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0184U -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0184U
CN215930184U CN202122468626.3U CN202122468626U CN215930184U CN 215930184 U CN215930184 U CN 215930184U CN 202122468626 U CN202122468626 U CN 202122468626U CN 215930184 U CN215930184 U CN 21593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utlet
inlet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86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国先
于永强
于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Derui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Derui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Derui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Derui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86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0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是制冷压缩机连接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连接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连接储液器冷媒进口,储液器冷媒出口分别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以及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和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二次换热器进口,二次换热器冷媒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同时满足用热和用冷的需求、节能环保、无人值守自动循环工作、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产品无论家用空调、冷水机组(中央空调)、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热水机(如电加热炉、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单一的制冷或制热,而用户在夏天使用空调时也有热水需求,例如:洗碗、洗澡、厨房用热水等,尤其是宾馆、饭店夏天需要大量的冷源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热源,他们的解决方案是空调制冷外加:热水机(如电加热炉、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太阳能热水器)、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投资大、能耗高。在一些化工厂、食品加工厂、蔬菜加工厂、游泳馆、健身房、机场等等也存在上述问题;而在冬天用户需要采暖的同时也有冷源的需求,例如:溜冰场、化工厂、食品加工厂、蔬菜加工厂、冷库、冰箱、冰柜、冷藏柜、冷藏间等等,而目前用户的解决方案就是同时运行两套设备:投资采暖设备(集中供暖、热水机、热泵机组等)和投资制冷设备(冰箱、冰柜、冷藏柜、家用空调、冷水机组等),同样投资大、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运用逆卡诺循环和卡诺循环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满足用户同时用热和用冷的需求、投资少、能耗低、节能环保、无人值守自动循环工作、劳动强度低、节约费用、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方法及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冷凝蒸发器、储液器、膨胀阀、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制冷压缩机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储液器冷媒进口,储液器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和膨胀阀分别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以及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和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二次换热器进口,二次换热器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口。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是第一筒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第一筒体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一螺旋盘管,每层第一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第一中心管、第一侧管连通,第一中心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顶部且开口作为介质进口,第一侧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下部且开口作为介质出口,在第一筒体内的中下部设置有一层以上的油循环螺旋盘管,每层油循环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中心油管、侧油管连通,中心油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侧部且开口作为油出口,侧油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侧且开口作为油进口,油进口低于油出口,在最下层油循环螺旋盘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油循环螺旋盘管的油管支撑架,在油管支撑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超声纳米波发生器,第一筒体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和第一补水口。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是第二筒体上设有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第二筒体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二螺旋盘管,每层第二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第二中心管、第二侧管连通,第二中心管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二筒体顶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出口,第二侧管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二筒体下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进口,在最下层第二螺旋盘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二螺旋盘管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超声纳米波发生器,第二中心管的下端连接连通有延伸出第二筒体外的排油管,第二筒体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和第二补水口。