (zh) 2021-04-29 2021-04-29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之自動配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5106U true CN21593510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4790.1U Active CN215935106U (zh) 2021-04-29 2021-10-15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CN202111205036.XA Pending CN115278549A (zh) 2021-04-29 2021-10-15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5036.XA Pending CN115278549A (zh) 2021-04-29 2021-10-15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5935106U (zh)
TW (1) TWI8267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883B (zh) * 2014-11-21 2018-08-10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无线数据通信方法
CN109548184B (zh) * 2017-08-16 2024-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8200559B (zh) * 2017-12-27 2020-07-07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广播数据表示蓝牙设备功能的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12469009A (zh) * 2019-09-06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96305B (zh) * 2019-11-12 2024-01-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TWM615266U (zh) * 2021-04-29 2021-08-01 鈺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525A (zh) 2022-11-01
CN115278549A (zh) 2022-11-01
TWI826781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38338A1 (en) Unique identifier assignment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080727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8306701B (zh) 应急广播系统及应急广播信息的适配方法
CN101115259B (zh) 通信系统,发射设备及其方法和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11711941B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装置
US20230308976A1 (en) Seamless bluetooth switching system
US6801957B1 (en) Information-outputting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relation management method
US11722976B2 (en) Time cod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CN105163177A (zh) 基于智能电视的音频数据播放方法、智能电视及系统
US913783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49745B (zh) 复杂场景下多个蓝牙设备自动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1930020A (zh) 设备控制系统、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12185A (zh) 一种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
CN104066208A (zh) 一种抄表系统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10912805B (zh) 消息读取状态的同步方法、终端、服务端及系统
CN112202877A (zh)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CN215935106U (zh) 具有自动配对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10198533B (zh) 一种远程控制ble蓝牙设备的方法和ble蓝牙设备
US20050047388A1 (en)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gateway device using datalink layer signaling of protocol identifier
CN104378372A (zh) 用于在网络中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3546794A (zh) 一种遥控装置和智能电视
TWM615266U (zh) 具有自動配對機制的無線通訊系統
CN101355588A (zh) 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终端
CN111542098B (zh) ZigBee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172717B (zh) 蓝牙设备及其蓝牙设备的互搜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