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冷凝蒸发器为蒸发式冷凝蒸发器,是水箱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底部,在水箱上方的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网栅状进风口,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机,第一壳体内的顶部设有收水器,收水器的下方设有喷淋器,连通水箱的水泵通过管路给喷淋器提供喷淋水,第一壳体内的中上部设有第一冷凝盘管组,中下部设有第一蒸发盘管组,第一冷凝盘管组、第一蒸发盘管组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一冷凝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集气管、出液集液管连接连通,组成第一蒸发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出气集气管、进液集液管连接连通,进气集气管、出液集液管、出气集气管、进液集液管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液管,第一出气管、第一进液管,在水箱的底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外的排污管,水箱的顶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外的溢流管,水箱的上部设有补水管和浮球阀,浮球阀控制补水管的开关,第一蒸发盘管组的下方设有盘管组托架。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冷凝蒸发器为风冷式冷凝蒸发器,是第二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二风机的第二进风口,安装第二风机的第二壳体相对一侧设有第二格栅状出风口,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风机侧设有风箱,第二壳体内靠近风箱设有第二冷凝盘管组,靠近第二出风口侧设有第二蒸发盘管组,第二冷凝盘管组、第二蒸发盘管组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二冷凝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凝上集管、冷凝下集管连接连通,组成第二蒸发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上集管、蒸发下集管连接连通,冷凝上集管、冷凝下集管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液管,蒸发上集管、蒸发下集管上分别设有第二出气管、第二进液管,蛇形盘管外设有翅片,第二壳体内底部设有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要是由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冷凝蒸发器、储液器、膨胀阀、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它运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压缩机做功使工质产生相变(气态-液态-气态),在这种往复循环相变的过程中,通过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不间断的从环境吸取热量,制出冷源或冷水,制出的冷源或冷水通过管网及配套装置输送到用户使用末端:车站、码头、机场、写字楼、银行、宾馆、酒店、医院、小区住宅、学校、健身中心、洗浴、游泳馆、养殖、库房、车间、机房、会议室、接待室、卫生间、厨房、化工厂、电厂、冷库、食品加工、蔬菜加工、溜冰场、制冰机等同时需要冷源的场合;在这个过程中的同时也通过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不间断的放出热量,使冷水逐步升温,制出的热水通过热水管网装置输送到用户使用终端:车站、码头、机场、写字楼、银行、宾馆、酒店、医院、小区住宅、学校、健身中心、洗浴、游泳馆、养殖、库房、车间、机房、会议室、接待室、卫生间、厨房、化工厂、电厂、食品加工、蔬菜加工、溜冰场等用热水和供暖,本实用新型不同于目前市场的空气能热泵、热水机、地源热泵,也不同于夏天制冷、冬天制热需要四通阀转换空调机,是一种全新型的冷、热一体机,在制冷的过程中制热,在制热的过程中制冷,不需要四通阀转换,也不需要改变系统的其它设备就可以同时生成热水和冷源(或冷水),用于热水和空调或用于采暖和冷藏,用于制冰和采暖等等,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强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环保、使用成本低:相对于电锅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无电加热器、煤烟、天然气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制热和制冷时无燃烧、无废气排放,水电分离,不仅彻底杜绝触电、中毒、爆炸等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还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能耗是电锅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的1/4,是一种非常节能、安全、环保的设备。
2、制热的同时也制冷,制冷的同时也制热:这个是最大的优点,普通热泵、热水机(如电加热炉、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太阳能热水器等)根本不可能有制冷的功能。例如:冰箱、冰柜、厨房、洗浴中心、游泳馆、和客房等要额外增加制冷功能,需要买冰箱、冰柜、一台或几台空调,这不仅增加冰箱、冰柜、空调的投资还要增加冰箱、冰柜、空调的耗能(电费),同样宾馆、酒店、医院、健身中心、洗浴、游泳馆、养殖、厨房、溜冰场、冷库、蔬菜加工等需要冷源的地方也需要热水,也要再投资:电加热炉、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烘干机等,也要再消耗电能或燃煤、燃油、燃气的费用,而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投资完成制热水和制冷双层功能,能耗只有电加热炉的1/4,同时还产生冷源制冷,节能、环保、省钱、低碳。减少碳排放是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3、智能化程度高,用户在使用时只要提前设置好,用热和用冷技术参数,本实用新型会根据要求,自动完成加水、加热、制冷、水流控制、保温等一系列工作,实现24小时稳定供热,供冷和温度调节,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其压缩机、水泵、风机等可以增加配备变频功能。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车站、码头、机场、写字楼、银行、宾馆、酒店、医院、小区住宅、学校、健身中心、洗浴、游泳馆、养殖、库房、车间、机房、会议室、接待室、卫生间、厨房、化工厂、电厂、蔬菜加工、食品加工、冷库等同时需要冷源和热源的场合以及新型冰箱、冰柜等制冷场所,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螺旋盘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冷凝蒸发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冷凝蒸发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式冷凝蒸发器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冷冷凝蒸发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冷冷凝蒸发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风冷冷凝蒸发器的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冷压缩机,2、油分离器,3、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4、冷凝蒸发器,5、储液器,6、膨胀阀,7、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8、二次换热器,9、气液分离器,10、油泵,11、油冷却器,12、干燥过滤器,31、第一筒体,32、第一进水口,33、第一出水口,34、第一螺旋盘管,35、第一中心管,36、第一侧管,37、介质进口,38、介质出口,39、第一超声纳米波发生器,310、油循环螺旋盘管,311、中心油管,312、侧油管,313、油出口,314、油进口,315、油管支撑架,316、第一排污口,317、第一补水口,41、第一进液管,42、第一出气管,43、第一出液管,44、第一进气管,45、喷淋器,46、收水器,47、第一风机,48、水箱,49、第一壳体,410、进风口,411,第一冷凝盘管组,412、第一蒸发盘管组,413、水泵,414、出气集气管,415、进液集液管,416、盘管组托架,417、排污管,418、补水管,419、浮球阀,420、溢流管,421、进气集气管,422、出液集液管,51、第二风机,52、风箱,53、冷凝下集管,54、蒸发下集管,55、冷凝上集管,56、蒸发上集管,57、第二冷凝盘管组,58、第二蒸发盘管组,59、第二进气管,510、第二出气管,511、第二出液管,512、第二进液管,513、翅片,514、第二壳体,515、接水盘,71、第二筒体,72、第二进水口,73、第二出水口,74、第二螺旋盘管,75、第二中心管,76、第二侧管,77、冷媒介质进口,78、冷媒介质出口,79、支撑架,710、第二超声纳米波发生器,711、排油管,712、第二排污口,713、第二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参照图1,包括制冷压缩机1、油分离器2、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冷凝蒸发器4、储液器5、膨胀阀6、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二次换热器8、气液分离器9、油泵10、油冷却器11、干燥过滤器12,制冷压缩机1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油分离器2进口,油分离器2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的介质进口A1,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的介质出口A2通过管路连接冷凝蒸发器4的冷媒进口Z1,冷凝蒸发器器4的冷媒出口Z2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储液器5的冷媒进口,储液器5的冷媒出口管路上设有干燥过滤器12,干燥过滤器12分别连接,a)通过带膨胀阀6的管路连接冷凝蒸发器4的冷媒进口K1,输送来的冷媒与冷凝热空气进行换热后汽化从冷凝蒸发器4的冷媒出口K2通过管路到达二次换热器8的冷媒进口K3;b)一路冷媒经管道和膨胀阀6减压膨胀连接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的冷媒进口D1,冷媒与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的热水进行换热,热水变成冷水从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的第二出水口E2通过水泵输送到用户,冷媒在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与热水进行换热后汽化从冷媒介质出口D2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二次换热器8进口K3,二次换热器8冷媒出口K4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9的进口,气液分离器9的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制冷压缩机1的吸气口;c)还有一路冷媒经管道和膨胀阀6减压膨胀连接二次换热器8进口K5与通过进口K3进入冷媒进行二次换热,二次换热后的冷媒通过出口K6和管道连接制冷压缩机1的补气口;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的第二排油口G通过带阀门和油泵10的管路连接制冷压缩机1的喷油口给压缩机润滑和冷却,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连接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的高温油入口B1,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的高温油出口B2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油冷却器11的入口,油冷却器11的出口通过带油泵10的管路连接制冷压缩机1的喷油口给压缩机润滑和冷却,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可以采用一台以上并联使用,本实施例采用3台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3台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分别并联使用。
参照图2、图3,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3是带有保温层的第一筒体31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32、上部设有第一出水口33,第一筒体31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一螺旋盘管34,每层第一螺旋盘管34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第一中心管35、第一侧管连通36,第一中心管35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31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31顶部且开口作为介质进口37,即介质进口A1,第一侧管36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31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31下部且开口作为介质出口38,即介质出口A2,在第一筒体31内的中下部设置有一层以上的油循环螺旋盘管310,每层油循环螺旋盘管310的两管口分别与中心油管311、侧油管312连通,中心油管311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31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31侧部且开口作为油出口313,即油出口B2,侧油管312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31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31侧且开口作为油进口314,即油进口B1,油进口314低于油出口313,在最下层油循环螺旋盘管3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油循环螺旋盘管310的油管支撑架315,在油管支撑架315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超声纳米波发生器39,第一筒体31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316和第一补水口317,为了拖住第一螺旋盘管34,可以在最下层第一螺旋盘管34的下方设有托架,第一螺旋盘管34和油循环螺旋盘管310的结构相同,参照图3。
参照图4,所述的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7是在带有保温层的第二筒体71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水口72以及在下部设有第二出水口73,第二筒体71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二螺旋盘管74,每层第二螺旋盘管74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第二中心管75、第二侧管76连通,第二中心管75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71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二筒体71顶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出口78,即冷媒介质出口D2,第二侧管76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71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二筒体71下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进口77,即冷媒介质进口D1,在最下层第二螺旋盘管7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二螺旋盘管74的支撑架79,在支撑架79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超声纳米波发生器710,第二中心管75的下端连接连通有延伸出第二筒体71外的排油管711,第二筒体71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712和第二补水口713,第二螺旋盘管74和第一螺旋盘管34的结构相同,参照图3。
为了便于观察控制,可以在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71的顶部分别设有放气阀、压力传感器和液位控制器,在第一进水口32、第一出水口33、第二进水口72、第二出水口73、第一筒体31以及第二筒体71上分别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
参照图5、图6、图7,所述的冷凝蒸发器4为蒸发式冷凝器,是水箱48设置在第一壳体49内的底部,在水箱48上方的第一壳体49上设有第一网栅状进风口410,第一壳体49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机47,第一壳体49内的顶部设有收水器46,收水器46的下方设有喷淋器45,连通水箱48的水泵413通过管路给喷淋器45提供喷淋水,第一壳体48内的中上部设有第一冷凝盘管组411,中下部设有第一蒸发盘管组412,第一冷凝盘管组411、第一蒸发盘管412组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一冷凝盘管组411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集气管421、出液集液管422连接连通,组成第一蒸发盘管组412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出气集气管414、进液集液管415连接连通,进气集气管421、出液集液管422、出气集气管414、进液集液管415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管44、第一出液管43,第一出气管42、第一进液管41,在水箱48的底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49外的排污管417,水箱48的顶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49外的溢流管420,水箱48的上部设有补水管418和浮球阀419,浮球阀419控制补水管418的开关,第一蒸发盘管组412的下方设有盘管组托架416,第一进气管44即冷媒介质进口Z1,第一出液管43即冷媒介质出口Z2,第一出气管42即冷媒介质出口K2,第一进液管41即冷媒介质进口K1。
参照图8、图9、图10,所述的冷凝蒸发器4为风冷式冷凝蒸发器,是第二壳体514的一侧设有安装有第二风机51的第二进风口,安装第二风机51的第二壳体514相对一侧设有第二格栅状出风口,第二壳体514内靠近第二风机51侧设有风箱52,第二壳体514内靠近风箱52设有第二冷凝盘管组57,靠近第二出风口侧设有第二蒸发盘管组58,第二冷凝盘管组57、第二蒸发盘管组58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二冷凝盘管组57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凝上集管55、冷凝下集管53连接连通,组成第二蒸发盘管组58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上集管56、蒸发下集管54连接连通,冷凝上集管55、冷凝下集管53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管59、第二出液管511,蒸发上集管56、蒸发下集管54上分别设有第二出气管510、第二进液管512,每根蛇形盘管外设有翅片513,第二壳体514内底部设有接水盘515,第二进气管59即冷媒介质进口Z1,第二出气管510即冷媒介质出口K2,第二进液管512即冷媒介质进口K1,第二出液管511即冷媒介质出口Z2。

Claims (5)

1.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冷凝蒸发器、储液器、膨胀阀、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制冷压缩机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储液器冷媒进口,储液器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和膨胀阀分别连接冷凝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以及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进口,冷凝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和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的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二次换热器进口,二次换热器冷媒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热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是第一筒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第一筒体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一螺旋盘管,每层第一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第一中心管、第一侧管连通,第一中心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顶部且开口作为介质进口,第一侧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下部且开口作为介质出口,在第一筒体内的中下部设置有一层以上的油循环螺旋盘管,每层油循环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中心油管、侧油管连通,中心油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一筒体侧部且开口作为油出口,侧油管竖直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一筒体侧且开口作为油进口,油进口低于油出口,在最下层油循环螺旋盘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油循环螺旋盘管的油管支撑架,在油管支撑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超声纳米波发生器,第一筒体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和第一补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节能发生器交换装置是第二筒体上设有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第二筒体内设置有一层以上的第二螺旋盘管,每层第二螺旋盘管的两管口分别与第二中心管、第二侧管连通,第二中心管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中心轴线上,其上端穿出第二筒体顶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出口,第二侧管竖直设置在第二筒体内一侧,其下端穿出第二筒体下部且开口作为冷媒介质进口,在最下层第二螺旋盘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二螺旋盘管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超声纳米波发生器,第二中心管的下端连接连通有延伸出第二筒体外的排油管,第二筒体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和第二补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蒸发器为蒸发式冷凝蒸发器,是水箱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底部,在水箱上方的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网栅状进风口,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机,第一壳体内的顶部设有收水器,收水器的下方设有喷淋器,连通水箱的水泵通过管路给喷淋器提供喷淋水,第一壳体内的中上部设有第一冷凝盘管组,中下部设有第一蒸发盘管组,第一冷凝盘管组、第一蒸发盘管组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一冷凝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集气管、出液集液管连接连通,组成第一蒸发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出气集气管、进液集液管连接连通,进气集气管、出液集液管、出气集气管、进液集液管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液管,第一出气管、第一进液管,在水箱的底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外的排污管,水箱的顶部设有伸出第一壳体外的溢流管,水箱的上部设有补水管和浮球阀,浮球阀控制补水管的开关,第一蒸发盘管组的下方设有盘管组托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蒸发器为风冷式冷凝蒸发器,是第二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二风机的第二进风口,安装第二风机的第二壳体相对一侧设有第二格栅状出风口,第二壳体内靠近第二风机侧设有风箱,第二壳体内靠近风箱设有第二冷凝盘管组,靠近第二出风口侧设有第二蒸发盘管组,第二冷凝盘管组、第二蒸发盘管组分别由若干根独立的蛇形盘管组成,组成第二冷凝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凝上集管、冷凝下集管连接连通,组成第二蒸发盘管组的蛇形盘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上集管、蒸发下集管连接连通,冷凝上集管、冷凝下集管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液管,蒸发上集管、蒸发下集管上分别设有第二出气管、第二进液管,蛇形盘管外设有翅片,第二壳体内底部设有接水盘。
CN202122468626.3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Active CN21593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626.3U CN215930184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626.3U CN215930184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0184U true CN215930184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8626.3U Active CN215930184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0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0485B (zh) 用于餐馆的空调系统
CN101236024A (zh) 一簇改进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及其用途
CN101514829B (zh) 带填料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07688325U (zh) 三冷源空调机组
CN101936616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循环全年制冷装置
CN102840711A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01569214U (zh) 多功能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CN102705927B (zh) 一种冰蓄冷蓄热超低温热泵空调
CN101078571A (zh) 高效空气源热泵式空调与热水装置
KR20080093279A (ko) 연속 제상이 가능한 냉,난방 히트펌프장치
CN105570974A (zh) 压缩冷/热水供采暖采冷器
CN210267598U (zh) 一种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双利用的节能空调
CN215930184U (zh)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装置
CN201138027Y (zh) 一种换热器外置的节能循环型热水空调器
CN208186902U (zh) 全天候空气能热泵空调系统
CN1587869A (zh) 水媒相变制冷装置
CN202204230U (zh) 一种空调保鲜柜
CN113834239A (zh) 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方法及其装置
CN210485939U (zh)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AU2014305638B2 (en) Improved air source heat pump and method
CN210154029U (zh) 一种无风空调系统
CN201391953Y (zh) 带填料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01757534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循环全年制冷装置
CN219415308U (zh) 一种顺流式节能蒸发冷一体机
CN204460546U (zh) 一种利用湖泊水库深层低温水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